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有无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法与无法也。如小乘之七十五法,大乘之百法是有法。如龟毛兔角,是无法。【又】有者常见,执有我有法之邪见也,无者断见,执无我无法之邪见也。即反对之遍见也。十卷楞伽经五曰:「邪见论生法,妄想计有无。若知无所生,亦知无所灭。观世悉空寂,彼不堕有无。」同九曰:「于南大国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为人说我法大乘无上法。」
【佛学常见辞汇】
1。有法与无法。如小乘的七十五法及大乘的百法为有法;如龟毛兔角等绝对无者是无法。2。有是指常见,即固执身心为实有的邪见;无是指断见,即固执身心为断灭的邪见。
有无二见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之邪见纳于此二见之中,自此二见生一切之邪见。法华经方便品曰:「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文句四下曰:「若有是常见,若无是断见,因此二见生六十二。」
【佛学常见辞汇】
固执有与无的二种邪见。有是指常见,无是指断见。一切邪见都归纳于此二见之中,因由此二见而后生出一切的邪见。
【佛学次第统编】
有无二见者:
一、有见 偏于有之邪见。
二、无见 偏于无之邪见。
法华经方便品曰:「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
有无二边
【佛学大辞典】
(术语)执有之边际,执无之边际,皆为邪见,故云边见。肇论曰:「有无之境,边见所存,岂是处中莫二之道乎?」
【佛学常见辞汇】
执著有的一边和执著无的一边,因为都是一边之见,所以叫做边见。
【佛学次第统编】
二边者,执有之边际,执无之边际,皆为邪见,故云边见。肇论曰:「有无之境,边见所存,岂是处中莫二之道乎?」又谓之增益减损二边。
一、增益边 因缘所生之法,若分别推求,本无自性,众生不了,执之为有,是名增益也。
二、损减边 因缘所生之法,若分别定无,即是损减实有成就之性,是名损减也。
有无四句
【佛学大辞典】
(术语)第一有句。执必有我,即常见也。第二无句。执必无我身,是断见也。第三亦句,执我身亦有亦无,是有无相违见也。第四非句。执我身非有非无,是戏论见也。见华严疏十六,三藏法数十八。
【佛学次第统编】
有无四句者:
第一、有句 执必有我身,即常见也,又谓增益谤。
第二、无句 执必无我身,即断见也,又谓减损谤。
第三、亦句 执我身亦有亦无,是有无相违见也,亦谓相违谤。
第四、非句 执我身非有非无,是戏论见也,亦谓戏论谤。
有无邪见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见无见皆非中道之正见,故云邪见。
空有无碍宗
【佛学大辞典】
(术语)清凉所立十宗之第九。为五教中终教所诠之旨归,当于贤首之真德不空宗。诸法原非偏有偏空。空为即有之空,有为即空之有也。故为互融双绝而不碍两存之宗。约于四法界中理事无碍法界而立。
【三藏法数】
谓此宗说空是即有之空,故不碍有;谈有是即空之有,故不碍空。二互交彻,圆融无碍,是为空有无碍宗。
虚空有无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胜论立虚空为九实之一,以为有,有部宗亦立为三无为之一,以为有,成实宗,大乘宗皆以为无。(参见:虚空无为)
有无二见(二)
【佛学次第统编】
二见者,一有见,二无见。
一、有见 为遍于有之邪见,固执实有物之见也,又增益实性之妄见也。
二、无见 为遍于无之妄见,固执实无物之见也,又减损实性之妄见也。
此有无之二见,通于一切法边见中之断常二见,人身之有无二见皆是也。故一切之邪见,纳于此二见之中。自此二见生一切之邪见。法华经曰:「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
观有无门
【佛学次第统编】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有无一时不可得,非一时亦不可得。如说:
「有无一时无  离无有亦无  不离无有有  有则应常无
有无性相违,一法中不应共有,如生时无死,死时无生,是事中论中已说。若谓离无有有无过者,是事不然。何以故?离无云何有有?如先说法生时通自体七法共生,如阿毗昙中说,有与无常共生,无常是灭相,故名无,是故离无有则不生。若不离无常有有生者,有则常无。若有常无者,初无有住,常是坏故,而实有住,是故有不常无。若离无常有有生者,是亦不然。何以故?离无常有实不生。」问曰:「有生时已有无常而未发,灭时乃发,坏是有。如是生住灭老,得皆待时而发。有起时,生为用。令有生,生灭中间,住为用。持是有,灭时无常为用。灭是有,老变生至住。变住至灭,无常则坏得常令四事得成。是故法虽与无常共生,有非常无。」答曰:「汝说无常是灭相,与有共生,生时有应坏,坏时有应生。复次生灭俱无。何以故?灭时不应有生,生时不应有灭,生灭相违故。复次汝法无常与住共生,有坏时应无住,若住则无坏。何以故?住坏相违故。老时无住,住时无老,是故汝说生住灭老无常,得本来共生,是则错乱。何以故?是有若与无常共生,无常是坏相,凡物生时无坏相,住时亦无坏相,尔时非是无无常相耶?如能识故名识,不能识则无识相。能受故名受,不能受则无受相。能念故名念,不能念则无念相。起是生相,不起则非生相。摄持是住相,不摄时则非住相。转变是老相,不转变则非老相。寿命灭是死相,寿命不灭则非死相。如是坏是无常相,离坏非无常相。若生住时,虽有无常,不能坏有。后能坏有者,何用共生为?如是应随有坏时,乃有无常。是故无常虽共生后乃坏有者,是事不然。如是有无共不成,不共亦不成,是故有无空。有无空故,一切有为空。一切有为空故,无为亦空。有为无为空故,众生亦空。」
四句──有无四句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有句〕,谓外道或计:我与五蕴之身皆有,是名有句,即著常见。(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二、无句〕,谓外道或计:我与五蕴之身皆无,是名无句,即著断见。
〔三、亦有亦无句〕,谓外道欲离上二过,故计:我与五蕴亦有、亦无,即堕有无、相违之见。
〔四、非有非无句〕,谓外道欲避上有无相违,立俱非句,故计我与五蕴非有非无,则又成戏论之见。
计有无痴相
【三藏法数】
谓行人于修定时,忽尔思惟分别,谓我及阴等诸法,为定有耶?为定无耶?如是推寻,见心即发,随见生执;障于正定,是为计有无痴相也。(阴者,五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