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上皇人
 
人似上皇
 
傲羲皇
 
傲羲轩
 
北牖羲皇
 
北窗一枕
 
北窗寄傲
 
北窗凉
 
北窗眠
 
北窗睡美
 
北窗羲皇
 
北窗卧
 
北窗卧羲皇
 
北窗风
 
北窗高枕
 
北窗高卧
 
宇宙一北窗
 
慕羲皇
 
白日羲皇
 
直到羲皇世
 
笑羲皇
 
羲和人
 
羲皇上
  
羲皇人
 
羲皇以上人
 
羲皇侣
 
羲皇叟
 
羲皇情
 
老北窗
 
卧北窗
 
卧羲皇
 
身致羲皇上
 
闭门寻羲皇
 
陶令塌
 
陶令羲皇
 
陶窗
 
靖节窗风
 
风期结陶叟
 
高枕晤羲皇
 
高卧偃羲皇

相关人物
陶潜
 
伏羲氏
 
羲和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一百十一〈陶潜·与子俨等书〉~2097~
告俨、俟、份、佚、佟。夫天地赋命,有生必有终,自古圣贤,谁能独免。子夏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岂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邪。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荼毒。每以家毙,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已,必贻俗患,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耳。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罔罔。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更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陋,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恨汝辈稚小,家贫无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泛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陶潜〉~2462~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简释

羲皇人:指生活清闲自适。唐李白《戏赠郑溧阳》:“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例句

腹中无一物,高话羲皇年。 储光羲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之三

竹庭瓶水新,深称北窗人。 周贺 赠皎然上人(一本无皎字)

时入闾巷醉,好是羲皇人。 戴叔伦 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侍呈上姊夫

谁向刘灵天幕内,更当陶令北窗风。 李商隐 假日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李白 戏赠郑溧阳

百里独太古,陶然卧羲皇。 李白 经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畴昔在嵩阳,同衾卧羲皇。 李白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

长啸无一言,陶然上皇逸。 李白 赠清漳明府侄聿

学道三千春,自言羲和人。 李白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泚赠别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杜甫 重过何氏五首之四

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 柳宗元 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岂同求羊径,共是羲皇人。 权德舆 奉和新卜城南郊居得与卫右丞邻舍因赋诗寄赠

清风北窗卧,可以傲羲皇。 白居易 竹窗

宁唯北窗月,自谓上皇人。 钱起 衡门春夜

应令尉陀俗,还作上皇人。 钱起 送李大夫赴广州

翛然静者事,宛得上皇馀。 钱起 过王舍人宅

默语谁能识,琴樽寄北窗。 陈子昂 群公集毕氏林亭

何须问今古,便是上皇人。 陈寡言 山居

不羞莽卓黄金印,却笑羲皇白接䍦。 韩偓 余卧疾深村闻一二郎官今称继仗闽越笑余迂古潜于异乡闻之因成此篇

中虚得暴下,避冷卧北窗。 韩愈 病中赠张十八

林疑中散地,人似上皇时。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人生只为此,亦足傲羲皇。 高适 广陵别郑处士

喜于无声地,暂傲羲皇俗。 鲍溶 秋晚铜山道中宿隐者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颜渊》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例句

风变市儿惊偃草,雨晴郊薮谬随车。 李绅 拜三川守

草木承风偃,云雷施泽均。 卢纶 寄赠库部王郎中

清风时偃草,久旱或为霖。 窦常 奉使西还早发小涧馆寄卢滁州迈

偃草怀君子,移风念啬夫。 羊士谔 郡斋读经

典故  
绿帻卖珠儿
 
缘帻厨人
 
谒董君
 
卖珠儿

相关人物
红夫(馆陶公主)
 
