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龙灯舞(龙灯舞)  拼音:lóng dēng wǔ
一种民俗舞蹈。用长布作成龙形,由十数人用竿支起,前行、旋转、跳跃、伏卧,随锣鼓声舞动。
《漢語大詞典》:瞽词(瞽詞)
一种民间曲艺形式。演唱者多盲人,故称。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司礼监刷印《九九消寒诗图》,每九诗四句,自‘一九初寒纔是冬’起,至‘日月星辰不住忙’止,皆瞽词俚语之类,非词臣应制所作。”参见“ 盲词 ”。
《國語辭典》:盲词(盲詞)  拼音:máng cí
昔时盲人所弹唱的鼓子词。《土风录。卷二。唱盲词》:「或呼琵琶唱盲词,今人谓之盲字,字为词字之转,以为盲者所唱故名。」
《漢語大詞典》:以夷攻夷
(1).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汉书·晁错传:“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 颜师古 注:“不烦华夏之兵,使其同类自相攻击也。” 宋 王安石 《宋翰林侍读学士知许州军州事梅公神道碑》:“公请择人,使 潘罗支 ,兵法所谓,以夷攻夷。”明史·李材传:“给事中 唐尧钦 等亦言:‘ 材 以夷攻夷,功不可泯。’”
(2).晚 清 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清 魏源 《海国图志叙》:“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漢語大詞典》:竹马灯(竹馬燈)
一种民间舞蹈形式。竹马一般用篾片扎成骨架,外面糊纸或布,分前后两截,系在舞者腰上如骑马状。舞时表现骑马徐行或疾驰、跳跃,动作轻松活泼,情绪热烈奔放。有的边舞边歌。
《国语辞典》:竹板书(竹板书)  拼音:zhú bǎn shū
一种民间曲艺。说唱者一手打呱嗒板,一手打节子板,配合节拍自说自唱。
《漢語大詞典》:洋片
(1).即西洋景。一种民间文娱活动装置。把若干幅画片左右推动,周而复始,观众从凸透镜中看放大的画面。画片大多是西洋画,故称。《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外国人是个什么样子,我兄弟还是小时候在洋片子上瞧见过两次。” 阿英 《闲话“西湖景”》:“‘西湖景’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洋片’, 北京 又叫‘拉大片’。”
(2).指幻灯片。 艾芜 《百炼成钢》第十四章:“我还要厂工会经常编时事快报,拉时事洋片,画政治图画。”
《国语辞典》:全民政治  拼音:quán mín zhèng zhì
由人民行使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民权,直接管理国家的大事,这种主权在民的政治,称为「全民政治」。
《国语辞典》:金钱棒舞(金钱棒舞)  拼音:jīn qián bàng wǔ
一种民间舞蹈。参见「霸王鞭」条。
《国语辞典》:铁板快书(铁板快书)  拼音:tiě bǎn kuài shū
一种民间曲艺。流行于山东,表演时不用锣鼓,无需道具,演唱者以二片月牙形铁板发声伴奏,唱词铿锵有力,一气呵成。内容大都述说武松的故事。如:「今年的新年晚会,铁板快书,深受观众喜爱。」
《国语辞典》:中元普渡  拼音:zhōng yuán pǔ dù
一种民俗活动。台湾民俗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以广施的法力,举行的超渡孤魂野鬼及众生的祭典。在这天台湾民众们多会准备丰盛的供品与纸钱来敬拜所谓的「好兄弟」。此外,佛教与道教等宗教团体也都会举办普渡法会,为过世亲人、祖先以及无主的孤魂野鬼进行超渡仪式。如:「中元普渡时,寺庙会举行竖灯篙、放水灯等民俗活动。」
《国语辞典》:政治责任(政治责任)  拼音:zhèng zhì zé rèn
一种民主政治的表徵,即政府对全国人民所应负的责任。如政府某些具体政策出现重大差失时,该管的部会首长会去职表示对政策失败的负责,这种辞职不论辞职者主观动机为何,在客观上都称为「政治责任」。
《国语辞典》:撑旱船(撑旱船)  拼音:chēng hàn chuán
一种民间游艺。参见「跑旱船」条。
《国语辞典》:碗粿  拼音:wǎn guǒ
一种民间小吃。将在来米粉与滚水搅拌均匀,加入猪油、香菇、猪绞肉、红葱头、虾米等馅料,放入锅内蒸制而成。
《国语辞典》:挑闪(挑闪)  拼音:tiāo shǎn
一种民间的说唱艺术。如宋代的讲史,元代的平话以及评话、弹词等。宋。罗烨《醉翁谈录。卷一。小说引子》:「小说者流,出于机戒之官,遂分百官记录之司。由是有说者纵横四海,驰骋百家。……或名演史,或谓合生,或称舌耕,或作挑闪,皆有所据,不敢谬言。」也称为「说书」。
《国语辞典》:安太岁(安太岁)  拼音:ān tài suì
一种民间习俗。根据民间道士的说法,与当年「太岁神」对冲的人,会有大凶降临,化解之道,即请庙公将其姓名安置在供奉「太岁神」的神龛上,或在家中贴上太岁符,每逢初一、十五,还要祭祀拜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