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日本佛教
【佛学大辞典】
(故事)日本慧若所著释迦传曰:「佛教之入日本也,始于钦明天皇十三年,百济供佛像及经论之役。其后佛教殷兴,计分十数宗派:若俱舍,成实,律,法相,三论,华严,南都之六宗,则上古之宗派也。天台真言之二种,则中古之宗派也。日本之天台,与中国之天台异。相承圆密禅戒四者之法门,以智者大师同之遗教,加入密禅,为一和合宗者也。真言宗与中国之宗旨虽同,而有出蓝之妙。禅宗流派颇多,大别为临济曹洞之二种。净土宗及真宗,各异其宗义,至于所传道绰善导之宗义则一也。日莲宗据天台之圆密戒三者,别于教海出一头地,其他一遍上人之时宗,良忍上人之融通念佛宗,则近古之宗派也。」三国佛教略史总论曰:「先是西洋纪元后第四世期,佛教始入朝鲜。后百馀年,乃再东渐传入日本。又后五十年,厩户皇子出,渐趋隆盛之运。南都七帝崇奉最笃,所谓古京之六宗(六宗者,曰三论,曰成实,曰法相,曰俱舍,曰律,曰华严),皆此际传来也。桓武之朝,天台真言二宗起。加前六宗,为日本佛教八宗。(中略)自高仓帝已后,净土禅宗等之诸宗,始勃然兴,是称日本之新宗。就中北条足利等诸氏奉禅宗,织田尚日莲宗,德川大兴净土宗,而最浃洽民心者,为真宗日莲二宗。若就地方举其最盛者,禅净二宗播布东国,真宗蔓延北国。而镇西三都,诸宗皆盛。四国多弘法之古迹,而安艺概属真宗,备前多扫日莲宗。俗之安艺门徒,则谓备前为法华宗。」
北方佛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南方佛教之对。纪元前三世纪阿育王传道师派遣后,发达于印度北部,传播于西藏,支那,日本等之佛教总称。此等处所现存之经典,与锡崙,缅甸等所谓南方佛教国之经典为小乘教者相反。含大乘经典为多,两者显有相异之点,故从地理上之区分,称为北方佛教。
西藏佛教
【佛学大辞典】
(故事)西藏新志中曰:「周赧王二年岁在戊申,额纳特克(中印度)有乌迪雅纳汗者,为邻国所败。自印度逃至雪山,住雅赞塘,遂呼谓雅尔隆氏。其季子生有异表,众人推为汗(王之意),寻为土伯图国之王。其后七世,有奸臣隆纳木者纂其位。不半载,前汗之子某汗恢复故位。又传七世,至多里隆赞汗,得百拜忏悔经、多宝经、及金塔宝,敬慎供养,是为佛教入藏之始。时西历四百七年,东晋安帝义熙丁未三年也。八世特勒德苏隆赞年十六袭汗位,曾派大臣至中印度习音学,回国后使译百拜忏悔经与三宝云经,以为治国之助。又尚唐文成公主,当文成公主之至西藏也,携带经卷佛像。于是汗又聘中印度之桑吉刺必满师及巴勒布国之锡拉满祖师,及鄂斯达师,唐僧之玛唅德斡等,使译经卷,宣布国中。西藏佛教之盛自此始。」
印度佛教
【佛学大辞典】
(杂语)印度为佛陀之降诞地,占佛教史上最重要之地位。佛陀释迦牟尼开佛教,距今几何年,东西学者,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其入灭时,则据众圣点记之说,可知为西历纪元前四百八十六年。佛陀成道后四十五年间之行化,以摩揭陀,室罗伐悉底,为中心,而润泽憍赏弥,拘尸揭罗,吠舍厘等中印度一圆之地,其被教化之最厚者,为室罗伐底,与摩揭陀之二地域。据小乘之传说,释尊住室罗伐悉底时最多,据大乘之记录,则常住摩揭陀。此两国在释尊时代,为东西之两大国,在印度中,为最枢要之地域,及佛化之密被两国,其为事实,可断言也。释尊为迦毗罗城主净饭大王之太子,降诞于蓝毗尼园,成正觉于尼连禅河畔,以波罗奈国鹿野苑为初转法轮之地,其后游行各处,为人天洒甘露之法雨,遂以八十岁为一期,于拘尸那揭城边娑罗双树林间,寂然入于泥洹,是为佛教开立之初元。佛陀入灭后未几,摩诃迦叶与阿难等,共于摩揭陀国七叶树窟,行第一回之结集。阿阇世王厚遇之,使大法得合,此在原始之佛教史上,亦为重要之事实。自是以后,至阿育王出世之间,记传之说各异,南方传谓其中间年次为二百十馀年,北方传谓为百馀年。北方传明迦叶以下五师之传灯,南方传亦举优波离以下五师之相承。或有谓阿育王有达磨阿育与迦罗阿育之二人,欲调和南北所传之乖离者。或有谓阿育王之第三结集,与吠舍釐城之第二结集,实为一事复传者。此一段史乘,在佛教史上,最为黑闇不明,然阿育王出世,为西历纪元前第三世纪之中叶,可据泰西学者之考證而明之。佛教于此时代,始大发展。王派遣传道僧,亘东西两大陆,活动颇极盛观,彼末田地入迦湿弥罗,开萨婆多部之愿,当在此时,摩哂陀游锡于锡兰。或亦在此时。据北方所传谓育王时上座大众二部分裂,南方所传,无此记载。但无论如何,阿育王尽力于佛教之效绩,实为不可掩者,印度之佛教,以此时传播四方,且至开南北佛教之基。阿育王没后,约经三百年,至迦腻色迦王出世之间,为史家所谓小乘二十部分裂时代,阿育王时代分裂之上座大众两部,其兴废之迹,于此可考。