董偃


《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
「初,帝姑馆陶公主号窦太主,堂邑侯陈午尚之。午死,主寡居,年五十馀矣,近幸董偃。始偃与母以卖珠为事,偃年十三,随母出入主家。左右言其姣好,主召见,曰:『吾为母养之。』因留第中,教书计相马御射,颇读传记。至年十八而冠,出则执辔,入则侍内。为人温柔爱人,以主故,诸公接之,名称城中,号曰董君。主因推令散财交士,令中府曰:『董君所发,一日金满百斤,钱满百万,帛满千匹,乃白之。』安陵爰叔者,爰盎兄子也,与偃善,谓偃曰:『足下私侍汉主,挟不测之罪,将欲安处乎?』偃惧曰:『忧之久矣,不知所以。』爰叔曰:『顾城庙远无宿宫,又有萩竹籍田,足下何不白主献长门园?此上所欲也。如是,上知计出于足下也,则安枕而卧,长无惨怛之忧。久之不然,上且请之,于足下何如?』偃顿首曰:『敬奉教。』入言之主,主立奏书献之。上大说,更名窦太主园为长门宫。主大喜,使偃以黄金百斤为爰叔寿。叔因是为董君画求见上之策,令主称疾不朝。上往临疾,问所欲,主辞谢曰:『妾幸蒙陛下厚恩,先帝遗德,奉朝请之礼,备臣妾之仪,列为公主,赏赐邑入,隆天重地,死无以塞责。一日卒有不胜洒扫之职,先狗马填沟壑,窃有所恨,不胜大愿,愿陛下时忘万事,养精游神,从中掖庭回舆,枉路临妾山林,得献觞上寿,娱乐左右。如是而死,何恨之有!』上曰:『主何忧?幸得愈。恐群臣从官多,大为主费。』上还。有顷,主疾愈,起谒,上以钱千万从主饮。后数日,上临山林,主自执宰敝膝,道入登阶就坐。坐未定,曰:『愿谒主人翁。』主乃下殿,去簪珥,徒跣顿首谢曰:『妾无状,负陛下,身当伏诛。陛下不致之法,顿首死罪。』有诏谢。主簪履起,之东箱自引董君。董君绿帻傅韝,随主前,伏殿下。主乃赞:『馆陶公主胞人臣偃昧死再拜谒。』因叩头谢,上为之起。有诏赐衣冠上。偃起,走就衣冠。主自奉食进觞。当是时,董君见尊不名,称为『主人翁』,饮大驩乐。主乃请赐将军列侯从官金钱杂缯各有数。于是董君贵宠,天下莫不闻。」唐·颜师古注:「绿帻,贱人之服也。」

例句

帝问主人翁,有自卖珠儿。 李商隐 井泥四十韵

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李白 古风之八

典故 
相关人物
栾黡
 
荀偃


《春秋左传·襄公十四年》
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栾黡曰:「晋国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乃归,下军从之。

例句

昔馀马首东,君在海北汭。 独孤及 代书寄上裴六冀刘二颍

猪肝无足累,马首敢辞勤。 独孤及 答李滁州忆玉潭新居见寄

典故
怒偃师
 
木人歌舞


《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79~
周穆王西巡狩,越昆崙,不至弇山。反还,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穆王荐之,问曰:「若有何能?」偃师曰:「臣唯命所试。然臣已有所造,愿王先观之。」穆王曰:「日以俱来,吾与若俱观之。」越日偃师谒见王。王荐之,曰:「若与偕来者何人邪?」对曰:「臣之所造能倡者。」穆王惊视之,趣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顉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王以为实人也,与盛姬内御并观之。技将终,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王大怒,立欲诛偃师。偃师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革、木、胶、漆、白、黑、丹、青之所为。

