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分忧(分憂)  拼音:fēn yōu
分担别人的忧虑,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文明小史》第三八回:「我的主意,是不必叫他移营,情愿每月贴他些军饷,求他约束兵丁不要骚扰就是了,全仗你代我分忧。」
《漢語大詞典》:深忧(深憂)
(1).深重的忧愁。晏子春秋·谏下二:“女子入门, 晏子 望见之曰:‘怪哉!有深忧。’” 张纯一 校注:“忧形於色。”
(2).十分担忧。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六:“ 蜀 景耀 五年,宫中大树无故自折, 譙周 深忧之。” 清 曾国藩 《复彭丽生书》:“窃尝以为无兵不足深忧,无餉不足痛哭。”
《國語辭典》:惊悸(驚悸)  拼音:jīng jì
惊恐心悸。《北史。卷四。魏世宗宣武帝本纪》:「初,梦为日所逐,避于床下,日化为龙,绕己数匝,寤而惊悸,遂有娠。」《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只是思想前事,未免悒悒不快,又有些惊悸成病,不久而死。」
《漢語大詞典》:分过(分過)
分担过失、过错。新五代史·宦者传·张承业:“ 庄宗 性至孝,闻太后召,甚惧,乃酌两巵谢 承业 曰:‘吾杯酒之失,且得罪太后。愿公饮此,为吾分过。’” 宋 洪迈 容斋随笔·王卫尉:“ 卫尉 曰:‘ 秦 以不闻其过亡天下, 李斯 之分过,又何足法哉!’” 清 卢文弨 《〈履斋示儿编〉跋》:“若更以我所校益之,惧将为之分过。”
《國語辭典》:摊钱(攤錢)  拼音:tān qián
1.平均出钱。如:「这次旅行的费用,由大家摊钱支付。」
2.一种赌博。唐。杜甫 夔州歌:「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也称为「摊赌」、「摊戏」。
《漢語大詞典》:分谤(分謗)
分担别人受到的诽谤。左传·宣公十二年:“ 楚 师方壮,若萃於我,吾师必尽,不如收而去之。分谤生民,不亦可乎。”宋史·胡铨传:“﹝ 秦檜 ﹞乃建白令臺諫、侍臣僉议可否,是盖畏天下议已,而令臺諫、侍臣共分谤耳。”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自后世諛臣专以归恩分谤为爱君,于是人主始讳其过而耻屈於下矣。”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使大郎有罪,主人且当分谤,矧其无罪,弃之何名。”
分類:分担诽谤
《國語辭典》:公摊(公攤)  拼音:gōng tān
费用或资本由数人平均分担。
分類:分担
《漢語大詞典》:摊损(攤損)
分担损失。 梁启超 《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夫河内小轮船皆用外国旗号者何也?用本国名则承辨难,过关难,滋事多而赔累难,摊损多而应酬难,悬他国旗则百结并解矣。”
分類:分担损失
《國語辭典》:摊派(攤派)  拼音:tān pài
平均分派。《文明小史》第五四回:「现在用项,由秦、王二人暂垫,等倍立银子到了,再行摊派。」
《國語辭典》:提心吊胆(提心弔膽)  拼音:tí xīn diào dǎn
形容心理上、精神上担忧恐惧,无法平静下来。《西游记》第一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只要寻得袈裟,各全性命不题。」《文明小史》第一一回:「有的说与其在家提心吊胆,自然是出门快乐了。」也作「提心吊胆」、「提心在口」、「悬心吊胆」。
《國語辭典》:提心吊胆(提心吊膽)  拼音:tí xīn diào dǎn
形容心理上、精神上担忧恐惧,无法平静下来。《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众人又多有笑他忘了父仇的事,已渐冷径,没人提起了。怎知世名日夜提心吊胆,时刻不忘!」也作「提心吊胆」。
《国语辞典》:分忧共患(分忧共患)  拼音:fēn yōu gòng huàn
分担别人的忧虑,共同承受忧患。《三国演义》第一一回:「与孔融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气谊相投,有分忧共患之意。」
《国语辞典》:分忧解劳(分忧解劳)  拼音:fēn yōu jiě láo
分担别人的忧虑,帮助别人解决困苦。《红楼梦》第四回:「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国语辞典》:布衣卿相  拼音:bù yī qīng xiàng
以平民身分担任卿相等官职的人。古时平民、贵族在政教方面的权益差别甚大,至春秋战国后始有以平民身分而任用为卿相的情事。
《漢語大詞典》:分劳赴功(分勞赴功)
分担劳苦,尽职建功。 清 端方 《请改定官制以为立宪预备折》:“而一部之中,有二尚书、四侍郎,又加以管部之亲王大学士,则以一部而有七主任官矣。絶无分劳赴功之效,惟有推諉牵掣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