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30分类词汇 30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一念  拼音:yī niàn
1.一动念之间。《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每一念至,忽然忘陵。」《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是以每一念来,忽若有遗。」
2.佛教用语:(1)指一口气的时间。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2)指心念活动最短的时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念中一刹那经九百生灭。」
《漢語大詞典》:中道
合乎道义。《礼记·中庸》:“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孔颖达 疏:“从容閒暇而自中乎道。”汉书·董仲舒传:“万民皆安仁乐谊,各得其宜,动作应礼,从容中道。” 明 杨慎 丹铅总录·人品·尹和靖对宋高宗:“儒者对君之言,从容中道若此,所养可知矣!”
分類:中道道义
《國語辭典》:一如  拼音:yī rú
完全一样。《三国演义》第八回:「离长安城二百五十里,别筑郿坞,役民夫二十五万人筑之,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长安。」《红楼梦》第五回:「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
《漢語大詞典》:横枝
(1).佛家语。旁支,不是传衣钵的嫡系。景德传灯录·僧璨大师:“若从七佛至此 璨 大师,不括横枝,凡三十七世。” 宋 苏轼 《器之好谈禅不喜游山山中笋出戏语器之可同参玉板长老作此诗》:“丛林真百丈,法嗣有横枝。” 王文诰 辑注引 赵次公 曰“禪宇谓之法嗣,而禪家旁出,谓之横枝。”
(2).谓无端,无缘无故。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二折:“怎当那横枝罗惹,不许隄防!”
(3).比喻是非。《盛世新声·双调五供养·穷客程》:“冷落孤帷谁问当,谁问当?那一日不断肠,谁承望横枝一万桩?”
(4).梅花的一种。 宋 姜夔 《卜算子·梅花八咏》词:“緑萼更横枝,多少梅花样。” 夏承焘 笺校:“緑萼、横枝皆梅别种。”
《漢語大詞典》:一断(一斷)
(1).谓完全取决。史记·太史公自序:“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於法。” 宋 陆九渊 《取二三策而已矣》:“然则於《武城》之篇,不惟其书之信而一断之以理,以何疑焉?”
(2).一经断绝。 汉 王充 论衡·儒增:“头一断,手不能取他人之头着之於颈。” 唐 聂夷中 《过比干墓》诗:“乾纲既一断,贤愚无二门。”
(3).佛家语。谓断一种烦恼即断一切烦恼。 唐 卢延让 《赠僧》诗:“浮世浮华一断空,偶抛烦恼到莲宫。”
《國語辭典》:上首  拼音:shàng shǒu
1.佛说法时,于听众中推居首位者,称为「上首」。后泛指寺院首座。南朝梁。武帝〈梦〉诗:「出家为上首,入仕作梁栋。」
2.上座,位次较尊的一边。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有功者上首而坐,簪花饮酒。」《金瓶梅》第二回:「武松让哥嫂上首坐了,他便掇杌子打横。」
《國語辭典》:一弹指(一彈指)  拼音:yī tán zhǐ
比喻极短的时间。唐。白居易 禽虫十二章诗:「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恩雠。」宋。苏轼过永乐文长老已卒〉诗:「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漢語大詞典》:妙觉(妙覺)
佛家语。谓佛果的无上正觉。《三藏法教》:“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故名妙觉性。” 唐 李邕 《楚州淮阴县婆罗树碑》:“妙觉常圆,什门上首。” 清 龚自珍 《法性即佛性论》:“法名不觉本无性,佛名妙觉觉法性。”
《漢語大詞典》:一劫
佛家语。天地的一成一败谓“一劫”。亦泛指一段很长的时间。《摩诃般若波罗蜜道行经·不可计品》:“是辈人於是间闻深般若波罗蜜信者,正使三千大千国土人,一切所当为者皆信,皆信已来行过一劫。”大般涅槃经卷上:“ 如来 今者有大神力,岂当不能住寿一劫若减一劫?”隋书·经籍志四:“天地之外,四维上下,更有天地,亦无终极,然皆有成有败。一成一败,谓之一劫。”云笈七籤卷四:“诸天宗奉,各有科典,一劫之周,又復改运,遂积五劫,迨于 开皇 。”
《國語辭典》:果报(果報)  拼音:guǒ bào
佛教用语。由于前世行为的力量所导致的结果。《杂阿含经》卷四:「我不如是说:『应施于我,不应施馀。施我得大果报,非施馀人得大果报。』」
《漢語大詞典》:十重
佛家语。一条重要的戒律。与四十八轻戒相对。即: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瞋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违犯此十条者构成破门罪,将被逐出僧团。梵网经·菩萨心地戒品:“若布萨日新学菩萨,半月半月布萨,诵十重、四十八轻戒。”
《漢語大詞典》:了达(了達)
(1).佛家语。彻悟;通晓。《坛经·宣诏品》:“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唐 顾况 《从江西道中寄齐相公》诗:“能依二諦法,了达三轮空。”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法座下有甚麼不能了逹?钉嘴铁舌,铜头铁额,火眼金睛,都来问禪。” 梁启超 《湖南时务学堂学约》:“度数年之力, 中国 要籍一切大义,皆可了达。”
(2).超脱。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陶靖节》:“ 渊明 自作挽辞, 秦太虚 亦效之。余谓 渊明 之辞了达, 太虚 之辞哀怨。”
(3).“了身达命”之略语。谓了悟人生,通达事理。 元 无名氏 《猿听经》第二折:“俺这师父是个了达的祖师,在此山内修行了数十餘年也。”
《漢語大詞典》:上根
(1).佛家语。上等根器。指对佛法的领悟程度属于上等。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上根人为大乘,则修六度。” 宋 陈善 扪虱新话·韩文公与大颠论佛法:“今 大颠 与首座侍者三人,互相引发,皆迥絶言议之表,所谓为上根者説大乘法因果报应,文字语言固不论也。”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二出:“下方有个 金婴 ,虽在尘世,却有上根,他妻子 钟氏 ,原是 灵山 上一个比丘尼。”
(2).指具有上等根器的人。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就三周而论,为上根説法,授上根记,初善也。”
《漢語大詞典》:事数(事數)
(1).佛家语。指一切事物的名相。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中军 ( 殷浩 )被废,徙 东阳 ,大读佛经,皆精解,唯至事数处不解。” 刘孝标 注:“事数,谓五阴、十二入、四諦、十二因缘、五根、五力、七觉之属。”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三讲:“原来般若学对于‘性空’讲得比较空泛,要揭示其内容,必须把‘事数’(即名相)弄清楚。”
(2).指用以推测人事吉凶的一种术数。梁书·司马褧传:“ 褧 学尤精於事数,国家吉凶礼,当世明儒 明山宾 、 贺瑒 等疑不能断,皆决焉。”
《漢語大詞典》:偏圆(偏圓)
佛家语。判别教理胜劣之称。偏谓偏失,圆谓圆满。 宋 沈辽 《奉送明雅师》诗:“顶上终不巢乌鳶,亦不教观谈偏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