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韦处厚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僧太毓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7—826 【介绍】: 唐僧。金陵人,俗姓范。年幼即有出家志,往雍京安国寺受具足戒。宪宗元和十三年止于毗陵义兴芙蓉山,所居感化,自此江南多悟禅理者。敬宗宝历元年至宛陵禅定寺,二年告归齐云山,寻示寂。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生金陵范氏。
年才一纪。
即事牛头山慧忠禅师出家。
往雍京安国寺受具。
戒。
未几谒太寂禅师于洪府。
而获法印焉。
元和十三年。
止毗陵之义兴芙蓉山。
感动悦随。
户屦盈万。
居士庞蕴。
三到其地。
一日行食与居士。
居士接食次。
毓云生心受施。
净名早呵。
去此一机。
居士还甘否。
居士云。
当时善现。
岂不作家。
毓云。
非关它事。
居士云食到口边。
被它敚却。
毓便下食。
居士云。
不消一句。
居士又问。
马大师著实为人处。
还分付吾师否。
毓云某甲尚未见它。
作么知它著实处。
士云只者见知。
也无讨处。
毓云居士也不得一向言说。
士云。
一向言说。
师又失宗。
若作两向三向。
师还开得口否。
毓云。
直是开口不得。
可谓实也。
居士抚掌而出。
相国崔公群出镇宣城。
以禅定请居之。
宝历元年至禅定。
明年归齐云山。
九月示灭于山院。
享年八十。
僧腊五十八。
十月塔葬院庭。
大和二年。
相国韦处厚以事闻上。
诏谥大宝禅师。
塔号楞伽。
越州刺史陆亘撰碑文。
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太毓。
姓范氏。
金陵人也。
年才一纪志在出家。
乃礼牛头山忠禅师而师事焉。
于是勇猛精进求其玄旨。
法器外朗神㦗内融。
虽明了一乘而具足万行。
往雍京安国寺进受具戒。
袖然出众。
加复威仪整肃妙相殊特。
如大海之不可测。
如虚空之不可量。
巡礼道场摄心净域。
虽智能通达不假因师。
而印可證明必从先觉。
遂谒洪井大寂禅师。
睹相而了达法身。
刹那而顿成大道。
于时天下佛法极盛无过洪府。
座下贤圣比肩得道者。
其数颇众。
毓与天彻禅师大宣教禅师大智禅师。
皆昆仲也。
既而南北观方曾无告惮。
俾广闻见闲养圣胎耳。
元和十三年止于毗陵义兴芙蓉山。
故得名于山焉。
毓为缘作因有应无著。
故所居感化所至悦随。
道俗相望动盈万数。
自此江南之人悟禅理者多矣。
时相国崔公群坐失守出分司。
后为华州由三峰出镇宣城。
其地虽迩其人则遐。
崔公深乐礼谒。
致命诚请。
毓以感念而现大悲为心莫不果欲随缘游方。
顺命宝历元年至于宛陵禅定寺。
所以随顺而扬教也。
至明年告归齐云山。
九月合朔色相不动而示灭于山之院。
享年八十。
僧腊五十八。
是日也天地如惨草木如摧。
鸟兽悲啼云泉断咽。
缁徒士庶孺慕充穷。
十月栖神于院之庭。
从其宜也。
弟子至孚契真清斡等。
慨吾师示灭而后学徒存。
太和二年。
相国韦处厚素尚玄风道心惇笃。
以事奏闻。
天子爰降德音褒以殊礼。
追谥号塔名。
越州刺史陆亘摛翰论撰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7 【介绍】: 唐人。
出身寒微。
初为镇州小史。
王承宗荐于李逢吉,擢右拾遗。
