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19分类词汇 19
《國語辭典》:断桥(斷橋)  拼音:duàn qiáo
1.损毁的桥梁。唐。杜甫 过故斛斯校书庄诗二首之二:「断桥无复板,卧柳自生枝。」
2.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孤山边的一座桥。本名「宝祐桥」。因孤山的路至此而断,故自唐代以来皆称为「断桥」。为西湖胜景之一。也称为「段家桥」。
3.戏曲剧目。宋代故事戏。叙述白素贞自金山寺战败,行至断桥,腹疼难禁。许仙踵至,小青恨许负心,拔剑欲杀之;白伉俪情深,力为解说,亲责许之薄倖;许赔罪明心,三人言归于好,偕赴杭州的故事。
《漢語大詞典》:长桥(長橋)
桥名。在 江苏省 宜兴市 ,建于 东汉 时,相传为 晋 周处 斩蛟处,又名 蛟桥 。桥跨 荆溪 ,又名 荆溪桥 。晋书·周处传:“ 南山 白额猛兽, 长桥 下蛟,并子为三矣。”初学记卷七引 晋 祖台之 《志怪》:“ 义兴郡 溪渚 长桥 下,有苍蛟吞噉人, 周处 执剑桥侧,伺久之,遇出。于是悬自桥上,投下蛟背,而刺蛟数疮,流血满溪,自郡渚至 太湖 勾浦 乃死。” 唐 李贺 《听颖师弹琴歌》:“谁看挟剑赴 长桥 ,谁看浸髮题春竹。” 唐 李贺 《送秦光禄北征》诗:“ 周处 长桥 役, 侯调 短弄哀。”
《國語辭典》:红桥(紅橋)  拼音:hóng qiáo
古时妓院聚集的地方。清。张景祁〈小重山。几点疏雅眷柳条〉词:「青溪水,流得到红桥。」
《國語辭典》:灞桥(灞橋)  拼音:bà qiáo
在陕西省西安市东,筑于灞水之上。汉人常于此折柳送别。后遂引申为离别之地。宋。陆游 秋波媚。秋到边城词:「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也作「霸桥」。
《國語辭典》:蓝桥(藍橋)  拼音:lán qiáo
位于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溪上的一座桥。相传唐代裴航落第,经蓝桥驿,在此遇仙女云英,求得玉杵臼捣药,后来两人结为仙侣。见《太平广记。卷五○。裴航》。后以蓝桥比喻为恋人结为美好姻缘的途径。清。桂念祖〈临江仙。落尽红英千点〉词:「愁攀绿树千条,云英消息隔蓝桥。」也称为「蓝桥路」、「蓝桥驿」。
《國語辭典》:枫桥(楓橋)  拼音:fēng qiáo
桥名。位于江苏省吴县西十里寒山寺附近。本作「封桥」,自唐张继有〈枫桥夜泊〉诗后,遂相沿作「枫桥」。唐。杜牧 怀吴中冯秀才诗:「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警世通言。卷二二。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刘有才恰好有个方便,要驾船往枫桥下客,意欲进一炷香。」
《漢語大詞典》:鹊华(鵲華)
(1).月光。 清 李慈铭 《月华清·秋末寄怀》词:“正鹊华红叶,待君题句。” 清 张鸣珂 《长亭怨慢·题王梦湘太守以慜柳泉选梦图》词:“薄暮,便移船载酒,试问鹊华何处。”
(2).桥名。在 山东省 济南市 大明湖 南岸。 清 朱彝尊 《省方赋》:“桥号 鹊华 ,湖名 莲子 ,踰 歷下 之旧城,寻 介丘 之遗趾。”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一:“ 鹊华 在北,惜为城堞所掩, 歷山 在南,苍翠万状。”
《漢語大詞典》:万里桥(萬里橋)
桥名。在 四川省 成都市 南。 唐 李吉甫 《元和郡县图志·剑南道上·成都县》:“ 万里桥 架 大江 水,在县南八里, 蜀 使 费禕 聘 吴 , 诸葛 祖之。 禕 叹曰:‘万里之路,始於此行。’因以为名。” 唐 杜甫 《狂夫》诗:“ 万里桥 西一草堂, 百花潭 水即沧浪。”
《漢語大詞典》:霸桥(霸橋)
桥名。即 灞桥 。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城区东十公里 灞水 上。始建于 汉 。 汉 唐 时送客多到此桥作别。故桥在今桥西北十馀里处,后因“灞水”东徙,桥移今址。三辅黄图·桥:“ 霸桥 在 长安城 东。跨水作桥。 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王莽 时, 霸桥 灾,数千人以水沃救不灭,更 霸桥 为 长存桥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 霸水 又北逕 枳道 ,在 长安县 东十三里……水上有桥,谓之 霸桥 。”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你覷那 霸桥 北, 涇河 岸东,俺只见淹淹的血水渲做江湖。”参见“ 灞桥 ”。
