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退伏
退缩隐藏。 汉 刘向 《九叹·怨思》:“恐登阶之逢殆兮,故退伏於末庭。”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国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之门户之间,则魑魅丑类自然退伏。” 宋 叶适 《上孝宗皇帝札子》:“夫我自有所谓难,而不知变其难以从其易;我自有所谓不可,而不知变其不可以从其可。於是力屈气索,甘为退伏,常愿和好,抽兵反戍,拱手奉虏,而暂安於东南。”
分類:退缩隐藏
《漢語大詞典》:退转(退轉)
(1).佛教语。谓位次下降,功行减退,道心退缩等。《法华经·序品》:“菩萨摩訶萨八万人,皆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法师今若退转,未必有一称心交,失现前十种大利。”《敦煌变文集·太子成道变文》:“常持苦行,心无退转。”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释教有 无量寿佛 之説,念之者得生净土,永不退转。”
(2).退回;转头。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梦幻·松雪翁入梦》:“余自束髮即学 松雪翁 书,至十八九岁最喜临摹 山谷 ,业师 林蠡槎 先生谓 泳 受病已深,仍以 松雪 为退转之法。” 鲁迅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如果偶有几个不肯退转,因而受害的,公论家便异口同声,称之曰傻子。”
《漢語大詞典》:退屈
退缩屈服。《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如此辛懃能忍受,不生退屈有何缘?”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辨:“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由立志之不高也。”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非示众生皆佛,则不能去退屈心。”
分類:退缩屈服
《漢語大詞典》:退惰
退缩怠惰。 宋 陆游 《夜雨思括苍游》诗:“道心退惰如风鷁,世念坚彊似火牛。” 宋 叶适 《除吏部侍郎谢表》:“胥疏退惰之中,功名絶纪;蹇产病昏之后,意乐全销。”
分類:退缩怠惰
《国语辞典》:涩缩(涩缩)  拼音:sè suō
做事犹豫退缩,不爽快。如:「若想成大功、立大业,就须改正迟疑怠忽,涩缩不前的毛病。」
《國語辭典》:敛缩(斂縮)  拼音:liàn suō
收敛、退缩。如:「他最近的言行举止敛缩了许多。」清。徐珂《清稗类钞。动物类。菟葵》:「平时触手敛缩,形如花蕾,全体柔软,实为珊瑚虫之无骨骼者也。」
《國語辭典》:缩朒(縮朒)  拼音:sù nǜ
1.农历朔日,月见东方称为「缩朒」。
2.退缩不前。《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下》:「王侯率多缩朒不任事,故食二日仄慝者十八,食晦日朓者一,此其效也。」
《漢語大詞典》:敛去(斂去)
退缩而离去。宋史·何灌传:“ 灌 迎高射之,发輒中,或著崖石皆没鏃,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分類:退缩离去
《漢語大詞典》:蹙蹜
(1).退缩不前貌。
(2).局促。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元年:“我自任政事,几二十年,每进对,稍忤上意,即蹙蹜不能自容,以是知其伟度矣。”
分類:局促退缩
《漢語大詞典》:退生
退缩求生。吴子·图国:“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矣。”
分類:退缩求生
《漢語大詞典》:避缩(避縮)
躲避退缩。 宋 强至 《送章传道东归三十八韵》:“二 章 初交锋,懦气令避缩。”
《漢語大詞典》:般还(般還)
退缩旋转貌。古人受拜时退缩转身以示谦让的一种动作。礼记·投壶:“宾再拜受,主人般还曰辟。” 孔颖达 疏:“‘主人般还曰辟’者,主人见宾之拜,乃般曲折还,谓宾曰:‘今辟而不敢受。’言此者,欲止宾之拜也。”参见“ 般旋 ”。
《漢語大詞典》:般旋
(1).古人行礼时的一种动作姿势。 汉 班固 《白虎通·崩薨》:“童子诸侯不朝而来奔丧者何?明臣子於其君父非有老少也,亦因丧质,无般旋之礼,但尽悲哀而已。”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般旋之仪,见憎於裸踞之乡。”参见“ 盘旋 ”。
(2).留连,盘桓。 汉 扬雄 《蜀都赋》:“万端异类,崇戎总浓般旋。”参见“ 盘旋 ”。
《漢語大詞典》:却却(卻卻)
亦作“却却”。 退缩貌。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十遇词》:“遇俗务则却却,遇谈人过则略略。”
分類:退缩
《漢語大詞典》:退倦
退缩倦怠。《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如此心中无退倦,俄然已度一千年。”景德传灯录·罗睺罗多:“﹝父母﹞乃许其在家出家,号 僧伽难提 ,復命沙门 禪利多 为之师,积十九年,未尝退倦。”
分類:退缩倦怠
《漢語大詞典》:缩窜(縮竄)
退缩逃窜。《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今北虏缩窜,方外无事,其下州郡,有以宽息。”
分類:退缩逃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