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梁相

相关人物:共 16 位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9—1489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廷玉。宣德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究心律例条格。景泰中,任山东布政使。天顺二年,任刑部尚书。熟习法律、典故,屡辨冤狱。卒谥康僖。
甬上耆旧诗·卷十二
字廷玉号省庵年十四为名诸生弱冠中进士授刑曹奉命出录两淮江南北十七郡狱参错讯鞫务得平所释系囚三百馀人改从轻比者千馀人历迁郎中以才望擢为山东布政使齐鲁大饥民相聚鬨取富人粟监司坐强劫当死公曰民苦饥攘粟以免道殣耳奚更杀之改从抢夺例俱得免死英庙初复辟李文达公贤时为上言公才及刑部尚书阙朝议数拟以进俱不许遂徵拜公及陛谢上语左右曰国家持刑得人矣公先在刑曹于格律轻重尽若披掌凡有大狱诸曹不能决先质于公公曰某年某所狱类此可比拟曹吏发故牒视之不少差时门达治锦衣狱用法酷弘农卫卒诬指挥李斌谋反事下达煅炼具狱会廷议公独言其冤达怒语侵公公曰瑜所执者祖宗法耳奈何枉人至族耶达奏公庇反者上不听为赦斌妻子未几达败言者俱欲置之死李文达以质公公曰达典制狱任情轻重是其罪然视纪纲马顺则有间矣达卒得不死曹钦夜为乱公被执巳知为公遂释不害或执钦佃人数千俱为逆党公以钦谋逆仓卒诸佃相去各数百里岂得与谋尽释之上素重公名凡游上苑出猎俱召公从行礼遇甚渥宪庙初年公历九载乞致仕上曰国家方倚任老成卿安得去每遇小疾上遣御医往视中使临问赐饮馔相望疾少间特免公朝参复六年坚乞骸骨归老上特赐宝钞治行进公阶荣禄大夫公初在曹年少有重名故以郎擢长外藩以外藩特召为尚书俱异数也方官主事时郎中仲闵为之长仲君心知公大器每举太祖太宗朝法比沿革告公且曰陆君他日必大用此国家旧典当先尽心故公于律例条格无不精晰既入掌邦宪每举仲君所言教其属吏见诸曹贤者礼之若宾友其用法酷者辄严责之务使持平乃已都御史寇深暴戾自用凡会鞫强断众莫敢抗公徐发一言执理定罪深不觉自诎前后在刑曹十八年尚书十五年倚任既久遂为国家名法臣第一公家在鉴湖晚年鹤发曳杖逍遥十洲间为诗吊贺季真里居复十七年卒年八十一谥康僖其族人世有显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魏陈郡扶乐人,字曜卿。
袁滂子。
始为郡功曹。
刘备为豫州牧,举涣茂才。
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
及归曹操,拜沛南部都尉,迁梁相
政尚德化,居官清廉。
魏国初建,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
卒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前369—前286,一说约前368—前268 【介绍】: 即庄周。
战国时宋国蒙人。
尝为蒙漆园吏。
后居家讲学、著书。
家贫,尝贷粟于监河侯。
楚威王闻其贤,两次遣使厚币往聘。
周以寓言作譬,愿逍遥物外,却楚王之聘。
其妻死,周鼓盆而歌。
惠施为梁相,周视位如腐鼠。
多次与惠施辩论。
学祖老子,发展“道法自然”之精微,以为“道”乃“自本自根”,“先天地生”,看到一切均处“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之中。
