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孝光

相关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昆山人,字子章,号娄东生。博涉经史,辟为浙东帅府掾。与郭羲仲、郯九成、顾仲瑛相唱和。有《野航亭稿》
元诗选
文奂,字子章,昆山人。
聪敏好学,过目即成诵,博涉经史。
辟浙东帅阃掾,虽公事旁午,不废吟咏,把酒论诗,意气豁如也。
自号娄东生,与郭羲仲、郯九成、顾仲瑛诸公相唱和。
家有野航亭,人称为姚野航。
又有书声斋,永嘉李孝光为之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湖州路长兴(今属浙江)人,字景渊。历官瑞州路。城务税课提领。有《瓢泉吟稿
钦定四库全书·瓢泉吟稿·提要
(臣)等谨案瓢泉吟稿五卷元朱晞颜撰考元代有两朱晞颜其一为作鲸背吟者其一为长兴人字景渊即著此稿者也晞颜始末无可考惟吴澄集有晞颜父文进墓表载及晞颜称其能诗文而为良吏亦不详其为何官今以集中诸诗考之则初以习国书被选为平阳州蒙古掾又为长林丞司煮盐赋又曾为江西瑞州监税盖以郡邑卑吏终其身者其集藏书之家罕见著录惟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有瓢泉集四卷而世无传本顾嗣立录元诗三百家亦不及其名今据永乐大典所载抄撮编次釐为诗二卷诗馀一卷文二卷又牟巘郑僖原序二首尚存仍以弁诸卷首集中所与酬赠者为鲜于枢揭奚斯杨载诸人故耳目薰濡具有法度所作虽边幅稍狭而神理自清牟巘序所称拟古之作今具在集中颇得汉魏遗意异乎以割剥字句为工其杂文亦刻意研练不失绳墨惟郑僖所赏曲生菊隐二传沿毛颖革华之体自罗文叶嘉以来已为陈因之窠臼僖顾以奇赡许之殆所谓士俗不可医欤 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瓢泉吟稿·原序
前辈教人静坐正欲使学者于静处下工夫设不得已处事物应酬狎至之际有所摇夺将遂成间断乎天下之理散在事物观于静未若观于动求于简未若求于繁为得也为诗亦然退之尝谓吏人休白事公作送春诗郑五作相亦谓诗思在灞桥驴子上此犹戏语若孟东野喜平陵水木幽深每坐石上吟哦至暮乃归曹务尽废则诗与事果判为二矣谋于野则获于邑则否以裨谌一人之身心随境迁智愚悬绝又不可晓岂东野之诗亦求之于野乎朱晞颜年甚少笃志于学士大夫多从之游顾其居近市盖廛隐也坌壒之蓬勃里巷之喧啾车马之阨塞日旁午于前而晞颜方乃挟册危坐若摆落世事初不介意然其承亲宾友泛应曲当未尝废事亦未尝违俗而诗辄成轴纸长三过读之愈出愈奇拟古则不失古人作者之意咏史则能得当时之情至于他诗各有思致大抵老苍隽健尤非近学所能窥俗情所能汨良可喜也予谓晞颜傥能于事物应酬之际常存主静之心不为外夺则此理卓然随在而见亦随在而有得何莫非学学进则诗益进他日又当求之于此轴之外 庚子夏五月十有八日陵阳牟巘序 瓢泉朱君曩仕予乡州交分相得也当是时君之才气锐甚自谓天地间风月无尽藏平章在我化裁在我故日以诗歌与骚翁墨客相颉颃不厌别二十馀年复胥会于钱唐而其气益锐诗益奇其骞腾迅迈如大鹏御风之脱氛壒也其连轩清警如舞鹤出林之引圆吭也人所彳亍我独纡馀由是知坡老所谓昌其诗不如昌其气者益信君尝丞长林鹾事厖茸窾导棼疏日就成绪乃能与李君五峰恣览雁荡山瑰容玮状倡和彪休风云协其律吕烟霞为之澄廓于时运使本斋王公方巡视其所职也即改容礼貌之无操约镌谯意其在江西事尤剧吟咏不废以是知君之才周于世用不独昌于诗而已至其为文规绳古制不事浮靡曲生菊隐二传尤为奇赡幽蔚又不独昌于诗而已予尝观吴草庐先生为其先翁墓表称君能诗能文有猷有守可为良吏为闻人盖纪实云 郑僖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台州天台人,字仲容。仁宗延祐初游京师。被荐,不仕,放情诗酒。晚年侨居金陵。其诗自然俊逸,不事雕琢。有《桧亭集》。
元诗选
复字仲容,天台人。
负诗名。
延祐初,游京师,公卿奇其才,与浦城杨载、清江范梈同荐入馆阁,复度当国者不能用,不俟报可,翩然去之。
乃绝黄河,憩梁楚,过云梦,窥沅湘,陟庐阜,浮大江而下,遂家金陵。
买宅于城北,南户故有两桧树,醉则倚树而咿唔,因自名其什曰《双桧亭诗》。
殁后,其婿饶介之、门人李谨之先后编辑,共得若干首。
永嘉李孝光曰:国初以来,临海为诗数十家,其什曰《阆风》、《樗园》、《山南》、《天逸》、《素心》、《圣泉》。
其后又有张子先、陈刚中、杨景羲,皆自树一家,足以名世。
复读仲容诗,令人欲飞,皆已绝去生狞,操蹙精悍,犹之宛马,不踶不齧不覂而日行千里,众马虽十驾,不能超也。
中山李桓曰:仲容学博才敏,为诗精丽奇伟,格超而趣远,深入古人阃奥。
上元杨翮曰:仲容诗必因酒而作,引觞挥毫,若不经意,而语率高绝。
盖仲容胸次夷旷,生平有隐君子之趣,而以酒自托。
