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七常住果
【佛学大辞典】
(名数)楞伽经四明七种之常住法:一菩提、二涅槃、三真如、四佛性、五庵摩罗识、六空如来藏、七大圆镜智也。此法在修谓之因,在證谓之果。
【佛学常见辞汇】
谓常住之法有七种,即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境智。
【佛学次第统编】
楞严经云七常住果:常住者,无生无灭,不迁不变之谓也。果者在修曰因,在證曰果。谓此七种,即诸佛所證法身之果德也。以其清净圆满,体性坚凝,皆名常住果也。
一、菩提 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二、涅槃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如来所證究竟法身之果。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三、真如 离妄曰真,不异曰如,即诸佛所證真实无妄之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四、佛性 佛性者,觉性也,即诸佛所證真觉湛明之性,无染无净,离过绝非。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五、庵摩罗识 华言清净,又云白净无垢,此识即诸佛清净本源心体,湛若太虚,纤尘不立,非生死之所拘,非涅槃之能寂。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六、空如来藏 空如来藏者,含摄万法,而无所积聚也,即诸佛所證清净法身之体,烦恼荡尽,应用无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七、大圆镜智 大圆镜智者,洞照万法,无所不知,即诸佛所得本有圆明觉照之智,应物无迹,体不动摇。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常住者,无灭无生不迁不变之谓也。果者,在修曰因,在證曰果。谓此七种,即诸佛所證法身之果德也。以其清净圆满,体性坚凝,皆名常住果也。
〔一、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二、涅槃〕,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如来所證究竟法身之果。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三、真如〕,离妄曰真,不异曰如。即诸佛所證真实无妄之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四、佛性〕,佛性者,觉性也。即诸佛所證真觉湛明之性,无染无净,离过绝非,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五、庵摩罗识〕,梵语庵摩罗,华言清净,又云白净无垢。此识即诸佛清净本源心体,湛若太虚,纤尘不立,非生死之所拘,非涅槃之能寂,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六、空如来藏〕,空如来藏者,含摄万法而无所积聚也。即诸佛所證清净法身之体,烦恼荡尽,应用无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七、大圆镜智〕,大圆镜智者,洞照万法,无所不知,即诸佛所得本有圆明觉照之智。应物无迹,体不动摇,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十方常住僧物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种僧物之一。(参见:僧物)
僧物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众僧之共有物件也。
【佛学常见辞汇】
僧众所共有之物。
四种常住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四种僧物)
世间相常住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示俗谛常住之金言,大乘之极说,台家之眼目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于道场知已,导师方便说。」法位者,真如也。住于法位者,谓十界三千之诸法住于真如也。即性具之谓也。故真如常住,世间之相亦常住也。智度论十九曰:「中论说涅槃不异世间,世间不异世间。涅槃际,世间际,一际无有异故。」妙宗钞上曰:「世间常住者,即十界三千。世间一一皆住真如法位,法位常故,世间亦常。」金錍论曰:「无常常住时相续,随缘不变,一念寂照。」随缘者照而无常,不变者随而常住也。然则见世间相之常住而不知无常者,凡夫之牛羊眼也。见世间相之无常而不知常住者,小乘偏空之僻眼也。即无常见常住,即常住见无常者,菩萨之实相眼也。密教以大日经五秘密曼荼罗品:「生住等诸法,常恒如是生。」之文,为世相常住之證文,生住异灭之转变,春夏秋冬之推运,皆是法性自尔之妙用,离佛天人之造作也。可生者生,可灭者灭,是天然之道理,法尔之德业也,故曰常恒如是生。见秘藏记钞十。又秘藏记本谓:「显教中亦于法华经,谓世间常住,譬如水性澄静,是为常住,以风之缘故起波。波即相也,水即性也。风息则波即止而为水,故是依摄相归性而得常住也。依性相差别,则不得谓为常住。故是生灭无常家之喻也(天台之别教即华严宗是也)。密教之说,十界之诸法,皆为如来自受用之境界,是处离生灭无常故不用此喻,别有密教不共之喻。其喻如日月与光明,日月为性,光明为相,此性此相不相离而为本有,是故谓为性相常住(天台所谓性具之三千)。非待归于性而为常住,又譬之四大和合之身,是即体也,手足之屈伸取舍,是即用也,其眼耳等之好丑长短,即是相也。此体相用三者,不相离而各各宛然,故性相共为本有云。」
【佛学常见辞汇】
法华经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意谓从法性本位来看,则世间一切法相皆不离法性,诸法相相,无非是常住之相。