主张齐物我,一是非,安时处顺。
今存《庄子》,学者认为其中内篇为庄周自作,外杂篇乃其后学所作。
王恬开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77 【介绍】: 西汉人。
尝为郎中柱下令。
后以卫将军从击陈豨功,为梁相
曾任廷尉。
高后四年封山都侯。
褚大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东海兰陵人。
从胡母生学《公羊春秋》,通《五经》,为博士,官至梁相
武帝时,曾遣大循行天下,存问鳏寡废疾,举荐遗逸独行君子,并奏治奸猾为害、田野荒废不耕及为政尚苛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4—1344 【介绍】: 元僧。江州人,徙南昌,俗姓陈,号笑隐。九岁出家。博通经典,旁及儒家道流百氏之说。居杭州之凤山,迁中天竺,又主建康集庆寺。文宗天历初,被召赴阙,特赐三品文阶,授太中大夫。顺帝时受命校正《禅林清规》。有《蒲室集》。
元诗选
大䜣,字笑隐,南昌陈氏子。家世业儒,去而学佛,得法于晦机熙公。卓锡杭之凤山,迁中天竺。文宗自金陵入正大统,命以潜邸之旧,为龙翔集庆寺。召䜣于杭州,授太中大夫,主寺事,设官隶之。所著有《蒲室集》十五卷,虞邵庵序之,谓䜣公以说法之馀事为文,莫之能禦。吸江海于砚席,肆风云于笔端,一坐十年,以应四方来者之求,殆无虚日。铿宏轩昂,感厉奋激,老于文者,不能过也。欧阳圭斋之序蒲庵复公也,亦曰:由唐至宋,大觉琏公、明教嵩公、觉范洪公,以雄词妙论,大弘其道于江海之间。一时老师宿儒,莫不敛衽叹服。皇元开国,若天隐至公、晦机熙公,倡斯文于东南,一洗咸淳之陋。赵孟頫、袁桷诸先辈,委心而纳交焉。晦机之徒,笑隐䜣公尤为雄杰。其文,太史虞集尝序之矣。䜣公既寂,丛林莫不为斯文之慨豫章见心复公以敏悟之资,发为辞章,溯而上之,卓然并驱于嵩琏诸师无愧也。圭斋次论诸禅老之文,最为明悉,而推重䜣公如此。明洪武初,复公与蒲室之徒全室泐公,同以高僧见召。已见于钱牧斋《列朝诗集》,故不具载。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九
禅师大诉者。
字笑隐。
世籍江州。
为唐尚书陈操之裔。
后徙居南昌。
故为南昌陈氏也。
母萧氏。
孕感异徵。
日者谶曰。
生子当为法中龙文中虎。
及娩。
地为震动。
父殁。
母盛年修净业。
䜣为童时。
见佛相好。
则恋慕如慈亲。
年九岁。
得依水陆院伯父云阇黎为大僧。
遍阅大藏经文。
欲扣明己躬。
愿尽形寿以法为檀。
时一山万禅师开化匡庐之开先寺。
诉竟走依之。
不发。
然诉常于此切万指。
往百丈。
遂彻證于熙禅师拂下。
熙曰。
昔黄龙得旨。
泐潭领徒。
游方及见慈明。
气索汗下。
你道过在甚处。
诉对曰。
千年桃核里。
觅甚旧时仁。
熙以为类己。
大然之。
熙迁杭之净慈。
命䜣分座。
诉以书记自任。
盖䜣博学广知。
加之辩才转变无方。
尝题曹操读碑图。
其略曰。
碑阴八字非隐语。
德祖有智如滑稽。
岂是阿瞒不解此。
感愧上马归路迷。
一时名辈称之。
又访中峰本禅师于天目山。
坐语。
夜半风雨大作。
崖石欲裂。
左右皆辟易。
诉不少动。
中峰曰。
诉公慧定之力。
俱足他日必大可观。
至大四年。
出住湖之乌回。
次住杭城报国。
又住中竺报国。
