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鞍山  拼音:ān shān
城市名。位于辽宁省沈阳市西南,因境内山形似马鞍,故称为「鞍山」。境内盛产铁矿,储藏量居全国第一,因与产煤区相距不远,原料和燃料取得容易,因此生铁和钢铁的产量均居全国之冠。
《漢語大詞典》:辽沈(遼瀋)
今 辽宁省 沈阳市 及其周围地区。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辽左弃地:“ 天启 元年春,失 辽瀋 ,二年春失 广寧 ,全 辽 沦陷。” 清 蒋良骐 东华录卷二:“ 辽瀋 界内之人民已不能保,寧问田禾?”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辽瀋 旧人,胜朝遗耉,比肩叠踵,同掌丝纶。” 易宗夔 《新世说·惑溺》:“未几, 李闯 将迫畿辅, 清 师亦集於 辽瀋 。”
《国语辞典》:盛京  拼音:shèng jīng
地名。在今辽宁省沈阳县治。为清朝未入关前的国都,世祖迁都燕京,以盛京为留都。
《国语辞典》:烟台(烟台)  拼音:yān tái
1.城市名。参见「烟台市」条。
2.地名。位于辽宁省辽阳县东北,有十处矿区,煤藏甚富,煤质极佳,多为无烟煤。有南满铁路经过。
《國語辭典》:北洋  拼音:běi yáng
1.称黄海、渤海区域。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下:「今自二浙至登州与密州,皆由北洋,水极险恶。」
2.清末称辽宁、河北、山东等沿海各省为「北洋」。
《漢語大詞典》:辽蓟(遼薊)
指 辽 地(今 辽宁 )和 蓟 地(今 北京市 和 河北省 东北)。因两地邻接而并称。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颇事侠兴,多浪迹於 辽 蓟 贵豪间。” 清 王韬 《淞隐漫录·女侠》:“生既入京,遂游 辽 、 蓟 、 三韩 、 百济 ,足跡遍焉。”
分類:辽宁北京
《国语辞典》:大连(大连)  拼音:dà lián
城市名。在辽宁省大连湾西南岸。滨临黄海,靠近渤海,水深广而不冻,为辽东半岛第一良港,东北第一商港。工商业发达,地当东北客货出入总门户,中长铁路终点,是东北第四大都市。
《国语辞典》:旅顺(旅顺)  拼音:lǚ shùn
城市名。隶属辽宁省,位于辽东半岛南端,临渤海海峡。由黄金山与老虎尾半岛环抱成港。港口狭窄,形势险固,国防地位重要,是中国著名的军港,也是黄海北岸第一良港。清朝时曾为日、俄强租,二次大战后回归。
《漢語大詞典》:显陵(顯陵)
(1). 五代 晋高祖 陵。在今 河南省 宜阳县 西北。新五代史·晋出帝纪:“十一月……庚寅,葬 圣文章武孝皇帝 于 显陵 。” 徐无党 注:“陵在 河南 寿安县 。”
(2). 辽世宗 陵。在今 辽宁省 北镇县 医巫闾山 。辽史·世宗纪:“ 应历 元年,葬於 显州 西山 ,陵曰 显陵 。”
(3). 明 兴献皇帝 陵。在今 湖北省 钟祥市 东。明史·世宗纪:“﹝十八年三月﹞辛巳,謁 显陵 。”
《漢語大詞典》:木叶山(木葉山)
山名。在今 辽宁省 西北部 老哈河 与 西拉木伦 河合流处,为 契丹 部族的发祥地。辽史·地理志一:“有 木叶山 ,上建 契丹 始祖庙。” 清 吴伟业 《赠陆生》诗:“嗟君时命剧可怜,蜚语牵连竟配边。 木叶山 头悲夜夜, 春申浦 上望年年。”
《国语辞典》:皮岛(皮岛)  拼音:pí dǎo
岛名。位于辽宁省丹东市东南黄海中,今属北韩。地多险塞,易于扼守,明朝末年毛文龙曾驻守于此。
《漢語大詞典》:辽川(遼川)
泛指古 辽 东一带地方。在今 辽宁 东部。晋书·慕容宝载记:“先是, 辽川 无桑,及 廆 通于 晋 ,求种 江 南, 平州 桑悉由 吴 来。” 南朝 梁 吴均 《酬郭临丞》诗:“白日 辽川 暗,黄尘 陇 坻惊。”
《國語辭典》:满族(滿族)  拼音:mǎn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明代后期,建立后金国,后改国号为清,入主中国,建立清王朝。今主要分布于吉林、辽宁、黑龙江一带,部分散居河北、新疆、甘肃等地。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今除边远地区有少数人使用满语外,现普遍使用汉语。有满文,通用汉文。大部分居民从事农业,城市居民多从事工业。传统形式的住屋多砌土炕。部分人信仰萨满教,祭祀祖先。也称「满洲族」、「满洲」。
《漢語大詞典》:东三省(東三省)
东北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三省的合称。1945年 日本 帝国主义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曾将原东北三省划分为 辽宁 、 辽北 、 安东 、 吉林 、 松江 、 合江 、 黑龙江 、 嫩江 和 兴安 等九省,合称“东九省”。旋解放,均撤销。
《國語辭典》:沈阳市(瀋陽市)  拼音:shěn yáng shì
城市名。位于大陆地区辽河北岸,中长、北宁、安沈、沈海四大铁路交会于此,交通发达。轻重工业均衡发展,兵工厂规模宏大,全国著名,为东北第一大都市,也是东北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