如来常住
【佛学大辞典】
(术语)涅槃经二十七曰:「师子吼者名决定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佛性常住
【佛学大辞典】
(术语)涅槃经所说,有乘戒二门,乘门之所说者即佛性常住也。以见如来入涅槃而迷执为佛性无常,今化身寄于涅槃而说佛性之常住,法身之圆常,谓「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就性而云佛性,就相而云如来,同体也。止观八曰:「涅槃寄灭谈常。」同辅行曰:「寄应迹灭度,谈法身圆常。」
【佛学常见辞汇】
谓如来常住无有变易的意思。
常住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无生灭变迁谓之常住。常住有三种。(参见:三种常)。又常住物之略,又常住之果有七种。(参见:七常住果)
【佛学常见辞汇】
1。没有生灭变迁的意思。楞伽经说常住之法有七种,即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识、大圆境智。2。指寺院,因寺院是僧人常住的道场。
【三藏法数】
谓三千大千世界,依此风轮而得常住,以譬如来大智风轮,建立正法,常住世间,令诸众生皆生爱乐也。
【三藏法数】
谓此涅槃之理,彻三际以常存,亘十方而常在。故曰常住。(三际者,即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也。十方者,四方、四维、上、下也。)
七常住果
【佛学大辞典】
(名数)楞伽经四明七种之常住法:一菩提、二涅槃、三真如、四佛性、五庵摩罗识、六空如来藏、七大圆镜智也。此法在修谓之因,在證谓之果。
【佛学常见辞汇】
谓常住之法有七种,即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境智。
【佛学次第统编】
楞严经云七常住果:常住者,无生无灭,不迁不变之谓也。果者在修曰因,在證曰果。谓此七种,即诸佛所證法身之果德也。以其清净圆满,体性坚凝,皆名常住果也。
一、菩提 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二、涅槃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如来所證究竟法身之果。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三、真如 离妄曰真,不异曰如,即诸佛所證真实无妄之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四、佛性 佛性者,觉性也,即诸佛所證真觉湛明之性,无染无净,离过绝非。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五、庵摩罗识 华言清净,又云白净无垢,此识即诸佛清净本源心体,湛若太虚,纤尘不立,非生死之所拘,非涅槃之能寂。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六、空如来藏 空如来藏者,含摄万法,而无所积聚也,即诸佛所證清净法身之体,烦恼荡尽,应用无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七、大圆镜智 大圆镜智者,洞照万法,无所不知,即诸佛所得本有圆明觉照之智,应物无迹,体不动摇。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常住者,无灭无生不迁不变之谓也。果者,在修曰因,在證曰果。谓此七种,即诸佛所證法身之果德也。以其清净圆满,体性坚凝,皆名常住果也。
〔一、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二、涅槃〕,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如来所證究竟法身之果。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三、真如〕,离妄曰真,不异曰如。即诸佛所證真实无妄之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四、佛性〕,佛性者,觉性也。即诸佛所證真觉湛明之性,无染无净,离过绝非,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五、庵摩罗识〕,梵语庵摩罗,华言清净,又云白净无垢。此识即诸佛清净本源心体,湛若太虚,纤尘不立,非生死之所拘,非涅槃之能寂,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六、空如来藏〕,空如来藏者,含摄万法而无所积聚也。即诸佛所證清净法身之体,烦恼荡尽,应用无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七、大圆镜智〕,大圆镜智者,洞照万法,无所不知,即诸佛所得本有圆明觉照之智。应物无迹,体不动摇,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常住二字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明涅槃之常住为涅槃经一部所诠,故经如来性品四曰:「或闻常住二字音声,若一经耳即生天上,后解脱时乃能證知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二种常住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百岁至减劫名常。诸菩萨若住百千万亿岁若一劫乃至八万劫后入灭,是名为常,是即久远住世名为常,非不变不迁之常也。二常住不坏名常。诸烦恼之惑已灭,则真常之理方显,真常之理不生不灭不变不坏名为常。见智度论四十三。
常住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常住者无生无灭不迁不变之谓,在修曰因,在證曰果,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果也。此有七种。(参见:七常住果)
