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典故
谷永直言
 
谷永言事

相关人物
谷永


《汉书》卷八十五《谷永传》
成帝性宽而好文辞,又久无继嗣,数为微行,多近幸小臣,赵、李从微贱专宠,皆皇太后与诸舅夙夜所常忧。至亲难数言,故推永等使因天变而切谏,劝上纳用之。永自知有内应,展意无所依违,每言事辄见答礼。……官、京氏易最密,故善言灾异,前后所上四十馀事,略相反覆,专攻上身与后宫而已。党于王氏,上亦知之,不甚亲信也。

例句

谷水直言身不顾,郤诜高第转名香。 韩翃 别泛水县尉

谷永独言事,匡衡多引经。 高适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

《漢語大詞典》:言事
(1).古代专指向君王进谏或议论政事。荀子·大略:“ 孟子 三见 宣王 ,不言事。” 唐 韩愈 《送王秀才序》:“ 建中 初,天子嗣位,有意 贞观 、 开元 之丕绩,在廷之臣争言事。” 明 归有光 《题〈太仆寺志〉后》:“ 怀东 顾先生 ……以言事忤旨,安置 保安 。”
(2).今亦指向政府进言或议论国家大事。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一:“他上书言事,有信一封。”
(3).诉说或陈述事情。史记·平準书:“使问曰:‘家岂有寃,欲言事乎?’” 唐 柳宗元 《与史官韩愈致〈段秀实太尉逸事〉书》:“今所趋走州刺史 崔公 ,时赐言事,又具得太尉实迹,参校备具。”
(4).谓记言与记事。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一:“虽言事必史,而象闕未箴。” 唐 柳宗元 《柳宗直〈西汉文类〉序》:“左右史混久矣,言事驳乱,尚书春秋之旨不立。”集注引 孙汝听 曰:“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事,即动也。”又引 童宗说 曰:“以纪言,春秋以纪事。”
(5).指公文。隋书·百官志上:“诸王公侯国官,皆称臣……其公文曰言事。”
《漢語大詞典》:言事官
指谏官。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苏轼以吟诗下吏》:“ 苏軾 以吟诗有讥訕,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臺差官追取。”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起莘 方为言事官,而 真父 戏之如此。”
分類:谏官
《分类字锦》:言事不对(言事不对)
唐书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传与帝言或及天下事辞曰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帝固要之讫不对
分类:德范
《国语辞典》:言事若神  拼音:yán shì ruò shén
预测事情非常灵验,像神仙一般。如:「他判断准确,言事若神,彷佛诸葛亮再世。」
《國語辭典》:风闻言事(風聞言事)  拼音:fēng wén yán shì
把传闻的事情向上级报告。《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也有一班妒忌魏生少年登高科的,将这桩事只当做风闻言事的小小新闻,奏上一本。」
《漢語大詞典》:章疏
旧时臣下向君上进呈的言事文书。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苏轼以吟诗下吏》:“ 苏軾 以吟诗有讥訕,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臺差官追取。”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一:“﹝内夫人﹞次见御怀中有文字,问曰:‘官家,是何文字?’帝曰:‘乃臺諫章疏也。’”
《國語辭典》:奏议(奏議)  拼音:zòu yì
1.古代臣子因事向君王陈奏,并条列其是非,称为「奏议」。唐。韩愈〈唐故太原王公神道碑铭〉:「在礼部奏议详雅,省中伏其能。」
2.古代臣子向君王进奏的章疏。《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也称为「奏章」、「奏疏」。
《漢語大詞典》:求言
指君主要求臣民上书言事。清史稿·高宗纪一:“上忧旱,申命求言,并飭九卿大臣体国尽职。”
《漢語大詞典》:上封
(1).谓帝王登 泰山 筑坛祭天。史记·孝武本纪:“ 汉 主亦当上封,上封则能僊登天矣。”
(2).上封事。古代臣下上书言事时,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以防泄漏,谓之“上封事”。 唐 刘禹锡 《苏州谢恩赐加章服表》:“务进者争先,上封者潜毁。功言易信,孤愤难申。” 宋 司马光 《答彭朝议寂书》:“虽然朝廷近发詔书,溥覃四海;虽市廛畎亩之民,皆得直上封言事。”
《國語辭典》:奏疏  拼音:zòu shū
古代臣子向君王进奏的章疏。《宋史。卷三七二。朱倬传》:「每上疏,辄夙兴露告,若上帝鉴临。奏疏凡数十。」也称为「奏章」、「奏议」。
《漢語大詞典》:上事
(1).正业。管子·问:“乡子弟力田为人率者几何人?国子弟之无上事,衣食不节,率子弟不田弋猎者几何人?”
(2).指君事,国事。 汉 刘安 《上书谏伐南越》:“ 越 人名为藩臣,贡酎之奉,不输大内,一卒之用,不给上事。”
(1).向朝廷上书言事。后汉书·隗嚣传:“ 嚣 宾客、掾史多文学生,每所上事,当世士大夫皆讽诵之。”
(2).指所上的奏章。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今省上事,款诚深至,心用慨然,悽愴动容。”
(3).接任;就职。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壬午, 延寿 下令,以来月朔日於待贤馆上事,受文武官贺。”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甲子,詔:‘凡宰相召自外者,令百官班迎之;自内拜者,听行上事仪。’”
(4).处理公务。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中书门下官并於西省上事,以便礼仪。”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太常卿 封敖 於私第上事,御史弹奏,左迁国子祭酒。故事太常卿上日庭设九部乐,尽一时之盛。 敖 欲便於观閲,遂就私第视事。”
《國語辭典》:报罢(報罷)  拼音:bào bà
1.旧时人臣上书,希望获得进用,却被告示罢退令归。《汉书。卷六七。梅福传》:「数因县道上言变事,求假轺传,诣行在所条对急政,辄报罢。」
2.科举时代称考试落第为「报罢」。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二。杜少陵诗》:「天宝六载,召试至长安,报罢之后,则日益饥窘。」
《漢語大詞典》:十上
谓多次上书言事。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始将连横説 秦惠王 ……説 秦王 书十上而説不行。”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序:“仰 长安 而就日,赴帝乡以望云。虽文闕三冬,而书劳十上。”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虽免十上劳,何能一战霸。” 唐 贾岛 《即事》诗:“自嗟怜十上,谁肯待三徵。”
分類:上书言事
《漢語大詞典》:严徐(嚴徐)
(1). 严安 、 徐乐 的并称。 汉武帝 时二人上书言事,皆拜郎中。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南朝 梁 任昉 《奉答敕示〈七夕诗〉启》:“晚属天飞,比 严 徐 而待詔。” 唐 常衮 《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诗:“ 北朝 荣 庾 薛 , 西汉 盛 严 徐 。”
(2).泛指有才识之士。 宋 曾巩 《送李莘太傅》诗:“君王览豪俊,应復召 严 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