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天安门(天安門)
原为 明 清 两代皇城的正门。在 北京 市区中心。始建于 明 永乐 十五年,称“承天门”。 清 顺治 八年重修,改称“天安门”。在高大的朱红城墙上开有五个拱形门,城上有九开间的歇山式重檐城楼,红柱黄瓦。前后各立华表一对。门前有金水河,跨河有汉白玉石桥五座。桥前为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城楼壮丽雄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庄严肃穆的图形是我国国徽的主要组成部分。1949年10月1日 毛泽东 主席在此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
《漢語大詞典》:天安门广场(天安門廣場)
我国首都 北京 的中心广场,是政治集会和节日活动的重要场所。位于 北京 市区中心、 天安门 南面。广场北端屹立着 天安门 ,中央矗立有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南为 毛泽东 纪念堂,西侧有人民大会堂,东侧有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广场上空飘扬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旗。布局严整,气魄宏伟。
《国语辞典》:天安门事件(天安门事件)  拼音:tiān ān mén shì jiàn
1.四五运动。西元一九七六年四月五日,群众因对中共四人帮政权不满,借悼念周恩来逝世之名,云集天安门广场示威,后遭中共中央下令镇压,逮捕异议人士。
2.六四事件。西元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北大学生因对中共邓小平政府不满,借悼念胡耀邦所引发的学生示威运动,而导致中共军队进行武力镇压,血洗广场,民众、学生死伤惨重。也称为「六四惨案」。
《国语辞典》:六四天安门事件(六四天安门事件)  拼音:liù sì tiān ān mén shì jiàn
西元一九八九年四月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去世,最初由大学生与民众组织追悼胡氏的纪念活动。接著发展成为学生运动,要求中共肃清腐败,加速民主化。最后扩大为全民民主运动。六月四日中共当局派出军队,镇压在天安门广场的民主运动。此次事件即称为「六四天安门事件」。如:「对于中共处理六四天安门事件的残暴手段,所有自由世界的国家,莫不义忿填膺,同声谴责。」
《漢語大詞典》:金水桥(金水橋)
指 北京 天安门 前 金水河 上的桥。 韩静霆 《北京的歌·战士爱北京》:“咱 昆仑山 顶巡逻哨,不正像站在 金水桥 。”
《漢語大詞典》:社稷坛(社稷壇)
(1).旧时帝王祭土神谷神之所。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帝欲祀南郊,﹞於是始筑圜丘社稷坛,作太庙於 大梁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辛酉工赈:“上减膳撤乐,步祷社稷坛祈晴。”
(2).今 北京市 有社稷坛古迹,在 天安门 西侧 中山公园 内。
《漢語大詞典》:中国革命博物馆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建于1959年。收藏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近代和现代革命文物和党史文献资料。
《漢語大詞典》:开国大典
油画。董希文作。画面为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情景。毛泽东手持讲演稿居中,左侧有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右侧可见天安门广场上举着红旗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