故当时论诗者,亦以太白方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1—1354 【介绍】: 元饶州安仁人,字明远,更字仲公。从陈苑学。致心于天文、地理、医卜、释道之书,工古文词。应科举不利,即为隐居计,从游者满斋舍。中丞御史等交章荐,皆不就。学者称俟庵先生。与祝蕃、舒衍、吴谦合称江东四先生。有《俟庵集》。
元诗选
存字明远,更字仲公,饶之安仁人。
好为古文辞,通医术。
既而游于上饶陈立大之门。
延祐开科,一试不第,即决计隐居。
三以高蹈丘园荐,不应,秘书李孝光举以自代,当事者将以翰苑处之,不果。
葺书室曰竹庄,题曰俟庵,人称为番阳先生。
四方兵起,门人何琛迎养于临川。
以至正十四年卒,年七十四。
有《俟庵集》三十卷。
仲公与祝蕃远、舒元易、吴尊光三人游,志同行合,号「江东四先生」云。
虞山钱牧斋《列朝诗集》载俟庵诗,称为洪武中年卒者,误也。
危学士素所撰墓志年月甚明。
俟庵集》,刻于明永乐三年,国子祭酒徐旭序之,谓其距俟庵之没五十二年,则俟庵已卒于明太祖未定金陵之先也。
牧斋于史学最为详密,而不能无误,考證之难盖如此。

人物简介

元诗选
冕字元章,诸暨田家子也。父命牧牛,冕放牛陇上,潜入塾听村童诵书。暮亡其牛,父怒挞之。他日依僧寺,夜坐佛膝,映长明灯读书,安阳韩性异而教之,遂通《春秋》。尝一试进士举不第,即焚所为文,读古兵法,著高檐帽,衣绿蓑衣,蹑长齿屐,击木剑,或骑牛行市中,乡里小儿皆讪笑,冕弗顾也。尝北游燕都,泰不华荐以馆职,冕曰: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为?冕工于画梅,以胭脂作没骨体。燕京贵人争求画,乃以一幅张壁间,题诗其上曰:「疏花个个团冰玉,羌笛吹他不下来。」或以为刺时,欲执之。冕觉□亟归,隐会稽之九里山,自号「煮石山农」。命其居曰「竹斋」,题其舟曰「浮萍轩」,自放鉴湖之曲。赋诗辄千百言,鹏鶱海怒,读者毛发为耸。明太祖既取婺州,遣胡大海攻绍兴,屯兵九里山。大海延冕问策,冕曰:越人秉义,不可以犯,若为义,谁敢不服。若为非义,谁则非敌。明日疾,遂不起。宋文宪公濂作《王冕传》,言太祖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寘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秀水朱检讨彝尊曰:冕为元季逸民,自宋文宪传出,世皆以参军目之,冕亦何尝一日参军事哉!读徐显《裨史集传》,冕盖不降其志以死者也。向来选本,俱编元章入明诗,兹特援朱检讨之言以正之,使后之君子得以考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7—1359 【介绍】: 元末浙江诸暨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又号梅花屋主。本农家子,七八岁时为人牧牛,窃入书塾听诸生读书,听毕辄默记。安阳韩性闻而录为弟子。性卒,门人事冕为师。长七尺余,仪观甚伟,通《春秋》诸传。一试进士举,不第,即焚所为文,读古兵法,狂放不羁。至大都,泰不花荐以馆职,不肯就。工于画梅,以胭脂作没骨体。达官贵人争来求画。以题诗讥刺,官府欲捕,携妻子隐于九里山,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朱元璋取婺州,物色得冕,置幕府,授咨议参军。旋卒。有《竹斋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竹斋集·提要
臣等谨案:《竹斋集》三卷,《续集》一卷,明王冕撰。
冕,字元章,《续高士传》作字元肃,诸暨人。
本农家子,家贫,依沙门以居,夜潜坐佛膝上映火读书,后受业于安阳韩性,遂传其学。
然行多诡激,颇近于狂。
著作郎李孝光、秘书卿泰哈布哈皆尝荐于朝。
知元室将乱,辞不就。
明太祖下婺州,闻其名,物色得之,授咨议参军,未几卒。
宋濂为作传,载《潜溪集》,叙其始末甚备。
续高士传》以为太祖欲授以参军,一夕卒。
浙江通志》据以列入「隐逸传」。
旧本亦题为元人,非其实矣。
诗集三卷,其子周所辑,刘基序之。
续集诗及杂文一卷,又附录吕升所为王周行状,则冕女孙之骆居敬所辑。
冕天才纵逸,其诗多排忧遒性之气,不可拘以常格。
然高视阔步,落落独行,无杨维桢等诡俊纤仄之习,在元明之间,要为作者。
集中无绝句,惟画梅乃以绝句题之。
续集所收皆自题画梅诗也。
乾隆四十六年正月恭校上。
竹斋集·原序