例句

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 李商隐 宫妓

犀烛江行见鬼神,木人登席呈歌舞。 李端 杂歌

典故
主父五鼎
 
主父言
    
五鼎食烹
 
求五鼎

相关人物
主父偃


《墨子》卷一〈七患〉~23~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用不可不节也。五谷尽收,则五味尽御于主,不尽收则不尽御。一谷不收谓之馑,二谷不收谓之旱,三谷不收谓之凶,四谷不收谓之馈,五谷不收谓之饥。岁馑,则仕者大夫以下皆损禄五分之一。旱,则损五分之二。凶,则损五分之三。馈,则损五分之四。饥,则尽无禄禀食而已矣。故凶饥存乎国,人君彻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彻县,士不入学,君朝之衣不革制,诸侯之客,四邻之使,雍食而不盛,彻骖騑,涂不芸,马不食粟,婢妾不衣帛,此告不足之至也。
《汉书》卷六十四上〈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列传上·主父偃〉
主父偃,齐国临菑人也。学长短从横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之言。游齐诸子间,诸儒生相与排傧,不容于齐。……是时,徐乐、严安亦俱上书言世务。书奏,上召见三人,谓曰:「公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乃拜偃、乐、安皆为郎中。偃数上疏言事,迁谒者,中郎,中大夫。岁中四迁。……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或说偃曰:「大横!」偃曰:「臣结发游学四十馀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亨耳!吾日暮,故倒行逆施之。」唐·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五鼎食,牛、羊、豕、鱼,麋也。诸侯五,卿大夫三。」师古曰:「五鼎亨之,谓被镬亨之诛。」

例句

孤芳安可驻,五鼎几时烹。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

偃须求五鼎,陶只爱吾庐。 杜牧 春末题池州弄水亭

一竿如有计,五鼎岂须烹。 罗隐 雪霁

朝趋九韶音,暮列五鼎食。 陆龟蒙 杂讽九首

典故
梢梢新月偃


《全唐诗》卷三百四十二〈南溪始泛三首〉
〈南溪始泛三首〉其一:「榜舟南山下【榜舟南溪上】,上上不得返。幽事随去多【幽寻事随去】,孰能量近远。阴沈过连树,藏昂抵横阪。石粗肆磨砺,波恶厌牵挽。或倚偏岸渔,竟就平洲饭。点点暮雨飘,梢梢新月偃。馀年懔无几,休日怆已晚。自是病使然,非由取高蹇【非由取高謇】。」
典故
相关人物
宋王偃
 
武乙


《史记》卷三〈殷本纪〉~04~
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
《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62~
君偃十一年,自立为王。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乃与齐、魏为敌国。盛血以韦囊,县而射之,命曰「射天」。淫于酒妇人。群臣谏者辄射之。于是诸侯皆曰「桀宋」。

例句

撞钟饮酒行射天,金虎蹙裘喷血斑。 李贺 梁台古愁

浪作禽填海,那将血射天。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典故
韦偃

相关人物
韦偃


《宣和画谱》卷十三
韦偃,父銮,善画山水松石,时名虽已籍籍,而未免堕于古拙之习。偃虽家学而笔力遒健,风格?举,烟霞风云之变,与夫轮囷离奇之?,过父远甚。然世唯知偃善画马。盖杜子美尝有《题偃画马歌》,所谓「戏拈秃笔扫骅骝,?见骐驎出东壁」者是也。然不止画马,而亦能工山水、松石、人物、皆精妙。岂非世之所知,特以子美之诗传耶?乃如?四娘家花,公孙大娘舞剑器,此皆因之以得名者也。今御府所藏二十有七:牧放人马图一,三骥图一,三马图一,莫江五马图一,牧马图九,散马图三,牧牛图一,沙牛图一,牧放?驴图一,早行图一,读碑图二,松石图三,松下?僧图一。
典故
销金偃革


《淮南子》卷六〈览冥训〉~99~
若夫以火能焦木也,因使销金,则道行矣;若以慈石之能连铁也,而求其引瓦,则难矣,物固不可以轻重论也。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故耳目之察,不足以分物理;心意之论,不足以定是非。故以智为治者,难以持国,唯通于太和而持自然之应者,为能有之。故峣山崩,而薄落之水涸;区冶生,而淳钩之剑成;纣为无道,左强在侧;太公世,故武王之功立。由是观之,利害之路,祸福之门,不可求而得也。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40~
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如淳曰:「革者,革车也;轩者,赤黻乘轩也。偃武备而治礼乐也。」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苏林云:「革者,兵车也;轩者,朱轩皮轩也。谓废兵车而用乘车也。」
典故

