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文君  拼音:wén jūn
1.汉代卓文君。参见「卓文君」条。
2.比喻新寡之妇。《聊斋志异。卷二。董生》:「妾适痴郎四五年,翁姑相继逝,又不幸为文君,剩妾一身,茕无所依。」
《國語辭典》:桓文  拼音:huán wén
春秋五霸中齐桓公与晋文公的合称。《孟子。梁惠王上》:「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上显忠义,下除凶害,此桓文之事也。」
《漢語大詞典》:二文
(1).指 周文王 与 楚文王 。左传·昭公七年:“若以二 文 之法取之,盗有所在矣。” 杨伯峻 注:“二 文 , 周文王 与 楚文王 。”
(2).指 春秋 晋文侯 与 晋文公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伯父若肆大惠,復二 文 之业,弛 周室 之忧,徼 文 武 之福,以固盟主,宣昭令名,则余一人有大愿矣。” 杜预 注:“二 文 ,谓 文侯 仇 、 文公 重耳 。”
《國語辭典》:三行  拼音:sān xìng
孝行、友行、顺行三种德行。《周礼。地官。师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
《國語辭典》:献状(獻狀)  拼音:xiàn zhuàng
1.自呈功状。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简伟塞门,献状绛阙。」
2.投诉的状纸。《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璩公归去与婆婆说了,到明日写一纸献状,献来府中。」
《漢語大詞典》:文襄
(1). 春秋 五霸中的 晋文公 与 宋襄公 的并称。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二方之於上国,亦犹 秦繆 、 楚庄 ,与 文 襄 而并霸。”
(2). 春秋 时的 晋文公 与 晋襄公 的并称。国语·晋语八:“世及 武子 ,佐 文 襄 为诸侯,诸侯无二心。”
《漢語大詞典》:郤縠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晋文公﹞作三军,谋元帅。赵衰曰:'郄縠可。臣亟闻其言矣,说《乐》而敦……君其试之!'乃使郄縠将中军,郄溱佐之。"后世诗文常用"郄縠"比喻儒将。
《漢語大詞典》:五贤(五賢)
(1).五位贤臣。指 春秋 晋文公 之臣 狐偃 、 赵衰 、 颠颉 、 魏武子 、 司空季子 。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 鸿门 赖 留侯 , 重耳 任五贤。”
(2).五位贤臣。指 宋 王十朋 、 冯方 、 胡宪 、 查籥 、 李浩 。宋史·王十朋传:“ 秦檜 久塞言路,至是 十朋 与 冯方 、 胡宪 、 查籥 、 李浩 相继论事,太学生为《五贤诗》述其事。”
(3).谓五个方面胜于人。国语·晋语九:“ 瑶 之贤於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鬢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蓺毕给则贤;巧文辩惠则贤;彊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 汉 徐干 中论·务本:“昔 路丰 、 舒晋 知其亡也,皆怙其三才,恃其五贤而以不仁之故也。”
《國語辭典》:二伯  拼音:èr bà
春秋时齐桓公和晋文公二位霸主。《谷梁传。隐公八年》:「诰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二伯。」《汉书。卷二三。刑法志》:「二伯之后,寖以陵夷。」
《國語辭典》:二伯  拼音:èr bó
1.周初分别主管东方和西方诸侯的两位大臣周公和召公。《礼记。王制》:「分天下,以为左右,曰二伯。」
2.称谓。称父亲的第二个哥哥。
3.称谓。称丈夫的第二个哥哥。
《漢語大詞典》:焚林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侯 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谓 介之推 从 晋文公 流亡,割股食 公 ,有功而不受祲,隐入 绵山 ,后 晋文公 焚烧树林逼迫,仍不出,抱树焚死。后以“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周书·苏亮等传论:“既焚林而访 阮 ,亦牓道以求 孙 ,可谓野无遗才,朝多君子。” 唐 韦蟾 《上元》诗之三:“熏穴应无取,焚林固有求。” 唐 吴仁璧 《投谢钱武肃》诗:“累重虽然容食椹,力微无计报焚林。”
《漢語大詞典》:尊明
(1).谓尊敬地对待并且明示于人。墨子·明鬼下:“当若鬼神之有也,将不可以不尊明也。” 孙诒让 间诂:“尊明,谓尊事而明著之以示人也。”
(2).尊重贤明的人。国语·晋语四:“尊明胜患,知也;杀身赎国,忠也。” 韦昭 注:“明,谓公子;胜,犹遏也。”公子,指 晋文公 重耳 。
(3).犹圣明。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贡:“今 汉 土之广博,天子尊明,而曾无一良臣,此诚不愍兆黎之愁苦,不急贤人之佐治尔。”
(4).指圣明之君。后汉书·章帝纪:“予一人空虚多疚,纂承尊明,盥洗享荐,惭愧祇栗。”
《国语辞典》:狐偃  拼音:hú yǎn
人名。字子犯,春秋晋人。为晋文公舅,故也称为「舅犯」。文公为公子时,出亡在外,偃与兄毛从之十九年;及文公归国,乃以偃为大夫,信任不疑,言听计从,最后辅佐文公平定周室之乱而成霸业。
《漢語大詞典》:五蛇
喻指 春秋 时辅佐 晋文公 的 狐偃 、 赵衰 、 魏武子 、 司空季子 、 介子推 五臣。《史记·晋世家》:“龙欲上天,五蛇为辅。” 司马贞 索隐:“龙喻 重耳 ,五蛇即五臣: 狐偃 、 赵衰 、 魏武子 、 司空季子 及 子推 也。”
《漢語大詞典》:焚死
指 介之推 不受 晋文公 禄赐,被烧死在 绵山 事。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鲍焦 抱木而立枯, 介子推 登山焚死。” 宋 黄庭坚 《清明》诗:“人乞祭餘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参见“ 焚林 ”。
《漢語大詞典》:焚林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侯 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谓 介之推 从 晋文公 流亡,割股食 公 ,有功而不受祲,隐入 绵山 ,后 晋文公 焚烧树林逼迫,仍不出,抱树焚死。后以“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周书·苏亮等传论:“既焚林而访 阮 ,亦牓道以求 孙 ,可谓野无遗才,朝多君子。” 唐 韦蟾 《上元》诗之三:“熏穴应无取,焚林固有求。” 唐 吴仁璧 《投谢钱武肃》诗:“累重虽然容食椹,力微无计报焚林。”
《漢語大詞典》:封绵
指 晋文公 为 介子推 封 緜上 田之事。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 侯赏从亡者, 介子推 不言禄,禄亦不及……遂隐而死。 晋 侯求之不获,以 緜上 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后因以“封緜”为功臣未能及时受到封赏的典实。 宋 葛胜仲 《临江仙·席上和呈中散兄及吴令》词:“春风寒食夜,遗恨在封 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