予在杭时,闻会稽王元章善为诗,士大夫之工诗者多称道之,恨不能识也。至正甲午,盗起瓯括间,予避地至会稽,始得尽观元章所为诗。盖直而不绞,质而不俚,豪而不诞,奇而不怪,博而不滥,有忠君爱民之情、去恶拔邪之志,恳恳悃悃见于词意之表,非徒作也。因大敬焉。或语予曰:「诗贵自适而好为论刺,无乃不可乎?」予应之曰:「诗何为而作邪?《虞书》曰:诗言志。卜子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王文而谲谏,言之者罪,闻之者足以戒。诗果何为而作邪?周天子五年之巡狩,命太师陈书以观国风。使为诗者,俱为清虚浮靡,以吟莺花咏月露而无关于世事,王者当何所取以观之哉?《诗三百篇,惟《颂》为宗朝乐章,故有美而无刺,二《雅》为公卿大夫之言,而《国风》多出于草茅闾巷贱夫怨女之口,咸采录而不遗也。变风变雅大抵多于论刺,至有直举其事,斥其人而明言之者,节《南山》、《十月之交》之类是也。使其有讪上之嫌,仲尼不当存之。以为训后世之论,去取乃不以圣人为轨范,而自私以为好恶难可以言诗也已。」「《商书》曰:惟口起羞。昔苏公以谤诗速狱,播斥海外,不可以不戒也。」曰:「孔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故尧有诽谤之木而秦有偶语之戮,乱世之所与也。得言而不言,是土瓦木石之徒也。王子圣明之时,而敢违孔子之训,而自比于土瓦木石也耶?」 括苍刘基伯温序。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元章,诸暨人,元季隐居,明初授参军,寻死。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八
冕字元章,一字元肃,诸暨人。明初授咨议参军,未几卒。有《竹斋集》三卷。 (《四库总目》:王冕天才纵逸,其诗多排奡遒劲之气,不可拘以常格。然高视阔步,落落独行,无杨维桢等诡俊纤仄之习,在元、明之间,要为作者。 宋濂《学士集》:元章当天大雪,赤足上潜岳峰,四顾大呼曰:「遍天地间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便欲仙去。」及入城,戴大帽如筛,穿曳地袍,翩翩行,两袂轩翥,哗笑溢市中。应进士举不中,弃去,买舟下东吴,渡大江,入淮楚,历览名山川。或遇奇才侠客,呼酒共饮,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北游燕都,馆秘书卿泰不花家,欲荐以馆职。元章曰: 「公诚愚人,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即日南辕。既归越,复大言天下将乱。时海内无事,或斥为妄。元章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携妻孥隐九里山,种豆三亩,粟倍之,树梅花千,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馀头,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尝仿《周礼》著书一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休。鹏鸯海怒,读者毛发为耸。善画梅,不减杨补之,求者肩背相望,以缯幅短长为得米之差。来几汝、颍兵起,一一如元章言。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元章,授咨议参军,一夕病死。元章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 刘基《文成集》:元章诗直而不绞,质而不俚,豪而不诞,奇而不怪,博而不滥,有忠君爱民之情、去恶拔邪之志,恳恳悃悃见于词意之表,非徒作也。 郎瑛《七修类稿》:王冕字元章,号山农。身长多髯。少明经不偶,即焚书读古兵法。戴高帽,披绿蓑,著长齿屐,击木剑,行歌于市,人以为狂。士之负材气者,争与之游。尝游京城,名贵侧目。平生嗜画梅,画成未尝无诗也。有诗云:「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或以是诗刺时,欲执之,一夕遁。后太祖物色得冕,因与粝饭蔬羹,山农且谈且食。上喜曰:「可与共大事。」 授咨议参军。一夕暴卒。应制作绝云:「猎猎北风吹倒人,乾坤无处不生尘。胡兄冻死长城下,始信江南别有春。」今《竹斋集》中未刻。昨见蒲庵禅师复见心题其《梅花》一歌,亦奇特也。因举其槩,同录歌云:「会稽王冕高颊顾,爱梅自号梅花仙。豪来写遍罗浮雪千树,脱巾大叫成花颠。有时百金闲买东山屐,有时一壶独酌西湖船。暮校《梅花谱》,朝诵《梅花篇》。水边篱落见孤韵,恍然悟得华光禅。我昔识公蓬莱古城下,卧云草阁秋潇洒。短衣迎客懒梳头,只把梅花索高价。不数杨补之,每评汤叔雅。笔精妙夺造化神,坐使良工尽惊诧。平生放浪礼法疏,开口每欲谈孙吴。一时骑牛入燕市,瞠目怪杀黄髯胡。地老天荒公已死,留得清名传画史。南宫侍郎铁石肠,爱公梅花入骨髓。示我《万玉图》,繁花烂无比。