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定夺(定奪)  拼音:dìng duó
决定事情的去取可否。清。洪升《长生殿》第二五出:「众军不必鼓噪,暂且安营。待我奏过圣上,自有定夺。」
《國語辭典》:裁定  拼音:cái dìng
为裁判的一种形式,指审判机关对于诉讼程序和特定实体争议问题所作的决定。
《漢語大詞典》:通榜
亦作“ 通牓 ”。 唐 时科举不糊名,由主试者定去取。试前,有预列知名之士,得中者往往出于其中,谓之“通榜”。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通榜:“ 贞元 十八年, 权德舆 主文, 陆傪 员外通榜帖, 韩文公 荐十人於 傪 。” 宋 洪迈 容斋四笔·韩文公荐士:“ 唐 兴科举之柄,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之助,谓之通榜。”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 唐 之通牓,故是弊法。”
《國語辭典》:何去何从(何去何從)  拼音:hé qù hé cóng
去那里,跟随那个。比喻无法作决定。《楚辞。屈原。卜居》:「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唐。李峤 上雍州高长史书:「何去何从,罢龟策之臧否;自开自落,任天地之荣枯。」
《漢語大詞典》:道听耳食(道聽耳食)
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盲目轻信。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下:“村学究道听耳食,窃一言以诧新奇,此等之论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