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言情
(1).言语之情。指心意。 元 无名氏 《翫江亭》第三折:“顺父母言情,呼为大孝,须索走一遭去。”
(2).谈情说爱或描述男女情爱。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故初视之亦第罗曼派言情之作。” 瞿秋白 《乱弹·财神还是反财神》:“平常这一类的小说的题材虽然单调,可是种类和份数都很多的,什么武侠,什么神怪,什么侦探,什么言情,什么历史,什么家庭。”
(3).抒情。 清 恽敬 《与赵石农书》:“近有言 汉 人文如经注者,止经师自序之文,其他奏疏、上书、记事、言情之文具在,皆与 唐 宋 之文出入者也。” 王国维 人间词话三三:“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 朱光潜 《谈文学·情与辞》:“文字有言情、说理、叙事、状物四大功用。”
《漢語大詞典》:叙情(敍情)
抒情。 唐 韩愈《祭虞部张员外文》:“酒食备设,灵其降止;论德敍情,以视诸誄。”
分類:抒情
《漢語大詞典》:遂情
(1).犹抒情。文选·潘岳〈闲居赋〉序:“乃作《闲居赋》,以歌事遂情焉。” 李善 注引《声类》:“遂,从意也。”
(2).徇情,曲从私情。《宋书·律历志下》:“ 冲之 既违天於改易,又设法以遂情,愚谓此治历之大过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谢小姐贤达,看我面遂情罢。”
(3).犹如意。 宋 戴炳 《杂言》诗:“秋来刈吾秫,庶得两遂情。”
《漢語大詞典》:声歌(聲歌)
指诗词歌赋等抒情遣怀的作品。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七章第二节:“乃至述怀感事,偶著之声歌,遂罹文网者,趾相属。”
《漢語大詞典》:宣情
发抒情感。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歌以叙志,儛以宣情。”初学记卷十六引 晋 戴逵 《琴赞》:“至人託玩,导德宣情,微音虚远,感物悟灵。”
《國語辭典》:缘情体物(緣情體物)  拼音:yuán qíng tǐ wù
抒发情感,铺陈事物。唐。王勃《平台秘略论十首。文艺三》:「故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能事;而君子所役心劳神,宜于大者远者,非缘情体物,雕虫小技而已。」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九。杜少陵四》:「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削之痕。」
《漢語大詞典》:体物缘情(體物緣情)
谓诗赋的状物与抒情。语本 晋 陆机 《文赋》:“诗缘情而綺靡,赋体物而瀏亮。”北史·文苑传序:“章奏符檄,则粲然可观;体物缘情,则寂寥於世。” 宋 潘若同 《郡阁雅言·李远》:“ 李远 体物缘情,皆谓臻妙。”
《国语辞典》:情在言外  拼音:qíng zài yán wài
谓诗的表现应含蓄,不宜直接发抒情感。唐。皎然《诗式》卷二:「且如池塘生春草,情在言外;明月照积雪,旨冥句中,风力虽齐,取兴各别。」
《国语辞典》:浪漫曲  拼音:làng màn qǔ
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小曲(器乐曲)或歌曲。流行于十八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中期,曲调较为细致,情感亦较丰富。如贝多芬的〈F大调浪漫曲〉、〈G大调浪漫曲〉。
《国语辞典》:喜剧片(喜剧片)  拼音:xǐ jù piàn
以喜剧方式表现的影片。可分为讽刺喜剧片、抒情喜剧片和闹剧等。是电影史上最早出现的影片类型之一。
《國語辭典》:嘲风弄月(嘲風弄月)  拼音:cháo fēng nòng yuè
文人吟咏风月一类的作品。《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生性风流,惯向青楼买笑,红粉追欢,若嘲风弄月,到是个轻薄的头儿。」也作「嘲风咏月」。
《国语辞典》:纯文学(纯文学)  拼音:chún wén xué
注重文学形式、表达技巧,且以抒情和唯美为圭臬的文学作品。相对于杂文学而言。
《國語辭典》:轻音乐(輕音樂)  拼音:qīng yīn yuè
泛指介于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的一种通俗音乐形式。为英语light music的意译。通常为节奏轻快、旋律优美的器乐演奏曲。
《漢語大詞典》:男中音
介于男高音与男低音之间的男声。抒情男中音的音域与音色接近戏剧男高音。戏剧男中音的音色,在低声区与男低声相近。亦指男中音歌者。 李凌 《音乐杂谈·坐“冷板凳”》:“我认识一个很有舞台经验的男中音。”如:不少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声音稳实、质朴,抒情性较强的男中音。
《漢語大詞典》:男低音
低音的男声。按音色特点,可细分为抒情男低音、深厚男低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