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在莒  拼音:zài jǔ
春秋时,齐桓公曾流亡莒城,后立为君主,鲍叔牙向他敬酒说:「祝吾君无忘其出而在莒也。」见汉。刘向《新序。卷四。杂事》。后用以勉励人不要忘记颠沛流离的日子,要记取教训,奋发图强。宋。虞俦〈卧病枕上再用韵〉:「飘然傥遂归田赋,食蘖毋忘在莒时。」
《漢語大詞典》:逃户
古代为逃避赋役,流亡外地而无户籍的人。魏书·食货志:“先是,禁网疏阔,民多逃隐。 天兴 中,詔採诸漏户,令输纶绵。自后诸逃户占为细茧罗穀者甚众。”新唐书·食货志一:“监察御史 宇文融 献策:括籍外羡田、逃户,自占者给復五年。”宋史·食货志二:“逃户别立籍,令本府招诱归业。” 清 邵廷采 《田赋略》:“ 唐 之分崩离析也,由 宇文融 括羡田、逃户始也。”
《漢語大詞典》:焚林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侯 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谓 介之推 从 晋文公 流亡,割股食 公 ,有功而不受祲,隐入 绵山 ,后 晋文公 焚烧树林逼迫,仍不出,抱树焚死。后以“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周书·苏亮等传论:“既焚林而访 阮 ,亦牓道以求 孙 ,可谓野无遗才,朝多君子。” 唐 韦蟾 《上元》诗之三:“熏穴应无取,焚林固有求。” 唐 吴仁璧 《投谢钱武肃》诗:“累重虽然容食椹,力微无计报焚林。”
《漢語大詞典》:流奔
(1).流亡,逃亡。宋书·天文志三:“七月,大饥…… 吴郡 吴兴 户口减半。又流奔而西者万计。”
(2).谓变迁。《晋书·隐逸传·董京》:“末世流奔,以文代质,悠悠世目,孰知其实!”
《國語辭典》:迸流  拼音:bèng liú
飞溅、涌流。如:「山中泉水迸流。」《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说声未毕,韦氏已到,按在地上,先打三百杀威棒,打得个皮开肉绽,鲜血迸流。」
《漢語大詞典》:寄公
古指失国后寄居别国的诸侯。后亦泛称失位而流亡者。仪礼·丧服:“寄公者,何也?失地之君也。”礼记·丧大记:“君拜寄公国宾于位。”晋书·礼志中:“曩者 王司徒 失守播越,自称寄公。”
《漢語大詞典》:流逋
流亡的人。 唐 韩愈 《柳州罗池庙碑》:“於是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
分類:流亡
《漢語大詞典》:逐熟
旧指灾民往丰熟地区流亡乞食。 宋 司马光 《赈济流民札子》:“遇有 河北路 流民逐熟经过,即大人每人支米一斗,小人支米五升。”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若夏税一例不放,则人户必至逃移。寻常逃移,犹有逐熟去处,今数千里无麦,去将安往?但恐良民举为盗矣。”《书林》1988年第7期:“伴随着每一次人口增长高峰而来的必然是长期的社会饥馑,大规模流徙的移民(其意在‘逐熟’、吃饭)和经久不息的社会动乱。”
《漢語大詞典》:奔播
流亡转徙。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往者上国丧乱,莫不奔播四出。”旧唐书·萧遘传:“主上六年奔播,百端艰险。” 明 方孝孺 《答郑仲辩》之一:“事变横生,东西奔播,自救不给。”
分類:流亡转徙
《漢語大詞典》:亡民
流亡在外的百姓。史记·太史公自序:“ 燕丹 散乱 辽 閒, 满 收其亡民,厥聚海东,以集 真藩 ,葆塞为外臣。”
分類:流亡百姓
《國語辭典》:丧人(喪人)  拼音:sàng rén
逃亡他国的人。《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丧人不佞,失守鲁国之社稷。」
《漢語大詞典》:逋流
逃亡,流亡。《元典章·户部三·逃亡》:“使远近年分在逃户,计襁负其子却归閭里,军民安堵如故,则无逋流之患。”
分類:逃亡流亡
《漢語大詞典》:亡命客
流亡者。 孙中山 《致蒋介石手札》之一:“盖有一日 福州 ,则我有一日之凭藉,外交内应,则可以此为背景,倘并此而无之,则我不过为一租界之亡命客耳。” 蒋光慈 《鸭绿江上》:“ 李孟汉 又开始说:‘我现在是一个亡命客,祖国我是不能回去的。’”
分類:流亡亡者
《漢語大詞典》:播徙
流亡迁移。宋书·志序:“自戎狄内侮, 有晋 东迁,中土遗氓播徙 江 外。”
分類:流亡迁移
《國語辭典》:侨民(僑民)  拼音:qiáo mín
1.本指东晋、南北朝时称流亡江南的北方人。《宋书。卷六。孝武帝本纪》:「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新唐书。卷一四一。列传。崔光远》:「肃宗嘉之,擢拜御史大夫,复为京兆尹,遣到渭北募侨民。」
2.称旅居国外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