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寒气(寒氣)  拼音:hán qì
寒冷之气。《礼记。月令》:「季春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肃。」唐。刘长卿 感怀诗:「水近偏逢寒气早,山深常见日光迟。」
分類:寒气寒冷
《国语辞典》:寒气逼人(寒气逼人)  拼音:hán qì bī rén
形容极为寒冷。《初刻拍案惊奇》卷七:「露下沾衣,寒气逼人,面前有座玲珑四柱牌楼。」
分类:寒冷
《国语辞典》:寒气袭人(寒气袭人)  拼音:hán qì xí rén
寒冷之气侵袭人身。形容极为寒冷。《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这亭子虽然如此轩敞,却不见一点寒气袭人。」
《高级汉语词典》:寒气刺骨  拼音:hán qì cì gǔ
使冷得几乎失去知觉;使感到特别冷
《國語辭典》:寒色  拼音:hán sè
1.严厉的脸色。如:「面有寒色」。
2.清寒的景象。唐。李颀〈望秦川〉诗:「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冬月间著炭火煨,哪愁他寒色透重衣。」
3.会令人产生收缩、寒冷等感觉的色彩。如蓝、紫、青等色。
《國語辭典》:杀气(殺氣)  拼音:shā qì
1.阴森肃杀的寒气。《礼记。月令》:「杀气浸盛,阳气日衰。」《史记。卷一一○。匈奴传》:「匈奴处北地,寒,杀气早降。」
2.军旅杀伐的气氛,借指战斗或战事。唐。杜甫 西山诗三首之一:「西戎背和好,杀气日相缠。」《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只见周瑜面有杀气,两边壁衣中密排刀斧手。」
3.凶恶的气势。《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公孙黑官职又高,面貌又美,只是带些杀气,他年决不善终。」
4.发泄怒气。如:「你有什么不满尽管说出来,为何拿人杀气?」
《國語辭典》:秋凉(秋涼)  拼音:qiū liáng
1.秋天气候凉爽。《汉书。卷七二。龚胜传》:「方盛夏暑热,胜病少气,可须秋凉乃发。」唐。罗隐 中元夜泊淮口诗:「秋凉雾露侵灯下,夜静鱼龙逼岸行。」
2.阴历八月。
《國語辭典》:飕飗(颼飀)  拼音:sōu liú
拟声词。形容风声。唐。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唐。李白〈明堂赋〉:「飒萧寥以飕飗,窅阴郁以绵密。」
《漢語大詞典》:严气(嚴氣)
(1).寒气。《文选·谢惠连〈雪赋〉》:“玄律穷,严气升,焦溪涸,汤谷凝。” 吕延济 注:“严气,寒气也。” 唐 王勃 《春思赋》:“解宇宙之严气,起亭皋之春色。” 宋 梅尧臣 《垂拱殿起居闻南捷》诗:“一朝严气变和气,初令漏泄飞四方。”
(2).刚正之气。 清 黄鷟来 《题高价人坐石小像》诗:“孰能抱君怀,严气兼正性。”参见“ 严气正性 ”。
分類:寒气刚正
《國語辭典》:严气正性(嚴氣正性)  拼音:yán qì zhèng xìng
刚正不挠。《后汉书。卷七○。孔融传》:「夫严气正性,覆折而已。」
《國語辭典》:棘针(棘針)  拼音:jí zhēn
棘枝生有芒刺,故称为「棘针」。《晋书。卷九二。文苑传。顾恺之传》:「尝悦一邻女,挑之弗从,乃图其形于壁,以棘针钉其心,女遂患心痛。」唐。孟郊〈寒地百姓吟〉:「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劳。」
《漢語大詞典》:凛气(凛氣)
寒气。 宋 梅尧臣 《中伏日永叔遗冰》诗:“莹澈肖水玉,凛气侵人肌。” 宋 杨万里 《午睡起》诗:“小风吹醉面,凛气忽如霜。”
分類:寒气
《漢語大詞典》:洌气(洌氣)
寒气。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品艳》:“若雪之洁无洌气,若月之澂无翳光。”
分類:寒气
《國語辭典》:寒暑  拼音:hán shǔ
1.天气的冷热。《礼记。乐记》:「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唐。韦应物〈相逢行〉:「邂逅两相逢,别来问寒暑。」
2.冬、夏两个季节。泛指岁月。《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3.终始。《汉书。卷二二。礼乐志》:「长丽前掞光耀明,寒暑不忒况皇章。」
《國語辭典》:风寒(風寒)  拼音:fēng hán
1.风与寒气。《文选。张华。情诗二首之二》:「巢居知风寒,穴处识阴雨。」
2.伤风、感冒。《红楼梦。第二四》:「见了贾赦,不过是偶感些风寒。」
《漢語大詞典》:霜气(霜氣)
(1).刺骨的寒气。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凉风吹沙砾,霜气何皑皑。”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稜稜霜气,蔌蔌风威。” 钱振伦 注:“稜稜,霜气,严冬之貌。” 唐 孟郊 《秋怀》诗:“霜气入病骨,老人身生冰。” 清 郑燮 《弘量上人精舍》诗:“残月半天霜气重,晓鐘鸡唱满 东湖 。”
(2).喻刚正威肃之气。南史·陆慧晓传:“ 王思远 恒如怀冰,暑月亦有霜气。” 唐 孟郊 《投赠张端公》诗:“嫉邪霜气直,问俗春辞柔。” 宋 苏轼 《予以事系御史台狱遗子由》诗之二:“柏臺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璫月向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