香度禹陵风,影落镜湖水。开图看花良可吁,咸平树老无遗株。诗魂有些招不返,高风谁起孤山逋?」 《国雅》:王参军元章才赡思新,善绘梅竹,得意处辄题,往往奇拔。尤长于七言,如「云合紫驼开虎帐,天连春草入龙沙」,「海气或生山背雨,江潮不到石头城」,「千峰回影陷落日,万壑欲尽松风声」,抽思虽奇,摛词未秀。 《诗薮》:王元章世但知其梅;王孟端世但知其竹。前哲以艺为讳,良不虚也。) 支允坚《梅花渡异林》:胜国王元章,豪侠士也。其词语跌宕不羁,可想见其为人。如「五更骤雨随风过,满眼落花如雪飞」,「可爱华山陈处士,风流文采却贪眠」,「恒温岂解知王猛,徐庶从来识孔明」,「野蒿得雨长过树,海燕隔花轻笑人」,「可喜一湖杨柳色,不禁三月杜鹃声」,「青苔蚀尽床头剑,白日消磨镜里霜」,皆为时事而发。至「花落不随流水去,鹤飞长带白云来」,「独鹤远从天际下,老夫如在画中行」,「秋风绕屋树声杂,夜雨落山溪水多」,「万里山河秋杳杳,一天风雨夜萧萧」,亦佳句不可没也。 顾嗣立《元诗选》:元章尝游燕都,工于画梅,以胭脂作没骨体。燕京贵人争求画,乃以一幅张壁间,题诗其上曰:「疏花个个团冰玉,羌笛吹他不下来。」或以为刺时,欲执之。冕觉,亟归隐于会稽之九里山,自号煮石山农。 汪日起《润亭漫钞》:至元中,杨琏真伽恢复佛寺三十馀所,时弃道为僧者七八百人,皆挂冠于上永福寺帝师殿梁间、飞来峰石壁皆镌佛像。会稽王元章冕诗云:「白石皆成佛,苍头半是僧。」 田按:顾侠君据朱竹听作元章传,云元章为元逸民,未尝一日参军事。且引徐显《稗史集传》为證,录入元诗。《四库提要》云:「明太祖下婺州,闻冕名,物色得之,授咨议参军,未几卒。宋濂为作传,载《潜溪集》中,叙其始末甚备。旧本题为元人,非其实矣。一馀谓稗史传闻异辞,《提要》据宋景廉传以为信,识卓矣!元章诗雄快豪宕,七古尤为独绝,称其为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9—1370 【介绍】: 明浙江上虞人,字一云,号别峰,俗姓王。出家于会稽崇胜寺。精研佛典,持律甚严。元仁宗延祐中主萧山净土寺,后又主持绍兴宝林寺,传徒甚广。明太祖洪武二年,被召赴钟山无遮大会,寻放归。有《宝林类编》、《天柱稿》。
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解义篇第二之三
释大同字一云。别峰其别号也。越之上虞王氏子。父友樵母陈氏。妊师十月父昼坐堂上。忽见庞眉异僧振锡而入。父起揖曰。和尚何来。曰昆崙山。竟排闼趋内急追。闻房中儿啼声。父笑曰。吾儿得非再来者乎。师幼俊爽读书辄会玄奥。初习辞章翩翩大有可观。于是父以缵承家学属之。母独叹曰。是子般若种也。讵俾缠溺尘劳乎。遂命入会稽崇胜寺薙发。闻春谷法师讲清凉宗旨郡之景德。往依之尽得其传。又谒古怀肇公精四法界观。因春谷移主宝林。乃谓师曰。子之学精且博矣。恐滞心于粗执。但益多闻缚于知见。诚非见性之本。宜潜修而涤之。庶为吾宗之幸。于是命出钱塘见晦机熙禅师。见其挥麈之间师之夙习见闻一时荡绝。惟存孤明耿耿自照。如是者阅六寒暑。晦机深嘉其志。又闻天目中峰法道之盛往参。便有终焉之意。中峰一日召而勉曰。贤首一宗日远而日微矣。子之器量足以张之。毋久滞此。特书偈赞清凉像付以遣之。师大喜曰。吾今始知万法本乎一心。不识孰为禅又孰为教也。还宝林复侍春谷且告中峰之意。谷随命分座讲杂华经。时宋故官徐天祐王易简相与崇奖声光焕著。郡守范公某怜春谷腊高。欲风之让席。乃设伊蒲亲与师言。师毅然动容曰。其所贵乎道者在师弟之分耳。分明可以垂训后学。苟乘其耄而攘其位。岂人之所为哉。明公固爱我。使我陷于名义。实伤之也。范不觉避席谢曰。吾师诚非常人。岂吾所能知也。元延祐初出主萧山净土寺。次迁景德。至元被命住嘉禾之东塔。随改宝林。然宝林本清凉国师肄业之地。人咸荣师。师亦高卧不赴。于是郡邑交疏延请再至。始投袂而起。乃仿终南草堂故事。辟幽舍招徕俊乂。故天下学者莫不担簦蹑[尸@憍]集其轮下。至正初赐佛心慈济妙辩之号并金襕僧伽衣。元臣忠介泰不华守越苦旱。力请师祷。师爇臂香于玄度塔下雨即大澍。元季天下大乱寺灾。师奋然谋复新之。至我太祖高皇帝御极设无遮大会于钟山。召师入见武楼。师时年八十免拜跪。次日赐宴禁中。事竣赐内库白金数镒并珍物荣其归。师生神宇超迈伏犀贯顶。身修伟玉立而美谈吐。如坐王公贵人有排难教门者。则法轮滚滚。理或不直。虽斧锧在前亦不少挫其气。有以危法加之弗少顾。惟诵华严经为常课。而已不移日其人自毙。师每扶植他宗毫无猜忌。如断江恩少林之学者乃荐之主天衣。天岸济台教之徒也。挽之住圆通。师游闽。时古林茂主福建之保宁。而驭下过严。楚僧无赖者将愬之于公府。师偶遇旅邸。乃设丰食从容饷之谓曰。吾固不识古林。闻其为禅林名德。若辈将不利之。君子以若辈为何如人。不若且止。否则恐自罹大咎。事遂寝。师性至孝恨蚤丧父。每至忌日必流涕不已。养母纯至。非惟顺色凉温而已。必使心餐道味。及亡蒸尝无阙。且求名儒撰行实树石于墓侧。