敬宗立,迁起居郎,辞疾归洛。
未几授刑部侍郎,寻改京兆尹,严刑罚,不避权豪。
韦处厚恶之,出为桂州观察使。
有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0—828 【介绍】: 唐人,字夏龟。
登进士第,初为武元衡从事,后以咸阳尉直史馆,与韩愈同修《顺宗实录》,迁监察御史。
后贬江陵府户曹参军。
考满,入为侍御史,转著作郎,迁驾部员外郎、史馆修撰,与韦处厚等同修《宪宗实录》。
俄以本官知制诰,终谏议大夫。
专掌史笔,精于著述,为时辈推重。
韦辞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3—830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字践之。
以两经擢第。
德宗贞元间,累佐使府,参划称职。
宪宗元和九年,自蓝田令入拜侍御史。
坐事贬江州司马。
穆宗长庆时,累授吏部郎中。
文宗立,韦处厚执政,知辞有文学理行,引为中书舍人。
寻出为潭州刺史,在镇二年,吏民称治。
全唐文·卷七百十七
辞字践之。京兆扶风人。两经擢第判高等。文宗朝拜中书舍人。出为潭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湖南观察使。大和四年卒。年五十八。赠散骑常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吴郡人。
穆宗长庆初,官京兆少尹,以便佞诙谐得捷进。
二年,迁鸿胪卿、判度支。
旋授户部侍郎,仍判度支,以征利中穆宗意。
欲希大任,以榷盐旧法年深有弊,建议官自粜盐,可获利一倍。
诏下公卿议,为韦处厚所驳,事遂寝。
又奏征久远逋悬。
其年冬,贬通州刺史。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八
释清公。
居巴山之隈。
不知何许人。
常默其词。
忽复一言未尝不中。
西川节帅段文昌父锷为支江宰。
后任江陵糺。
文昌少好属文。
长自渚宫困于尘土。
客游成都谒韦。
南康皋。
皋与奏释褐。
道不甚行。
每以事业自负。
与游皆高明之士。
遂去南康之府。
金吾将军裴邠之镇梁川。
辟为从事。
转假廷评裴公府罢公自府游闻清公之异。
径诣清公求宿。
愿知前去之事。
自夕达旦曾无一词。
忽问曰。
中间极盛旌旆而至者谁。
公曰。
岂非高崇文乎。
对曰非也。
更言之。
公曰。
代崇文者。
武黄门也。
清曰。
十九郎不日即为此人。
更盛更盛。
公寻徵之。
便曰。
害风妄语阿师不知。
因大笑而已。
由是颇亦自负。
户部员外韦处厚出任开州刺史。
叚公时任都官员外判盐铁案公送出都门。
处厚素深于释氏。
洎到鹄鸣先访之。
清喜而迎处厚
处厚因问还期。
曰一年半岁一年半岁。
又问。
终止何官。
对曰。
宰相须江边得。
又问。
终止何处。
僧遂不答。
又问。
叚十九郎何如。
答曰。
已说矣。
近也近也。
处厚之归朝正三岁重言一年半岁之验。
长庆初叚公自相位节制西川。
果符清公之言。
处厚唯不喻江边得宰相。
广求智者解焉。
或有旁徵义者。
处厚必除浙西夏口。
从是而入拜。
及文宗皇帝践祚。
自江邸首命处厚为相。
至是方验。
与邹平公同发使修清公塔。
因刻石纪其事焉。
又赵宗儒节制兴元日问其移动。
遂命纸作两句诗云。
梨花初发杏花初。
甸邑南来庆有馀。
宗儒遽考之。
清公但云。
害风阿师取次语。
明年二月除检校。
右仆射郑馀庆代其位。
