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无解(無解)
(1).无从理解。荀子·非十二子:“案往旧造説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説,闭约而无解。”
(2).谓不能消除。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恩有所结,终身无解。”通典·食货九:“今铸二銖恣行,新细於官,无解於乏,而人姦巧大兴。”
《漢語大詞典》:妙言
(1).微妙不易理解的言论。韩非子·忠孝:“殆物妙言,治之害也。”
(2).动听的言语。 宋 黄庭坚 《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韵》:“妙言对宾客,称渠万金产。”
《漢語大詞典》:宠贲(寵賁)
易·贲:“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李鼎祚 集解引 荀爽 曰:“賁饰丘陵,以为园圃隐士之象也。五为王位,体中履和,勤贤之主,尊道之君也。”后儒多理解为在上位者礼贤下士聘用贤人之意,故以“宠賁”为征聘的荣耀。 清 顾炎武 《复周制府书》:“未得登龙,俄承遗鲤,将下交乎白屋,復宠賁乎元纁。此真 姬公 吐握之风,当亦 园 綺 趍从之日。”
《國語辭典》:古怪  拼音:gǔ guài
1.奇异。《儒林外史》第五回:「两位就中了几回状元,吃了几十杯。却又古怪,那骰子竟像知人事的,严监生一回状元也不曾中。」
2.不同寻常。《红楼梦》第三六回:「袭人深知宝玉性情古怪,听见奉承吉利话,又厌虚而不实;听了这些尽情实话,又生悲感。」
《國語辭典》:贯彻(貫徹)  拼音:guàn chè
贯通、通彻。如:「这件任务不管遭遇任何困难,都要贯彻到底。」
《國語辭典》:灵性(靈性)  拼音:líng xìng
聪慧的天性。唐。韩愈〈芍药歌〉:「娇痴婢子无灵性,竞挽春衫来比并。」《红楼梦》第八一回:「我看他相貌也还体面,灵性也还去得,为什么不念书?」
《漢語大詞典》:俗谛(俗諦)
(1).佛教语。佛教依照事物的现象而阐发的浅明而易为世人所理解的道理。又称“世谛”、“世俗谛”,与“真諦”相对。 唐 李邕 《海州大云寺禅院碑》:“曾近俗諦,或乘法流。” 明 宋濂 《重塐释迦文佛卧像碑铭》:“本则真諦,迹则俗諦。真俗混融,皆不思议之事,乌可以异观哉?”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所谓二谛,一是俗谛,二是真谛。”
(2).引申指浅陋的道理。 吴骞 辑《扶风传信录》附录引 清 王士禛 居易录:“闻座客方谈, 采苹 笑曰:‘诸君所説,皆俗諦耳。’”
《國語辭典》:疑问(疑問)  拼音:yí wèn
令人质疑的问题。如:「如有任何疑问,可径赴本中心洽询。」
《國語辭典》:领解(領解)  拼音:lǐng jiè
科举时代称考中乡试的为「领解」。
《漢語大詞典》:半解
(1).剖分为二。左传·宣公十六年“王享有体荐” 晋 杜预 注:“享则半解其体而荐之,所以示其俭。”
(2).未全理解。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辩:“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分類:剖分理解
《國語辭典》:通解  拼音:tōng jiě
通达理解。《北齐书。卷四四。儒林传。冯伟传》:「少从李宝鼎游学,李重其聪敏,恒别意试问之。多所通解,尤明礼传。」《新唐书。卷一八四。杨收传》:「疏眉目,寡言笑,博学彊记,至它艺无不通解。」
《國語辭典》:悟性  拼音:wù xìng
1.分析、领悟事物的能力。《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贾氏三兄弟当中,算贾葛民顶聪明,悟性极好。」
2.哲学上指提供先天概念,以综合感觉材料构成知识的能力。也称为「知性」。
《漢語大詞典》:识理(識理)
辨认和理解。《宋史·王奭传》:“ 明皇 之无道,亦无敢言者,及奔至 马嵬 ,军士已诛 杨国忠 ,请矫詔之罪,乃始諭以识理不明,寄任失所。”
《漢語大詞典》:灵会(靈會)
谓心领神会,互相理解。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古民神思,接天然之閟宫,冥契万有,与之灵会,道其能道,爰为诗歌。”
《國語辭典》:难怪(難怪)  拼音:nán guài
1.不能责怪,含有谅解的意思。《彭公案》第一三九回:「就是师父知道,我是为燃眉之急,他二老也难怪我。」
2.怪不得。表示能理解情况而不感到奇怪。如:「他考取了理想的学校,难怪这么高兴。」《红楼梦》第三二回:「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著,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