《史记》卷二十五《魏书·杨扈传》
阜率国士大夫及宗族子弟胜兵者千馀人,使从弟岳于城上作偃月营,与超接战,自正月至八月拒守而救兵不至。

例句

才施偃月行军令,便见台星逼座隅。 方干 狂寇后上刘尚书

典故

《太平广记》卷三百六十二〈妖怪四·李林甫〉~2876~
平康坊南街废蛮院,即李林甫旧第也。林甫于正寝之后,别创一堂,制度弯曲,有却月之形,名曰「偃月堂」。土木华丽,剞劂精巧,当时莫俦也。林甫每欲破灭人家,即入月堂,精思极虑,喜悦而出,其家不存矣。及将败,林甫于堂上,见一物如人,遍体被毛,毛如猪立,踞身钩爪,长三尺馀,以手戟林甫,目如电光而怒视之。林甫连叱不动,遽命弧矢,毛人笑而跳入前堂。堂中青衣,遇而暴卒。经于厩,厩中善马亦卒。不累月而林甫败。(出《开天传信记》)
典故 
主父西游

相关人物
主父偃


《汉书》卷六十四上《主父偃传》
「主父偃,齐国临菑人也。学长短从横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之言。游齐诸子间,诸儒生相与排傧,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客甚困。以诸侯莫足游者,元光元年,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将军数言上,上不省。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乃拜偃、乐、安皆为郎中。偃数上疏言事,迁谒者,中郎,中大夫。岁中四迁。」

例句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李贺 致酒行

丈夫遭遇不可知,买臣主父皆如斯。 高适 送蔡山人

典故
子游

相关人物
言偃


《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
言偃,吴人,字子游。少孔子四十五岁。子游既已受业,为武城宰。孔子过,闻弦歌之声。孔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曰:「昔者偃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孔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孔子以为子游习于文学。