七常住果
【佛学大辞典】
(名数)楞伽经四明七种之常住法:一菩提、二涅槃、三真如、四佛性、五庵摩罗识、六空如来藏、七大圆镜智也。此法在修谓之因,在證谓之果。
【佛学常见辞汇】
谓常住之法有七种,即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境智。
【佛学次第统编】
楞严经云七常住果:常住者,无生无灭,不迁不变之谓也。果者在修曰因,在證曰果。谓此七种,即诸佛所證法身之果德也。以其清净圆满,体性坚凝,皆名常住果也。
一、菩提 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二、涅槃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如来所證究竟法身之果。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三、真如 离妄曰真,不异曰如,即诸佛所證真实无妄之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四、佛性 佛性者,觉性也,即诸佛所證真觉湛明之性,无染无净,离过绝非。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五、庵摩罗识 华言清净,又云白净无垢,此识即诸佛清净本源心体,湛若太虚,纤尘不立,非生死之所拘,非涅槃之能寂。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六、空如来藏 空如来藏者,含摄万法,而无所积聚也,即诸佛所證清净法身之体,烦恼荡尽,应用无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七、大圆镜智 大圆镜智者,洞照万法,无所不知,即诸佛所得本有圆明觉照之智,应物无迹,体不动摇。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常住者,无灭无生不迁不变之谓也。果者,在修曰因,在證曰果。谓此七种,即诸佛所證法身之果德也。以其清净圆满,体性坚凝,皆名常住果也。
〔一、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二、涅槃〕,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如来所證究竟法身之果。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三、真如〕,离妄曰真,不异曰如。即诸佛所證真实无妄之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四、佛性〕,佛性者,觉性也。即诸佛所證真觉湛明之性,无染无净,离过绝非,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五、庵摩罗识〕,梵语庵摩罗,华言清净,又云白净无垢。此识即诸佛清净本源心体,湛若太虚,纤尘不立,非生死之所拘,非涅槃之能寂,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六、空如来藏〕,空如来藏者,含摄万法而无所积聚也。即诸佛所證清净法身之体,烦恼荡尽,应用无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七、大圆镜智〕,大圆镜智者,洞照万法,无所不知,即诸佛所得本有圆明觉照之智。应物无迹,体不动摇,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常住物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种僧物之一。
常住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岌法师三教之一。(参见:三教)
【三藏法数】
谓佛设教,最后有无双照,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阐提,皆得作佛,是名常住教。(梵语阐提,华言信不具。)
【三藏法数】
谓如来说涅槃经,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辈皆得作佛,广谈佛性,剩演圆常,是名常住教。(阐提,梵语具云一阐提,华言信不具。)
【三藏法数】
谓如来说涅槃经,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辈皆得作佛,广谈佛性,剩演圆常,是名常住教。(梵语一阐提,华言信不具。)
三教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儒教佛教道教。翻译名义集曰:吴主问三教,尚书令阚泽对曰: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是三教之名,起于三国之时。【又】佛家以一代之教判而为三也。
【佛学常见辞汇】
1。佛教、道教、儒教。2。指南山三教,即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说诸法性空无我的道理的,名性空教,此摄一切小乘教;说诸法本相是空,惟众生妄见为有的,名相空教,此摄一切大乘浅教;说诸法外尘本无,实际上唯有识的,名唯识圆教,此摄一切大乘深教。以上三教,是律宗所判的教相。3。指天台三教,即顿教、渐教、不定教。(参见:天台三教)4。三时教的简称。(参见:三时教)
常住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千手陀罗尼持诵者十二藏德之一。持此陀罗尼者得常住之乐也。
常住僧物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种僧物)
常住心月轮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在真言之金刚界,观想吾心为清净之圆月,是表示本有常住之菩提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