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小选(小選)
(1).指 唐 代在九流以外,兵部、礼部举人,郎官得以自主的铨选。旧唐书·职官志二:“郎中一人掌小銓,亦分为九品,通谓之行署。以其在九流之外,谓之流外銓,亦谓之小选。”新唐书·选举志下:“至於銓选,其制不一,凡流外,兵部、礼部举人,郎官得自主之,谓之‘小选’。”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唐宋铨选:“ 唐 选官有小选、东选、南选之分。小选者,凡流外,兵科礼部举人,得自主之。”
(2).吏部郎的别名。梁书·徐勉传:“爰自小选,迄于此职,常参掌衡石,甚得士心。”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牓官称……吏部郎为小选。” 清 吴伟业 《梁西韩墓志》:“时以小选家居讲道。”
《國語辭典》:选家(選家)  拼音:xuǎn jiā
旧时选集科场墨卷八股文章的人。其所选刊的文章,作为举子投考的楷模。《儒林外史》第一三回:「通都大邑,来了几位选家;僻壤穷乡,出了一尊名士。」
《漢語大詞典》:衡铨(衡銓)
铨衡,铨选。 清 赵翼 《送刘石庵相公还朝》诗:“由来才大小,可预定衡銓。”
分類:铨选
《漢語大詞典》:选职(選職)
谓主管铨选官吏的职务。三国志·吴志·薛综传:“ 赤乌 三年,徙选曹尚书。五年,为太子少傅,领选职如故。”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二年:“冬十月, 王俭 固请解选职,许之。”参见“ 选官 ”。
《國語辭典》:选官(選官)  拼音:xuǎn guān
1.铨选官吏。
2.主管铨选的官吏,如旧日的吏部。《梁书。卷一三。范云传》:「及居选官,任守隆重。」
《漢語大詞典》:月选(月選)
元 、 明 、 清 吏部铨选官员的制度。 元 制,从七品以下官归吏部注拟,流外人员一月一次铨注。 明 清 月选法,分双月大选,单月急选,统称月选。所选出之官称月官。参阅元史·选举志三明史·选举志三《清会典·吏部五·文选清吏司二》
《漢語大詞典》:道藩
指铨选人才和考察官吏的机构。 唐 邵说 《筌蹄赋》:“犹蹄在兔,兔既获而蹄可以忘;犹筌在鱼,鱼既烹而筌可以息。亦何异游道藩者挥 郢 匠之斤,御道枢者削 公输 之墨。”
《漢語大詞典》:选政(選政)
(1).指铨选职官、提拔人才之事。《宋书·谢庄传》:“伏惟陛下膺庆集图,缔宇开县,夕爽选政,昃旦调风,采言厮舆,观謡仄远,斯实辰阶告平,颂声方製。”
(2).指编选乡试、会试中式试卷之事。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先生来操选政,乃文章山斗。”
(3).指编选文章的工作。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至使后人陋《花间》《草堂》之恶习,而并忘缘情託兴之旨归,岂非操选政者加之厉乎?”
《漢語大詞典》:衡流
(1).横穿水流。左传·哀公十七年:“ 衞侯 贞卜,其繇曰:‘如鱼窥尾,衡流而方羊裔焉。’”
(2).铨选人才的品官。流,流品。 南朝 陈 徐陵 《在吏部尚书答诸求官人书》:“非欲令君作此怨诉,但既忝衡流,应须粉墨,庶其允当,无负朝寄耳。”
《漢語大詞典》:小铨(小銓)
唐 代在九流以外,兵部、礼部举人,即官得自主铨选,称“小銓”。旧唐书·职官志二:“郎中一人掌小銓,亦分为九品,通谓之行署。以其在九流之外,故谓之流外銓,亦谓之小选。” 宋 孙沔 《服阕谢复官表》:“復援小銓之秩,再躋延阁之荣。”参见“ 小选 ”。
《漢語大詞典》:小选(小選)
(1).指 唐 代在九流以外,兵部、礼部举人,郎官得以自主的铨选。旧唐书·职官志二:“郎中一人掌小銓,亦分为九品,通谓之行署。以其在九流之外,谓之流外銓,亦谓之小选。”新唐书·选举志下:“至於銓选,其制不一,凡流外,兵部、礼部举人,郎官得自主之,谓之‘小选’。”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唐宋铨选:“ 唐 选官有小选、东选、南选之分。小选者,凡流外,兵科礼部举人,得自主之。”
(2).吏部郎的别名。梁书·徐勉传:“爰自小选,迄于此职,常参掌衡石,甚得士心。”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牓官称……吏部郎为小选。” 清 吴伟业 《梁西韩墓志》:“时以小选家居讲道。”
《國語辭典》:验看(驗看)  拼音:yàn kàn
1.清代候补、候选人员,赴部引见,由点派的王公大臣或九卿科道接见,察视其年貌状态。《清会典事例。卷八一。吏部。处分冽京官保举》:「向来外省验看截取举人,率多沿袭故套,不能实心澄汰。」
2.调查观看。如:「派人前往验看。」
《漢語大詞典》:优调(優調)
(1).谓受铨选而任官。新唐书·刘蕡传:“於时,被选者二十有三人,所言皆冗齪常务,类得优调。”
(2). 宋 代特指不赴吏部侯选的特别差遣。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仕进》:“参部註差为赴调,别差曰优调。”
《漢語大詞典》:铨录(銓録)
铨选录用。新唐书·刘祥道传:“悉集吏部调,至万员, 林甫 随才銓録,咸以为宜,论者方 隋 高孝基 。”
《漢語大詞典》:符告
唐 制,定期通过考试铨选官员,凡达到标准的,朝廷给符并加盖“尚书吏部告身之印”于其上,谓之“告身”,又称符告。新唐书·选举志下:“然是时仕者众,庸愚咸集,有伪主符告而矫为官者,有接承它名而参调者,有远人无亲而置保者。”
《漢語大詞典》:考判
考试定等。常指铨选官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无名子谤议:“昨者考判,以经语对经,以史语对史,皆未点对,考为下等。”新唐书·选举志下:“初,试选人皆糊名,令学士考判。 武后 以为非委任之方,罢之。”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铨选》:“ 建隆 初,定考判之制,著循资之格。”
《漢語大詞典》:衡综(衡綜)
谓考核铨选官吏。新唐书·李敬玄传:“ 敬玄 因其法,衡综有序。自 永徽 后,选员寖多,惟 敬玄 居职有能称。” 宋 岳珂 桯史·部胥增损文书:“以此知四选蠹积,益不可胜算,司衡综者,可不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