例句

试以他乡事,明朝问子游。 戎昱 秋馆雨后得弟兄书即事呈李明府

《國語辭典》:偃蹇  拼音:yǎn jiǎn
1.傲慢。《左传。哀公六年》:「彼皆偃蹇,将弃子之命。」明。凌濛初《红拂记》第二出:「则见他取角枕欹斜卧倒。更半支颐偃蹇频瞧。」
2.高立的样子。《楚辞。屈原。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文选。枚乘。七发》:「旌旗偃蹇,羽毛肃纷。」
3.屈曲。《淮南子。本经》:「偃蹇寥纠,曲成文章。」《初刻拍案惊奇》卷七:「蛇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4.安卧。《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
5.困顿、失志。《聊斋志异。卷三。连城》:「少负才名,年二十馀,犹偃蹇。」
《國語辭典》:羲皇上人  拼音:xī huáng shàng rén
伏羲氏之前的人。指太古时代的人。太古时代的人恬淡无营,心无俗念,生活悠闲,故隐士常用以自喻。晋。陶渊明〈与子俨等书〉:「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國語辭典》:偃草  拼音:yǎn cǎo
1.草覆倒。《晋书。卷六○。索靖传》:「举而察之,又似乎和风吹林,偃草扇树。」
2.语本《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比喻人民为居上位者所感化。《晋书。卷五五。潘岳传》:「学犹莳苗,化若偃草。」
《漢語大詞典》:偃风(偃風)
(1).比喻教化普及。语本论语·颜渊:“草上之风,必偃。”《南齐书·乐志三》:“偃风裁化,暅日敷祥。”
(2).草倒伏于风中。 清 赵翼 《右手忽患风痹食指中指不能把笔将成痼疾矣》诗:“离披偃风草,槎枒触眼刺。”
《國語辭典》:草偃  拼音:cǎo yǎn
风吹草倒。比喻声威壮盛,所向披靡。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檄移》:「移宝易俗,草偃风迈。」
分類:德化化民
《國語辭典》:主人翁  拼音:zhǔ rén wēng
1.主人。如:「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奴家姓陶,名幼芳,就是昨日主人翁之女。」也作「主人公」。
2.主要人物。如:「这部小说中的主人翁是年迈的老人和他的小孙女。」
《國語辭典》:主人  拼音:zhǔ rén
1.拥有主权的人。《三国演义》第五六回:「今日皇叔做了东吴女婿,便是鲁肃主人,如何敢坐?」《儒林外史》第五回:「便是管事的管家、家人、媳妇、丫鬟、使女黑压压的几十个人,都来磕了主人、主母的头。」
2.东家,相对于宾客而言。《文选。潘岳。笙赋》:「酒酣徒扰,乐阙日移,疏客始阑,主人微疲。」《儒林外史》第二回:「金有馀只得用了几个小钱,一夥客人都也同了去看,又央及行主人领著。」
《國語辭典》:绿帻(綠幘)  拼音:lǜ zé
1.古时仆役的服饰。《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董君绿帻傅韝。」唐。颜师古。注:「绿帻,贱人之服也。」唐。李白〈古风〉五九首之八:「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2.宠臣所戴的帽子,或指权贵子弟所穿戴的衣冠服饰。《文选。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一首》:「游丝映空转,高杨拂地垂,绿帻文照耀,紫燕光陆离。」
《漢語大詞典》:马首(馬首)
(1).马的头。仪礼·士丧礼:“君至,主人出迎于外,门外见马首,不哭。” 唐 韩愈 《过鸿沟》诗:“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2).马的前面。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 元宗 始入 斜谷 也……知顿使给事中 韦倜 於墅中得新熟酒一壶,跪献於马首者数四。”
(3).马首所向。指策马前进。 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鸣鷄戒旦,则飘尔晨征,日薄西山,则马首靡託。” 明 张以宁 《有感》诗:“马首 桓州 又 懿州 ,朔风秋冷黑貂裘。”
(4).所骑的马。借以敬称他人。 唐 戴叔伦 《奉同汴州李相公勉送郭布殿中出巡》诗:“马首先春至,人心比岁和。” 宋 苏轼 《与韩昭文》:“边徼往还,从者殊劳,日望马首,但迂拙动成罪戾,恐不能及见公之还而去耳。”
(5).指蚕。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六:“蚕为马首。”参见“ 马头娘 ”。
《國語辭典》:马头娘(馬頭娘)  拼音:mǎ tóu niáng
神话传说中的蚕神。相传为一披著马皮的少女幻化而成,民间宫庙中有其塑像,供人祈求蚕桑平安。见《太平广记。卷四七九。蚕女》。也称为「马明王」、「马明菩萨」。