师持律甚严一钵外无长物。惟有书史五千馀卷。洪武二年十二月内示微疾。次年季春十日登座说法。辞众归方丈端坐而化。世寿八十二。僧腊六十有五。阇维徵异甚多。建塔于竹山。所著有天柱稿宝林类编各若干卷。嗣法弟子妙心之大衍皋亭之善现高丽之若兰景德之仁静姜山之明善延寿之师顗南塔之国琛福城之大慧景福之性澄妙相之道你法云之道悦净土之梵翱宝林之日益等。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字一云。越之上虞王氏子。父友樵。母陈氏。妊十月。父昼坐堂上。忽见庞眉异僧。振锡而入。父起揖曰。和尚何来曰昆崙山。竟排闼趋内。急追。闻房中儿啼声。父笑曰。吾儿得非再来者乎。母叹曰。是子般若种也。命入会稽崇胜寺薙发。闻春谷法师。讲清凉宗旨。往依之。尽得其传。又谒古怀肇公。精四法界观。因春谷移主宝林。乃谓师曰。子之学。精且博矣。恐滞心于粗执。但益多闻。缚于知见。诚非见性之本。宜潜修而涤之。于是命出钱塘。谒晦机熙禅师。见其挥麈之间。师之夙习见闻。一时荡绝。惟存孤明。耿耿自照。如是者阅六寒暑。晦机深嘉其志。又闻天目中峰。法道之盛。往参。便有终焉之意。中峰一日召而勉曰。贤首一宗日远而日微矣。子之器量。足以张之。毋久滞此。特书偈读清凉像。付以遣之。师大喜曰。吾今始知万法本乎一心。不识孰为禅。又孰为教也。还宝林。复侍春谷。且告中峰之意。谷随命分座。讲杂华经。时宋官徐天祐。王易简。相与崇奖。声光焕著。郡守范公。怜春谷腊高。欲风之让席。乃设伊蒲。亲与师言。师毅然动容曰。其所贵乎道者。在师弟之分耳。分明可以垂训后学。苟乘其耄。而攘其位。岂人之所为哉。明公固爱我。使陷于名义。实伤之也。范不觉避席谢曰。吾师诚非常人。岂吾所能知也。延祐初。出主萧山净土寺。次迁景德。元命住嘉禾之东塔。随改宝林。乃放终南草堂故事。辟幽舍。招来俊人。故天下学者。莫不担簦蹑屩。集其轮下。至正初。赐佛心慈济妙辩之号。并金襕僧伽衣。元臣泰不华守越苦旱。力请师祷。师爇臂香于玄度塔下。雨即大澍。至太祖高皇帝御极。设无遮大会于钟山。召师入见武楼。师时年八十。免拜跪。次日赐宴禁中。事竣。赐内库白金数镒。并珍物。荣其归。师持律甚严。一钵外无长物。惟有书史五千馀卷。洪武二年十二月内。示微疾。次年年春十日。登座说法。辞众归方丈。端坐而化。世寿八十二。僧腊六十有五。阇维徵异甚多建塔于竹山。所著有天柱稿。宝林类编。各若干卷。
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大同。
一云其字。
号别峰。
越之上虞王氏子。
世推簪缨之族。
父有樵。
母陈氏。
妊师已十月。
父见庞眉僧。
振锡而行。
问僧来自何所。
曰。
昆崙山也。
竟排闼而入。
父急追之。
寂然无有也。
暨出。
闻房中儿啼声。
笑曰。
儿岂向来浮屠也。
幼极俊爽。
览诸载籍。
辄会其玄奥。
父授以辞章之诀。
握笔翩翩。
辄有可观。
遂以缵承家学属之。
母独叹曰。
是子。
般若种也。
可俾其缠绕尘劳乎。
命舍家入会稽崇胜寺。
从僧贵游。
已而剃落。
受菩萨戒。
会春谷讲经景德师。
复往依之。
获受五教仪玄谈二书。
又谒怀古肇师。
受四种法界观。
怀古春谷。
皆南山大弟子。
深于华严之学者也。
师天分既高。
又加精进之功。
凡清凉一家疏章。
悉摄其会通。
而领其枢要。
义趣消融。
智光发现。
识者心服之。
春谷升主宝林华严教院。
召师谓曰。
子学精且博矣。
恐滞于心胸。
以成粗执。
曷从事思惟。
修以刬涤之乎。
师即出钱塘。
见佛智熙禅师。
于慧日峰下。
旧所记忆者。
一切弃绝。
唯存孤明。
耿耿自炤。
如是者。
阅六暑寒。
佛智嘉其有成。
欲縻以上职。
不听而去。
俄上天目山。
礼普应本禅师。
普应见已。
期之如佛智。
师将久留。
普应曰。
贤首之宗。
日远而日微矣。
子之器量。
足以张大之。
毋久淹乎此也。
为赞清凉像而遣之。
师喜曰。
吾今始知万法皆本一心。
不识孰为禅那。
而孰为教乘。
内外自此空矣。
亟还宝林见春谷。
且告之故。
春谷曰。
可矣。
乃命之司宾。
寻升上座。
当时相从者。
皆宏伟之龙象。
师为分讲杂华玄门。
会要统宗。
必极其所言。
宋故官徐天祐王易简。
闻之。
相与崇奖莫置。
声光焕著。
五尺童子。
皆能知其名。
郡守范侯某。
怜春谷僧腊已高。
风之使让其席。
师毅然不答。
侯设伊蒲供。
延师亲与之语。
师曰。
有是哉。
所贵乎道者。
在明师弟子之分。
垂训后人。
苟乘其耄。
而攘其位。
岂人之所为乎。
明公纵爱我厚。
名义不可犯也。
侯不觉离席。
把师臂曰。
别峰诚非常人也。
元延祐初。
始用荐者。
出世萧山净土寺。
师自念。
圭峰以来。
累叶相承。
其间或绝或续。
系执法者之贤否。
遂发弘誓。
力持大法。
晨讲夕演。
虽至于劳勚。
弗敢少懈。
天历初。
朝廷新设广教都总管府。
遴选名山主僧。
一归至公。
升师住景德。
重纪至元中。
行宣政院。
迁主嘉禾之东塔。
师不赴。
