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著 → 着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昭著  拼音:zhāo zhù
1.明白、显著。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五。鳌拜》:「迨后罪状昭著,而列圣犹曲加轸念,叠沛恩施。」
2.彰显、明示。《文选。扬雄。剧秦美新》:「臣诚乐昭著新德,光之罔极。」
《漢語大詞典》:昭着(昭著)
彰明;显著。 汉 扬雄 《剧秦美新》:“臣诚乐昭著新德,光之罔极。”南齐书·高帝纪上:“验往揆今,若斯昭著。”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永清县庙》:“与民除害,阴功昭著。”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鳌拜:“迨后罪状昭著,而列圣犹曲加軫念,叠沛恩施。”
分類:彰明显著
《漢語大詞典》:彰明昭著
犹彰明较着。
分類:彰明
《漢語大詞典》:彰明昭着(彰明昭著)
犹彰明较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这箇名目,叫做‘卖疯’,却是背着人在外面暗做的,没有彰明昭著在自己家里做的。” 冯至 《伍子胥·昭关》:“他们开始时,暗地里偷窃,随后就彰明昭著地任意抢夺。”
《国语辞典》:劣迹昭著(劣迹昭著)  拼音:liè jī zhāo zhù
恶劣的事迹很明显。如:「他当年劣迹昭著,连续犯下好几起震惊社会的案件。」
《漢語大詞典》:罪恶昭着(罪惡昭著)
罪恶非常明显。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土豪劣绅中罪恶昭著的,农民不是要驱逐,而是要捉他们,或杀他们。”
分類:罪恶明显
《國語辭典》:罪恶昭著(罪惡昭著)  拼音:zuì è zhāo zhù
罪恶十分明显。如:「他连续犯案十馀件,罪恶昭著,今被判刑,罪有应得。」也作「罪恶昭彰」。
分類:罪恶明显
《漢語大詞典》:臭名昭着(臭名昭著)
谓坏名声谁都知道。《〈艾青诗选〉自序三》:“国民党以臭名昭著的《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控告这一群手无寸铁的青年‘颠覆政府’。”
《國語辭典》:臭名昭著  拼音:chòu míng zhāo zhù
丑恶的名声昭彰显著。如:「他卖国求荣,早已臭名昭著,为国人所唾弃。」
《國語辭典》:烜赫  拼音:xuǎn hè
名声或威望盛大的样子。唐。李白〈侠客行〉:「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國語辭典》:昭彰  拼音:zhāo zhāng
1.华茂、显著。南朝梁。萧统《梁昭明太子文集。卷四。陶渊明集序》:「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九。唐李听神道碑》:「听父子为唐名将,其勋业昭彰,故以碑考传,少所差异。」也作「昭章」。
2.彰显、明示。魏。孝文帝〈祭嵩高山文〉:「昭彰天地,吐纳五精。」
《漢語大詞典》:章明
昭著;显扬。管子·版法解:“使君德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礼义章明。”国语·越语下:“用力甚少,而名声章明。”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三:“其道德章明,声名震一世。” 清 钱谦益 《福建道监察御史周宗建授文林郎妻申氏仍前封制》:“兹仍封为孺人,其益相尔夫,效尔绩,用以章明王化。”
分類:昭著显扬
《國語辭典》:彰彰  拼音:zhāng zhāng
昭著、明显。唐。司空图 故宣州观察使检校礼部王公行状:「训闺门以孝慈,育生灵以仁惠。固已彰彰于四海,奚俟赞扬而后显哉?」
分類:昭著明显
《漢語大詞典》:章灼
(1).明亮;光明。《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其华表则镐镐鑠鑠,赫奕章灼,若日月之丽天也。” 李善 注:“镐镐鑠鑠,赫奕章灼,皆谓光显昭明也。”
(2).明显;昭著。三国志·蜀志·李严传:“ 亮 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 平 违错章灼。” 宋 司马光 《论张方平第二状》:“不才之跡,章灼如此,而朝廷犹掩覆包含,一无所问。”
《漢語大詞典》:章露
昭著;显露。后汉书·种暠传:“ 暠 自以职主刺举,志案姦违,乃復劾诸为八使所举 蜀郡 太守 刘宣 等罪恶章露,宜伏欧刀。”
分類:昭著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