中竺俱经火之馀。
诉至任缘鼓舞。
大厦俱成。
僧徒从者垂千辈。
首以竹篦子付之觉原昙。
而妙喜门风又一振矣。
天历元年。
朝旨改金陵潜邸。
为大龙翔集庆寺。
以诉为开山第一代。
明年诏入奎章阁。
设高座。
阐扬大法。
出貂裘金衲赐之。
䜣终不以示人。
然自奉俭薄。
衾衣常十数载不易也。
频躬烧香。
浴以给众。
身外之役。
不以劳人。
至于名教节义。
则感励奋激。
不知有己。
明宗嘉其风范。
亲书广智庵额赐。
诉退居处。
至顺二年。
疏谢。
归林下。
不报。
又辞。
文宗敕台臣慰䜣。
安居龙翔终老。
兼命较订百丈清规。
为缁门定式。
盖百丈建立以来。
年代数百。
法久成毙。
诸方丛席各杜绳规。
俾律仪大典易式无闻。
䜣以百丈旧文。
订列条章若干门。
互换主宾。
令法久住。
书成。
进上。
敕诸丛林。
遵而一之。
于是天下缁流。
礼乐铿锵。
进止有节。
大智之风。
俨然在矣。
嗣后朝赐益隆。
梵侣益众。
其禅席之盛。
自秀法云以来。
未之有也。
会中龙象。
则有愚庵智及季潭宗泐清远怀渭辈。
激扬旨要。
尝问僧。
青州布衫重七斤。
古人道了也毕竟一归何处。
僧曰。
东廊头西廊下。
曰。
甚么处见赵州。
僧拟对。
䜣曰。
棒上不成龙。
又问。
竖拂拈椎。
古佛榜样。
擎杈舞剑。
列祖条章。
衲僧下一句。
作么生道。
僧珍重便行。
䜣曰。
不消一劄。
又问。
释迦弥勒文殊普贤从你脚下过去也。
僧顾左右。
䜣喝之。
又问。
无位真人落在甚处。
僧便作礼。
䜣曰。
从门入者不是家珍。
至正四年五月朔日。
退居广智庵。
复与御史脱欢公话。
别凡熟知。
悉致辞。
柬命弟子。
以两朝所赐资帛。
营万佛阁。
俾群生得所瞻仰。
从容书偈。
顺寂焉。
阅世六十一。
坐夏四十六。
学士虞集为蒲室叙。
叙状䜣生平甚详。
盖䜣之母。
精修净业。
感地生白连。
䜣移居报国。
时其母西往。
䜣常愧慕陈尊宿编蒲。
以故志所居处。
皆曰蒲室。
四会语录。
外文集若干卷。
名蒲室集云。
赞曰。
语云。
天地无全功。
圣人无全能。
若仰山父子之为人。
庶其全矣。
熙公至殁。
犹教诫弟子。
整其家法。
䜣公于殁前一日。
召宗泐辈。
孜孜以妙喜门庭为属。
较二公之心。
而往返阎浮百千次。
尚未足其愿也。
呜呼大哉。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大䜣,字笑隐,姓陈氏,九江人也。初谒开先一山了万。万尝经神祠,见纸灰随风旋起,脱然忘所證,以白东叟,叟诘之无滞,遂主开先。䜣叩之,未深契也。乃遣参净慈晦机熙,熙器重之,问:“黄龙得旨泐潭,领徒游方,及见慈明,气索汗下,过在何处?”䜣抗声云:“千年桃核里,觅甚旧时仁。”一日,又举百丈野狐语,诘之曰:“且道不落因果便堕野狐身,不昧因果便脱野狐身,利害甚处?”䜣拟答,机喝之,生平疑滞,涣然冰释。䜣博学多通,于《涅槃》、《法华》、《大品般若》,靡不穷究,故三谛圆融,观法入妙,尤擅词翰。黄溍虞集品其文,奇彩烂然,铿鋐磊落,名重一时。元文宗、顺帝时,屡承恩顾,命坐咨问,授三品文阶,赐赉甚厚,尽用以建閤。元至正四年五月,诣御史大夫脱欢为别,复留书与交游之善者,二十四日书偈趺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9—1281 【介绍】: 元怀孟河内人,字仲平,号鲁斋。
性嗜学。
从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以行道为己任。