《漢語大詞典》:马首东(馬首東)
见“ 马首欲东 ”。
《漢語大詞典》:马首欲东(馬首欲東)
谓东归;返回。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 欒黶 曰:‘ 晋国 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乃归。” 杨伯峻 注:“ 秦 兵在西,东则归矣。”《北齐书·杜弼传》:“其后别与 邢 书云:‘夫建言明理,宜出典证,而违 孔 背 释 ,独为君子。若不师圣,物各有心,马首欲东,谁其能御。’”《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今马首欲东,无可相贐,手制粗鞋一双,綾袜一緉,聊表微意。”亦省作“ 马首东 ”。 唐 独孤及 《代书寄上裴六冀刘二颍》:“昔余马首东,君在海北汭。” 清 朱彝尊 《效孟东野体即送其还高密》诗:“君今马首东,读书归旧巖。”
分類:东归返回
《漢語大詞典》:五鼎
(1).古代行祭礼时,大夫用五个鼎,分别盛羊、豕、肤(切肉)、鱼、腊五种供品。见仪礼·少牢馈食礼孟子·梁惠王下:“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 明 陆采 《怀香记·钦赐异香》:“莫把年华空断送,整五鼎三牲脩供。” 明 沈受先《三元记·辞亲》:“前呼后拥,显亲扬名,也胜是死后三牲五鼎之祭。”
(2).见“ 五鼎食 ”。
《漢語大詞典》:五鼎食
列五鼎而食。形容高官贵族的豪奢生活。亦喻高官厚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晋书·束晳传:“夕宿七娥之房,朝享五鼎之食。”亦省作“ 五鼎 ”。 南朝 梁 沈约 《君子有所思行》:“无以五鼎盛,顾嗤三经玄。” 唐 白居易 《把酒》诗:“朝飡不过饱,五鼎徒为尔。”
《漢語大詞典》:五鼎烹
亦作“ 五鼎亨 ”。 古代的一种酷刑。用鼎镬烹煮罪人。汉书·主文偃传:“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亨耳!” 颜师古 注:“五鼎亨之,谓被鑊亨之诛。”亨,“ 烹 ”的本字。 宋 陆游 《当食叹》诗:“贪夫五鼎烹,志士 首阳 饿。” 明 陈子龙 《赠孙克咸》诗:“轩冕甘为五鼎烹,壮士翻为二桃弃。” 程善之 《春日杂感》诗:“生不五鼎食,死不五鼎烹。”
《漢語大詞典》:五鼎食
列五鼎而食。形容高官贵族的豪奢生活。亦喻高官厚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晋书·束晳传:“夕宿七娥之房,朝享五鼎之食。”亦省作“ 五鼎 ”。 南朝 梁 沈约 《君子有所思行》:“无以五鼎盛,顾嗤三经玄。” 唐 白居易 《把酒》诗:“朝飡不过饱,五鼎徒为尔。”
《漢語大詞典》:射天
史传某些暴君常用革囊盛血,悬而仰射,以示威武,与天争衡。史记·殷本纪:“帝 武乙 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又《龟策列传》:“﹝ 紂 ﹞杀人六畜,以韦为囊。囊盛其血,与人县而射之,与天帝争彊。”又《宋微子世家》:“ 君偃 ( 康王 )十一年,自立为王……盛血以韦囊,县而射之,命曰‘射天’。”后借以指暴虐和叛乱行为。《梁书·武帝纪上》:“至于悖礼违教,伤化虐人,射天弹路,比之犹善。” 唐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巴州严八使君五十韵》:“浪作禽填海,那将矢射天。” 杨伦 笺注:“二句更恶其不自量而敢於犯上也。”
《國語辭典》:偃月  拼音:yǎn yuè
1.半弦月。
2.半月形的器物。如:「偃月营」、「偃月刀」。
《漢語大詞典》:偃月堂
唐 李林甫 堂名。新唐书·姦臣传上·李林甫:“ 林甫 有堂如偃月,号 月堂 。每欲排构大臣,即居之,思所以中伤者。若喜而出,即其家碎矣。”后因以喻称权臣嫉害忠良的地方。 宋 汪藻 《醉别刘季高侍郎》诗:“英姿合上 凌烟阁 ,巧譖曾遭 偃月堂 。”
《漢語大詞典》:偃月堂
唐 李林甫 堂名。新唐书·姦臣传上·李林甫:“ 林甫 有堂如偃月,号 月堂 。每欲排构大臣,即居之,思所以中伤者。若喜而出,即其家碎矣。”后因以喻称权臣嫉害忠良的地方。 宋 汪藻 《醉别刘季高侍郎》诗:“英姿合上 凌烟阁 ,巧譖曾遭 偃月堂 。”
《國語辭典》:主父  拼音:zhǔ fù
1.古代婢妾、仆役对男主人的称呼。《战国策。燕策一》:「妾知其为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唐。皇甫枚《王知古》:「主父近承天书赴阙,郎君复随计吏西征,此惟闺闱中人耳,岂可淹久乎?」
2.战国时赵武灵王让国于其子惠文王,自称「主父」。见《史记。卷四三。赵世家》。
3.复姓。赵武灵王号主父,其后支孙乃以之为氏。如汉朝有主父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