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众毁铄黄金
 
积毁消金
 
谤消金
  
金就铄
 
金被铄
 
销金众口
  
黄金消众口


《国语》卷三〈周语下·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钟〉~30~
王不听,卒铸大钟。二十四年,钟成,伶人告和。王谓伶州鸠曰:「钟果和矣。」对曰:「未可知也。」王曰:「何故?」对曰:「上作器,民备乐之,则为和。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曹好,鲜其不济也。其所曹恶,鲜其不废也。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三年之中,而害金再兴焉,惧一之废也。」王曰:「尔老耄矣!何知?」二十五年,王崩,钟不和。三国吴·韦昭注:「铄,销也。众口所毁,虽金石犹可销也。」
《楚辞补注》卷四〈九章·惜诵〉~24~
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使厉神占之兮,曰有志极而无旁。终危独以离异兮,曰君可思而不可恃。故众口其铄金兮,初若是而逢殆。汉·王逸注:「言众口所论,万人所言,金性坚刚,尚为销铄,以喻谗言多,使君乱惑也。」

例句

交疏自古戒言深,肝胆徒倾致铄金。 司空图 狂题十八首

众口金可铄,孤心丝共棼。 张九龄 荆州作二首

眼众岂能分瑞璧,舌多须信烁良金。 徐夤 绿鬓

祗言众口铄千金,谁信独愁销片玉。 施肩吾 效古兴(一作体)

烂椹作袍名复利,铄金为讲爱兼憎。 罗隐 寄无相禅师

金劲任从千口铄,玉寒曾试几炉烘。 韩偓 此翁

烧玉谩劳曾历试,铄金宁为欠周防。 韩偓 病中初闻复官二首

典故 
三夫成虎
 
三成虎
  
三言成虎
 
市中有虎
  
众口成虎
 
话虎


《韩非子》卷九〈内储说上·说一〉~537~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战国策》卷二十三〈魏策·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402~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战国策》卷五〈秦策三·秦攻邯郸〉~208~
秦攻邯郸,十七月不下。庄谓王稽曰:「君何不赐军吏乎?」王稽曰:「吾与王也,不用人言。」庄曰:「不然。父之于子也,令有必行者,必不行者。曰『去贵妻,卖爱妾』,此令必行者也;因曰『毋敢思也』,此令必不行者也。守闾妪曰,『其夕,某懦子内某士』。贵妻已去,爱妾已卖,而心不有。欲教之者,人心固有。今君虽幸于王,不过父子之亲;军吏虽贱,不卑于守闾妪。且君擅主轻下之日久矣。闻『三人成虎,十夫楺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故曰,不如赐军吏而礼之。」王稽不听。军吏穷,果恶王稽、杜挚以反。

简释

三人成虎:指谣言惑众。宋黄庭坚《劝交代张和父酒》:“三人成虎事多有,众口铄金君自宽。”