宪宗四年,忽必烈召为京兆提学,及即位,授国子祭酒。
至元二年,命议事中书省,乃上疏言事。
谓“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能长久”,并指出欲使“累朝勋旧改从亡国之俗”,阻力必大
多奏陈,然其言多秘,世罕得闻。
又定朝仪、官制。
拜中书左丞,劾阿合马专权罔上,蠹政害民。
改授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选蒙古子弟教之。
又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授时历》成。
以疾归。
卒谥文正。
有《读易私言》、《鲁斋遗书》。
元诗选
衡字仲平,河内人。与姚枢、窦默同隐苏门。得程朱氏书,日相讲习,慨然以斯道为己任。世祖在秦中,闻其名,徵授京兆提学,辞。即位后,召为太子太保,不拜,改国子祭酒。未几,谢病归。至元初,命议事中书省,条奏数万言。七年,拜中书左丞。寻以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人安其教。十六年,复起,领太史院事,成授时历,请还,特命其子师可为怀孟路总管以便养,年七十三,卒。语其子曰:「我平生为虚名所累,竟不能辞官,死后慎勿请谥立碑也。」大德二年,赠司徒,谥文正。至大二年,加赠太傅,开府仪同三司,魏国公。皇庆二年,诏从祀孔子庙庭。学者称鲁斋先生。所著有《鲁斋集》。先生开国大儒,不藉以文章名世。然其古诗亦自成一家。近体时有秀句。如《登东城》云:「乱云随日下,荒草过堤平。」《秋寒》云:「云影水边去,雁行天际来。」《用吴行甫韵》云:「五亩桑麻舍前后,两行花竹路西东。」《谢梁安抚》云:「太行西对千峰玉,淇水东窥万斛珠。」《秋霖初霁》云:「两旬秋雨馀三丈,一日人心抵十年。忽睹浓云捲空际,便添喜色上眉颠。」讽咏之馀,恍然如在吟风弄月间也。
词学图录
许衡(1209-1281) 字仲平,号鲁斋。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世为农。忽必烈即位,屡擢至中书左丞、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卒谥文正。有《鲁斋遗书》。存词四首,见《遗书》及《草堂诗馀》。
费汎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吴郡人,字仲卢。
以孝廉除郎中,迁萧令。
爱民如子,先教后罚。
在位九年,百姓移风,邪恶不作,三年无诉讼。
由此显名,拜梁相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九
澄原,字嗣端,号芝房,平湖人,天启乙丑进士授工部主事崇祯初魏珰犹视事东厂澄原首劾之并崔呈秀等罪状请毁生祠以充兵饷于是廷臣纷纷弹射矣后迁大理寺副疏参罪督袁崇焕有旨嘉其敢言令中使捧函至邸舍御书发陆澄原回奏以小臣而蒙委信前此未有也升职方员外当此之时人意其必大用无何久淹郎署终以罢归奇杰之气亦遂用于山水文酒间自号隐放主人往往与酒侠谈伧歌童舞妓为飞红捲白之会间以嬉笑嘲谑俊语纷集或兴至疾书衮衮数百言摇笔立就性好饮自负酒龙鸡鸣烛跋四座偃卧而澄原如未沾宿醒者尝自言少游于酒人一往三十馀乃以选人侣于众人复以言迕要人世目为愚人或曰痴人洎乎拂袖一归乃复还我不坏之酒人矣故其为诗多秀逸尖