时宰臣领院事。
乃改宝林。
宝林清凉肄业之地。
人咸为师荣。
师固守谦退。
迟回不上。
州牧。
邑尹。
山林友社。
交疏延请。
亦不允。
至第二疏。
始投袂而起。
仿终南山草堂故事。
建高斋。
辟幽舍。
招徕俊乂。
浙水东西。
莫不担簦蹑屩。
争集轮下。
师竭忱开授。
比景德为尤勤。
法席之盛。
不减东山。
时至正初。
顺帝。
御宣文阁。
近臣。
有以师之道行闻者。
帝嘉之。
特赐金襕伽黎衣。
帝师大宝法王。
亦俾以六字师号。
隐然作镇江南。
宗门恒倚之为重。
状元忠介公泰不华守越。
病旱无以禳。
佥谓。
非师不可。
师为爇香臂上。
以请雨。
即澍。
师莅事一纪馀。
以疾固辞。
坚卧崇福庵中。
而时事日棘。
师因退处瞻博迦室。
年垂乃八十矣。
皇明御极。
四海更化。
设无遮大会于钟山。
名浮屠咸应诏集阙下。
入见于武楼。
独免师拜跽之礼。
命善世院护视之。
次日复召。
赐食禁中。
及还复有白金之赐。
洪武二年冬十二月。
得疾久不瘳。
口占辞众语。
端坐而蜕。
寔三年春三月十日也。
世寿八十一。
僧腊六十五。
越七日。
遵治命就城南竹山。
准法阇维。
收馀烬瘗焉。
其嗣法分布列刹者。
则妙心大衍。
臬亭善现。
高丽若兰。
景德仁静。
姜山明善。
延寿师顗。
南塔国琛。
福城大慧。
景福性澄。
妙相道称。
法云道悦。
小宝□日益。
净土梵翱也。
师神宇超迈。
伏犀插脑。
长身而玉立。
美谈吐。
遇王公贵人轻重教门者。
发论兖兖弗休。
其挺己卫道。
理或不直。
虽斧锧在前。
不少挫其气。
中岁稍涉魔事。
至中之以危法。
师不顾。
下帷却扫。
日味华严。
其人一旦自毙。
然其游心文。
翰宾接贤。
公卿燕飨赆遗。
唯恐不尽其意。
永康胡公长孺。
吴兴赵文敏公孟頫。
巴西邓文肃公文原。
长沙欧阳文公玄乌。
伤黄文献公溍武。
威余忠宜公阙。
咸乐与师交。
函诗往来。
无虚岁。
晚岁与安阳韩庄节公性。
李著作孝光
唱酬于水光山色间。
尤极其情趣。
扶植他宗。
无尘毛猜忌。
闻其贤也。
敛衽不暇。
断江恩师少林学也。
荐之主天衣。
天岸济师台衡教也。
挽之尸圆通。
至于甄别人品。
摩厉后进。
三宗屡得其人。
古林茂师之主保宁。
驭下过严。
楚僧无赖者数人。
将愬之于公府。
师偶遇于旅邸。
设丰食食之。
从容谓曰。
吾虽不识古林。
闻其为禅林名德。
子等将不利之。
君子以为何如人。
不如且已。
否则恐罹大咎也。
众沉吟良久。
稽首列拜而去。
事遂寝。
师性至孝。
自恨蚤丧父。
养母纯至。
及亡。
春秋祭礼无阙。
且请名臣书父母群行。
树碑于墓。
生平无躁进意。
高丽沈王。
遣参军洪瀹。
施大藏经于二浙。
瀹自负通内外典。
不复下人。
入越见师。
茫然如有失。
力言于王。
邀公游燕都。
将振拔之。
过吴。
辞以疾而还。
持律甚严。
不敢违越。
抚世酬物。
终始如一。
不以久近为碍。
而散其诚。
逮革代之后。
囊无一钱。
唯存书史五千卷。
尽散其徒之能文者。
著述颇多。
未脱稿。
辄为人持去。
其外集曰天柱稿。
录师自制诗文。
曰宝林编。
额聚古今人。
为寺所作者也。
呜呼。
贤首之宗。
不振久矣。
凛乎若九鼎一丝之悬。
师独能撑支震耀。
使孤宗。
植立于十馀传之后。
凡五十年。
非贤者。
其能致是乎。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大同,字一云,亦字别峰,上虞王氏子。父友樵,母陈氏,妊十月,父昼坐堂上,忽见庞眉异僧振锡而入,父起揖曰:“和尚何来?”曰:“昆崙山。”竟排闼趋内急追,闻房中儿啼声,父笑曰:“吾儿,得非再来者乎?”同幼俊爽,读书辄会玄奥,初习辞章,翩翩大有可观。于是,父以缵承家学属之。母独叹曰:“是子般若种也,讵俾缠溺尘劳乎!”遂命入会稽崇胜寺薙发。闻春谷讲清凉宗旨于景德寺,往依之,尽得其传。又谒古怀肇,精四法界观。会春谷移主宝林,乃谓同曰:“子之学精且博矣,恐滞心于粗执,但益多闻,缚于知见,诚非见性之本,宜潜修而涤之,庶为吾宗之幸。”于是命出钱塘,见晦机熙禅师,见其挥尘之间,同之夙习见闻一时荡绝,惟存孤明,耿耿自照,如是者阅六寒暑,晦机深嘉其志。又闻天目中峰法道之盛,往参便有终焉之意。中峰一日召而勉曰:“贤首一宗日远而日微矣,子之器量足以张之,毋久滞此。”特书偈赞清凉像,付以遣之。同大喜曰:“吾今始知万法本乎一心,不识孰为禅,又孰为教也。”还宝林,复侍春谷,且告中峰之意,谷随命分座,讲《杂华经》。时宋故官徐天祐、王易简相与崇奖,声光焕著。郡守范公怜春谷腊高,欲风之让席,乃设伊蒲,亲与同言,同毅然动容曰:“其所贵乎道者,在师弟之分耳,分明可以垂训后学,苟乘其耄而攘其位,岂人之所为哉!明公固爱我,使我陷于名,义实伤之也。”范不觉避席,谢曰:“吾师诚非常人,岂吾所能知耶。”元延祐初,出主萧山净土寺,次迁景德。至元,被命住嘉禾之东塔,寻改宝林,然宝林本清凉国师肄业之地,人咸荣之,同殊高卧不赴,于是郡邑交疏,延请再至,始投袂而起,乃仿终南草堂故事,辟幽舍招徕俊人,故天下学者莫不担簦蹑屩,集其轮下。