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哥舒翰

相关人物:共 23 位
共 2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6—799 【介绍】: 唐陕州安邑人。
喜兵法,善骑射。
玄宗天宝中从哥舒翰讨吐蕃,授果毅别将。
安禄山反,守邓州,与诸将讨史朝义,平河北,累转金吾大将军。
代宗大历中数破吐蕃,以功兼太常卿。
德宗时,平泾州叛将刘文喜,累迁开府仪同三司,封晋昌郡王,擢邠陇行营节度使。
终检校尚书左仆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6—765 【介绍】: 唐华州华阴人,字季鹰。严挺之子。以荫调太原府参军,累迁殿中侍御史。肃宗至德中,拜京兆少尹。后迁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破吐蕃七万众,加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在蜀累年,肆志逞欲,恣行猛政,威震一方,吐蕃不敢犯境。旧相房琯有荐导之恩,武骄倨,见琯略无朝礼。最厚杜甫,然数次欲杀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6—765 字季鹰,排行八,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
中书侍郎严挺之之子,以门荫为太原府参军事。
玄宗天宝六载(747),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荐为判官,累迁至侍御史。
安史乱起,随玄宗幸蜀,擢谏议大夫、给事中。
两京收复,授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
肃宗乾元元年(758),坐房琯事贬巴州刺史,后移绵州刺史,迁剑南东川节度使,改剑南西川节度使兼成都尹。
代宗践阼,以兵部侍郎召入,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封郑国公。
广德二年(764),再镇蜀,任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尹,大破吐蕃。
永泰元年(765),卒于任所,赠尚书左仆射。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及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严武善诗,笔力雄健,诗有奇趣,与杜甫、岑参、羊士谔等人友善,多所赠答。
镇蜀时,善遇杜甫,杜甫称他“笔落惊四座”(《八哀诗》)、“诗清立意新”(《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
武死后,杜甫有诗哀悼之。
全唐诗》存诗6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唐诗汇评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
严挺之之子,以门葫调补太原府参军。
天宝末,为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判官,累迁殿中侍御史。
安史乱起,从玄宗入蜀。
肃宗即位灵武,房琯荐为给事中。
两京收复,为京也少尹,河南尹。
乾元元年,坐房琯党贬巴州刺史,迁东川节度使。
上元二年,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
宝应元年入朝,历京兆尹,户部侍郎、黄门侍郎,复拜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卒于镇。
武与杜甫交谊颇厚,甫流寓成都,得其照拂。
全唐诗》存诗六首。

作品评论

《唐诗品》
季鹰最善少陵,笃于推信,故附离声诗,若有合辙。然有收入杜集者,如“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著鵔鸃冠”,又“江头枫叶红愁客,篱外黄花菊对谁”,又“郡邑地卑饶雾雨,江河天阔足风涛”,兹皆善于拟近,谓优孟为真叔敖,可尔。
唐诗归
此人妙绝,交有奇情,诗有奇趣,想老杜不错。
周皓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陇西人。
玄宗天宝中,随哥舒翰攻吐蕃,取石堡城,以功授执金吾。
代宗大历初,曾任丹延都团练观察使。
德宗兴元元年,自右武卫将军授太仆卿、兼御史大夫,充宣慰回纥使。
哥舒曜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时突骑施哥舒部人,字子明。
哥舒翰子。
累迁光禄卿。
李光弼讨河北,为光弼副。
以降安太清、救宋州有功,为东都镇守兵马使。
德宗立,召为左龙武大将军。
李希烈叛,擢东都、汝州行营节度使。
后母丧,夺职。
迁河南尹。
曜拙于统御,而锐于杀戮,士畏而不怀。
德宗贞元初,召入为鸿胪卿。
官终右骁卫上将军。
论惟贤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9 【介绍】: 唐时吐蕃族人,字惟贤。
论弓仁孙。
玄宗天宝中,随父从军,隶哥舒翰幕下。
肃宗至德中,赴行在,授寿府典军。
累迁右领军卫大将军,封西平郡公。
上元二年,充凤翔节度副使。
代宗广德二年,为剑南节度副使。
大历中,封成国公,迁渭川兵马使。
以病求退,累加骠骑大将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5 【介绍】: 唐时高丽人。
少习戎旅,以战功充关西兵马使。
安禄山反,哥舒翰奏充元帅府马军都将,每事独与之决。
密劝翰诛杨国忠,翰不应。
潼关失守,走行在,肃宗责其不坚守,将斩之,赖房琯谏得免。
战数有功,迁兵部尚书,封霍国公。
代李光弼为河东节度副大使。
卒谥武烈。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七
明达师者。
不知其所来。
于阌乡县住万回故寺。
往来过客皆谒明达以问休咎。
明达不答。
但见其旨趣而已。
曾有人谒明达问曰。
欲至京谒亲。
亲安否。
明达授以竹杖。
至京而亲亡。
又有谒达者。
达取寺家马令乘之使南北驰。
驰讫勒去。
其人至京授采访判官。
乘驿无所不至。
又有谒达者。
达以所持杖画地为堆阜。
以杖撞筑之。
地因坑臼人不晓。
至京背有发肿。
割之血流迨地。
李林甫为黄门侍郎。
扈从西还谒达加秤于其肩。
至京而作相。
李雍门为湖城令。
达忽请其小马。
雍门不与。
间一日乘马将出。
马忽庭中人立寺门坠马而死。
如此颇众。
达又尝当寺门北望。
言曰。
此川中兵马何多。
又长叹曰。
