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6,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扬威
观兵
昭答
群聚
表见
耀武
瑞节
卖弄
正面
炳耀
掉鞅
显效
致精
示众
发灵
《國語辭典》:扬威(揚威)  拼音:yáng wēi
显出威力。《三国演义》第二二回:「州郡各整义兵,罗落境界,举武扬威,并匡社稷。」
《國語辭典》:观兵(觀兵)  拼音:guān bīng
1.阅兵。《左传。僖公四年》:「观兵于东夷,循海而归,其可也。」
2.向人炫耀军力威严。《国语。周语上》:「祭父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
《漢語大詞典》:昭答
(1).谓诚敬地向上天表示酬答。 唐 柳宗元 《为广南郑相公奏百姓产三男状》:“伏以陛下勤卹黎元,感通天地,灵心昭答,景福已兴。”《元典章·圣政二·崇祭祀》:“朕惟名山大川,国之秩祀,今岳瀆四海,皆在封宇之内,民物阜康,时惟神庥,而封号未加,无以昭答灵貺。”
(2).谓上天显示征兆以答人世。 宋 李纲 《上渊圣皇帝实封言事奏状》:“伏望陛下运以乾刚,照以离明,为宗社生灵大计,断而行之,天意昭答,人心悦服,则夷狄不难御矣。”
《國語辭典》:群聚  拼音:qún jù
成群聚集在一起。《隋唐演义》第一二回:「立起擂台来,一个雷声天下响,五湖四海尽皆闻,英雄豪杰群聚于台下。」
《漢語大詞典》:表见(表見)
(1).记述;记载。史记·五帝本纪论:“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繫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 鲁迅 《而已集·通信》:“现在要说的,只是报上所表见的,乃是一时的情形;此刻早没有假冠了,可惜报上并不记载。”
(2).显扬。 宋 欧阳修 《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於后世。” 明 李贽 《书苏文忠公外纪后》:“余老且拙,自度无以表见於世,势必有 长公 ( 苏长公 )者然后可託以不朽。” 鲁迅 《热风·望勿“纠正”》:“ 胡先生 ( 胡适之 )还以为我那‘成了古人’云云,是说他( 汪原放 )做过许多工作,已足以表见于世的意思。”
(3).显示,显现。 宋 陆游 《通判夔州谢政府启》:“岂有功劳,能自表见?” 清 黄宗羲 《万公择墓志铭》:“ 公择 既不为世用,事功无所表见。”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大势》第二章第二节:“文学亦学术思想所藉以表见者也。”
(4).指显示出的某种才能、本领等。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 鹤滩 自时文外,无他表见。” 郭沫若 《惠施的性格与思想》:“ 惠子 此外的生活,除他在政界上略有表见之外,我们从古书中得不到甚么详细的面目。”
《漢語大詞典》:耀武
显示武力。 唐 李德裕 《唐故左神策军刘公神道碑铭》:“公志气方强,春秋甚富,将欲扬威 瀚海 ,耀武龙廷。”新唐书·王忠嗣传:“ 天宝 元年,北讨 奚 怒皆 ,战 桑乾河 ,三遇三克,耀武漠北,高会而还。”
《漢語大詞典》:瑞节(瑞節)
(1).即玉节。古代朝聘时用作凭信的玉制符节。周礼·地官·调人:“弗辟则与之瑞节,而以执之。” 孙诒让 正义:“凡玉节,通谓之瑞节。”左传·文公十二年:“﹝寡君﹞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诸执事,以为瑞节,要结好命。”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夫瑞节者,有五种:一曰镇圭,二曰牙璋,三曰穀圭,四曰琬圭,五曰剡圭。”
(2).指瑞与节。国语·周语上:“古者,先王既有天下……故为车服旗章以旌之,为贄币瑞节以镇之。” 韦昭 注:“瑞,六瑞。王执镇圭,尺二寸;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七寸;伯执躬圭,六寸;子执穀璧,男执蒲璧,皆五寸。节,六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道路以旌节,门关用符节,都鄙用管节,皆以竹为之。”通典·职官三:“符宝郎: 周 官有典瑞掌节二官,掌瑞节之事。”参见“ 六瑞 ”、“ 六节 ”。