至正初,赐“佛心慈济妙辩”之号,并金襕僧伽衣。元忠介泰不华守越苦旱,力请同祷。同爇臂香于玄度塔下,雨即大澍。元季天下大乱,寺灾,同奋然谋复新之。大明龙兴,太祖御极,设无遮大会于钟山,召同入见武楼,时年八十,次日赐宴禁中,事竣,赐内库白金数镒并珍物荣其归。同神宇超迈,状甚修伟,玉立亭亭,而美谈吐。如坐王公贵人有排难教门者,则法轮滚滚,理或不直,虽斧锧在前,亦不少挫其气,有以危法加之,弗少顾,惟诵《华严经》为常课而已,不移日,其人自毙。同每扶植他宗,毫无猜忌,如继江恩,少林之学者,乃荐之主天衣。天岸济,台教之徒也,挽之住圆通。同游闽时,古林茂主福建之保宁,而驭下过严,楚僧无赖者将愬之于公府,同偶遇旅邸,乃设丰食饷之,从容谓曰:“吾固不识古林,闻其为禅林名德,若辈将不利之,君子以若辈为何如人?不若且止,否则恐自罹大咎。”事遂寝。同性至孝,恨蚤丧父,每至忌日,必流涕不已。养母纯至,非惟顺色凉温,而必使心餐道味。同持律甚严,一钵外无长物,惟有书史五千馀卷。洪武二年十二月示微疾,明年季春,十日登坐,说法辞众,端坐而化,世寿八十二,僧腊六十有五。阇维徵异甚多,建塔于竹山。所著有《天柱稿》、《宝林类编》各若干卷。弟子妙心大衍、皋亭善现、高丽若兰、景德仁静、姜山明善、延寿师顗、南塔国琛、福城大慧、景福性澄、妙相道你、法云道悦、净土梵翱、宝林日益,十三人俱继其法,化亦弘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6—1370 【介绍】: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元诗选
维桢,字廉夫,会稽人。
登泰定丁卯进士,署天台尹,改钱清场盐司令,迁江西等处儒学提举。
会兵乱,避地富春山,徙钱塘。
张士诚招之,不往,又忤达识丞相,自苏徙松。
明洪武二年,召修礼乐书,维桢谢曰:岂有八十岁老妇,就木不远,而再理嫁者邪!
赋《老客妇词》以进。
赐安车诣阙,留百二十日,以白衣乞骸骨,放还。
卒年七十有五。
廉夫尝居吴山铁冶岭,故号铁崖。
过太湖,得莫邪铁笛,又称铁笛道人。
筑室松江上,有小蓬壶、草玄阁诸胜。
海内荐绅大夫,与东南才俊之士,造门纳屦,殆无虚日。
玉山草堂之会,推主敦盘。
笔墨横飞,铅粉狼藉,或戴华阳巾,披鹤氅,踞船屋上,吹铁笛,作《梅花弄》,坐客皆蹁跹起舞,以为神仙中人也。
所著书数百卷,其《古乐府》尤盛行。
张伯雨曰:《三百篇》而下,不失比兴之旨,惟《古乐府》为近。
今代李季和、杨廉夫遂称作者。
廉夫上法汉、魏,而出入少陵、二李之间,故其所作,隐然有旷世金石声,又时出龙鬼蛇神,以眩荡一世之耳目,斯亦奇矣。
元诗之兴,始自遗山。
中统、至元而后,时际承平,尽洗宋、金馀习,则松雪为之倡。
延祐、天历间,文章鼎盛,希踪大家,则虞、杨、范、揭为之最。
至正改元,人材辈出,标新领异,则廉夫为之雄。
而元诗之变极矣!
明初,袁海叟、杨眉庵辈皆出自铁门。
钱牧斋谓铁体靡靡,久而未艾,斯言未足以服铁崖也。
词学图录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喜铁笛,故号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 )枫桥全堂人。泰定四年(1327)进士。授天台县尹。明洪武二年,召至京师,议订各种仪礼法典。事成后,即请归,朱元璋命百官于京都西门外设宴欢送,不久逝。擅诗文、书法、戏曲。所创《西湖竹枝词》通俗清新,和者众多。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铁厓会稽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5—1364 【介绍】: 元昆山人,字羲仲,号东郭生,又号野翁。少从卫培学,工诗,尤精于《》。以豪杰自负。尝献策张士诚,不用,归耕娄上。老得训导官,与时忤,偃蹇以终。有《雪履斋笔记》、《林外野言》。
元诗选
翼字羲仲,(一作重)昆山人。
少从卫培学,工诗,尤精于《》。
生平以豪杰自负,尝献策张士诚,不能用,遂归耕娄上。
老得训导官,竟与时忤,偃蹇以终。
范阳卢熊公武题其墓曰「迁善先生」。
羲仲自号「野翁」,又号「东郭生」,以东郭先生故事命其斋曰「雪履」。
所著有《林外野言》杨维桢序其诗曰:今之诗合吾之论者,斤斤三四人,虞公集、李公孝光、陈公樵也。
窃继其绪馀者,亦斤斤三四人,天台项炯、姑胥陈谦、永嘉郑东、昆山郭翼也。
又曰:其诗精悍者在李商隐间,风流姿媚者,不在玉台下。
按羲仲卒于至正二十四年,昆山朱圭《名迹志》载有卢熊所撰墓志可据。
而钱宗伯牧斋《列朝诗集》谓羲仲洪武初徵授学官,度不能有所见,怏怏而卒。
岂未见公武所撰墓志耶?
