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发市(發市)  拼音:fā shì
开张,买卖首次成交。《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岂知北京那年自交夏来,日日淋雨不晴,并无一毫暑气,发市甚迟。」
《国语辞典》:发奉(发奉)  拼音:fā fèng
以前商店将货物送交顾客时发票上的用语。即奉上之意。
《国语辞典》:标行(标行)  拼音:biāo háng
古代保护顾客行旅途中生命及财物安全的行业组织。《金瓶梅》第五五回:「家里开著两个绫段铺,如今又要开个标行,近的利钱也委的无数。」也称为「镖局」。
《國語辭典》:幌子  拼音:huǎng zi
1.挂在店铺门外,用来招徕顾客的招牌。《金瓶梅》第一八回:「朱红小匮,油漆牌面,吊看幌子,甚是热闹。」
2.表现在外用以蒙蔽他人的言行。《红楼梦》第七七回:「虽然,『闻名不如见面』,空长了一个好模样儿,竟是个没药性的爆竹,只好装幌子罢,倒比我还发讪怕羞。」
《國語辭典》:回扣  拼音:huí kòu
卖主取得货款后,将其中的一部分回赠给中间经手人的金钱。如:「他在向厂商强行收取回扣时,被警方当场逮捕。」
《國語辭典》:市招  拼音:shì zhāo
商店门外标示其名号及所卖货物的招牌或标志。
《漢語大詞典》:厮波(廝波)
宋 时称无正当职业,专在酒楼、妓院侍奉顾客的闲汉。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又有向前换汤、斟酒、歌唱,或献果子、香药之类,客散得钱,谓之廝波。”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闲人:“更有一等不本色业艺,专为探听妓家宾客,赶趁唱喏,买物供过,及游湖酒楼饮宴所在,以献香送欢为由,乞觅赡家财,谓之‘廝波’。”
《漢語大詞典》:徵儥
招买。谓招徕顾客。周礼·地官·司市:“以量度成贾而徵儥,以质剂结信而止讼。” 郑玄 注:“徵,召也。儥,买也。物有定价,则买者来也。” 贾公彦 疏:“儥买之物贾定,则召买者来。故云徵儥也。”一说卖货不相欺。见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周礼“司市”。
《漢語大詞典》:豫贾(豫賈)
(1).虚定高价以欺骗顾客。《荀子·儒效》:“ 鲁 之粥牛马者不豫贾。” 杨倞 注:“豫贾,定为高价也。”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二:“ 引之 曰:‘ 杨 説非也。豫犹誑也。’”《周官·司市》注曰:“使定物价防誑豫是也。”
(2).谓对货物不预先定价。史记·循吏列传:“二年,市不豫贾。” 司马贞 索隐:“下音价。谓临时评其贵贱,不豫定也。”
《國語辭典》:抄袭(抄襲)  拼音:chāo xí
1.抄录他人作品以为己作。《红楼梦》第八四回:「那些童生都读过前人这篇,不能自出心裁,每多抄袭。」《文明小史》第三○回:「伯集读书未成,那里弄得来?只好抄袭些旧稿。」
2.军队绕道前进,由敌军的侧面或背面突袭。
《漢語大詞典》:抽彩
(1).旧谓设赌者向赢方抽取彩利。亦借指私行抽税。《安徽捻军传说故事·山猫独斗铁头蛇》:“ 铁头蛇 私下里定了律条: 袁店集 方圆二十里以内的人,谁犯私盐都得由他二八抽彩。”
(2).商店售货设部分奖品或奖金,顾客买中者得奖。 鲁迅 《三闲集·书籍和财色》:“书籍的销路如果再消沉下去,我想,最好是用女店员卖女作家的作品及照片,仍然抽彩,给买主又有得到‘劝学’、‘留学’的款子的希望。”
《國語辭典》:抽奖(抽獎)  拼音:chōu jiǎng
1.拔擢奖赏。唐。吕温 代郑南海谢上表:「岂意曾未踰年,忽蒙抽奖,庙授鈇钺,廷赐旌旗。」
2.抽出得奖人,赠以奖品。如:「公开抽奖」、「抽奖大赠送」。
《國語辭典》:惊闺(驚閨)  拼音:jīng guī
旧时贩卖针线脂粉的人手持的小鼓。持柄摇鼓,用以唤引妇女出来购物。《醒世恒言。卷一三。勘皮靴单證二郎神》:「冉贵却装了一条杂货担儿,手执著一个玲珑珰琅的东西,叫做个惊闺。」也作「惊绣」。
《國語辭典》:假货(假貨)  拼音:jiǎ huò
伪造品。如:「市场上的这批假货足以乱真,不是行家根本察觉不出来。」
《國語辭典》:外卖(外賣)  拼音:wài mài
餐厅提供客人购买餐点而后带走的服务。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饮食果子》:「更外卖软羊诸色包子,猪羊荷包,烧肉乾脯。」
分類:食品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