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二郎
(1).指排行第二的男子。 唐 白居易 《闻龟儿咏诗》诗:“怜渠已解咏诗章,摇膝支颐学二郎,莫学二郎吟太苦,纔年四十鬢如霜。”
(2).即二郎神。 宋 洪迈 《夷坚支癸志·蔡七得银器》:“伟丈夫者,俗所谓 二郎 是已。”《西游记》第六回:“那大圣已至 灌江口 ,摇身一变,变作 二郎爷爷 的模样。”红楼梦第四十回:“ 鸳鸯 道,凑成‘二郎游五岳’。 薛姨妈 道:世人不及神仙乐。”
(3).指 晋 杜轸 与 李骧 。晋书·良吏传·杜轸:“﹝ 蜀郡 杜軫 ﹞累迁尚书郎……时 涪 人 李驤 亦为尚书郎,与 軫 齐名,每有论议,朝廷莫能踰之,号 蜀 有二郎。”
(4).指 唐 郎颖 兄弟。新唐书·儒学传中·郎馀令:“祖 颖 ,字 楚之 ,与兄 蔚之 俱有名。 隋 大业 中为尚书民曹郎, 蔚之 位左丞, 煬帝 语称‘二郎’。”
(5).泛指子侄辈。 宋 刘克庄 《解连环·戊午生日》词:“愿世世、相守茅檐,便宰相时来,二郎休作。”参见“ 二郎作相 ”。
《漢語大詞典》:授馆(授館)
(1).为宾客安排行馆。周礼·秋官·环人:“掌送逆邦国之通宾客……舍则授馆。” 南朝 陈 徐陵 《与李那书》:“此后 殷仪同 至止,王人授馆,用阻班荆。” 唐 刘禹锡 《机汲记》:“予謫居之明年,主人授馆於百雉之内。” 元 日损斋笔记·辩史:“公与语,大悦,即令授馆而礼遇焉。” 明 何良俊 《世说新语补·言语下》:“ 徐孝穆 使 魏 , 魏 人授馆宴宾。”
(2).当塾师。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只説在京授馆,并不曾浪费分毫。”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贺相国》:“先中宪赤贫诸生,授馆四十年,每岁正月六日始,至十二月二十四日止,一领青衣直布,坐处方方一块蓝色。”
《國語辭典》:长兄(長兄)  拼音:zhǎng xiōng
1.大哥。《乐府诗集。卷二五。横吹曲辞五。木兰诗二首之一》:「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敬称同辈中年龄较大的人。《儒林外史》第二回:「你众位不知道我们学校规矩,老友是从来不同小友序齿的。只是今日不同,还是周长兄请上。」
《漢語大詞典》:仲叔
(1).指兄弟中排行第二者。书·吕刑:“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皆听朕言,庶有格命。”
(2).泛指兄弟、弟弟。 清 陈确 《祭祝子开美文》:“细书格言,精楷端淑,并师手札,汇藏一櫝,不遗诸子,不授仲叔。”
(3).犹伯仲。评论人的才能时,比喻不相上下。三国志·蜀志·庞统法正传评:“儗之 魏 臣, 统 其 荀彧 之仲叔, 正 其 程 、 郭 之儔儷邪?”