牧翁考證,号为详博,而小传中疏缪如此类者颇多。
余一一表而出之,非敢指摘前贤,窃恐贻误来学也。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羲仲一作羲重昆山人官训导自号野翁又称东郭生所著有林外野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0—1369 【介绍】: 元昆山人,一名德辉,又名阿瑛,字仲瑛,号金粟道人。年三十始折节读书。筑园池名玉山佳处,日夜与客置酒赋诗,四方学士咸至其家。园池亭榭之盛,图史之富,冠绝一时。尝举茂才,授会稽教谕,辟行省属官,皆不就。张士诚据吴,欲强以官,乃去隐嘉兴之合溪。母丧归,士诚再辟之,遂断发庐墓。洪武初,徙濠梁卒。有《玉山璞稿》。
元诗选
瑛一名阿瑛,别名德辉,字仲瑛,昆山人。
世居界溪之上,轻财结客,年三十,始折节读书,购古书、名画、三代以来彝鼎秘玩,集录鉴赏无虚日。
举茂才,署会稽教谕,辟行省属官,皆不就。
年四十,以家产付其子元臣,卜筑玉山草堂,园池、亭榭、饩馆、声伎之盛,甲于天下。
四方名士若张仲举、杨廉夫、柯九思、李孝光、郑明德、倪元镇,方外若张伯雨、于彦成、琦元璞辈,常主其家,日夜置酒赋诗。
有二妓曰小璚花、南枝秀者,每遇宴会,辄命侑觞,一时风流文雅,著称东南焉。
淮张据吴,避隐嘉兴之合溪。
母丧归绰溪,张氏再辟之,断发庐墓,翻阅释典,自称「金粟道人」。
至正末,元臣为水军副都万户,恩封武略将军、水军千户、飞骑尉、钱唐县男。
洪武元年,以元臣为元故官,例徙临濠。
二年三月卒,年六十。
自为圹志,戒其子以纻衣、桐帽、棕鞋、布袜缠裹入土。
尝自题其像曰:「儒衣僧帽道人鞋,天下青山骨可埋。
若说向时豪侠兴,五陵鞍马洛阳街。
」所著有《玉山璞稿》,会粹一时高人胜流分题宴集之作为《玉山名胜集》。
又第其箧笥所藏,都为一集,曰《草堂雅集》。
又有《玉山饯别寄赠诗》及《玉山纪游诗》,则汝阳袁华所编也。
李一初曰:玉山草堂,良辰美景,士友群集,四方之能为文辞者,凡过苏必之焉。
欢意浓浃,随兴所至。
罗尊俎,陈砚席,列坐分题,无间宾主。
仙翁释子,亦往往而在。
长短杂体,靡所不有,可谓盛矣!
壬申秋,余同犀月访大临于界溪,得上绰墩,寻玉山遗址,遥望山色湖光,而缅想当年草堂文酒之会,真吾家千载一佳话也。
词学图录
顾阿瑛(1310一1369) 一名德辉,一名瑛,字仲瑛。
平江昆山(今属江苏)人。
家世豪富,年三十,始读书。
筑别业"玉山佳处",盛冠一时,四方文学士张翥、杨维桢、柯九思、李孝光,方外张雨等,咸主其家。
有《玉山璞稿》,存词四首,在集中。
槜李诗系·卷五
瑛字仲瑛别名阿瑛自称金粟道人昆山人元季辟会稽教谕不就筑室茜泾曰玉山佳处园池声妓之盛甲于一时招致海内名士置酒赋诗张士诚入吴遂遁迹隐嘉兴之合溪营别业居之释来复有寄题合溪别业次韵诗云草堂合溪上云石静无氛春水鲈三尺秋风鹤一群行厨依竹见吹笛隔花闻最喜逃禅好蒲团拟共分不食诸侯禄閒居避俗氛岸花红作阵沙鸟白为群贝叶风前读菱歌月下闻清游难再得愁绝一江分陈基有寄仲瑛寓嘉兴诗云每忆吴门顾辟疆旧开池馆带沧浪绿波芳草盟鸥鹭锦瑟玉笙悲凤皇座客诗成谁最好故人酒后我多狂扁舟独往鸳湖上老到犹能赋草堂瑛以子元臣封钱塘县男明洪武元年徙临濠卒自为圹志戒其子以纻衣桐帽棕鞋布袜缠裹入土归葬绰墩按瑛所著诗曰玉山璞稿又辑交游诸公诗四十家曰草堂雅集有萃亭馆题咏曰玉山名胜集外又有玉山纪游集在合溪有暮云集今多遗轶

人物简介

元诗选
智一名荣智,字睿夫,一字惠夫,其先嘉定州人。
父晟,迁昆山。
兄信字实夫,时齐名,称二瞿先生。
智嗜学明《》,至正间,宪司试辟后青龙镇学教谕,摄绍兴府录判,寻弃官去。
睿夫博雅能诗,以书法钩勒兰花,笔致妙绝。
时寓华亭,所居有通波阁。
与黄晋卿、段吉甫、李季和、成原常、张伯雨诸君友善。
季和尝曰:予客游娄县,与瞿、郭、卢、吕诸君日相从为嬉游,登山临水,饮酒赋诗,五六人者无不与焉。
伯雨赠诗云:「青龙江上古儒宫,子去横经作士风。
当户九峰春树隔,去家百里海潮通。
」原常赠诗云:「老夫亦有鹅溪绢,也欲相从看画兰。
」亦极一时之盛也。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