释义师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盖不可测之人也。
贞元初。
乞丐吴苑。
状貌语言若狂騃错乱。
而事多先兆。
识者尤敬慕之。
一日操斧斤入市中。
截居民屋檐。
才及数闻。
或礼谢曰。
弟子藉此生活。
愿勿坏也。
则顾曰。
汝靳惜之耶。
投斧斤竟去。
是夕市中火。
惟截檐屋在。
其馀皆烬。
闻者益奇之。
性好止废寺。
无冬夏。
常聚木佛。
积旧幡其上焚之。
以代薪樵。
时从渔者得鲤鲫。
则掷烈焰中。
视其跳跃灰尘坌暗。
则抚掌大笑。
以为乐。
食不具匕箸。
垢面未尝颒。
颒则天辄阴雨弥旬浃。
占者每验。
将死。
先饮灰潘。
数十斛。
乃坐称佛号。
士庶堵观之。
如是七日。
气始绝。
方盛暑。
支体舒举。
而颜色明润。
阇维获舍利。
以葬。
又京师永寿寺證智师。
神异著见。
昼则治田于张渎兰若。
夜仍归宿寺中。
盖兰若。
在汉阴之金州。
距京师七百里 云又大和初。
荐福寺有老僧。
与相国韦公处厚游。
当大拜。
老僧进贺。
忽曰大奇相公得如此好灭度。
处众皆诋其语非所出。
开成中。
处厚因奏对。
偶疾作僵仆御前。
上使贵珰扶出殿门而卒。
此其类不尽录。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释义师者。
不知何许人也。
状类风狂语言倒乱。
贞元初巡吴苑乞丐。
事多先觉。
人以此疑之。
市肆中百姓屋数间。
义师辄操斧斫剂其檐。
禁之不止。
其人素知其神异。
礼白之曰。
弟子藉此生活无坏我屋。
回顾曰。
汝惜乎。
投斧而去。
其夜市火连延而燎。
唯所截檐屋数间存焉。
好止废寺中。
无冬夏常积聚坏幡盖木佛像。
悉代薪炭。
又于煨火烧炙鲤鱼。
而多跳跃灰坌弥漫。
抚掌大笑。
不具匕箸而食。
面垢不靧。
靧之辄阴雨。
吴人以为占候。
及将死也饮灰汁数十斛。
乃念佛而坐。
士庶观之。
满七日而死。
时盛暑色不变支不摧。
百姓舁出郊外焚之。
又京兆安国寺僧。
事迹不常。
熟地而烧木佛。
所言人事必无虚发。
此亦不测之僧也。
复次京师永寿寺释证智。
不详生族。
贞元中于京寺多发神异。
而众罔知。
或昼在张渎兰若治田。
夜归寺中。
其兰若在汉阴金州。
相距京甸七百里焉。
时号智禅师。
此之长足安法云公也。
皆能致远于瞬息间。
道家谓之缩地脉而能陟遐矣。
若于色尘作神变。
虽远而近也。
次荐福寺老僧。
专务诵持罕有间缺。
言未兆事来如目击。
大和初相国韦公处厚好重空门。
逐月别召名德僧食。
老僧见韦新登庸曰。
大奇相公得如此好灭度处。
人皆不喻。
后因奏对于文宗御前。
疾作僵仆殿阶。
及扶舁出殿前。
气已绝矣。
方验老僧言死在内殿中。
故云好灭度处。
即开成中也。
后不知其终。
神僧传·卷第八
释义师者。不知何许人也。状类风狂言语倒乱。贞元初巡吴苑乞丐。事多先觉。人以此疑之。市肆中百姓屋数间。义师辄操斧斫剂其檐禁之不止。其人数知其神异。礼白之曰。弟子藉此生活无坏我屋。回顾曰。汝惜乎。投斧而去。其夜市火连延而燎。唯所截檐屋数间存焉。好止废寺中。无冬夏常积聚坏幡盖木佛像。以代薪炭。又于煨火烧炙鲤鱼。而多跳跃灰坌(蒲顿切)弥漫。抚掌大笑。不具匕箸而食。面垢不靧(音诲)靧之辄阴雨。吴人以为占候及将死饮灰汁数十斛。乃念佛而坐。士庶观之。满七日而死。时盛暑色不变支不摧。百姓舁出郊外焚之。
熊望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原师。
第进士。
以辩说游公卿间。
刘栖楚为京兆尹,广树朋党,望出入其门下。
