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烟霄(煙霄)
亦作“烟霄”。
(1).云霄。 唐 陈子昂 《春日登金华观》诗:“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 宋 陆游 《蓬莱行》:“山峭插云海,楼高入烟霄。” 明 李东阳 《楚观楼记》:“声之发於此者,必能超尘壒而出烟霄,凡有耳者皆得之。”
(2).指山的高处。 唐 皇甫曾 《赠鉴上人》诗:“律仪传教诱,僧腊老烟霄。”
(3).喻显赫的地位。 唐 白居易 《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诗:“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得路去何迟?” 唐 黄滔 《陈皇后因赋复宠赋》:“已为无雨之期,空悬梦寐;终自凌云之製,能致烟霄。” 金 元好问 《感兴》诗:“倚梯从昔望烟霄,七叶何人竟珥貂。”
《漢語大詞典》:霭空(靄空)
犹云霄。高空。 唐 司空图 《注〈愍征赋〉述》:“其寓词之哀怨也,復若血凝 蜀 魄,猿断 巫峰 。咽水警夜,寃鬱靄空。日魂惨澹,鬼哭荒丛。”
分類:云霄高空
《漢語大詞典》:霞霄
云霄。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因风而附凤者,以駑庸之质,犹迴遑乎霞霄之表。”
分類:云霄
《漢語大詞典》:缥霄(縹霄)
犹云霄。 晋 孙楚 《鹤赋》:“生自 崑崙 ,长于丹穴,游遨元圃縹霄之际。”
分類:云霄
《國語辭典》:云中(雲中)  拼音:yún zhōng
1.郡名:(1)战国赵地。秦置。今山西省境内长城以外及绥远东、南部地区。汉分其东北部置定襄郡,西南部仍为云中郡,治所在云中县。即今托克托县。(2)唐置。初为云州,不久,改成云中郡,后又复名为云州;治所在山西省大同县。
2.云梦泽。位于今湖北省安陆县南。
3.山名:(1)位于山西省中部忻县西北,为管涔山脉的支脉。(2)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河津县西北,濒黄河。
《國語辭典》:凌云(凌雲)  拼音:líng yún
1.乘云高飞。比喻超俗绝尘。《文选。江淹。别赋》:「赋有凌云之称,辩有雕龙之声。」《警世通言。卷九。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李白紫衣纱帽,飘飘然有神仙凌云之态。」
2.相术家指当额中央,两眉附根上的地方。
《國語辭典》:云汉(雲漢)  拼音:yún hàn
1.天空联亘如带的星群。《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乘天潢之汎汎兮,浮云汉之汤汤。」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琉璃殿相近青霄,舍利塔直侵云汉。」也称为「银河」。
2.《诗经。大雅》的篇名。共八章。根据〈诗序〉:「云汉,仍叔美宣光也。」或谓此为忧旱之诗。首章二句为:「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漢語大詞典》:淩云(淩雲)
直上云霄。 战国 楚 宋玉 《小言赋》:“体轻蚊翼,形微蚤鳞,聿遑浮踊,凌云纵身。”西京杂记卷四:“高树凌云,蟠紆烦冤。” 宋 苏轼 《骊山》:“复道凌云接金闕,楼观隐烟横翠空。”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林阜间集》:“草木生於粟粒之萌,及其长大,根茎华实,虽凌云蔽日,据山蟠地,从初具乎一萌之内,而未尝自外增益之也。”
《漢語大詞典》:盘云(盤雲)
(1).指发髻。 唐 温庭筠 《张静婉采莲曲》:“兰膏坠髮红玉春,燕釵拖颈抛盘云。”
(2).盘旋于云霄。 唐 祖咏 《赠苗发员外》诗:“宿雨朝来歇,空山天气清,盘云双鹤下,隔水一蝉鸣。”一作 李端 诗。
《漢語大詞典》:云杪(雲杪)
云霄,高空。 宋 苏轼 《水龙吟》词:“嚼徵含宫,泛商流羽,一声云杪。” 明 刘基 《水龙吟·次韵和陈均从吹箫曲》词:“广莫风悲,昭华玉冷,声沉云杪。”
分類:云霄高空
《漢語大詞典》:陵云(陵雲)
(1).驾云飞升。谓羽化登仙。汉书·扬雄传下:“往时 武帝 好神仙, 相如 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縹縹有陵云之志。”
(2).高矗至云霄。 南朝 陈 徐陵 《武皇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高楼大舰,概日陵云。”
(3).比喻志气高超或笔力矫健。后汉书·冯衍传下:“不求苟得,常有陵云之志。” 清 姚鼐 《送朱子颍知泰安府》诗之四:“ 禹卿 自入 滇 中路,不见陵云作赋才。”
《國語辭典》:戛云(戛雲)  拼音:jiá yún
形容很高,似乎可接到云霄的样子。唐。白居易 庐山草堂记:「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
分類:云霄
《漢語大詞典》:鹏霄(鵬霄)
九天云霄。 唐 王勃 《乾元殿颂》:“臣闻鹏霄上廓,琼都开紫帝之庭;鼇纪下清,珍野闢黄灵之馆。” 宋 向敏中 《酬寇平仲》诗:“九万鹏霄振翼时,与君同折月中枝。” 明 张居正 《贺元旦表》之一:“迓淑气于鹏霄,垂宪章于象闕。”
分類:九天云霄
《國語辭典》:陵霄  拼音:líng xiāo
直上云霄。《淮南子。原道》:「乘云陵霄,与造化者俱。」《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郦炎传》:「舒吾陵霄羽,奋此千里足。」也作「凌霄」。
《漢語大詞典》:登霄
登上云霄。比喻升迁。 唐 白居易 《杭州刺史谢上表》:“出泥登霄,从骨生肉,唯有一死,拟将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