新雕香刻翠有佻宕自喜之槩焉所著杂集数种行世澄原厌薄门户中立敢言首攻崔魏亦不附东林其疏曰有市恩修怨举劾失平者虽东林亦谓之小人不得以杨左为护身之符有特立独行恪共厥职者虽不东林不失为君子不得以崔魏为陷人之阱又曰臣宁寡援孤立为硁硁之小人决不依草附木为疑似之君子嗟乎明之亡也祸胎于阉寺膏肓于门户崇祯时天下事巳大坏而门户益坚得一中立之澄原犹恐不胜任而弃之如遗也何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8—1866 【介绍】: 清江苏长洲人,字韬叔。诸生。三与乡试,皆不第。出为幕友,历山东、福建等省。在京师得亲戚资助,捐得浙江候补县丞。咸丰十年,奔走避兵,自杭而苏,又自苏而浙,再至福建,忧愤而死。诗宗宋人,多危苦之言。有《伏敌堂诗录》。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九
江湜,字韬叔,长洲人。诸生,浙江候补,从九品。有《伏敔堂诗录》。
伏敔堂诗录·自序
忆束发受书之日,先君举藏书见付,辍举业读之。
十馀年间,于学无不窥,然迄无成;独词章稍有心悟,而于诗学之尤力。
道光癸卯,年二十六,始游京师。
时则已遍参古人之制,得其各自成者,而益有悟焉。
明年甲辰,从殷述斋学使于山左,作《泛舟大明湖》以下诸诗,窃自喜,秘诸行箧,虽同舍不与观。
后三年丁未,从表丈彭咏莪先生于闽中。
先生喜言诗,始呈前作。
先生读之,惊曰:「汝笔力已到昌黎、山谷,后必大成。
吾为作序,俟汝集行世,以吾文附焉,幸矣。
」余见先生语重,急避席谢不敏。
先生曰:「吾为汝姻长,岂欺汝者?
且吾文虽不工,亦岂妄为人作序?
汝第勉之。
」余自是思欲勉副先生之期,作之益勤。
凡从先生游闽中三年,诗益富。
及咸丰壬子在乡,薄游华亭,屡过青浦熊苏林。
一日,留诗四册而去。
翌日苏林以书复曰:「诗自苏、黄以后,难乎为作者。
君笔力挽回七百年矣。
」后过苏林,又见谓曰:「吾平生读书,一过成诵,两过不忘。
爱君诗欲不忘,故读两过。
」试之,果背诵如翻水,尽四册不差一字。
后里中有传,苏林近诗,皆效拙体。
是岁有同郡盛艮山以诗来见。
艮山幼负「圣童」之名,读其诗亦惊绝。
欲更进之,为摭利病,艮山亦立悟,急请余诗,归读十日,自焚所作二百首,而来告曰:「诗在君矣。
吾前为古人所蔽,几自误。
今悟矣!
悟矣!
」自是艮山学诗益苦。
明年复见告曰:「吾学君诗,终为君掩,舍君则仍为古人役。
求所谓自得者,无有也。
吾且治他业,以此事让君矣。
」艮山天挺异材,苏林学博才富,二君于文学空一世,而见推如此,余盖稍稍自信云。
又后七年庚申,余方以卑官需次浙江,值二月杭城之变,不得死。
乱定后,丛稿都尽,独诗集有相知收得见还,为同宦友人徐仲水所见。
仲水曰:「君诗自难磨灭,然世变时,宜速刊布,吾为君成之。
」时仲水窘甚,余笑而漫应也。
明年春,余在永嘉,仲水忽遣使来受诗稿,书言署东阳县事,之官日,于杭城募剞劂工俱来,将践前诺。
余留使十日,而闻金华骤陷,即东阳危在旬日,事乃止。
是秋永嘉有土寇之变,余携诗重来福州。
老友符雪樵丈见惊喜,慰劳外,即问诗稿存否。
为述前事,雪樵笑曰:「吾无县印,不忧贼至,独不可为徐君竟其志乎。
」然雪樵视仲水尤窘,余诺之而难于累,则为螺洲陈氏授经,以束脩所得若干金,反助雪樵。
越数月而十五卷之刻以成,时同治元年壬戌三月也。
呜呼!
余穷于世,晚而以诗人自见,乃遭逢离乱,婴千古诗人未有之惨,将终身为礼崩乐坏之人,以何肺腑更吟风月?