敬宗喜为歌诗,议置“东头学士”,以备曲宴赋诗。
望被荐,未及用,敬宗崩。
文宗立,韦处厚为相,贬望漳州司户参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6—667 【介绍】: 唐僧。润州丹徒人,一说湖州长城人,俗姓钱。高祖武德中,依智首法师习律。后入终南山,居白泉寺,与处士孙思邈结交。世称为“南山律师”,遂为律宗三派之一“南山宗”创始人。长安西明寺初就,诏充上座。敕与玄奘法师译经,负责润文。懿宗时,追谥澄照。著述甚多,有《集古今佛道论衡》、《广弘明集》、《续高僧传》、《大唐贞观内典录》、《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四分律拾毗尼义钞》等。
全唐文·卷九百九
道宣俗姓钱氏。丹徒人。一云长城人。其先出自广陵太守让之后。父申。陈吏部尚书。九岁依智頵律师出家。年十六从智首律师受具。隋大业中。西明寺初就。诏充上座。龙朔中住京兆崇义寺。乾封二年卒。年七十二。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姓钱氏。丹徒人。一云长城人。广陵太守让之后。考申陈吏部尚书。母梦月贯怀而娠。又梦梵僧语之曰。汝所娠者。即梁之僧祐。僧祐即南齐之僧护也。宜从出家。崇树释教。九岁能文辞。十五岁习诸经律。十六岁出家。依智頵律师。受业日严寺。弱冠感舍利现宝函中。隋大业间。从智首律师受具。武德中。仍习律焉。才听一过。即欲脩禅。頵师呵曰。夫适遐自迩。因微知章。脩舍有时。功愿须满。未宜遽去律也。久之乃始习定慧于终南山之仙掌谷。所居乏美饮。或过而指其地曰。此可以井。凿之。仅深尺馀。而水足用。后因寺之。而号以白泉。俄徙崇义精舍。又徙丰德寺。尝独坐。神人告曰。清官村故净业寺地也。构而居之。可以成道。又筑辟而徙焉。贞观中。隐于沁部之云室山中。在终南时。群龙化为男女之形。以礼谒。沙弥或顾盻。起妄念者。龙怒将攫搏之。寻悔吐毒井中。及去戒宣。且勿汲。乃封闭至今云。时处士孙思邈。与宣游林下密甚。会天早。西域僧请于朝。结坛祈雨昆明池上。昆明池水。日缩数尺。宣夜方行道。忽有老人。状颇仓卒。前拜曰。弟子昆明池龙也。无雨盖天数。初非弟子所敢为。今胡僧将取弟子所守之宝。而欺天子以祈雨。是使弟子。命在旦夕。惟和尚慈悲加护。宣曰。胡僧虽贪。而杀吾类也。岂相扼哉。孙先生仁者。汝往求救。庶几其怜汝而救矣。老人扣思邈。如宣指。思邈曰。吾闻昆明池龙宫。有神方三十首。能以予我。当汝救也。老人曰。此帝命不许辄传。事急矣。固何所吝。顷之方至。思邈谓老人曰。汝还无惧。自尔池水大涨。竟数日溢岸。 若其他有送异华。而久不变香色者。有送季孟梨柰果。而味异世间者。有送物一包曰棘林香者。至于筑坛。而长眉之僧谈论。足跌而年少之士扶持。传祇桓图经。致佛牙舍利。天童左右给侍。天人往来议论。其显化冥感可思议哉。西明寺成。充上座。与三藏奘公翻译。例送舍利。建塔扶风无忧王寺。皆奉诏。撰法门文记。广弘明集。续高僧传。三宝录。羯磨戒疏。行事钞。义钞等。二百二十馀卷。乾封二年十月三日。安坐而化。寿七十二。腊五十二。窆于坛谷石室。宣平生三衣皆苧。一食唯菽。杖锡以行。敷具而坐。三果梵僧赞曰。自佛灭后。像法住世。行毗尼者。唯师一人而已。咸通十年。诏谥澄照。塔号净光。
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道宣。
姓钱氏。
丹徒人也。
一云长城人。
其先出自广陵太守让之后。
洎太史令乐之。
