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群众(群眾)  拼音:qún zhòng
泛指社会上一般人。《荀子。劝学》:「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史记。卷二三。礼书》:「洋洋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群众,岂人力也哉。」
《国语辞典》:群众心理(群众心理)  拼音:qún zhòng xīn lǐ
群众在聚集时所产生的心理状态。其特徵为较缺乏理性、情绪高涨且易受煽动。如:「群众心理很难掌握,所以群众运动有时容易失控。」
《國語辭典》:群众关系(群眾關係)  拼音:qún zhòng guān xì
个人与群众之间所形成的人际关系。如:「他为人圆滑老练,群众关系建立得很好。」
《漢語大詞典》:群众观点(羣衆觀點)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具体表现为承认人民群众,首先是劳动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无产阶级政党和每个革命者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必须置身于群众之中,和群众打成一片,随时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关心人民的痛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國語辭典》:群众路线(群眾路線)  拼音:qún zhòng lù xiàn
一种政治手段。为争取个人或团体的利益,假手于群众,藉群众的力量以达成目的。如:「他专走群众路线,以达成个人的目的。」
《高级汉语词典》:群众团体  拼音:qún zhòng tuán tǐ
非国家政权性质的人民大众的各种组织、机构的总称
分类:群众团体
《漢語大詞典》:群众影响(羣衆影響)
指人们的言论或行为在群众中所造成的影响。
《國語辭典》:群众运动(群眾運動)  拼音:qún zhòng yùn dòng
一群人基于特定诉求以集体行动的方式挑战或维护现有状态,通常也称为社会运动。参见「社会运动」条。
《漢語大詞典》:群众组织(羣衆組織)
代表群众利益,有广大群众参加的非政权性质的社会团体。包括工会、妇女联合会、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等等。
《漢語大詞典》:人民群众(人民羣衆)
泛指民众。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十:“大剧院当开放于人民群众,不收券费。”
《国语辞典》:舆论界(舆论界)  拼音:yú lùn jiè
泛指社会上表达各种不同言论与意见的群众或团体。
《國語辭典》:众人(眾人)  拼音:zhòng rén
1.群众。《老子》第二○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儒林外史》第二回:「众人不敢违拗,当下捺著姓苟的出了一半,其馀众户也派了,共二三两银子,写在纸上。」
2.平凡人、一般人。《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豫让传》:「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晋书。卷六六。陶侃传》:「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國語辭典》:人民  拼音:rén mín
1.泛指百姓。《孟子。尽心下》:「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何物强藩,诱致邻寇,荡摇我边疆,俘杀我人民。」
2.居住在一国家内具有应享权利与应尽义务的人。
《國語辭典》:下情  拼音:xià qíng
1.民情。《管子。明法》:「夫国有四亡,令求不出谓之灭,出而道留谓之拥,下情求不上通谓之塞,下情上而道止谓之侵。」《汉书。卷八。宣帝纪》:「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
2.对尊者表白时,称自己的情况或心情的谦辞。《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临表悚战,犹惧未允,不任下情云云。」《南齐书。卷二二。豫章文献王传》:「而臣顿有二处住止,下情所窃未安。」
《國語辭典》:群情  拼音:qún qíng
群众的情绪。亦可指民意。如:「这批泯灭人性的歹徒作恶多端,引发群情激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