此中触处总是军队。
哥舒翰拥兵潼关拒逆胡。
关下阌乡尽为战场矣法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有道术。
开元中召入禁中,后求出,住玄都观。
所题居壁之诗,言安禄山、哥舒翰及幸蜀事,后人谓皆验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玄宗时道士。有异术。开元间曾召入禁中。后出住玄都观。李林甫作宰相后,曾往谒之。天宝末,于所居院内题诗数章,皆预言安禄山谋乱及玄宗幸蜀事,时人不悟,后皆验。事迹见《太平广记》卷三一引《明皇杂录》、卷一六三引《抒情诗》。《全唐诗》存诗1首。《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一四引《青琐高议》另存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包超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玄宗时山人。
相传玄宗冬月令致雷声,至期果然。
玄宗令随哥舒翰西征,每阵常得胜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00—765 【介绍】: 唐渤海蓨人,字达夫,一字仲武。
少贫寒,游长安,失意归,客居梁、宋间。
后游河西,入哥舒翰幕为书记。
历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
世称高常侍。
曾三度出塞,以边塞诗著称,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
卒谥忠,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0?—765,有生于699、701、702、706等说 字达夫,一说字仲武,则是与编《中兴间气集》之高仲武郡望相同而致误。
排行三十五。
郡望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
晚年曾任左散骑常侍,后人因称“高常侍”。
20岁时游长安求仕不果,此后长期客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
玄宗天宝八载(749)有道科及第,授封丘尉。
天宝十二载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充掌书记。
安史乱起,曾先后任左拾遗、淮南节度使、太子少詹事、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西川节度使等职。
广德二年(764)召还长安,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
次年正月卒于长安,赠礼部尚书,谥忠。
新、旧《唐书》有传。
年谱多种,今人周勋初《高适年谱》较为翔实。
有明人辑《高常侍集》传世,存诗200余首,多作于显达之前,题材广泛,思想内容较深广。
高适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有边塞诗40余首,代表其诗歌创作之最高成就,《燕歌行》尤称杰作。
唐殷璠谓“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
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河岳英灵集》卷上)。
杜甫誉其诗“方驾曹刘不啻过”(《奉寄高常侍》)。
清翁方纲云“高之浑朴老成,亦杜陵之先鞭也”(《石洲诗话》卷一)。
高适与岑参并为盛唐边塞诗派之代表人物,但二人诗风各异,清刘熙载概括为“岑超高实”(《艺概》卷二)。
今人刘开扬有《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孙钦善有《高适集校注》。
全唐诗》编其诗为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收诗12首,断句4。
唐诗汇评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
早年随父旅居岭南。
开元中曾求仕长安,又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后寓居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家贫,浪迹渔樵,与李白、杜甫等交游。
天宝八载,因睢阳太守张九皋荐,举有道科,授封丘尉。
十二载,入哥舒翰河西幕,官左骁卫兵曹、掌书记。
安史礼起,助哥舒翰守潼关。
潼关失守,奔行在,擢谏议大夫,迁淮南节度使。
左除太子少詹事,分司东都,历彭、蜀二州刺史。
广德元年,迁剑南西川节度使。
入朝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
有《高运集》二十卷,已佚。
后人编有《高常停集》十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四卷。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七
适字达夫。沧洲渤海人。举有道科中第。累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元宗西狩。适閒道及帝于河池。迁御史。擢谏议大夫。累除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召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评事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自远。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且余所最深爱者:“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
旧唐书·高适传
天宝中,海内事干进者注意文词。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
沧浪诗话
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吴礼部诗话
引时天彝评:高适才高,颇有雄气。其诗不习而能,虽乏小巧,终是大才。
《唐诗品》
常侍朔气纵横,壮心落落,抱瑜握瑾,浮沉闾巷之间,殆侠徒也。故其为诗,直举胸臆,模画景象,气骨琅然,而词锋华润,感赏之情,殆出常表。视诸苏卿之悲愤,陆平原之惆怅,辞节虽离,而音调不促,无以过之矣。夫诗本人情,囿风气,河洛之间,其气浑然远矣,其殆庶乎!