撰天文集占一百卷。
考讳申。
府君陈吏部尚书。
皆高矩令猷周仁全行。
盛德百代君子万年。
母娠而梦月贯其怀。
复梦梵僧语曰。
汝所妊者即梁朝僧祐律师。
祐则南齐剡溪隐岳寺僧护也。
宜从出家崇树释教云。
凡十二月在胎。
四月八日降诞。
九岁能赋。
十五厌俗诵习诸经。
依智頵律师受业。
洎十六落发。
所谓除结非欲染衣。
便隶日严道场。
弱冠极力护持专精。
克念感舍利现于宝函。
隋大业年中从智首律师受具。
武德中依首习律。
才听一遍方议修禅。
頵师呵曰。
夫适遐自迩因微知章。
修舍有时功愿须满。
未宜即去律也。
抑令听二十遍。
已乃坐山林行定慧。
晦迹于终南仿掌之谷。
所居乏水。
神人指之穿地尺馀。
其泉迸涌。
时号为白泉寺。
猛兽驯伏每有所依。
名华芬芳奇草蔓延。
随末徙崇义精舍。
载迁丰德寺。
尝因独坐。
护法神告曰。
彼清官村故净业寺。
地当宝势道可习成。
闻斯卜焉。
焚功德香行般舟定。
时有群龙礼谒。
若男若女化为人形。
沙弥散心顾盻邪视。
龙赫然发怒将搏攫之。
寻追悔吐毒井中。
具陈而去。
宣乃令封闭。
人或潜开往往烟上。
审其神变或送异华一奁。
形似枣华大如榆荚。
香气馝馟数载宛然。
又供奇果季孟梨柰。
然其味甘其色洁。
非人间所遇也。
门徒尝欲举阴事。
先是潜通。
以定观根随病与药。
皆此类者。
有处士孙思邈。
尝隐终南山与宣相接。
结林下之交。
每一往来议论终夕。
时天旱。
有西域僧于昆明池结坛祈雨。
诏有司备香灯供具。
凡七日池水日涨数尺。
有老人夜诣宣求救。
颇形仓卒之状。
曰弟子即昆明池龙也。
时之无雨乃天意也。
非由弟子。
今胡僧取利于弟子。
而欺天子言祈雨。
命在旦夕。
乞和尚法力加护。
宣曰。
吾无能救尔。
尔可急求孙先生。
老人至思邈石室冤诉再三云。
宣律师示我故敢相投也。
邈曰。
我知昆明池龙宫有仙方三十首。
能示余余乃救尔。
老人曰。
此方上界不许辄传。
今事急矣。
固何所吝。
少选捧方而至。
邈曰。
尔速还无惧胡僧也。
自是池水大涨数日溢岸。
胡僧术将尽矣。
无能为也。
及西明寺初就。
诏宣充上座。
三藏奘师至止。
诏与翻译。
又送真身往扶风无忧王寺。
遇敕令僧拜等上启朝宰。
护法又如此者。
撰法门文记广弘明集续高僧传三宝录羯磨戒疏行事钞义钞等二百二十馀卷。
三衣皆纻一食唯菽。
行则杖策坐不倚床。
蚤虱从游居然除受。
土木自得固己亡身。
尝筑一坛。
俄有长眉僧谈道知者。
其实宾头卢也。
复三果梵僧礼坛。
赞曰。
自佛灭后像法住世兴发毗尼唯师一人也。
乾封二年春冥感天人来谈律相。
言钞文轻重仪中舛误。
皆译之过非师之咎。
请师改正。
故今所行著述多是重修本是也。
又有天人云。
曾撰祇洹图经。
计人间纸帛一百许卷。
宣苦告口占。
一一抄记上下二卷。
又口传偈颂号付嘱仪。
十卷是也。
贞观中曾隐沁部云室山。
人睹天童给侍左右。
于西明寺夜行道足跌前阶有物扶持履空无害。
熟顾视之乃少年也。
宣遽问。
何人中夜在此。
少年曰。
某非常人。
即毗沙门天王之子那吒也。
护法之故拥护和尚。
时之久矣宣曰。
贫道修行无事烦太子。
太子威神自在。
西域有可作佛事者。
愿为致之。
太子曰。
某有佛牙宝掌虽久头目犹舍。
敢不奉献。
俄授于宣。
宣保录供养焉。
复次庭除有一天来礼谒。
谓宣曰。
律师当生睹史天宫。
持物一苞云。
是棘林香。
尔后十旬安坐而化。
则乾封二年十月三日也。
春秋七十二。
僧腊五十二。
累门人窆于坛谷石室。
其后树塔三所。
高宗下诏令崇饰图写宣之真。
相匠韩伯通塑缋之。
盖追仰道风也。
宣从登戒坛及当泥曰。