大众部之佛教,似与阿育王统同其消长,大体自中印度涉南印度而流行,其盛时在阿育王时代并王殁后百馀年间,上座部之佛教,以末田地之罽宾开教为始,其教线不在中印度。似常以北方迦湿弥罗为中坚。就时代言之,上座部于中印度大众部佛教亡灭时代,渐接兴隆之机运,阅百馀年,至迦腻色迦王出现,于是见婆沙结集之盛事,迦腻色迦王之出现,在西历纪元第一世纪之末,王亦力图佛教兴隆。有名之大毗婆沙,编纂于此时代。胁,世友,法救,妙音,觉天,那迦斯那,马鸣等之杰僧,亦与此王前后辈出,教学上呈空前之伟观,迦腻色迦王观后之佛教,主传播于犍驮罗以北之中央亚细亚,西历纪元二三世纪顷,从此地大输入佛曲于支那。当时中印度地方全为他教徒所占。西历纪元第三世纪之初,龙树出现,复兴前已湮没之大众部佛教,于引正王保护下,以憍萨罗国为中心,宣布中观佛教,至其弟子提婆,更扩张教线于中印度,对抗外道,举破邪之实。同时又有鸠摩逻多,诃梨跋摩等诸论师,于咀叉始罗,朅盘陀,疏勒等地方,施教化。降及西纪第五世纪之初,笈多王统之毗讫罗摩阿迭多王时,有无著世亲兄弟出,专以阿踰陀国为中心,鼓次瑜伽佛教,同时迦湿弥罗国,有塞建地罗,僧伽跋陀罗等英才,相次而兴,宣提毗婆沙之教义,世亲以后,继承其教法者,有德慧,安慧,护法,难陀,亲胜,火辨,德光,无垢友等。其中护法于西纪第六世纪之中叶出世,以摩揭陀为中心,弘宣世亲之教系。得尸罗阿迭多王之归依,住那烂陀寺,亦大于中印度师子吼。后世称之为那烂陀寺隆盛时代。同时又有陈那,天主,清辩,智光之徒,鼓扬龙树之教系,又大发挥因明之精髓。于印度佛教史上,称为掉尾之隆运。尔后未机,佛教为印度教所蹂躏,至西历一千年回教又侵入印度,佛教遂殆绝迹。要之印度为佛教之发生地,故大小半满权实显密等各种教理,悉有其萌芽,固勿论,而佛灭五六年百年间,小乘教隆盛时代,既生本末二十部之分立,相次出发智,六足,婆沙等之绚烂作物,对于宇宙及人生之原始的考察,殆达于其极,及龙树提婆出世,始启大乘教勃兴之机运,中观佛教,为其丰富之著述所发挥,已无遗憾。寻而无著世亲,鼓吹瑜伽佛教,印度之大乘,于是生空有二宗之别,他日于支日本等,作一乘三乘两宗之基。其中龙树提婆所唱者,为大众部的,可认为说假部一说部等之发展。无著世亲主张者,为是座部的,可认为说一切有部经量部等之发展。亲光之佛地经论四,谓声闻藏于佛去世百年已后,即分多部,而菩萨藏千岁已前,清净一味,无有乖诤,千岁已后,乃兴空有二种之异论。又最胜子之瑜伽师地论释,谓佛涅槃后,魔事纷起,部执竞兴,多著有见。有龙猛菩萨,提婆菩萨,采集大乘无相空教,造中论百论等。以除彼之有见。然由是众生复著于空见,故无著菩萨,事大慈尊,请说瑜伽师地论,显遍计所执为情有理无,依他圆成为理有情无,观此可知印度之佛教,一方带理论的倾向,鹜深远之思索。又一方守戒律,立意实践修道,为上座部之一派,现今锡兰,缅甸,暹罗等流播之南方佛教即是,与支那日本等流布之北方教思索的,大异其趣。
佛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教法也。
【佛学常见辞汇】
1。佛对世人的训示。教即训示之义。2。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以释迦牟尼佛为教主,主张慈悲平等,在后汉明帝时,由西域传入中国,今盛行于世界各地。
南方佛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北方佛教之对,阿育王以后,传播印度南部,锡崙,暹罗,缅甸等地之佛教也。现存此等地之经典,皆为巴利语,小乘教也。其由北印度存在于西藏支那等之经典殆为原文,大乘教也。如斯南北异其趣,故以地理区分称为南方佛教。
通佛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不偏于特殊之宗派共通佛教全般之教义也。
蒙古佛教
【佛学大辞典】
(故事)蒙古库腾汉,于岁次巳未,有疾,多人诊视不能痊。术穷。因议及西边地方有奇异通晓五识名萨斯嘉恭噶嘉勒灿喇斯,延请医治,庶几有益。遂令韦玛郭特之道尔达达尔罕为首。往请怕克巴巴喇密特。系是戍子年以来纪三千三百七十五年岁次壬寅降生。至戊辰年二十七岁,往额讷特珂克与左道六师之异端讲论辩难,穷其词。获班第达之号而归。其叔父扎克巴嘉勒灿喇嘛曾告之云:日后有东方帽若柄鹰,靴似猪鼻,屋似木网,娓娓长音,语须三四译者,系蒙古国君博第萨多之化身,名库腾汉。遣使名道尔达者请汝,汝必往行。当于后彼处大兴佛教。(中略)丁未年六十六岁与汉相见,造成狮吼观音,收服龙王,仍与汉灌顶,顷刻病愈。众皆欢喜。即遵萨斯喜班第达之言而行。所有边界蒙古地方,刱兴禅教。岁次辛亥,怕克巴巴喇密特年七十岁圆寂。见蒙古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