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民政  拼音:mín zhèng
地方人民的政事。《宋史。卷八。真宗本纪三》:「戊申,禁内臣出使预民政。」
《漢語大詞典》:邑屋
(1).古代行政区域单位。庄子·胠篋:“闔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閭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 成玄英 疏:“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四为邑。”
(2).引申指乡里。隶释·汉广汉属国侯李翊碑:“赫赫惟忠,属国 李侯 ,发迹邑屋,声冠方嵎。”
(3).邑里的房舍;村舍。战国策·齐策四:“愿得赐归,安行而返臣之邑屋。”汉书·游侠传·郭解:“居邑屋不见敬,是吾德不脩也,彼何辠!” 颜师古 注:“邑屋,犹今人言村舍、巷舍也。” 晋 陶潜 《还旧居》诗:“阡陌不移旧,邑屋或时非。”宋史·天文志一:“其间又有邑屋山林之蔽。”
(4).陵邑的房舍。指祠堂。旧唐书·李吉甫传:“臣以祠堂之设,礼典无文……昔 汉 章帝 时,欲为 光武 原陵 、 明帝 显节陵 各起邑屋, 东平王 苍 上疏言其不可。”
(5).引申为国家神器,政权。 宋 王安石 《九鼎》诗:“ 始皇 区区求不得,坐令神姦窥邑屋。”
《漢語大詞典》:分国(分國)
(1).区分诸侯国的行政区域。周礼·夏官·量人:“是人掌建国之灋,以分国为九州。”
(2).划分都城的行政区域。管子·立政:“分国以为五乡,乡为之师;分乡以为五州,州为之长。”
《漢語大詞典》:士乡(士鄉)
春秋 齐 管仲 辅佐 齐桓公 时,划分地方行政区域,使士、农、工、商四民分别聚居。士民聚居的地区称“士乡”。国语·齐语:“ 管子 於是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后汉书·郑玄传》:“昔 齐 置‘士乡’, 越 有‘君子军’,皆异贤之意也。”
《國語辭典》:京兆尹  拼音:jīng zhào yǐn
1.地名。汉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分右内史东部为其辖区,为京师三辅之一,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约当今西安以东、华县以西;渭河以南,秦岭以北之地,魏以后置京兆郡。后亦用以称京师。简称为「京兆」。
2.职官名:(1)汉代辖治京兆地区的行政长官,职权与俸禄与郡守相当。后亦借指京师地区的行政长官。简称为「京兆」、「京尹」。(2)民国初年的地方官名。民国定都北京,改清顺天府为京兆地方,设京兆尹,直隶于大总统,为中央政府的特别官制,现已废除。
《國語辭典》:省分  拼音:shěng fèn
介于中央与县之间的地方行政区域。在我国为一级行政区。
《漢語大詞典》:野民
古代居于“六遂”之民。六遂, 周 代王城百里外至二百里内的行政区划。周礼·地官·遂师:“军旅,田猎,平野民,掌其禁令,比叙其事而赏罚。” 贾公彦 疏:“云‘平野民’者,谓遂师平正六遂之民,故云平野民也。”
《國語辭典》:建制  拼音:jiàn zhì
1.建立制度。如:「改元建制」。
2.既定的体制与组织。如:「公司经过一次人事异动,所有的建制都改变。」
《國語辭典》:飞地(飛地)  拼音:fēi dì
指行政上隶属于甲地,而所在却在乙地的土地。
《漢語大詞典》:盐监(鹽監)
指产盐的行政地区。 宋 代于坑冶、铸钱、牧马、产盐等地设特别行政区划,称为“监”。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元年:“ 孟知祥 累表请割 云安 等十三盐监隶 西川 ,以盐直赡 寧江 屯兵。”
《漢語大詞典》:道副
古代行政区域道的副长官。 元 姚燧 《河南道劝农副使白公墓碣铭》:“出僉 陕西 汉中道 提刑按察司事, 燧 亦为其道副,故得详西土所为。”
《國語辭典》:盟长(盟長)  拼音:méng zhǎng
蒙古称一盟的领袖为「盟长」。
《國語辭典》:盟主  拼音:méng zhǔ
同盟的领袖。《晋书。卷一一二。苻洪载记》:「宗人蒲光、蒲突遂推洪为盟主。」《三国演义》第五回:「今奉大义,必立盟主,众听约束,然后进兵。」
《漢語大詞典》:区县(區縣)
疆域,天下。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武帝即位告天文》:“ 放勋 重华 之世,咸无意於受终,当涂典午之君,虽有心於揖让,皆以英才处万乘,高勋御四海,故能大庇黔首,光宅区县。”北齐书·儒林传序:“及仗义建旗,扫清区县,以正君臣,以齐上下。”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蜡百神乐章:“瑶絃自乐乾坤泰,玉鏚长欢区县寧。”今指区和县两级行政区划。
《漢語大詞典》:重路
重要的行政区域。路, 宋 、 金 、 元 地方行政区划名。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文潞公奏除改官制:“ 河北 、 陕西 、 河东 三路为重路。”
分類:行政区
《漢語大詞典》:三郊
(1).犹三乡。《书·费誓》:“ 鲁 人三郊三遂。” 孔颖达 疏:“三郊,谓三乡也。盖使三乡之民,分在四郊之内,三遂之民,分在国之四面。乡近於郊,故以郊言之。”
(2).古代诸侯的行政区划,大国分为三郊三遂,因以“三郊”指大国诸侯。《北史·文苑传·许善心》:“三郊递袭,五胜相沿,俱称百谷之王,并以四海自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