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蟹行文
旧称 欧 美 等国横写的拉丁语系的文字。 瞿秋白 《文艺杂著·鞘声二》:“像不识外国银行支票上的‘蟹行文’的 董康 ,自然只配挨打。”
《國語辭典》:法西斯  拼音:fǎ xī sī
为拉丁语Fasces的音译,原意为古罗马执法官吏的权力标帜。今特指主张极权军事统治的极端右翼思想。一战期间由义大利墨索里尼创立执行,也影响二战期间的德国纳粹党等政权,并广指各种极权统治政体与方式。
《國語辭典》:蟹行文字  拼音:xiè xíng wén zì
欧美各国横行书写的文字。
《国语辞典》:罗马广场(罗马广场)  拼音:luó mǎ guǎng cháng
古罗马最重要的一个广场。为拉丁语Forum Romanum的音译。位于帕拉丁和卡彼托里恩山丘间的低地,是共和国时期公众集会、审判、斗剑的场所。帝国时期成为主要宗教仪式和世俗活动的场所,有许多宏伟的神庙和纪念建筑。
《国语辞典》:拉丁民族  拼音:lā dīng mín zú
1.古代定居义大利半岛中西部拉丁姆平原的部落民族。其先民为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由欧洲大陆迁来的印欧人。使用印欧语系的拉丁语。
2.泛指受拉丁语和罗马文化影响较深的操印欧语系语言的民族,如义大利、法兰西、西班牙、葡萄牙等。
《国语辞典》:拉丁风情(拉丁风情)  拼音:lā dīng fēng qíng
拉丁语系地区的风土人情。如:「巴西的嘉年华会是最具拉丁风情的节庆。」
《国语辞典》:拉丁文  拼音:lā dīng wén
拉丁语的书面语。中古世纪扮演欧洲文化、学术界共同语言的角色。今独为天主教教廷使用。
《漢語大詞典》:泛系(汎系)
拉丁语fascis的译音。通常译为“法西斯”。 郭沫若 《断断集·斗牛国的牛》:“汎系的 意大利 、纳粹的 德意志 ,是在明里暗里地援助叛军的,人民战线是他们的共同仇人。”
《漢語大詞典》:棒喝主义(棒喝主義)
即法西斯主义。因“法西斯”一词在意大利语和拉丁语中与古 罗马 的“束棒”、“权标”有关,故亦译为“棒喝主义”。 鲁迅 《〈三闲集〉序言》:“我当初还不过是‘有闲即是有钱’,‘封建馀孽’或‘没落者’,后来竟被判为主张杀青年的棒喝主义者了。” 陈同生 《珠江风暴》:“尽管敌人,特别是以棒喝主义者 朱辉日 为首的恶棍们,不分昼夜的侦察、捉捕,我们的工作并未有丝毫的松懈。”
《漢語大詞典》:涅伏
拉丁语nervus(英语nerve)的音译。神经。 鲁迅 《〈集外集〉序言》:“但我的文章里,也有受着 严又陵 的影响的,例如‘涅伏’,就是‘神经’的腊丁语的音译,这是现在恐怕只有我自己懂得的了。” 鲁迅 《说鈤》:“乃果也驰运涅伏,必获报酬。”
《漢語大詞典》:哌替啶
拉丁语pethidinum的译音。药名。其常用制剂为盐酸哌替啶,也称度冷丁。有镇痛和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主要用于急性锐痛,也用作麻醉的辅助药。
《国语辞典》:拉丁美洲  拼音:lā dīng měi zhōu
Latin America
中南美洲诸国的总称。因其居民大多为拉丁民族后裔、所用语言属拉丁语系,故称为「拉丁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