其间受法传教弟子可千百人。
其亲度曰大慈律师。
授法者文纲等。
其天人付授佛牙。
密令文纲掌护持去崇圣寺东塔。
大和初丞相韦公处厚
建塔于西廊焉。
宣之持律声振竺乾。
宣之编修美流天下。
是故无畏三藏到东夏朝谒。
帝问自远而来得无劳乎。
欲于何方休息。
三藏奏曰。
在天竺时常闻西明寺宣律师秉持第一。
愿往依止焉。
敕允之。
宣持禁竖牢扪虱以绵纸裹投于地。
三藏曰。
扑有情于地之声也。
凡诸密行或制或遮良可知矣。
至代宗大历二年敕此寺三纲。
如闻彼寺有大德道宣律师。
传授得释迦佛牙及肉舍利。
宜即诣右银台门进来。
朕要观礼。
至十一年十月敕每年内中出香一合。
送西明寺故道宣律师堂。
为国焚之祷祝。
至懿宗咸通十年。
左右街僧令霄玄畅等上表乞追赠。
其年十月敕谥曰澄照。
塔曰净光。
先所居久在终南。
故号南山律宗焉。
天宝元载灵昌太守李邕。
会昌元年工部郎中严厚本各为碑颂德云。
系曰。
律宗犯即问心。
心有虚实故。
如未得道。
起覆想说则宜犯重矣。
若实有天龙来至我所而云。
犯重招谤还婆罗汉同也。
宣屡屡有天之使者。
或送佛牙或充给使。
非宣自述也。
如遣龙去孙先生所。
岂自言邪。
至于乾封之际。
天神合沓或写祇洹图经付嘱仪等。
且非寓言于鬼物乎。
君不见十诵律中诸比丘尚扬言。
目连犯妄。
佛言。
目连随心想说无罪。
佛世犹尔。
像季嫉贤斯何足怪也。
又无畏非开元中者。
贞观显庆已来莫别有无畏否。
神僧传·卷第六
释道宣。姓钱氏。丹徒人也。初母妊而梦月贯其怀。复梦梵僧语云。汝所妊者即梁朝僧祐律师。祐则南齐剡溪隐岳寺僧护也。宜从出家。既弱冠极力护持专精克念。感舍利现于宝函。乃晦迹于终南仿掌之谷。所居之水神人指之。穿地尺馀其泉迸涌。时号为白泉寺。猛兽驯伏每有所依。名花芬芳奇草蔓延。隋末迁丰德寺。尝因独坐。护法神告曰。彼清官村故净业寺。地当宝势道可习成。闻斯卜焉。焚功德香行般若舟定。时有群龙礼谒。若男若女化为人形。沙弥散心顾盻邪视。龙赫然发怒将搏攫之。寻追悔吐毒井中。具陈而去。宣乃令封闭。人或潜开往往烟上。审其神变或送异花一奁。形似枣花大如榆荚。香气馝(蒲必切)馞(蒲骨切)数载宛然。又供奇果李杏梨柰。然其味甘其色洁非人间所遇也。门徒尝欲举阴事。先是潜通。以定观根随病与药。皆此类也。宣尝筑一坛。俄有长眉僧谈知道者。复三果梵僧礼坛。赞曰。自佛灭后像法住世兴发唯师一人也。乾封二年春冥感天人来谈律相。言钞文轻重仪中舛误皆译之过非师之罪。请师改正。故今所行著述多是重修本是也。又有天人云。曾撰祇洹图经。计人间纸帛一百许卷是也。贞观中曾隐沁部云室山。人睹天童给侍左右于西明寺夜行道足趺前阶有物扶持履空无害。熟顾视之乃少年也。宣遽问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门天王之子那吒也。护法之故拥护和尚。时之久矣。宣曰。贫道修行无事烦太子。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愿为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宝掌虽久头目犹舍。敢不奉献。俄授于宣。宣保銶供养焉。复次庭除有一天来礼谒。谓宣曰。律师当生睹史天宫持物一包云。是棘林香。尔后十旬安坐而化。乾封二年十月三日也。春秋七十二。僧腊五十二。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钱。丹徒人。其先出自广陵太守让之后。盛德百代。母娠而梦月贯怀。复梦梵僧语曰。汝所妊者。