《國語辭典》:灞桥(灞橋)  拼音:bà qiáo
在陕西省西安市东,筑于灞水之上。汉人常于此折柳送别。后遂引申为离别之地。宋。陆游 秋波媚。秋到边城词:「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也作「霸桥」。
《漢語大詞典》:丁卯桥(丁卯橋)
桥名。在 江苏省 丹徒县 南。 晋元帝 子 裒 镇 广陵 ,运粮出 京口 ,为水涸,奏请立埭,以丁卯日制可,后人筑桥,因名。 宋 陆游 《小筑》诗:“虽非隐士 子午谷 ,寧媿诗人 丁卯桥 。” 宋 陆游 《跋许用晦丁卯集》:“ 许用晦 居於 丹阳 之 丁卯桥 ,故其诗名《丁卯集》。” 清 孙枝蔚 《春日怀友》诗:“ 丁卯桥 边 丁酉社 ,别来江水只东流。”
《漢語大詞典》:笮桥(笮橋)
(1).用竹索编织而成的架空吊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县,即 汶山郡 治, 刘备 所置也。渡江有笮桥。” 杜甫 《桔柏渡》“连笮动嫋娜” 清 仇兆鳌 注:“《梁益记》:‘笮桥,连竹索为之,亦名绳桥。’”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万山丛矗,中遶汹溪,皮船笮桥,曲折一綫。”
(2).桥名。又名 夷里桥 。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西南。因桥用竹索编成,故名。相传 晋 永和 四年 桓温 伐 蜀 ,战败 蜀 主 李势 于此。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西南两江有七桥﹞城南曰 江桥 ;南渡流曰 万里桥 ;西上曰 夷里桥 ,亦曰 笮桥 。桥又从冲治,桥西北折曰 长昇桥 ; 郫江 上西有 永平桥 。”
《漢語大詞典》:升仙桥(昇仙橋)
桥名。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北。因 汉 司马相如 过此题字励志而著名。相传为 秦 李冰 所建。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城北十里有 昇仙桥 ,有 送客观 。 司马相如 初入 长安 ,题市门曰:‘不乘赤车駟马,不过汝下也。’” 唐 岑参 《昇仙桥》:“及乘駟马车,却从桥上归。”按,一本作“ 昇迁桥 ”。或谓“迁”形近“僊”,转讹为“仙”。参阅 陈铁民 侯忠义 《岑参集校注》
《漢語大詞典》:跨下桥(跨下橋)
桥名。在 江苏省 淮阴市 。 清 钱谦益 《天启乙丑五月奉诏削籍南归诗》之九:“频年 跨下桥 边水,照我劳劳已白头。” 钱曾 注引 祝穆 方舆胜览:“ 跨下桥 ,在 淮阴县 ,即 韩信 为少年所辱之处。”参见“ 跨下辱 ”。
《漢語大詞典》:跨下辱
汉书·韩信传:“ 淮阴 少年又侮 信 曰:‘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众辱 信 曰:‘能死,刺我;不能,出跨下。’於是 信 孰视,俛出跨下。一市皆笑信,以为怯。”后以“跨下辱”指胸有大志的人,能屈能伸,甘受小辱。跨,通“ 胯 ”。 元 耶律楚材 《和刘子中韵》:“ 子中 有大志,每甘跨下辱。” 元 耶律楚材 《和冯扬善韵》:“寧受跨下辱,不为天下先。”
分類:大志甘受
《漢語大詞典》:仲桥(仲橋)
桥名。在 陕西省 醴泉县 东北。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四年:“ 赵 南阳王 胤 帅众数万自 上邽 趋 长安 ……诸郡 戎 夏 皆起兵应之, 胤 军于 仲桥 。” 胡三省 注:“ 郑国渠 逕 仲山 ,渠上有桥,谓之 仲桥 ,在 九嵕山 之东。”
《漢語大詞典》:仪桥(儀橋)
桥名。故址在今 四川省 遂宁县 。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九:“古者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今 遂宁府 譙门之外有桥曰 仪桥 ,不知何时所造,上加栏楯,道分为三,尚彷彿古人之意。谓之仪者,犹仪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