(3).谓显示吉庆之时节。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庆改号启》:“嘉生蠲庆,风云瑞节。”
《國語辭典》:卖弄(賣弄)  拼音:mài nòng
1.玩弄。《后汉书。卷五四。杨震列传》:「骄溢踰法,多请徒士,盛修第舍,卖弄威福。」
2.处理、应付。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三折:「老三!你卖弄的好了,打酒请你。」
3.誇耀、显露本事。《后汉书。卷三三。朱冯虞郑周列传。朱浮》:「二十年,代窦融为大司空。二十二年,坐卖弄国恩免。」《红楼梦》第一三回:「那凤姐素喜揽事,好卖弄能干,今见贾珍如此央他,心中早已允了。」
《國語辭典》:正面  拼音:zhèng miàn
1.身体五官的那一面。亦用于指物体装饰较讲究或主要使用的一面。《红楼梦》第一二回:「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拿著灯底下翻过来把正面看了一会,翻过来又把反面看了一会。」
2.面对面,指直接。如:「正面冲突」。《清史稿。卷三七二。关天培列传》:「十月,敌以大舰正面来攻,小舟载兵从侧乘潮扑岸,歼之于山冈。」
3.比喻具有良好趋向或发展的一面。如:「正面意义」、「正面影响」。
《漢語大詞典》:炳耀(炳燿)
亦作“ 炳曜 ”。亦作“ 炳燿 ”。
(1).显示光芒;照耀。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梁太尉与王僧辩书》:“天狼炳曜,非无战阵之风;参虎扬芒,便有干戈之务。” 宋 苏辙 《南京祈祷文》之七:“曾未旋踵,秋暘炳耀。” 萧蜕庵 《徐园追祭宋遁初》诗:“虎观论洋溢,麟阁光炳耀。”
(2).文采焕发;光辉灿烂。后汉书·刘瑜传:“盖诸侯之位,上法四七,垂文炳燿,关之盛衰者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 文王 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东周列国志》第七四回:“惟见两龙张鬣相向,五色炳耀。”
(3).昭彰;昭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卫覬 禪誥,符命炳耀,弗可加已。” 南朝 梁 刘勰 《原道》:“光采玄圣,炳耀仁孝。”
(4).显赫。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八章:“老先生世受国恩,门第炳耀,原非草木小民。”
《國語辭典》:掉鞅  拼音:diào yāng
1.拉正马颈上驾轭的皮带,以示閒暇。《左传。宣公十二年》:「吾闻致师者,左射以菆,代御执辔,御下两马,掉鞅而还。」
2.形容才力宽绰,从容不迫的样子。唐。柳宗元 送苑论登第后归觐诗序:「观其掉鞅于术艺之场,游刃乎文翰之林。……左右圜视,朋侪拱手,甚可壮也。」
《漢語大詞典》:显效(顯效)
(1).显著的功效。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其显效未詶,名籍未立者,大鸿臚趣上,朕将差而録之。” 唐 罗隐 《自贻》诗:“纵无显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书》:“朝廷藉不吾以宜,且自赞以植显效,醻天下属己之意。”
(2).显示效果。如:这种农药显效快,毒性低。
《漢語大詞典》:致精
(1).积聚精气。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通国身:“治身者务执虚静以致精,治国者务尽卑谦以致贤;能致精则合明而寿,能致贤则德泽洽而国太平。”
(2).显示精巧。后汉书·张衡传:“ 蒱且 以飞矰逞巧, 詹何 以沉鉤致精。”
《國語辭典》:示众(示眾)  拼音:shì zhòng
公开让众人观看,通常含有警诫之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西游记》第九回:「先将李彪钉在木驴上,推去市曹,剐了千刀,枭首示众讫。」
《漢語大詞典》:发灵(發靈)
显示灵验。 宋 范仲淹 《狄梁公碑文》:“七世发灵,万年垂光。”宋书·礼志三:“天 岱 发灵,宗 河 开寳。”
分類:显示灵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