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标鉴(標鑒)
(1).谓自我炫耀、标榜。《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举才不以标鉴,故久之而后显;筹画不以要功,故事至而后定。” 吕延济 注:“自出标眩,为己明鉴。”
(2).谓识鉴。新唐书·王珪传:“ 珪 与 玄龄 、 李靖 、 温彦博 、 戴胄 、 魏徵 同辅政。帝以 珪 善人物,且知言,因谓曰:‘卿标鉴通晤,为朕言 玄龄 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
《漢語大詞典》:机理(機理)
(1).事物变化的道理。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理:“指机理,则颖灼而彻尽;涉大道,则径露而单持。”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聪者料兴亡於遗音之絶响,明者覿机理於玄微之未形。”
(2).犹识鉴。三国志·吴志·王蕃楼玄等传论:“ 贺邵 厉志高洁,机理清要。”
《漢語大詞典》:识会(識會)
识鉴。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昔 毛玠 之清公, 李重 之识会,兼之者公也。” 刘良 注:“识会,谓识鉴也。” 宋 苏舜钦 《庆州败》诗:“酣觴大嚼乃事业,何尝识会兵之机。” 明 赵南星 《覆李给事纠拾邪险贪肆疏》:“为照 湖广 按察司僉事 管志道 ,识会高明,问学该博。”
分類:识鉴
《國語辭典》:赏鉴(賞鑒)  拼音:shǎng jiàn
欣赏、鉴别。唐。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凡所进拔,尽为名将,此则有道之人伦,武侯之赏鉴也。」《红楼梦》第八回:「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赏鉴赏鉴。」
《漢語大詞典》:识达(識達)
(1).有识见,能洞达事理。三国志·魏志·邓哀王冲传:“ 冲 仁爱识达,皆此类也。凡应罪戮,而为 冲 微所辨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晋书·李雄载记:“每周旋乡里,识达之士皆器重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杜如晦 聪明识达,王佐才也。”
(2).识鉴并洞达。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 明 李时勉 《〈东里续集〉序》:“先生博学而育智,端敏而宽厚,识达事体,不矜己傲物。”
《漢語大詞典》:识照(識照)
辨识鉴察。《宋书·顾觊之传》:“祸福指期,识照不能徙;吉凶素著,威卫不能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
《國語辭典》:识相(識相)  拼音:shì xiàng
能够自知、自量、知趣。如:「你要识相点儿,别自讨苦吃!」
《漢語大詞典》:名识(名識)
指识鉴高的人。世说新语·文学“今《小品》犹存” 刘孝标 注引《高逸沙门传》:“ 殷浩 能言名理,自以有所不达,欲访之於 遁 。遂邂逅不遇,深以为恨。其为名识赏重,如此之至焉。”
分類:识鉴
《漢語大詞典》:王夷甫识石勒(王夷甫識石勒)
晋 王衍 ,字 夷甫 ,位望隆重,有识鉴。 石勒 年十四,行贩 洛阳 ,倚啸上东门。 衍 见而异之,谓将为天下患。长而为群盗,归 刘渊 ,屡将兵陷州郡。 晋 太兴 中,自称 赵王 ,旋杀 刘曜 称帝,建立 后赵 政权,于十六国中,最为强盛。事见晋书·石勒载记后以“王夷甫识石勒”喻能预识心怀异志者。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匡赞》:“﹝ 九龄 ﹞因奏曰:‘ 禄山 狼子野心,而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絶后患。’ 玄宗 曰:‘卿勿以 王夷甫 识 石勒 之意,误害忠良。’”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 张九龄 云]‘陛下,此人有异相,留他必有后患。’[正末云]‘卿勿以 王夷甫 识 石勒 ,留着怕做甚么?兀那左右,放了他者。’”
《漢語大詞典》:机赏(機賞)
识鉴,品评。宋书·谢弘微传:“汝诸人虽才义丰辩,未必皆愜众心,至於领会机赏,言约理要,故当与我共推 微子 。”
分類:识鉴品评
《漢語大詞典》:赏监(賞監)
赏识鉴别。监,通“ 鉴 ”。 唐 张说 《赠太尉裴公神道碑》:“凡所进拔,尽为名将,此则 有道 之人伦, 武侯 之赏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