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2,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蓬艾
铚艾
兰艾
银艾
夜艾
艾纳
艾人
幼艾
艾萧
福艾
沛艾
灼艾
创艾
斩艾
淑艾
《漢語大詞典》:蓬艾
(1).蓬蒿与艾草。亦泛指丛生的杂草。墨子·旗帜:“蓬艾有积。” 宋 苏舜钦 《猎狐篇》:“何暇正丘首,腥臊满蓬艾。” 清 顾炎武 《将远行作》诗:“收身蓬艾中,所至若穷途。”
(2).指草野;民间。《宋书·傅亮传》:“重明照蓬艾,万品同率由。” 清 侯方域 《陈其年诗序》:“ 吴 趋诸君即数十年来更变迭出,而犹存乎蓬艾之间。”
《國語辭典》:铚艾(銍艾)  拼音:zhì yì
铚、艾,指用来收割农作物的镰刀。宋。苏轼〈稼说送张琥〉:「锄耰铚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
分類:收割收获
《國語辭典》:兰艾(蘭艾)  拼音:lán ài
兰草与艾草。兰香艾臭,比喻君子与小人或贵贱美恶。南朝齐。王融 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妻诗七首之七:「兰艾隔芳臭,泾渭分清浊。」唐。张九龄〈在郡秋怀〉诗其一:「兰艾若不分,安用馨香为。」
《國語辭典》:银艾(銀艾)  拼音:yín ài
银印绿绶。绶用艾草染绿,故称绿绶为「艾」。《后汉书。卷六五。张奂传》:「吾前后仕进,十要银艾,不能和光同尘,为谗邪所忌。」唐。皮日休 鲁望戏题书印囊奉和次韵:「金篆方圆一寸馀,可怜银艾未思渠。」也作「银青」。
《漢語大詞典》:银印青绶(銀印青綬)
白银印章和系印的青色绶带。 秦 汉 制,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以后用作高级阶官名号。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 秦 官,位上卿,银印青綬,掌副丞相。”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茂陵书》:御史大夫秩中二千石。”亦省作“ 银青 ”。 唐 高适 《遇冲和先生》:“三命謁金殿,一言拜银青。”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今官制:光禄大夫转银青,银青转金紫,金紫转特进。”
《漢語大詞典》:夜艾
夜深。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录尚书事到省表》:“臣自妄蒙异宠,轻荷殊爵,昼昃犹耸,夜艾方惊。”新唐书·李愬传:“﹝ 愬 ﹞召 祐 及 李忠义 屏人语,至夜艾。” 宋 陆游 《秋晓书感》诗:“淡尽月痕知夜艾,飘残桐叶喜秋高。”
分類:夜深深夜
《漢語大詞典》:艾纳(艾納)
亦作“ 艾蒳 ”。
(1).也称大艾。菊科。木质草本植物,叶互生,春末开花。我国产于 广东 、 广西 和 台湾 等省、自治区。将其叶片蒸馏后所得艾粉,精炼成艾片(也称冰片或艾脑香),可供药用,有解热、驱风、止痛、镇静之效。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艾纳香﹝集解﹞引 马志 曰:“《广志》云:艾纳出西国,似细艾。”
(2).古松、梅等树皮上生出的一种莓苔。有香气。 唐 陆龟蒙 《苔赋》:“质被緑钱之美,香闻艾纳之奇。” 宋 周密 浩然斋雅谈卷中:“ 东坡 《梅》诗云:‘凭仗幽人收艾纳,国香和雨入莓苔。’艾纳,梅枝上苔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艾纳香﹝集解﹞引 马志 曰:“《广志》云:……松树皮上緑衣,亦名艾纳,可以和合诸香,烧之能聚其烟,青白不散。”
《國語辭典》:艾人  拼音:ài rén
用艾草编结成的人形。旧俗于端年节悬挂在门上,用以避邪除毒。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
《國語辭典》:幼艾  拼音:yòu ài
1.容貌姣好的少年或少女。《楚辞。屈原。九歌。少司命》:「竦长剑兮拥幼艾。」
2.幼者与长者。唐。白居易 画西方帧记:「无贤愚,无贵贱,无幼艾。」
《漢語大詞典》:艾萧(艾蕭)
即艾蒿。臭草。亦以比喻小人。 明 刘基 《燕歌行》:“琼田瑶草芟蒭蕘,江蘺泽兰成艾萧。”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 刘师培 文说·宗骚篇:“帝子无闻,悵艾萧之当户;党人不亮,悲椒榝之当帷。”参见“ 艾蒿 ”。
分類:艾蒿小人
《漢語大詞典》:艾蒿
草名。也称“萧”、“艾”或“冰台”。 宋 陈师道 《河上》诗:“窥巢乌鹊竞,过雨艾蒿光。” 萧红 《生死场》二:“艾蒿的气味渐渐织入一些疲乏的梦魂去。蚊虫被艾蒿烟驱走。”
分類:艾蒿草名
《骈字类编》:福艾
唐书李绩传绩临事选将必訾相其奇厖福艾者遣之
《國語辭典》:沛艾  拼音:pèi ài
形容马匹奔驰时,姿态雄健伟俊的样子。汉。张衡〈东京赋〉:「六玄虬之弈弈,齐腾骧而沛艾。」
《漢語大詞典》:灼艾
中医疗法之一。燃烧艾绒熏灸人体一定的穴位。宋史·太祖纪三:“ 太宗 尝病亟,帝往视之,亲为灼艾。 太宗 觉痛,帝亦取艾自灸。”
《漢語大詞典》:创艾(創艾)
亦作“ 创刈 ”。 谓因受惩治而畏惧;戒惧。《汉书·冯奉世传》:“ 羌 虏破散创艾,亡﹝逃﹞出塞。” 颜师古 注:“创艾谓惩惧也。”后汉书·南匈奴传:“北单于创刈南兵,又畏 丁令 、 鲜卑 ,遯逃远去。” 宋 苏轼 《与朱鄂州书》:“有 神山乡 百姓 石揆 者,连杀两子。去岁夏中,其妻一产四子,楚毒不可堪忍,母子皆毙,报应如此,而愚人不知创艾。”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呜乎!以古人学成行立之年,而余始稍稍知自创艾,日其餘几!”
《漢語大詞典》:斩艾(斬艾)
(1).斩刈。砍伐。墨子·备城门:“斩艾与此长尺,乃置窑灶中。”
(2).斩刈。斩杀。左传·哀公二年:“ 范氏 、 中行氏 反易天明,斩艾百姓,欲擅 晋国 而灭其君。” 汉 刘向 说苑·善说:“ 楚 虽无德,亦不斩艾其民。” 宋 秦观 《法律上》:“法律所以制姦,其事皆鞭笞斩艾人之所恶,欲以报所恶之讎者也。” 清 戴名世 《〈孑遗录〉自序》:“而一旦称兵起事,横行天下,斩艾良民。”
分類:砍伐斩杀
《漢語大詞典》:淑艾
(1).拾取。引申为得益。淑,通“ 叔 ”。孟子·尽心上:“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焦循 正义:“私淑艾者,即私拾取也……未得为 孔子 之徒,而拾取於相传之人,故为私。”
(2).指受教于人,或教诲他人,使在学问上得益。 清 钱谦益 《常熟县教谕武进白君遗爱记》:“乡人士之淑艾於 白君 者,皆 荆川 之遗也。” 清 钱谦益 《〈新刻震川先生文集〉序》:“日月逾迈,老将至而髦及,无以昌明先生淑艾之教。譬诸萤火熠熠,欲流照於须弥之顶,亦自愧其微末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