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魏汝南西平人,字阳士。东汉末,举孝廉,不就。率亲旧依刘表。后归曹操,为丞相掾属。魏国既建,为侍中、郎中令。魏文帝即位,为光禄勋,封安城亭侯。魏明帝时,进封西陵乡侯,拜太常。为官清廉,至卖田宅以自活。卒谥简。
全三国文·卷四十
洽字阳士,汝南西平人。太和中为太常。卒,谥简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1 【介绍】: 清蒙古镶黄旗人。额勒德特氏。原名和宁,避讳改,字太庵。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历任四川按察使、川、皖、陕各省布政使,充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五十八年起任西藏办事大臣八年,博采地形、民族、物产等进行著述。嘉庆七年以罪戍乌鲁木齐,旋以蓝翎侍卫任叶尔羌邦办大臣、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在任边职期间多有惠政。三十三年任上书房总谙达、文颖馆总裁。著有《西藏赋》、《藩疆揽胜》、《回疆通志》等。
晚晴簃诗汇·卷九十四
和瑛,原名和宁,字润平,号太庵,蒙古旗人。乾隆辛卯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简勤。有《易简斋诗钞》。
维基
和瑛(1741年—1821年),原名和宁,为道光帝旻宁避讳改名。额勒德特氏,字太庵、泰庵、太庵,蒙古镶黄旗人。进士出身,官至刑部尚书。乾隆三十三年戊子举人,三十六年进士,历任四川按察使,四川、安徽、陕西布政使,领侍卫内大臣。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以后八年为西藏办事大臣,对西藏的地形、民俗、物产多有著述。嘉庆五年(1800年)为理藩院侍郎,后为山东巡抚。七年(1802年),因山东金乡冒考案和匿报蝗灾,被罚戍守乌鲁木齐,担任叶尔羌帮办大臣、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十一年,召还京为吏部侍郎,后复出为乌鲁木齐都统。十四年,授陕甘总督。二十三年(1818年)为上书房总谙达、文颖馆总裁。二月和宁在军机处学习行走,任兵部尚书。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正月丁巳,罢直军机处,担任刑部尚书,道光元年(1821年)去世。谥号简勤。著有《易简堂诗钞》、《西藏赋》、《续水经》、《藩疆揽要》、《回疆通志》、《热河志略》。
和映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1 【介绍】: 清蒙古镶黄旗人,额勒德特氏,原名和宁,字太庵。乾隆三十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安徽太平知府、四川按察使、安徽、四川、陕西布政使。五十八年,充西藏办事大臣。嘉庆五年,召为理藩侍郎,官至陕甘总督。卒赠太子太保,谥简勤。著有《读易汇参》、《三州纪略》、《易简斋诗钞》。
《漢語大詞典》:和简(和簡)
宽和简约。晋书·外戚传·王蕴:“﹝ 藴 ﹞以和简为百姓所悦。”南史·江夷传:“ 夷 美风仪,善举止,歷任以和简著称。”
《國語辭典》:平易  拼音:píng yì
1.性情谦逊平和。《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老残游记》第一八回:「姓铁,名英,号补残,是个肝胆男子,学问极其渊博,性情又极其平易,从不肯轻慢人的。」
2.文字浅显易懂。如:「文句平易」。
《國語辭典》:道情  拼音:dào qíng
1.道德的情操。南朝宋。谢灵运〈述祖德〉诗:「拯溺由道情,龛暴资神理。」
2.一种以唱为主的说唱艺术。用渔鼓和简板伴奏,原为道士演唱道教故事的曲子,用以宣扬出世思想,警醒顽俗。后来也用一般民间故事做题材。《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行至半山,忽见张良渔鼓简子,口唱道情。」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七。乾淳奉亲》:「后苑小厮儿三十人,打息气唱道情。」
《國語辭典》:肥瘠  拼音:féi jí
土地的肥沃或贫瘠。《书经。禹贡》「厥田惟中中」句下汉。孔安国。传:「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为第五。」也作「肥塉」、「肥瘠」。
《國語辭典》:乐谱(樂譜)  拼音:yuè pǔ
用各种符号或文字记载的音谱。如文字谱、减字谱、工尺谱、五线谱、简谱等。
《漢語大詞典》:平简(平簡)
平和简易。《晋书·郗鉴传》:“太常臣 謨 ,平简贞正,素望所归。”世说新语·政事“ 山公 举 康 子 绍 为秘书丞” 刘孝标 注引 晋 山涛 《山公启事》:“ 涛 荐曰:‘ 绍 平简温敏,有文思,又晓音,当成济也,犹宜先作秘书郎。’” 明 张三光 《蒋石原先生传》:“大抵其为政务峭刻,务以忠厚平简化流俗,而流俗亦蒸蒸化焉。”
《漢語大詞典》:唱道情
民间说唱艺术的一种形式。用渔鼓和简板为伴奏乐器,一般以唱为主,以说为辅,各地种类繁多。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后苑小廝儿三十人,打息气,唱道情,太上云:‘此是 张抡 所撰鼓子词。’”《金瓶梅词话》第六四回:“那两个唱道情的来了不曾?”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二:“俗谓弹唱故事者为唱道情。”
《漢語大詞典》:鞭简(鞭簡)
鞭和简。古代兵器。 明 无名氏 《精忠记·猾虏》:“谁人及得俺武艺,不论鞭简与挝搥,毡帐里綑牛蹄。” 明 朱有炖 《豹子和尚自还俗》:“若説我鬭鞭简偏能使,论枪剑诸般会。”
分類:和简兵器
《漢語大詞典》:鱼简(魚簡)
鱼鼓和简子。唱道情者常用以伴奏的乐器。亦借指艺人。旧唐书·哀帝纪:“虽蓝衫鱼简,当一见而便许升堂;纵拖紫腰金,若非类而无令接席。”参见“ 鱼鼓简子 ”。
《漢語大詞典》:鱼鼓简子(魚鼓簡子)
乐器名。包括鱼鼓和简子两件。唱道情者常用以伴奏。续文献通考·乐九:“鱼鼓: 元 寿星队第十队,有鱼鼓简子八,制未详。 王圻 《续通考》曰:‘按近制截竹为筩,长三四尺,以皮冒其首,用两指击之。简子则以竹为之,长二尺许,阔四五分,厚半之,其末俱略反外,歌时用二片合击之以和。此即其制也。’”亦作“ 鱼鼓简 ”、“ 鱼鼓简板 ”。《西游记》第七十回:“﹝ 行者 ﹞摇身一变,变做一个道童:头挽双丫髻,身穿百纳衣,手敲鱼鼓简,口唱道情词。” 沈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有锣,有鼓,有笛子胡琴,鱼鼓简板,骨牌纸牌,无不齐全。”
《漢語大詞典》:鱼鼓简子(魚鼓簡子)
乐器名。包括鱼鼓和简子两件。唱道情者常用以伴奏。续文献通考·乐九:“鱼鼓: 元 寿星队第十队,有鱼鼓简子八,制未详。 王圻 《续通考》曰:‘按近制截竹为筩,长三四尺,以皮冒其首,用两指击之。简子则以竹为之,长二尺许,阔四五分,厚半之,其末俱略反外,歌时用二片合击之以和。此即其制也。’”亦作“ 鱼鼓简 ”、“ 鱼鼓简板 ”。《西游记》第七十回:“﹝ 行者 ﹞摇身一变,变做一个道童:头挽双丫髻,身穿百纳衣,手敲鱼鼓简,口唱道情词。” 沈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有锣,有鼓,有笛子胡琴,鱼鼓简板,骨牌纸牌,无不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