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治命  拼音:zhì mìng
疾病未笃、神智清明时的合理遗命。《左传。宣公十五年》:「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國語辭典》:遗命(遺命)  拼音:yí mìng
人死前所遗留下来的遗言或命令。《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师卒后,其徒如其遗命,扛舁棺木出所分葬地,果然地自发坼。」《三国演义》第三二回:「吾受父亲遗命,立我为主,加兄为车骑将军。」
分類:遗命遗嘱
《漢語大詞典》:遗旨(遺旨)
(1).谓遗却精深的旨意。文选·左思〈魏都赋〉:“虽选言以简章,徒九復而遗旨。” 李善 注:“言虽选言简章,徒至九復,而犹遗其精旨也。”
(2).指前人精深的旨意。晋书·慕容翰载记:“上成先王遗旨,下谢山海之责。”宋书·谢灵运传:“析旷劫之微言,説像法之遗旨。” 宋 刘克庄 《哨遍》词:“嗟此意谁论,其言甚壮, 孔 颜 犹有遗旨。”
(3).遗言;遗嘱。《宋书·孝义传·余齐民》:“ 齐民 至性由中,情非外感,淳情凝至,深心天彻,跪讯遗旨,一慟殞亡。”
(4).犹遗诏。晋书·何充传:“及帝崩, 充 奉遗旨,便立太子,是为 穆帝 。”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后妃:“自孟夏弗豫,有遗旨,金银珠玉不许自随。” 唐 柳宗元 《礼部为文武百寮请听政表》之三:“伏以万机至重,遗旨难违,再献表章,上尘旒扆。”
《國語辭典》:遗留(遺留)  拼音:yí liú
遗下、留下。《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你父亲临终时节,遗留与我一纸合同文书,应有家私田产,都在这文书上。」
《國語辭典》:遗嘱(遺囑)  拼音:yí zhǔ
1.遗言。人在生前或临终嘱咐处理后事的言辞。如:「国父遗嘱」。也称为「遗言」。
2.预先处置身后事务或财产的文书,单独表示意思的行为,至死后方发生效力者,称为「遗嘱」。
《漢語大詞典》:遗语(遺語)
(1).临终之言;遗嘱。《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吾死之后,愿弟得存,忽尔天道开通,为父讎寃杀 楚 。’遗语已讫,便即杀之。”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甲·荐福如本》:“迨旦,数僧来诣 王氏 ,具説 本老 遗语。”
(2).前人留下的话。 宋 苏辙 《真兴寺阁》诗:“遗语谢世俗,钓鱼当钓鼇。” 清 罗安 《嘲朝山》诗:“时人奉仙灵,请述 撝堂 遗语君且听。” 章炳麟 《文学说例》:“然《士丧礼》言‘妇人侠牀’,注‘妇人谓妻妾子姓也’,此则语无区别,与 蒲斯门 种勿殊,盖 庖戏 儷皮以前之遗语云尔。”
《國語辭典》:遗笔(遺筆)  拼音:yí bǐ
临死前所写的文字。
分類:遗墨遗嘱
《國語辭典》:遗嘱(遺囑)  拼音:yí zhǔ
1.遗言。人在生前或临终嘱咐处理后事的言辞。如:「国父遗嘱」。也称为「遗言」。
2.预先处置身后事务或财产的文书,单独表示意思的行为,至死后方发生效力者,称为「遗嘱」。
《漢語大詞典》:遗诫(遺誡)
亦作“ 遗戒 ”。
(1).犹遗嘱。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昔大司马 吴汉 老病将卒, 世祖 问以遗戒。”后汉书·祭遵传:“临死遗诫牛车载丧,薄葬 洛阳 。”北史·韩子熙传:“卒,遗戒不求赠諡,其子不能遵奉,遂至干謁。” 唐 白居易 《唐故虢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崔公墓志铭》:“公之将终也,遗诫诸子。”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且死,遗戒丧车速发。”参见“ 遗嘱 ”。
