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涂地(塗地)  拼音:tú dì
1.涂抹在地上,后指遍布在地上。《史记。卷七○。张仪列传》:「于是酒酣乐,进热啜,厨人进斟,因反斗以击代王,杀之,王脑涂地。」《晋书。卷七六。列传。虞潭》:「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
2.残遭杀害,比喻处境艰困。《三国志。卷四五。蜀书。邓张宗杨传。杨戏》:「自我中汉之末,王纲弃柄,雄豪并起,役殷难结,生人涂地。」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一:「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灵涂地。」
3.彻底败坏而不可收拾。唐。温庭筠 马嵬佛寺诗:「才信倾城是真语,直教涂地始甘心。」宋。苏辙 新论上:「故三季之极,乘之以暴君,加之以虐政,则天下涂地而莫之救。」
《國語辭典》:败绩(敗績)  拼音:bài jī
1.战败。《左传。鲁襄公三十一年》:「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史记。卷六四。司马穰苴传》:「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
2.功业毁坏。《楚辞。屈原。离骚》:「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3.行列错乱。《礼记。檀弓上》:「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县贲父御卜国为右,马惊败绩。」
《漢語大詞典》:乱政(亂政)
(1).败坏政治。国语·晋语三:“失刑乱政,不威。” 韦昭 注:“有罪不杀为失刑,失刑则政乱,政乱则威不行。”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御史中丞 江文蔚 劾奏宰相 冯延巳 、諫议大夫 魏岑 乱政。” 清 梅曾亮 《书〈后汉书〉后》:“权出於民,而左道乱政之祸烈。”
(2).腐败的政治。暴政。韩非子·难三:“法败而政乱,以乱政治败民,未见其可也。”
(3).治理政事。书·盘庚中:“兹予有乱政同位,具乃贝玉。” 孔 传:“乱,治也。此我有治政之臣,同位於父祖,不念尽忠,但念贝玉而已,言其贪。”
《漢語大詞典》:日非
犹言一天天败坏。孔丛子·抗志:“ 子思 谓 卫君 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新华文摘》1983年第8期:“那个时候,正是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一天加重一天, 清 朝政府腐朽卖国的本质也越来越明显,国事日非,外侮日亟。”
《國語辭典》:自伐  拼音:zì fá
1.自我戕害。《孟子。离娄上》:「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自矜、骄傲。《老子》第二二章:「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红楼梦》第五四回:「他们天天乏了,倒说你们连日辛苦,倒不是那矜功自伐的。」
《國語辭典》:败德(敗德)  拼音:bài dé
1.败坏道德。《书经。大禹谟》:「侮慢自贤,反道败德。」汉。孔安国。传:「反正道,败德义。」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太康败德,五子咸怨。」
2.恶劣的品行。《左传。僖公十五年》:「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
《國語辭典》:凌迟(凌遲)  拼音:líng chí
1.一称古代的酷刑。历代行刑之法不一,但求使被杀之人受尽痛苦,慢慢死去。有的先将犯人肢体斩断,后割咽喉;有的以刀剐头、脸,断手足,剖胸腹,再砍头。《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一》:「凌迟者,先断其支骿,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合拟凌迟,押付市曹中,钉上木驴,剐一百二十刀处死。」也作「凌持」、「陵迟」。
2.欺凌虐待。《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五出》:「事到头来,全无区处,受尽凌迟,如今悔之无及。」元。高文秀《諕范叔》第四折:「去年将小子痛凌迟,今日教你也知滋味。」
3.败坏、衰败。《汉书。卷二三。刑法志》:「今堤防凌迟,体制未立,死刑过制,生刑易犯。」
《漢語大詞典》:败俗(敗俗)
败坏风俗。 汉 冯衍 《显志赋》:“恶丛巧之乱世兮,毒纵横之败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阮籍 无礼败俗, 嵇康 凌物凶终。” 明 马中锡 《罪言》:“杀人巨盗亦可获福……弑父与君亦无大害,伤教败俗,莫过於此。”
分類:败坏风俗
《國語辭典》:腐朽  拼音:fǔ xiǔ
腐烂败坏。《管子。轻重丁》:「大夫多并其财而不出,腐朽五谷而不散。」
《漢語大詞典》:败官(敗官)
败坏官职。谓居官不法。左传·昭公十四年:“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辛亥两察之争:“﹝ 沈鍊 ﹞抗疏纠首辅 严嵩 ,其词甚峻。 嵩 力辩,谓 鍊 作县败官调简,今知京察必处,以故建言,祈免黜幽。”
《國語辭典》:腐烂(腐爛)  拼音:fǔ làn
腐朽溃烂。《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老爷听我分诉,那尸骸已是腐烂的了,须不是目前打死的。」
《漢語大詞典》:颓毁(頽毁,穨毁)
(1).坍塌毁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西有二石闕,虽经頽毁,犹高丈餘。”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憍赏弥国:“其侧不远,有 如来井 及浴室,井犹充汲,室已頽毁。”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明年 河 復,本观殿宇頽毁且尽,师次第缮完,寻復一新。”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浮图之始:“荒芜頽毁,彫落略尽矣。”一本作“ 穨毁 ”。
(2).衰落败坏。晋书·儒林传序:“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頽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踵以沦胥。”一本作“ 穨毁 ”。
穨毁:毁坏。晋书·儒林传序:“﹝ 有晋 ﹞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遂使宪章弛废,名教穨毁。”
《國語辭典》:贼心(賊心)  拼音:zéi xīn
怀有诡邪多疑的心思。《史记。卷三七。卫康叔世家》:「为武庚未集,恐其有贼心。」
《漢語大詞典》:崩坏(崩壞)
(1).塌毁。 汉 枚乘 《七发》:“覆亏邱陵,平夷西畔。崩坏陂池,险险戏戏。”《水浒传》第十回:“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2).败坏衰落。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君道崩坏,下乱,百姓将失其所矣。”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僕常痛诗道崩坏……不量才力,欲扶起之。” 宋 苏轼 《与封守朱朝清书》:“新説方炽,古学崩坏,言之伤心。” 鲁迅 《三闲集·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旧社会将近崩坏之际,是常常会有近似带革命性的文学作品出现的,然而其实并非真的革命文学。”
《漢語大詞典》:蠹耗
亦作“蠧秏”。亦作“蠧耗”。
(1).败坏,损害。陈书·宣帝纪:“且众将部下,多寄上下,军民杂俗,极为蠹秏。”《旧唐书·武宗纪》:“是由季时,传此异俗,因缘染习,蔓衍滋多,以至于蠧耗国风,而渐不觉;诱惑人意,而众益迷。”
(2).侵蚀损耗。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六年:“屯田郎官 王定 言 严州 岁歉,又言义仓为官吏蠹耗。帝曰:‘此是民户寄留于官,专为水旱之备者,奈何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