即前此区区千首之诗,与他文并付劫灰,亦复奚惜?
而一二穷交,独珍护于兵火之馀,至不惮节衣缩食,为登梨枣,若万万不忍听其灰灭无传者,益滋愧矣。
余诗诚传世,后当自有定论,不敢挟数君子之推许以自矜重。
惟念经变以来,平生亲旧至交,存亡乖隔,多可感者。
即如彭先生,以大臣蒿目时艰,未暇乞退,而余转徙天南,见不可期。
苏林、艮山皆于乱前下世。
苏林官户部,以葬亲归里,方再出而以病死,年不满四十。
艮山少余十有三岁,以明睿證绝学,方望其为钜儒也,不幸短命,年二十七,以诸生终。
仲水虽少年,于浙江以吏材称首,东阳受代后,值杭城再陷,不知所之。
独雪樵羁迹闽中,以直道与俗龃龉,卒挂吏议,日益穷老,方与余为悲天悯人、伊郁侘傺之词,以赠答。
余年来身世既如此,因诗而感念亲交数人,死者不生,生者日以零落,仰观宇宙,不自知其泪之堕也,并书为吾诗自序云。
彭先生前为辅臣,名氏里居不待著。
苏林讳其光,江苏青浦人;艮山讳树基,余同郡元和人;仲水名之鉴,贵州开泰人;雪樵名兆纶,江西宜黄人。
彭先生序已遗失,兹于归朴龛稿中录出,急登为首简焉。
同治元年壬戌三月,长洲江湜书于福州。
(电子版录入:顾青翎)
伏敔堂诗续录·自序
《伏敔堂诗录》十五卷,编至去年三月。自三月以至岁除,又得诗九十五首。今携示雪樵,雪樵叹曰:「哀至矣!后数百年,当有读此诗而吊君者,其续刊以俟。」遂刊为《绩录》第一卷。继此有作,当以次编至尽年而止也。 同治二年癸亥正月,长洲江湜书于福州。
伏敔堂诗选·序(郑孝胥)
余得《伏敔堂诗》,读而奇之。其于古人妙处,深造有得,笔力复足以自达。近言诗者,颇以余为不谬。丁卯八月,言仲远兄见示所钞韬叔诗选录,几及其半。仲远之嗜韬叔诗,盖甚于余矣。此编既出,韬叔之诗声价自倍。身后之名,果足偿其毕生之厄乎?是可哀也。丰城剑气,终有识者。独往之士,可以兴矣。 丁卯冬,孝胥。
伏敔堂诗选·序(言敦源)
韬叔少作,追蹑昌黎、山谷,彭文敬既表而出之。厥后转徙闽、浙,饱经寇乱,国忧家难,字字血泪,颇似少陵至高妙处;纯尚白描,又似东坡之学香山。间有一二粗质语,不碍其佳。东南诗人,大抵以文采风流相摩相荡。若乃不囿流俗,力矫其失,起八代之衰,真杰材也。乡人费君仲深、章君式之数称许之。 今读全集,讽咏再四,如得瑰宝,如探好山,凡吾心中以为可爱可惊者,悉粹于是。昔曾湘乡有云:「不能以天下之舌,尽效吾之所嗜。」或原集所有,而未经予所甄采者,宁免遗珠之诮;或予所许可,而他人犹有异议者,得无偏好之讥。此则限于才识,无可如何者也。 山中白云,足以怡悦。造写付印,爰识颠末于右。甲子秋九下浣,常熟言敦源仲远氏识于天津寄庐之无弦琴室。
伏敔堂诗录·又(言敦源)
予既谋印韬叔诗,复得沈四山人诗、刘梁壑词。两家学有本原,工画,以孝称,皆为韬叔文字至交,授之手民,用附简后,以存其人。戊辰冬,敦源再识。
伏敔堂诗选·跋(江迟)
