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养徒(養徒)
(1).教养弟子。汉书·儒林传序:“ 成帝 末或言 孔子 布衣养徒三千人。”后汉书·张奂传:“时禁錮者,多不能守静, 奂 闭门不出,养徒千人。” 宋 苏轼 《仇池笔记·记异》:“道士起谢曰:‘居山养徒,资用乏,不得不尔。’”
(2).聚养徒众。晋书·刘琨传:“咸以为 并州 之地四塞为固,且可闭关守险,畜资养徒。”
《漢語大詞典》:抚教(撫教)
抚育教养。史记·五帝本纪:“取地之材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隋书·司马德戡传:“ 德戡 幼孤,以屠豕自给。有桑门 释粲 ,通 德戡 母 和氏 ,遂抚教之,因解书计。” 清 姚鼐 《章母黄太恭人墓志铭》:“又能上尽奉养以及舅姑之终,下抚教稚弱以至於壮。”
分類:抚育教养
《漢語大詞典》:治养(治養)
(1).治理和教养。管子·形势解:“其治养民也,未尝解惰也。”
(2).颐养。汉书·元后传:“﹝ 王凤 ﹞愿乞骸骨,归自治养。”
《國語辭典》:鸣天鼓(鳴天鼓)  拼音:míng tiān gǔ
一种道家的修养法。以两掌掩两耳,食指中指击脑后。
《漢語大詞典》:天鼓
(1).天神所击之鼓。传说云天鼓震则有雷声。史记·天官书:“天鼓,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而下及地。”云仙杂记卷九引 晋 葛洪 抱朴子:“雷曰天鼓,雷神曰雷公。” 唐 李白 《梁甫吟》:“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天鼓鸣:“ 嘉靖 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未申时,天鼓震西北,俗云乾雷响。”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第二节:“雷声隆隆,好象谁在猛击天鼓助威风!”
(2).道家的一种法术。中央牙齿上下相叩。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夫学道之人,须鸣天鼓以召众神也。左相叩为天鐘,卒遇凶恶不祥叩之。右相叩为天磬,若经山泽邪僻威神大祝叩之。中央上下相叩,名天鼓。”云笈七籤卷三一:“叩齿之法……中央上下相对相叩,名曰鸣天鼓。”
(3).星名。晋书·天文志上:“河鼓三星,旗九星,在牵牛北,天鼓也。”
《國語辭典》:扶养(扶養)  拼音:fú yǎng
扶育教养。汉。刘向《古列女传。卷一。母仪。魏芒慈母》:「芒卯之妻,五子后母,慈惠仁义,扶养假子。」
《國語辭典》:儿女债(兒女債)  拼音:ér nǚ zhài
指所承担的有关儿女的教养婚嫁等事。因无可避免,有如负债,故称。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六出:「婚姻事,须要早谐。劝相公早毕儿女之债。」
《漢語大詞典》:漱咽(漱嚥)
亦作“潄嚥”。
(1).谓以舌搅漱酒、水等送药咽下。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四:“每早作以二钱匕擦齿上,潄嚥以酒。”
(2).道教养生术。谓搅舌生津,缓缓分口咽下。 明 刘基 《铅山龙泉》诗:“潄嚥入灵府,喉舌生清香。”
《漢語大詞典》:训养(訓養)
(1).训教养育。 唐 白居易 《徐登授醴泉令制》:“今 醴泉 人与 蒲 相类,宜用此道,往训养之。”宋史·岳飞传:“将和士鋭,人怀忠孝,皆 飞 训养所致。”
(2).驯养。 宋 志磐 佛祖统纪卷二八:“﹝ 裴氏 鸚鵡﹞一日有憔悴容,训养者鸣罄而告之曰:‘将此去而西归乎?’”
《国语辞典》:育儿(育儿)  拼音:yù ér
1.哺育幼儿。
2.有关幼儿哺育、教养等的专业知识。包括儿童发展、儿童保育、妇婴卫生、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等。
《漢語大詞典》:豫养(豫養)
先行养育或预先教养。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异味不得有所献御,今犹未止,非徒有豫养导择之劳。至乃烦扰道上,疲费过所。” 李贤 注:“豫养谓未至献时豫前养之。” 明 李东阳 《训成堂记》:“此其人必豫养素教,储之数年,而发之一旦,然后为称。”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孝武帝:“天之道,功成而退,春授之夏,冬授之春,元气相嬗於无垠,豫养其穉而后息其老,故四序循环而相与终古。”
《漢語大詞典》:养众(養衆)
教养徒众。三国志·吴志·黄盖传:“ 盖 姿貌严毅,善於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
分類:教养徒众
《国语辞典》:亲权(亲权)  拼音:qīn quán
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有保护教养的权利义务,称为「亲权」。如:「在法律上,他的亲权不容剥夺。」
《國語辭典》:内傅(內傅)  拼音:nèi fù
诸侯王府内,负责教养的保母。《西京杂记》卷一:「赵王如意年幼,未能亲外傅,戚姬使旧赵王内傅赵媪傅之。」
《漢語大詞典》:训识(訓識)
教养和识见。南齐书·虞玩之传:“﹝ 何宪 ﹞母镇北长史 王敷之 女,聪明有训识。”
《國語辭典》:调教(調教)  拼音:tiáo jiào
指导教育。如:「幼童如未经父母的细心调教,很多良好的习惯便无法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