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凤管(鳳管)
笙箫或笙箫之乐的美称。洞冥记:“﹝ 汉武帝 ﹞见双白鵠集臺之上,倏忽变为二神女舞於臺,握凤管之簫。” 南朝 宋 鲍照 《登庐山望石门》诗:“倾听凤管宾,缅望钓龙子。” 明许三阶《节侠记·圆全》:“鸣凤管,吸龙川;歌扇软,舞衣斑。”
分類:笙箫
《漢語大詞典》:凤鸾(鳳鸞)
(1).泛指凤凰之类的神鸟。 唐 令狐楚 《游义兴寺上李逢吉相公》诗:“凤鸞飞去仙巢在,龙象潜来讲席空。” 唐 宋若华 《嘲陆畅》诗:“十二层楼倚翠空,凤鸞相对立梧桐。”
(2).比喻佳偶。 清 李渔 《风筝误·惊丑》:“主婚作伐两凭谁,如何擅把凤鸞缔。”
(3).指笙箫等乐器。云笈七籤卷二十:“建紫毛之节,驾飞云丹舆,前吹凤鸞,后奏天钧。”
《國語辭典》:凤吹(鳳吹)  拼音:fèng chuì
笙、箫等弦管乐。唐。李白 宫中行乐词八首之八:「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分類:笙箫细乐
《國語辭典》:吹竹  拼音:chuī zhú
吹奏笙、箫等管乐器。清。厉鹗〈百字令。秋光今夜〉词:「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
《漢語大詞典》:鸾声(鸞聲)
(1).鸾铃鸣声。《诗·小雅·庭燎》:“君子至止,鸞声将将。” 北周 庾信 《奉和同泰寺浮屠》:“轮重对月满,鐸韵拟鸞声。” 倪璠 注:“言塔上悬镜疑月,摇鐸似鸞也。” 唐 权德舆 《酬李二十二兄主簿马迹山见寄》诗:“鸞声去已久,马跡空依然。” 清 黄遵宪 《八用前韵酬仲阏》:“鸞声夹道听讙呼,重覩官仪返上都。”参见“ 鸞和 ”。
(2).指笙箫声。 唐 刘禹锡 《窦夔州见寄寒食日忆故姬小红吹笙》诗:“鸞声窈眇管参差,清韵初调众乐随。” 唐 张仲素 《夜闻洛滨吹笙》诗:“凤管听何远,鸞声若在羣。”
《國語辭典》:鸾和(鸞和)  拼音:luán hé
鸾、和都是天子座车上的铃。《周礼。夏官。大驭》:「凡驭路仪,以鸾、和为节。」《礼记。玉藻》:「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
《漢語大詞典》:凤音(鳳音)
比喻美妙的音乐。多指笙箫等细乐。 南朝 梁 江淹 《灯赋》:“命綵女兮,饵丹砂而学凤音。”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治化》:“映景星於初月,聆凤音於将晓。” 北齐 刘昼 新论·崇学:“ 崑 竹未断,则凤音不彰。”参见“ 凤吹 ”。
《國語辭典》:凤吹(鳳吹)  拼音:fèng chuì
笙、箫等弦管乐。唐。李白 宫中行乐词八首之八:「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分類:笙箫细乐
《漢語大詞典》:吹凤(吹鳳)
汉 刘向 列仙传·王子乔:“ 王子乔 者, 周灵王 太子 晋 也,好吹笙作凤凰鸣。”又《萧史》:“ 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 弄玉 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后因以“吹凤”指吹奏笙箫等乐器。 唐 顾云 《华清词》诗:“隔烟遥望见云水,弹璈吹凤清瓏瓏。” 元 郯韶 《寄熊自得》诗:“思尔簫声当静夜,时时吹凤碧山头。”
《漢語大詞典》:凤竹(鳳竹)
(1).即凤尾竹。 唐 武三思 《奉和过梁王宅即目应制》:“凤竹初垂籜,龟河未吐莲。” 闽 徐夤 《和尚书咏烟》:“玲瓏薄展鮫綃片,幂歷轻含凤竹丛。”参见“ 凤尾竹 ”。
(2).指乐器笙箫之属。 后蜀 欧阳炯 《浣溪沙》词之二:“独坐含嚬吹凤竹,园中缓步折花枝。” 宋 贺铸 《夜游宫》词:“今夜小楼吹凤竹。谢东风,寄情人,肠断曲。”
分類:乐器笙箫
《漢語大詞典》:凤尾竹(鳳尾竹)
竹的一种。秆丛生,枝细而柔软,叶子密生,摇摇如凤尾,故名。 元 李衎 《竹谱详录·凤尾竹》:“凤尾竹,生 江西 。一如筀竹,但下边枝叶稀少,至梢则繁茂,摇摇如凤尾,故得此名。”
《漢語大詞典》:鸾吹(鸞吹)
指笙箫等细乐。 唐 胡直钧 《太常观阅骠国新乐》诗:“舒散随鸞吹,喧呼杂鸟春。” 唐 李群玉 《升仙操》:“凤臺闭烟雾,鸞吹飘天风。”
分類:笙箫细乐
《漢語大詞典》:鸾鹤声(鸞鶴聲)
笙箫之类乐器声的美称。 元 张雨 《玉笙谣为铁门笙伶周奇赋》诗:“长谢时人一挥手,飘下满空鸞鹤声。”
分類:笙箫乐器
《國語辭典》:吹奏  拼音:chuī zòu
吹奏笙、箫等管乐器。泛指演奏音乐。
《漢語大詞典》:黄言
笙箫之类的乐器。墨子·非乐上:“万舞洋洋,黄言孔章。上帝弗常,九有以亡。” 吴毓江 新注:“黄,簧之省文。文选·长笛赋 李 注云:‘大笙谓之簧。’言者,尔雅·释乐云:‘大簫谓之言。’簧、言皆乐器名。孔章,言笙簫之声甚章闻也。”
分類:笙箫乐器
《漢語大詞典》:鸾奏(鸞奏)
比喻笙箫之音。 闽 翁承赞 《天祐元年以右拾遗使册闽王而作》诗:“鸞奏八音谐律吕,凤衔五色显丝纶。”
分類:笙箫
《漢語大詞典》:捻管
(1).按抑管孔。谓吹奏笙箫等管乐器。 唐 吴融 《沃焦山赋》:“月里开宫,但容童子;云中捻管,唯引凤凰。”太平御览卷五六八引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新倾杯乐》。 唐宣宗 善吹籚管,自撰此曲,内有数拍不均。上初捻管,命乐工 辛骨咄 拍,不中,上瞋目视之。 骨咄 忧惧,一夕而殞。”《西游记》第九六回:“擂鼓敲鐃,吹笙捻管。”
(2).握笔。 元 陈绎曾 《翰林要诀·执笔法》:“捻管。大指与中三指捻管头书之,侧立案左,书长幅钓字。”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蒋振生书法论》:“灵则必由於悬臂,虽蝇头亦使离;凡半寸捻管,则大小一例也。”
《漢語大詞典》:凤管鸾笙(鳳管鸞笙)
笙箫之乐的美称。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访友》:“歌儿舞女朝朝醉,凤管鸞笙步步随。”亦作“ 凤管鸞簫 ”。《金瓶梅词话》第四六回:“听一派凤管鸞簫,见一簇翠围珠绕。”
分類:笙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