(4).复姓。 春秋 卫 有 仲叔于奚 。见左传·成公二年
《国语辞典》:大起  拼音:dà qǐ
山东方言。指年龄或排行较大。《醒世姻缘传》第六六回:「我合狄大哥是同窗,我大起他,还是你大伯人家哩!」
《漢語大詞典》:黄九
北宋 诗人、书法家 黄庭坚 排行第九,因以称之。 宋 杨伯岩 《臆乘·行第》:“前辈以行第称,多见之诗…… 少游 称 后山 为 陈三 , 山谷 为 黄九 。” 清 纳兰性德 《虞美人·为梁汾赋》词:“眼看鸡犬上天梯, 黄九 自招 秦七 共泥犁。” 姚锡钧 《论诗绝句》之五:“ 大苏 奔放 黄九 鍊,并为斯人风骨健。”
《國語辭典》:阿大  拼音:ā dà
1.以行次称人,最长的称为「阿大」。《晋书。卷九六。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传》:「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
2.称亲近的友人。
《漢語大詞典》:伯季
(1).指兄弟排行里的老大和最小的。孔丛子·连丛子下:“吾闻 孔氏 自三父之后,能传祖之业者,常在於叔祖;今观《连丛》所记,信如所闻。然则伯季之后,弗克负荷矣。” 明 张居正 《先考观澜公行略》:“ 謇祖 生三子,长 鉞 ,仲即 镇 ,季 釴 …… 镇 豪宕任侠,不事生产,又弗业儒,然 騫祖 顾独爱之,踰於伯季远甚。”
(2).兄弟。 唐 元稹 《唐故越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薛公神道碑文》:“近世诸 薛 羣从伯季,死丧犹相功縗者数十人。”
《國語辭典》:大哥  拼音:dà gē
1.称谓。称兄弟中年纪最长者。如:「在所有的兄弟姊妹中,就数大哥最疼我。」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大哥孝顺识亲疏,二哥留下著当门户。」
2.尊称同辈中年纪较长或相仿的男性。如:「他因入学晚了几年,平时又挺照顾同学的,所以我们都叫他大哥。」《水浒传》第七四回:「大哥是山东货郎,来庙上赶趁,怕敢出房钱不起?」
3.有时也用于父母对排行最大的儿子或妻子称丈夫。
《漢語大詞典》:第行
犹行第。家族内同辈人的排行次第。太平广记卷三八五引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崔绍》:“﹝ 崔绍 ﹞既至厅前,见 王判官 著緑,降阶相见,情礼甚厚,而答 绍 拜,兼通寒暄,问第行。”
《漢語大詞典》:朱三
五代 后梁 太祖 朱温 排行第三,故称。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杂识:“ 后村 诗谓:‘未必 朱三 能跋扈,祗因 郑五 欠经纶。’” 清 钱谦益 《徐州建保我亭记》:“登斯亭也,西北望 芒 碭 , 刘季 、 朱三 之枌榆犹在也。”
《漢語大詞典》:元九
唐 代诗人 元稹 的别称。 元 排行第九,因以称之。 宋 杨伯岩 《臆乘·行第》:“前辈以第行称,多见之诗。 少陵 称 謫仙 为十二…… 刘禹锡 谓 元稹 为 元九 。” 清 赵翼 《拜袁揖赵哭蒋图》诗:“ 居易 名先 元九 齐,晚更 刘郎 觴咏继。”
《漢語大詞典》:方道
(1).犹并道。谓在道路上并排行进。南史·宋纪上·武帝:“明旦, 恢 众五千,方道而进,每 晋 使将到,輒復如之。”南史·宋纪上·冯道根传:“ 汮水 急,不如悉弃船於 酇城 ,方道步进。”
(2).指关于坤、地的道理、法则。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杂说》:“天用其圆,地用其方。圆道主於生,方道主於成。”
《國語辭典》:二哥  拼音:èr gē
称谓。称兄弟间排行第二的哥哥。
《漢語大詞典》:郑五(鄭五)
(1). 唐 郑綮 。因排行第五,故称。旧唐书·郑綮传:“明日果制下,亲宾来贺,搔首言曰:‘歇后 郑五 作宰相,时事可知矣。’累表逊让不获。”
(2).指郑五歇后体。 清 易本烺 《云杜故事》:“予闻之,因理前梦,为诵本诗集句:‘运移 汉 祚终难復,志决身歼军务劳。’泫然曰:‘公作 郑五 告之矣!’”参见“ 郑五歇后 ”、“ 郑五歇后体 ”。
分類:排行行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