(2).指前人遗下的训诫。 汉 张衡 《归田赋》:“感 老氏 之遗诫,将迴驾乎蓬庐。”后汉书·明帝纪:“圣恩遗戒,顾重天下,以元元为首。”三国志·魏志·赵王干传:“初封诸侯,训以恭慎之至言,辅以天下之端士,常称 马援 之遗诫。”宋史·李继和传:“ 继隆 罢兵柄,手録 李勣 遗戒授 继和 ,曰:‘吾门不坠者在尔矣。’”
《國語辭典》:遗嘱(遺囑)  拼音:yí zhǔ
1.遗言。人在生前或临终嘱咐处理后事的言辞。如:「国父遗嘱」。也称为「遗言」。
2.预先处置身后事务或财产的文书,单独表示意思的行为,至死后方发生效力者,称为「遗嘱」。
《漢語大詞典》:遗属(遺屬)
即遗嘱。《晋书·隐逸传·宋纤》:“臣受生方外,心慕太古。生不喜存,死不悲没,素有遗属,属诸知识。”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疗奇疾事:“因索笔写遗属,书一夫字。” 清 杜登春 《童心犯难集》:“﹝ 夏完淳 ﹞寄遗属数纸而别,余泣数行下。”参见“ 遗嘱 ”。
指死者留下的亲属。《人民日报》1984.2.29:“特别是他曾多方打听、寻找烈士们的遗属,尽力帮助解决一些困难。”《中篇小说选刊》1983年第1期:“望你们按政府的条文规定,享受烈士遗属的待遇即可。”
《國語辭典》:遗嘱(遺囑)  拼音:yí zhǔ
1.遗言。人在生前或临终嘱咐处理后事的言辞。如:「国父遗嘱」。也称为「遗言」。
2.预先处置身后事务或财产的文书,单独表示意思的行为,至死后方发生效力者,称为「遗嘱」。
《漢語大詞典》:遗告(遺告)
遗嘱;遗诫。魏书·礼志三:“伏愿抑至慕之心,从遗告之重。” 宋 张耒 《所居堂后北篱下获二蛇》诗:“巳月不杀蛇,昔贤有遗告。”
分類:遗嘱
《漢語大詞典》:遗祝(遺祝)
犹遗嘱。 宋 钱愐 钱氏私志:“﹝明节 刘后 ﹞临终戒左右云:‘我有遗祝在领中上,候我气絶,奏官家亲自来解。’语毕而终。”《前汉书平话》卷下:“太后病患一向沉重,内门不开,遗祝 吕禄 :且教替我设朝。”
分類:遗嘱
《漢語大詞典》:遗付(遺付)
(1).留传。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用终尔显德,对扬我 高祖 之休命”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口与心计,幸且待罪,保持列侯,遗付子孙,自託圣世,永无忧责。”
(2).遗嘱。 唐 薛良 《尚舍直长薛夫人裴氏墓志》:“先是,遗付不许从於直长之塋,以其受诫律也。”
分類:遗嘱留传
《國語辭典》:遗书(遺書)  拼音:yí shū
1.前代散逸的书。《汉书。卷三○。艺文志》:「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
2.前人遗著,由后人替他刊行的,称为「遗书」。如船山遗书、章氏遗书。
3.死者所遗留的文字。《三国演义》第五七回:「公瑾有王佐之才,今忽短命而死,孤何赖哉?既遗书特荐子敬,孤敢不从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将及危急之际,写下遗书二纸,将一纸付与鲁氏。」
4.留下书信。如:「遗书出走」。
《國語辭典》:遗赠(遺贈)  拼音:yí zèng
法律上指依据遗嘱将其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于死亡后赠与特定的人,称为「遗赠」。
《漢語大詞典》:诀音(訣音)
指遗言,遗嘱。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闻 静闻 诀音,必窆骨 鸡足山 。”
分類:遗言遗嘱
《國語辭典》:委托书(委託書)  拼音:wěi tuō shū
委托他人代理行使本人合法权益的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