惠施五车,今无只字可读;《长庆》一集,因钞五本而传。故知文章之道,贵精不贵多,传之其人,固有幸有不幸欤? 昔我先君怀才不遇,晚而以诗鸣于时,所著《伏敔堂诗》正、绩十九卷,上海王氏《同人诗录》、吴县叶氏《百三十家诗选》各有选刻本行世,今并此录而为三矣。王、叶两选,视此录异同何如?亦不知板尚存否? 虞山言仲远先生,文武通才,扬历中外。比年厌闻政事,侨寓津沽间,惟以吟咏自适,尤爱读《伏敔堂诗》,笃嗜深好,间辄一效其体,所谓膏少陵而饮,铸贾岛而拜,神明默契,先后同揆。是编经先生选定,犁然各当,良工心苦。昔南丰志铭,非欧阳不能作;子云玄草,独桓谭决其传。先君殁已六十年,两经丧乱,遗文都尽。伏敔诗刻,若在存亡绝续之间。幸遇先生,旷代相知,亟亟焉撮录传布。片羽重其吉光,万钱荣于青选。不惟表章文献盛德不朽,抑亦两家文字缘乎? 迟生恨晚,未读父书。窃幸先生此举,沾溉无穷,因识其缘起如此。览是录者,虽谓王混摘句之二图,昭明选楼之外集可也。岁在彊圉单阏之辜月,嗣子迟谨跋。
伏敔堂诗选录·叙(黄华)
幼闻父老论诗,每谓李由天才,杜由人力,心窃以为不然。世安有天人不合而能得好诗哉?余年十九,始得全读杜诗,爱玩难释,益信非夫天人交至,必不能自述所欲言如彼其真切也。既一再读,辄举所心得者七绝、七五律、五七古各若干首,录之为《杜诗我爱录》,以授弟妹。风师见而大叹赏之。风师者,吾妇风绪之父师也。姓吉,名亮工,字住岑,别署莽书生。吾郡江都孝廉,四十以后,以风自晦,自号风先生。吾妇竞安杨氏幼孤,年十五,始得拜见风先生而受教焉。 风先生子之,字之曰风绪,因字余曰风婿。竞安呼父师,余呼风师,龙弟随竞姊呼父师,驹弟、瑛妹随阿兄呼风师。风师居,但与儿曹谈修行,不谈词章。然其少年时,诗文书画本自精绝,持论尤高。余间闻风师论诗,未尝不坚其自信也。 余初得读伏敔诗在己酉年,亦得自风师。风师得诸武林鲁君朴人,鲁君得诸江君梅生,即伏敔诗中所称八弟澄者也。忆当时才一展对,即觉如读陶杜诗,于真率中见其用心深苦,于精鍊处见其妙造天然,为之眼明,为之气王。风师亦云:「江君所为诗,能自出机杼者,其识见亦迥不犹人,可谓有志之士矣。」继览赵之谦述韬叔语云:「四千三百年中,辞章有传有不传,独立者贵。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素难求。」(赵之谦《书江韬叔伏敔堂诗录后》)始知韬叔所以自策者,固自不凡。抑韬叔自语其弟梅生也,亦曰:「清处见骨,真处入情。如唱曲者字字从喉中过,舌尖无函胡影响之音,此我诗的派也。」(《吟秋馆诗存》卷首)乌乎,此皆真实语也!然非夫天人交至,安得有入情入骨之诗乎。 韬叔并世英髦,皆称韬叔诗昌明博大,深入昌黎、山谷堂奥。即今观之,昌黎、山谷曾何足以限韬叔乎?抑岂但昌黎、山谷不能限韬叔,即陶、杜亦何能限之哉?吾以为伏敔诗诚能自述所欲言而真切者,诚能于古作者中独立者,顾何必斤斤然求其似韩、黄,或似陶、杜?亦但知其为江诗,为可爱之江诗而已。吾家人既爱杜诗,因爱江诗。驹弟遂仿我选杜例,选录《伏敔诗选》成,呈风师,兼假春官读。春官者,亡友吉子青,风师之次子也。至行力学,不幸以哀毁短命死,识者莫不伤之。