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语势(語勢)  拼音:yǔ shì
语调低沉高亢的变化。如:「语势缓和」。
分類:语气语调
《漢語大詞典》:乡调(鄉調)
指家乡话的语调。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现在在码头上,公共机关中,大学校里,确已有着一种好像普通话模样的东西。大家说话,既非‘国语’,又不是京话,各各带着乡音乡调,却又不是方言。”
分類:家乡语调
《國語辭典》:掩抑  拼音:yǎn yì
形容声音低沉。唐。白居易〈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漢語大詞典》:言制
指语音语调。言,通“ 音 ”。北史·王诵传:“ 诵 宣读詔书,言制抑扬,风神竦秀,百僚倾属,莫不叹美。”魏书本传作“音制”。
《國語辭典》:佹诗(佹詩)  拼音:guǐ shī
言辞诡异激切的诗。《荀子。赋》:「天下不治,请陈佹诗。」
《漢語大詞典》:甜腻腻(甜膩膩)
(1).形容情意厚。 明 汤式 《一枝花·子弟每心寄青楼爱人》套曲:“怕不是甜腻腻恩情怎捨,瞒不过响璫璫礼法难饶。” 元 刘伯亨 《朝元乐》套曲:“甜腻腻的恩情,苦懨懨伤悲。”
(2).形容过分亲热的神情或语调。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您看看您自己就是:现在只要看见一个大姑娘,不论好丑,就眼睛甜腻腻的都像是你自己的老婆。” 艾芜 《荣归》:“接着,就是 吴太爷 的声音,显得甜腻腻的。”
(3).形容香气浓郁。 孙景瑞 《红旗插上大门岛》第一章第三节:“他站起来,呼吸到了一股泥土的芳香和野花甜腻腻的香气。”
《漢語大詞典》:诡诗(詭詩)
辞意诡异、语调激切的诗。 元 吴莱 《定命赋》:“惟先儒之谈王兮,固卓立以忤俗;环车辙而至老兮,陈诡诗以遭逐。”参见“ 佹诗 ”。
《國語辭典》:佹诗(佹詩)  拼音:guǐ shī
言辞诡异激切的诗。《荀子。赋》:「天下不治,请陈佹诗。」
《漢語大詞典》:句调(句調)
文句的语调。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古文摹仿:“日知録亦有《古文摹倣》一篇,与此不同。彼言摹倣体裁、局段,此言摹倣句调、词语,二者互相发明。” 夏丐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一:“他在黑板上把我们的文字摘写了几句例子,一一加以批评,句调上的确都是有毛病的。”
分類:文句语调
《漢語大詞典》:贼腔(賊腔)
不正派的语调、表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生无语,目注 婴寧 ,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 茅盾 《多角关系》:“你们那吊眼皮的 陈妈 ,还有癞痢 小王 ,都是贼眉贼眼的一股贼腔。”
《国语辞典》:怪腔怪调(怪腔怪调)  拼音:guài qiāng guài diào
乐曲的旋律、节奏走了样,或者指称不正常的语调。如:「这么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让他演唱起来,显得有些怪腔怪调的!」
《漢語大詞典》:怪声怪气(怪聲怪氣)
形容声音、语调、唱腔等滑稽或古怪难听。 鲁迅 《二心集·宣传与做戏》:“倘使他们扮演一回之后,就永远提着青龙偃月刀或锄头,以 关老爷 、 林妹妹 自命,怪声怪气,唱来唱去,那就实在只好算是发热昏了。” 王蒙 《深的湖》:“我愤怒地怪声怪气地学着唱。”
《國語辭典》:好声好气(好聲好氣)  拼音:hǎo shēng hǎo qì
语调柔和,态度委婉。如:「第一天上班,母亲特别交代我,遇有不懂的地方,要好声好气地向同事请教。」
《漢語大詞典》:刁声浪气(刁聲浪氣)
形容说话装腔作势,语调轻浮。 瞿秋白 《人才易得》:“其实,能够简单地双手捧着‘天下’去‘与人’,倒不为难了。问题就在于不能如此。所以就要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哭哭啼啼而又刁声浪气的诉苦说:‘我不入火炕,谁入火坑?’”
《國語辭典》:讲口(講口)  拼音:jiǎng kǒu
吵闹、喧闹。《西游记》第五○回:「泼物!不须讲口!但说比势,正合老孙之意。」
分類:语调调声
《漢語大詞典》:目动言肆(目動言肆)
谓神色不安,语调失常。左传·文公十二年:“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将遁矣。” 杜预 注:“目动,心不安,言肆,声放失常节。”北史·裴侠传:“ 梁 竟陵 守 孙暠 、 酇城 守 张建 并以郡来附。 侠 见之,密谓人曰:‘ 暠 目动言肆,轻於去就者也; 建 神情审定,当无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