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烛花(燭花)  拼音:zhú huā
1.蜡烛的火焰。南唐。李煜 木兰花。晚妆初了明肌雪词:「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蹋马蹄清夜月。」也作「蜡花」。
2.燃烧过的烛蕊。如:「寺庙里剪烛花的工作大多交由小和尚负责。」也作「蜡花」。
《漢語大詞典》:烛夜花(燭夜花)
传说中的花名。花能自酿美酒。太平广记卷五十引 唐 李玫 《纂异记·嵩岳嫁女》:“书生曰:‘某有瑞露之酒,酿於百花之中……’谓小童曰:‘折烛夜一花,倾与二君子( 田璆 、 邓韶 )尝。’其花四出而深红,圆如小瓶,径三寸餘,緑叶形类盃。”
《漢語大詞典》:蜡烛花(蠟燭花)
即蜡花。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只见那供桌上的蜡烛花齐齐的双爆了一声,那烛焰起的足有五寸餘长。”参见“ 蜡花 ”。
《國語辭典》:蜡花(蠟花)  拼音:là huā
1.蜡烛的火焰。唐。李商隐〈独居有怀〉诗:「蜡花长递泪,筝柱镇移心。」也作「烛花」。
2.燃烧后的烛芯。《红楼梦》第二九回:「可巧有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儿,拿著剪筒,照管剪各处的蜡花。」也作「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