《漢語大詞典》:众口(衆口)
(1).众人的言论;舆论。战国策·秦策三:“三人成虎,十夫楺椎,众口所移,无翼而飞。”汉书·刘向传:“上内重 堪 ,又患众口之寖润,无所取信。” 明 徐复祚《一文钱》第三出:“不是我痴心妄想千年调,只恐怕昔富今贫众口嘲。”
(2).众人之口。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各该官军家丁众口齐称,先年抚、道不扣粮餉,抚养军民。”
《漢語大詞典》:众口交传(衆口交傳)
众人辗转述说。 清 陈天华 《警世钟》:“就是不幸受伤身死,众口交传,全国哀痛,还要铸几个铜像,立几个石碑,万古流芳,永垂不朽。”亦作“ 众口相传 ”。 黄仁宇 《万历十五年》:“礼部的调查毫无结果,于是只能回奏:当时众口相传,首先讹传者无法查明。”
《漢語大詞典》:众口籍籍(衆口籍籍)
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籍籍,纷乱貌。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凡闻僕《贺雨》诗,而众口籍籍,已谓非宜矣。”
《國語辭典》:众口纷纭(眾口紛紜)  拼音:zhòng kǒu fēn yún
人多口杂,莫衷一是。《聊斋志异。卷一○。阿纤》:「女曰:『君无二心,妾岂不知?但众口纷纭,恐不免秋扇之捐。』」
分類:议论纷纷
《漢語大詞典》:众口交詈(衆口交詈)
众人一致责骂。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 牛 督拥兵护逃,众口交詈。”
《漢語大詞典》:众口交赞(衆口交贊)
众人交相赞美。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列公,你看只一个 长姐儿 ,也会闹得这等千里逢迎,众口交赞,可是‘声气’这途也不可不走的。”
《國語辭典》:众口如一(眾口如一)  拼音:zhòng kǒu rú yī
众人所说的都一样,表示大家的意见相同。《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他们众口如一说道:『果是重生。』」
《國語辭典》:众口难调(眾口難調)  拼音:zhòng kǒu nán tiáo
每个人口味不同,难以调和出使大家都满意的味道。也比喻众人的言语、意见很难取得一致。元。邓玉宾〈粉蝶儿。丫髻环绦套。普天乐〉曲:「羊羹虽美,众口难调。」《封神演义》第三三回:「臣非纵子不忠,奈众口难调。」
《漢語大詞典》:众口一辞(衆口一辭)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宋 欧阳修 《濮议》卷四:“众口一辞,纷然不止。”明史·刑法志三:“今 直 镇 大同 ,京城众口一辞,皆以革去西厂为便。”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隋书炀帝放萤事》:“沿及 五季 宋 初,众口一辞,萤苑遂为 扬州 故实。” 夏衍 《读〈关汉卿〉杂谈历史剧》:“ 田汉 同志的《关汉卿》是一出好戏,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烈,这一点几乎是众口一辞。”
《國語辭典》:众口一词(眾口一詞)  拼音:zhòng kǒu yī cí
许多人所说的话都一样。《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适才仇老所言姻事,众口一词,此美事也,有何不可?」
分類:众口一词
《國語辭典》:众口熏天(眾口熏天)  拼音:zhòng kǒu xūn tiān
众人的言论,其势可以上达于天。形容舆论力量影响之大。
《漢語大詞典》:众口相传(衆口相傳)
见“ 众口交传 ”。
《漢語大詞典》:众口交传(衆口交傳)
众人辗转述说。 清 陈天华 《警世钟》:“就是不幸受伤身死,众口交传,全国哀痛,还要铸几个铜像,立几个石碑,万古流芳,永垂不朽。”亦作“ 众口相传 ”。 黄仁宇 《万历十五年》:“礼部的调查毫无结果,于是只能回奏:当时众口相传,首先讹传者无法查明。”
《國語辭典》:众口同声(眾口同聲)  拼音:zhòng kǒu tóng shēng
众人都发出同样的声音。如:「大家众口同声的称赞他。」
《國語辭典》:烁金(爍金)  拼音:shuò jīn
1.镕化金属。《周礼。冬官考工记》:「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汉。王充《论衡。物势》:「火不烁金,金不成器。」也作「铄金」。
2.比喻人言可畏。清。庆兰《萤窗异草。秦吉了》:「不意妾半途折翼,致姊竟遭烁金,负屈重泉,良堪扼腕。」也作「铄金」。
《國語辭典》:众口铄金(眾口鑠金)  拼音:zhòng kǒu shuò jīn
众口所毁,虽金石犹可销。语出《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引申为众口同声,往往积非成是。如:「我们不怕事情有多复杂,只怕真相未白之前大家众口铄金,积非成是,到时候就麻烦了。」也作「群口铄金」。
《漢語大詞典》:谗口铄金(讒口鑠金)
极言谗言毁贤害能之厉害。谓足使金石为之熔化。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丁亥,谗口鑠金, 太行 千盘,横起人面。”亦省作“ 谗口鑠 ”。 宋 苏轼 《次韵刘湜峡山寺见寄》:“骨消谗口鑠,胆破狱吏酷。”
《國語辭典》:铄金(鑠金)  拼音:shuò jīn
1.镕化金属。《史记。卷八七。李斯传》:「铄金百镒,盗蹠不搏。」《文选。马融。长笛赋》:「或铄金砻石,华睆切错,九挻彫琢,刻镂钻笮。」也作「烁金」。
2.比喻人言可畏。《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也作「烁金」。
《國語辭典》:三人成虎  拼音:sān rén chéng hǔ
战国时,庞恭和魏太子同去赵国当人质,临行前庞恭以三人成虎劝谏惠王不要听信谗言。典出《战国策。魏策二》。比喻谣言惑众。《隋唐演义》第二回:「正是积毁成山,三人成虎。到开皇二十年十月,隋主御武德殿,宣诏废勇为庶人。」也作「市虎」。
《漢語大詞典》:三虎
(1).虎为猛兽,“三虎”喻同时以雄杰著称的三人。指 东汉 贾彪 兄弟三人。后汉书·党锢传·贾彪:“ 彪 兄弟三人,并有高名,而 彪 最优,故天下称曰:‘ 贾氏 三虎, 伟节 ( 彪 字)最怒。’” 南朝 陈 徐陵 《代梁贞阳侯与荀昂兄弟书》:“ 贾氏 三虎,岂独贵於前修; 荀 家八龙,信服在於今日。” 唐 元稹 《曲江老人》诗:“雄推三虎 贾 ,群擢八龙 荀 。”
(2).虎为猛兽,“三虎”喻同时以雄杰著称的三人。指 宋 代 杨紘 、 王鼎 、 王绰 三人。宋史·杨紘传:“ 紘 御下急……与 王鼎 、 王绰 ,号‘江东三虎’。”宋史·王鼎传:“ 鼎 提点 江 东刑狱,与转运使 杨紘 ,判官 王绰 ,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於是所部官吏怨之,目为三虎。”
(3).指三个凶恶如虎的人。宋史·宗室传四·彦倓:“邑民 潘氏 兄弟横邑中,号‘三虎’…… 彦倓 白其守,治之。”
《國語辭典》:市虎  拼音:shì hǔ
1.比喻以无为有,惑人听闻的流言蜚语。参见「三人成虎」条。《梁书。卷五六。侯景传》:「当是不逞之人,曲为口端之说,遂怀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耳。」
2.摩托车、汽车的俗称。因其在街道上疾驰时,易于伤人,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