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自期
(1).自己期望;自许。 唐 韩愈 《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上承凤皇恩,自期永不衰。” 宋 陆游 《书怀》诗:“老死已无日,功名犹自期。”金史·文艺传下·李纯甫:“ 纯甫 为人聪敏,少自负其材,谓功名可俯拾,作《矮柏赋》,以 诸葛孔明 、 王景略 自期。” 明 张居正 《再辞恩命疏》:“卿以古人自期,致君安国,不计爵禄,朕所深信。”
(2).自订期限。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三:“自期三年归,今已歷九春。” 宋 苏辙 《四十一岁岁莫日歌》:“脂车秣马试长道,一日百里先自期。”
(3).自己认定;自认为。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总戎佳论:“自期必死,而卒未尝死也。”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仁义礼智》:“徒自期于心无愧者,其人忠信而不好学,往往出于此。”
《國語辭典》:请罪(請罪)  拼音:qǐng zuì
1.问罪。《书经。汤诰》:「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请罪有夏。」《左传。僖公二年》:「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
2.承认己过,自请处分。《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传。王烈传》:「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两亲家两亲妈,各自请罪,认个悔气,都道一桩事完了。」
3.请求免罪。《资治通鉴。卷五十四。汉纪四十六。桓帝延熹二年》:「岁时贡献,皆先输上第于冀,乘舆乃其次焉。吏民赍货求官、请罪者,道路相望。」
《漢語大詞典》:自意
自料;自认为。史记·项羽本纪:“然不自意能入 关 破 秦 ,得復见将军於此。” 宋 苏轼 《上梅直讲书》:“今年春,天下之士羣至於礼部,执事与 欧阳公 实亲试之,诚不自意,获在第二。”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三:“僕非语人也,自意既为朋友而不言其志,何以明道?”
分類:自料自认
《漢語大詞典》:伏老
(1).自认年老精力衰退。《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只因不伏老,兀自贪色,荡散了一个家计。”
(2).旧传蝙蝠老后化为魁蛤,名伏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魁蛤﹝释名﹞引 苏颂 曰:“説文云:‘老伏翼(蝙蝠)化为魁蛤,故名伏老。’”
《國語辭典》:念咒  拼音:niàn zhòu
持诵咒语。《三国演义》第九○回:「木鹿大王口中念咒,手摇蒂钟,顷刻之间,狂风大作。」《西游记》第二七回:「手中捻诀,口里念咒,行者就叫:『头疼!头疼!』」也作「念咒」。
《國語辭典》:念咒(唸咒)  拼音:niàn zhòu
持诵咒语。如:「那法师念咒之后,瞬间昏天暗地,天摇地动。」也作「念咒」。
《漢語大詞典》:惭邓禹(慚鄧禹)
南朝 齐 王融 急于功名,自认为很有声望,想在三十岁内就做到公卿,结果只做了中书郎,因此曾抚案而叹:“为尔寂寂, 邓禹 笑人。”见南齐书·王融传南史·王融传。按, 东汉 邓禹 二十四岁就封侯,故云。后以“惭邓禹”指因功名迟暮而感叹。 宋 陆游 《病后衰甚非篮舆不能出门感叹有赋》:“寂寂岂惟惭 邓禹 ,厌厌更觉类 曹蜍 。”
《国语辞典》:矜能负才(矜能负才)  拼音:jīn néng fù cái
自认为才能很高。《晋书。卷四二。唐彬传》:「邓艾忌克诡狭,矜能负才,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
分类:自认才能
《国语辞典》:自命清高  拼音:zì mìng qīng gāo
自认为清雅高洁,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如:「他自命清高,总认为别人庸俗,不屑与之交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他不怪自己贫贱是贪吃懒做弄出来的,还自命清高,反说富贵的是俗人。」
《国语辞典》:自叹不如(自叹不如)  拼音:zì tàn bù rú
自认为比不上。如:「他年纪虽轻,却拥有一手令人自叹不如的高超厨艺。」
《国语辞典》:得便宜是落便宜  拼音:dé pián yí shì luò pián yí
自认为占了便宜,其实却是吃亏。如:「看看你买的便宜货,没两天就故障,『得便宜是落便宜』,真是没错啊!」
《国语辞典》:得便宜处失便宜(得便宜处失便宜)  拼音:dé pián yí chù shī pián yí
(谚语)自认为占了便宜,得到利益,实际上却是吃亏。《醒世恒言。卷一六。陆五汉硬留合邑鞋》:「这段话叫做强得利贪财失采,正是得便宜处失便宜。」
《国语辞典》:投射作用  拼音:tóu shè zuò yòng
个体不自觉的把自认为不为社会接受的动机或行为加诸他人,以减轻内心焦虑的心理历程。
《漢語大詞典》:自偩
自许,自认为了不起。《淮南子·诠言训》:“好勇则轻敌而简备,自偩而辞助,一人之力以围强敌,不杖众多而专用身才,必不堪也;故好勇,危术也。” 高诱 注:“自偩,自恃也。”
《國語辭典》:各行其是  拼音:gè xíng qí shì
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二刻拍案惊奇》卷九:「自古贞姬守节,侠女怜才。两者俱贤,各行其是。」后比喻意见、步调不一致。如:「这是一次集体行动,每个人都要服从指挥,不能各行其是。」
《漢語大詞典》:顾景惭形(顧景慚形)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三国 魏 曹植 《封二子为公谢恩章》:“天时运幸,得生贵门。遇以亲戚,少荷光宠。窃位列侯,荣曜当世。顾景惭形,流汗反侧。”亦作“ 顾影慙形 ”。 晋 傅咸 《申怀赋》:“芬芳并发,我秽其馨;德音光宣,我累厥声;岂伊不愧,顾影慙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