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成事  拼音:chéng shì
1.已经完成的事情。《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战国策。赵策二》:「愚者闇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
2.旧事、往事。汉。王充《论衡。问孔》:「成事颜渊蚤死,孔子谓之短命。」
3.办成、完成。《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为先君官,告成事而已,武非吾功也。」《老残游记》第一回:「我们三个人要去杀他,恐怕只会送死,不会成事罢。」
《國語辭典》:因人成事  拼音:yīn rén chéng shì
本身没有能力,依靠他人的力量完成事情。《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宋。苏轼 谢失觉察妖贼放罪表:「虽为国督奸,常怀此志,而因人成事,岂足言劳?」
《国语辞典》:成事不足,败事有馀(成事不足,败事有馀)  拼音:chéng shì bù zú,bài shì yǒu yú
无能力把事情办好,却往往把事情弄坏。《续孽海花》第四二回:「超如道:『这种人不过揣摩风气,他的帮忙靠得住吗?』小燕道:『不过也不可不敷衍一下,这种人成事不足,败事有馀。』」
《国语辞典》:成事在人  拼音:chéng shì zài rén
事情的成败,决定于人的意志。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成事在人,大有可为。」
《国语辞典》:既成事实(既成事实)  拼音:jì chéng shì shí
已经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多指未经合理程序,先造成一种事实状态以寻求他人的认可。如:「这栋大楼改建案已经通过,如今既成事实,抗争无益,大家只好赶紧搬迁了。」
《漢語大詞典》:败事有余,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成事不足)
谓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 茅盾 《子夜》九:“此等聚众骚扰的行径,分明是没有教育的人民一时间的冲动罢了!败事有馀,成事不足!”参见“ 成事不足,败事有餘 ”。
《國語辭典》:成事不说(成事不說)  拼音:chéng shì bù shuō
既完成的事情,不用多说。《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儒林外史》第八回:「自此,浙西各郡都仰慕蘧太守公孙是个少年名士,蘧太守知道了,成事不说,也就此常教他做些诗词,写斗方,同诸名士赠答。」
分類:不再
《漢語大詞典》: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不能把事情办好,只能把事情弄坏。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三:“ 梅厂长 这个人的能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國語辭典》: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拼音:móu shì zài rén,chéng shì zài tiān
(谚语)尽自己能力去做,但成功与否就取决于天命了。《三国演义》第一○三回:「不期天降大雨,火不能著,哨马报说司马懿父子俱逃去了。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红楼梦》第六回:「这倒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靠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