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织布(織布)  拼音:zhī bù
1.以丝、麻、棉、毛等线编制成布匹。《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2.纺织品。《史记。卷一一九。循吏传。公仪休传》:「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
《国语辞典》:织布机(织布机)  拼音:zhī bù jī
可将丝、纱、线等编织成布匹的机器。
《国语辞典》:不织布(不织布)  拼音:bù zhī bù
一种特殊布料。此种织布的形成,不经梭织、针织或毯合的过程,而是直接将纤维相互接合在一起,由热机械或化学方式来加以处理。其基本形式有二:(1)以各种不同纤维,经针轧式、热缩式或树脂加工结合,此类产品可作为里衬、鞋垫等。(2)以纤维素纤维制造,此类产品可用完即丢。如纸巾、尿片。
《国语辞典》:织布娘(织布娘)  拼音:zhī bù niáng
草螽的别名。参见「草螽」条。
《漢語大詞典》:机织布(機織布)
指用现代化大机器纺织的布。与用手工纺织的“土布”相对。《人民日报》1954.9.17:“每人每年棉布的实际消费量也不过一二十尺,有的每年只买五尺布,有的只用少量土布,根本不用机织布。”
《國語辭典》:投杼  拼音:tóu zhù
杼,织布机上用来牵引纬线的器具。投杼指曾参母亲受惑于谣言,终疑曾子杀人,投杼踰墙而逃的故事。见《战国策。秦策二》。后比喻谣言众多,就连最亲信的人也会动摇坚定的信念。《史记。卷七一。樗里子甘茂传》:「今臣之贤不若曾参,王之信臣又不如曾参之母信曾参也,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也作「投杼之惑」、「投杼之疑」。
《國語辭典》:掷梭(擲梭)  拼音:zhí suō
织布的梭子来往不停。比喻时光飞逝。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一三下。蓝采和》:「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
《漢語大詞典》:织纴(織紝)
亦作“ 织絍 ”。
(1).指织作布帛之事。墨子·非攻下:“农夫不暇稼穡,妇人不暇纺绩织紝。”《礼记·内则》:“执麻枲,治丝茧,织紝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 孔颖达 疏:“紝为繒帛。” 唐 元稹 《桐花》诗:“剑士还农野,丝人归织紝。” 清 王韬 《兴利》:“织絍必以机器为先,事半而功倍,功捷异常,而其利无穷。”
(2).指织布帛的工人。左传·成公二年:“ 孟孙 请往赂之,以执斲、执鍼、织紝,皆百人, 公衡 为质,以请盟。” 杜预 注:“织紝,织繒布者。”
《國語辭典》:投梭  拼音:tóu suō
1.晋朝谢鲲调戏邻家的女子,却被投掷织布机上的梭子打落了两颗牙齿。典出《晋书。卷四九。谢鲲传》。比喻拒绝淫荡之事。也作「投梭之拒」、「投梭折齿」。
2.比喻轻便快捷。宋。苏轼〈百步洪〉诗二首之一:「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國語辭典》:投梭折齿(投梭折齒)  拼音:tóu suō zhé chǐ
女子拒绝男子调戏。参见「投梭」条。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六。诗》:「惟静女篇则真难解其言。此女俟我于城隅,又贻我以物,我悦其美。若称誉贤女,岂容作此等语,必至投梭折齿矣。」
《漢語大詞典》:弄机(弄機)
(1).犹弄权。三国志·魏志·蒋济传:“三官任一臣,非 周公旦 之忠,又非 管夷吾 之公,则有弄机败官之敝。”
(2).古谓弄机杼,即织布。 南朝 陈 徐陵 《咏织妇》:“弄机行掩泪,弥令织素迟。”
《漢語大詞典》:玉梭
(1).织布梭的美称。 隋 江总 《内殿赋新诗》:“织女今夕渡银河,当见新秋停玉梭。” 唐 李峤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 元 姚燧 《凭阑人》曲:“织就回文停玉梭,独守银灯思念他。”
(2).妇女首饰名。 宋 黄庭坚 《鹧鸪天》词:“背人语处藏珠履,覰得羞时整玉梭。”
《國語辭典》:纺织(紡織)  拼音:fǎng zhī
纺纱与织布。如:「纺织业」。
《國語辭典》:穿梭  拼音:chuān suō
往来次数频繁。《儒林外史》第五回:「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文明小史》第四九回:「要是得罪了一点是要捉到衙门里去打板子的,因此穿梭价伺侯,不敢怠慢。」
《漢語大詞典》:褧衣
用枲麻类植物纤维织布制成的单罩衣。古代女子出嫁时在途中所穿,以蔽尘土。《诗·卫风·硕人》:“硕人其頎,衣锦褧衣。” 毛 传:“夫人德盛而尊,嫁则锦衣加褧襜。” 郑玄 笺:“国君夫人翟衣而嫁。今衣锦者,在涂之所服也。”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春蚕度网,綺地应纺;秋梭鸣机,织为褧衣。” 明 杨慎 《升庵经说·毛诗·褧衣》:“褧衣,或作絅衣,説文作檾衣,仪礼作顈衣,又作景衣,音义并同,皆嫁时在途之衣也。”
《漢語大詞典》:机女(機女)
织布的女子。 三国 魏 曹植 《光禄大夫荀侯诔》:“机女投杼,农夫輟耕。”
分類:织布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