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星翻
谓星辰转移。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星翻汉迴,晓月将落。” 唐 张说 《江路忆郡》诗:“雾歛江早明,星翻汉将没。”
分類:星辰转移
《漢語大詞典》:星旄
亦作“ 星施 ”。 绘有星辰的旄。亦泛指旌旗。逸周书·王会:“ 楼烦 以星施。星施者,珥尾。” 孔晁 注:“施所以为旄羽珥。” 朱右曾 校释:“愚案:説文云:‘施,旗皃。珥,瑱也。’盖垂旄于旗若珥然。”文选·扬雄〈甘泉赋〉:“流星旄以电爥兮,咸翠盖而鸞旗。” 张铣 注:“旄,以旄牛尾为之,饰以星文,其光如电,悬於竿上以指麾也。” 清 王夫之 《九昭》:“左威蕤之翠羽兮,右离褷之星施。” 章炳麟 《东夷诗》之八:“葳星施从风颺,雷鼓喧郊甸。”
分類:星辰旌旗
《漢語大詞典》:祭星
古代重要祭礼之一。每年春至,天子出东郊设坛而祭祀星辰。管子·轻重己:“天子东出其国九十二里而坛,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号曰祭星。”《孔丛子·论书》:“主於郊宫,所以祭日也;夜明,所以祭月也;幽禜,所以祭星也。”尔雅·释天:“祭星曰布。” 郝懿行 义疏:“祭星者,盖为坛祭之。《祭法》云:‘幽宗,祭星也。’ 郑 注:‘宗,当为禜。幽禜,亦谓星坛也。’释文引 李巡 曰:‘祭星者以祭布露地,故曰布。’ 孙炎 曰:‘既祭,布散於地,似星辰布列也。’”
《漢語大詞典》:星土
古时以为山川之精,上应星辰,故以星宿分主九州地域或诸侯封域。这些地域或封域即称星土。周礼·春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 郑玄 注:“星土,星所主土也。” 孙诒让 正义:“《御览·天部》《春秋感精符》云:‘地为山川,山川之精,上为星辰,各应其州域分野,为作精神符验也。’”
《漢語大詞典》:先神
星辰山川之神。左传·昭公十三年:“先神命之,国民信之。” 杜预 注:“先神,谓羣望。”墨子·非命中:“ 紂 夷之居,而不肯事上帝,弃闕其先神而不祀也。”
《漢語大詞典》:陵历(陵歷)
谓星辰超越本来轨道而进入他星轨道,常指日月蚀现象。汉书·天文志:“及五星所行,合散犯守,陵歷鬭食,彗孛飞流,日月薄食。” 宋 王安石 《原过》:“天有过乎?有之,陵歷鬭蚀是也。”
《漢語大詞典》:辰序
星辰运行的次序。管子·宙合:“半星辰序,各有其司,故曰天不一时。” 尹知章 注:“半星辰序,言其星辰昼隐夜出常见半,至於次序,有司以为法也。”
《漢語大詞典》:炎躔
南方星辰运行的度次。 清 查慎行 《谒南海神庙》诗:“ 祝融 分位当炎躔,紫霞红浪上下两摩盪,中有万点风檣竿。”
《漢語大詞典》:辰斗
星辰,星斗。梁书·侯景传:“盖悬象在天,四时取则於辰斗;羣生育地,万物仰照於大明。”
分類:星辰星斗
《漢語大詞典》:恒文(恆文)
亦作“恒文”。 指星辰。文选·班固〈典引〉:“悬象闇而恒文乖,彝伦斁而旧章缺。” 吕向 注:“日月暗昧,星辰乖错。”
分類:星辰
《漢語大詞典》:幽禜
祭名。古代设坛祈祭星辰之称。礼记·祭法:“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四坎坛,祭四方也。” 郑玄 注:“宗皆当为禜字之误也。幽禜,亦谓星坛也。星以昏始见。禜之言营也。” 孔颖达 疏:“幽,闇也。宗当为禜。禜,坛域也。星至夜而出,故曰幽也。为营域而祭之,故曰幽禜也。”孔丛子·论书:“幽禜所以祭星也,雩禜所以祭水旱也。” 明 李东阳 《郊坛分献再得星辰》诗:“制传幽禜从周礼,歌罢重辉协 汉 祥。”
《漢語大詞典》:避次
谓星辰运行不在原处的躔次上。 宋 葛长庚 《沁园春·送王侍郎帅三山》词:“昨履声渐近,星辰避次,竹符重剖,湖海生光。”
《漢語大詞典》:形想
古代迷信,以日月光照、星辰云气的形象和色彩以附会人事,辨吉凶。周礼·春官·眡祲“眡祲掌十煇之灋……十曰想” 汉 郑玄 注:“想,杂气有似,可形想。” 贾公彦 疏:“以其云气杂,有所相似,故可形想。”隋书·天文志下:“周礼眡祲氏掌十煇之法,以观妖祥,辨吉凶……十曰想,谓气五色,有形想也:青饥,赤兵,白丧,黑忧,黄熟。或曰,想,思也,赤气为人兽之形,可思而知其吉凶。”
《漢語大詞典》:光纬(光緯)
指日、月、星辰。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封第三表》:“莫不下协河岳,上踵光纬。”
分類:星辰
《漢語大詞典》:廿八躔
指躔次在黄道赤道附近一周天的二十八宿等星辰。 清 赵翼 《苏州玄妙观登三层楼》诗:“眼廓三千界,胸罗廿八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