风师佳其能自择也,乃重选一过,并手书以付子青,即是册风书《伏敔堂诗录选》所由来也。 岁在乙丑,去风师之逝十年矣,偶游白下,以乡人公约梁君之介,得识韬叔嗣子晋之君于瞻园。喜此身得亲见诗人之才子,又以今岁在丙寅,去先生之逝正六十年,因与晋之议重印《伏敔堂集》,并辑年谱,付诸同志,以资追思。不幸卒卒一年,各以事沮,未遂初期。季冬避兵海上,始假得风师此选,亟付影印,先寄江君。江君名迟,一字迟鸿,善篆书,精金石之学,以文字世其家声。凡吾友闽江君名者,莫不称其孤介,盖能传韬叔之真者,韬叔为不死矣。 此册初印成,晋之又寄我影印韬叔自题行乐图龙湫院行者之象,适龙弟亦先于师母处得风师蜕影,因并印卷端,以贻同好。仍叙其始末如是。乌乎!风师之真何尝在此?即韬叔亦何必待此而传?然爱之者如吾家弟妹,见二妙集于一编,固已觉其可宝极矣。丙寅嘉圆节,风婿黄华胜白谨序。
伏敔堂诗选录·序(吉亮工)
韬叔江君所为诗,吾喜之,吾又不尽喜之也,何则?一人之言,则自其所欲出也。易一人,则又有其所欲言而不得言,见彼之所已言,则先得我心,爱之不忍释矣。余懒散不欲择,并爱与不爱而俱存之。乙卯春,鸣驹择其所爱,都为二卷,余喜其能自择也。复就正于余,余更即其所选而选之,以授春官。 乌乎!韬叔之诗,固自道其所道也。鸣驹选韬叔,又鸣驹借其所已道以为之道也。余再去取焉,则又道我之所道也。余此所再选,春官或有爱不爱,则又春官之心之所道也。言为心声,可强乎哉?微独韬叔之心不可强,即春官与我今日之心,又可强乎哉?韬叔名湜,苏州人。丙辰八月,风书。
伏敔堂诗选录·跋(吉亮工)
韬叔诗如话如画,固自可爱。然亦有不可爱处。盖彼之白话,不从白话来,故白话亦雅。后生小子,书卷无多,见彼白话,以为吾亦优为之,则受其病为不小矣。书此以告春官,并凡阅吾韬叔诗者。
伏敔堂诗录·序(彭蕴章)
学问之道,为之于举世不为之日者,必其人之志不凡,而其成可以传后者也。昌黎之于文,渊明之于诗是也。降及近代,震川之文,空同之诗,亦犹是也。举世之所不为,而一人独毅然为之,其识已超乎流俗,故其成也可传于后。 以余久处京华,得交四方英俊,所见诗集以至零篇多矣。其未脱时趋者,则或工温、李,或耽元、白,间有一二杰出之才,沉着者追少陵,豪放者师太白。唯昌黎、山谷二家,无人蹑迹。即有一卷之中,一二篇相似,一篇之中,一二语相似者,未有积句成篇,积篇成卷,无不从两家出者。由两家诗境高峻,攀陟为难也。 今读韬叔诗,则古体皆法昌黎,近体皆法山谷,无一切谐俗之语错杂其间,戛戛乎其超出流俗矣。虽然,由斯道也可传于后,而不适于时,犹古锦之不可为衣裳,古乐之不可娱宾客,而诗之品则益高矣。夫既为之于举世不为之日,又岂望其适时耶? 韬叔甫届立年,精识同于耆宿,方有志于身心之学,经籍之功,未尝汲汲欲以其诗问世。余谓是希世之璞也,故不待其请而为之序。 道光二十七年,岁次丁未春正月,愚表彭蕴章书于福州使院。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