即梁朝僧祐律师。南齐剡溪隐岳寺僧护也。宜从出家。四月八日降诞。九岁能赋十五厌俗。诵习诸经。依智頵律师受业。十六落发。日严道场。专精克念。感舍利现于宝函。隋大业年中。从智首律师受具。习律才听一遍。方议修禅。頵师呵曰。夫适遐自迩。因微知章。修舍有时。功愿须满。未宜即去律也。抑令听二十遍已。乃坐山林行定慧。晦迹于终南仿掌之谷。所居乏水。神人指之。穿地尺馀。其泉迸涌。时号为白泉寺。猛兽驯伏。每有所依。名华芬芳。奇草蔓延。隋末徙崇义精舍。载迁丰德寺。尝因独坐。护法神告曰。彼清宫村。故净业寺地。道可习成。闻斯卜焉。焚功德香。行般舟定。时有群龙礼谒。若男若女。化为人形。沙弥散心。顾盻邪视。龙赫然发怒。将搏攫之。寻追悔。吐毒井中。宣知封闭。人或潜开。往往烟上。审其神变。或送异华一奁。形似枣华。大如榆荚。香气馝馟。又供奇果。梨柰。味甘色洁。非人间所遇也。有处士孙思邈。常隐于终南山。与宣相接。结林下之交。每一往来。议论终夕。时天旱。有西域僧。于昆明池。结坛祈雨。诏有司备香灯供具。凡七日。池水日涨数尺。有老人夜诣宣求救。颇形仓卒之状。曰弟子。即昆明池龙也。时之无雨。乃天意也。非由弟子。今西僧取利于弟子。而欺天子言祈雨。命在旦夕。乞法力加护。宣曰。吾无能救尔。尔可急求孙先生。老人至思邈石室。冤诉再三。云宣律师示我。故敢相投也。邈曰。我知昆明池龙宫。有仙方三十首。示余。余乃救尔。老人曰。此方上界。不许辄传。今事急矣。固何所吝。少选。捧方而至。邈曰。尔速还。无惧番僧也。自是池水大涨。数日溢岸。西僧术尽。及西明寺初就。诏宣充上座。三藏奘师至止。诏与翻译。贞观中。于西明寺行道。足跌。前有物扶持。履空无害。熟视之。乃少年也。宣遽问。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门天王之子那吒也。护法之故。拥护久矣。宣曰。贫道修行。无事烦太子。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愿为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宝掌。俄授于宣。宣保录供养焉。复次庭除。有一天来。礼谒。谓宣曰。律师当生睹史天宫。持物一苞。云是棘林香。后十旬安坐而化。门人窆于坛谷石室。其后树塔三所。高宗下诏。令饰图写宣之(宣著续高僧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德宗、宪宗间在世。隐居学道,终身未仕。以诗名,尤擅七律,诗风清丽闲雅,时有佳句。与诗人张籍、韩翃、欧阳詹、朱庆馀等均有唱和。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与张籍、欧阳詹、朱庆馀、韩翃、韦处厚等人均有唱和。
终身未仕。
所作以七律为多,诗风清丽闲雅,时有佳句。
其诗多为感慨穷困潦倒,或酬赠送别、题咏写景之作。
生平大略见其诗作。
全唐诗》存诗1卷。
今人陶敏、刘再华考唐代无牟融其人,其诗集为明人所伪造(见《〈全唐诗·牟融集〉證伪》)。
唐诗汇评
牟融,生年年里贯均未详。《旧唐书•经籍志》有牟融,著《牟子》,为开元中期以前人。《全唐诗》存年融诗一卷,有赠韩翃、欧阳詹、张籍、杨处厚等人诗,则又为代宗至宪宗朝人。诗人牟融,未见于唐宋典籍,其集亦未见公私著录,诗歌风格亦不类唐诗,疑为明代书贾取元、明人诗所伪造。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