诗镜总论
七言古,盛于开元以后,高适当厉名手。调响气佚,颇得纵横;勾角廉折,立见涯涘。以是知李,杜之气局深矣。
诗镜总论
高达夫调响而急。
诗薮
达夫歌行、五言律,极有气骨。至七言律,虽和平婉厚,然已失盛唐雄赡,渐入中唐矣。
唐诗归
钟云:唐人如沈宋、王孟、李杜、钱刘之类,虽两人并称,皆有不能强同处。惟高、岑心手如出一人,其森秀之骨,淡远之气,既皆相敌。古诗似张九龄、宋之问一派;五言律只如说话,其极炼、极厚、极润、极活往往从欹侧历落中出,人不得以整求之,又不得学其不整。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史称达夫五十始为诗,而能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出,好事者辄传布之。且言其性磊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于博奕,才情自远。今读其七言古诸篇,感慨悲壮,气骨风度绝然建一代旗鼓托,盛唐佳品,岂能多得?
《诗源辨体》
唐人五七言古,高、岑规宗。然析而论之,高五言未得为正宗,七言乃为正宗耳。岑五言为正宗,七言始能自聘矣。五言古,高、岑俱豪荡,而高语多粗率,未尽调达;岑语虽调达,而意多显直。高平韵者多杂用律体,仄韵者多忌“鹤膝”。……七言歌行,高调合准绳,岑体多轶荡。
《诗源辨体》
五言律,高语多苍莽,岑语多藻丽,然高入录者气格似胜,岑则句意多同。
《诗源辨体》
高、岑五言不拘律法者,犹子美七言以歌行入律,沧浪所谓“古律”是也。虽是变风,然豪旷磊落,乃才大而失之于放,盖过而非不及也。
《诗辩坻》
达夫五言律多似短古,亦是风调别处。
按指唐诗归
中钟惺所论:赵伯溶云:此论
《唐诗归折衷》
甚妙,譬如临池家楷中带隶,自是高古。元美乃谓高、岑五言律俱不能佳,陈正字时入古体,亦是矫枉之过,八股遂不可学秦汉耶?此公素善论体裁,不能不失此一言。唐云:君五律本整,钟但采其不整者耳。吴敬夫云:尚气骨者竟祖高、岑,然使作意矜张,而神思未闲,体气不厚,实伤雅道,所云“米元章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子路事夫子气象”也。故读王、孟者,当于幽闲之中寮其骨韵;读高、岑者,当于豪迈之外赏其风神。
《载酒园诗话又编》
钟氏曰:“……高、岑心手如出一人,其森秀之骨,澹远之气,既皆相敌”。余意亦终有别。高五言古劲浑朴厚耳;岑稍点染,遂饶秾色。高七言古最有气力,李、杜之下,即当首推;岑自肤立,然如崔季圭代魏王,虽雅望非常,真英雄尚属捉刀人也。唯短律相匹,长律亦岑不如高。
《师友诗传续录》
问:高、岑似微不同,或高优于岑乎?答:唐人齐名,如沈宋、王孟、钱刘、元白、皮陆,皆约略相似,唯李杜、高岑迥别。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钟伯敬谓高、岑诗如出一手,大谬矣。
原诗
盛唐大家,称高、岑、工、孟。高、岑相似,而高为稍优,孟则大不如王矣。高七古为胜,时见沉雄,时见冲澹,不一色,其沉雄直不减杜甫。岑七古间有杰句,苦无全篇,且起结意调往往相同,不见手笔。高、岑五七律相似,遂为后人应酬活套作俑。如高七律一首中叠用“巫峡啼猿”、“衡阳归雁”、“青枫江”、“白帝城”,岑一首中叠用“云随冯”、“雨洗兵”、“花迎盖”、“柳拂旌”,四语一意;高、岑五律如此尤多。后人行行笈中携《广舆记》一部,遂可吟咏遍九州,实高、岑培之也。总之以月白风清、鸟啼花落等字装上地头,一名日则一首诗成,可以活板印就也。
野鸿诗的
高、岑、王三家均能刻意炼句,又不伤大雅,可谓文质枨彬。
养一斋诗话
初学入手,求其笔势稳称,则王摩诘、高达夫二家乃正善学初唐荷。少陵如《洗兵马》、《古柏行》亦然,但更加雄浑耳。
一瓢诗话
前辈论诗,往往有作践古人处,如以高达夫、岑媒州五七律相似,遂为后人应酬活套,是作践高、岑语也。后人苟能师法高、岑,其应酬活套必不致如近日之恶矣。
《唐诗别裁》
李、杜外,高、岑、王、李,七言古中最矫健者。
石洲诗话
高常侍与岑嘉州不同,钟退谷之论,阮亭已早辨之。然高之浑朴老成,亦杜陵之先鞭也。直至杜陵,遂合诸公为一手耳。
昭昧詹言
高、岑奇峭,自是有气骨,非低甲庸浅所及。然学之者亦须韵句深长,而阔远不露,乃佳;不然,恐不免短急无馀韵,仍是俗手耳。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左太冲、才力纵横,意态雄杰,妙于造语,每以俊古取致。有如河洲十月,一看思归;舍下蛩鸣,居然萧索;载酒平台,赠君干里:发端既远,研意弥新,在小谢之间居然一席。七古与岑一骨,苍放音多,排奡骋妍,自然沉郁。骈语之中,独能顿宕,启后人无限法门,当为七言不祧之祖。
共 2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