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哀途穷
 
哀道穷
 
哭穷途
 
哭路歧
 
哭途穷
 
步兵哭
 
步兵泣路
 
泣穷途
 
泣途穷
  
穷途哭
 
穷途恸
 
穷途泪
 
穷途老阮
 
觉阮途穷
 
路穷
  
途穷哭
 
途穷泣
 
阮公失路
   
阮籍哭
 
阮籍泪
 
阮籍穷途哭
  
相关人物
阮籍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阮籍〉~604~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籍旷达不羁,不拘礼俗。性至孝,居丧虽不率常检,而毁几至灭性。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得与言,昶叹赏之,自以不能测也。太尉蒋济闻而辟之,后为尚书郎、曹爽参军,以疾归田里。岁馀,爽诛,太傅及大将军乃以为从事中郎。后朝论以其名高,欲显崇之,籍以世多故,禄仕而已,闻步兵校尉缺,厨多美酒,营人善酿酒,求为校尉,遂纵酒昏酣,遗落世事。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乃叹曰:「时无英才,使竖子成名乎!」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晋书》卷四十九〈阮籍列传〉~36~
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简释

穷途哭:喻指对世事极度悲观。唐杜甫《秋暮枉裴道州手札》:“齿落未是无心人,舌存耻作穷途哭。”


例句

每耻穷途哭,今那客泪零。 元稹 饮致用神曲酒三十韵

自惭初识查头味,正是栖栖哭阮涂。 吴融 南迁途中作七首渡汉江初尝鳊鱼有作

只惭燕馆盛,宁觉阮途穷。 吴融 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

无为学惊俗,狂醉哭途穷。 吕温 登少陵原望秦中诸川太原王至德妙用有水术因用感叹

身老方投刺,途穷始著鞭。 周万 送沈芳谒李观家求仕进

从兹阮籍泪,且免泣途穷。 孟郊 送任载齐古二秀才自洞庭游宣城

淮阴不免恶少辱,阮生亦作穷途悲。 戴叔伦 行路难

寻思阮籍当时意,岂是途穷泣利名。 李咸用 山中

大道将穷阮籍哀,红尘深翳步迟回。 李咸用 途中逢友人

司寇亦曾遭鲁黜,步兵何事哭途穷。 李山甫 早秋山中作

遂矜丘室重,不料阮途穷。 李端 赠薛戴

蹉跎潘鬓至,蹭蹬阮途穷。 李端 长安感事呈卢纶

自怜穷律穷途客,正怯孤灯一局棋。 杜牧 寄李起居四韵

多病马卿无日起,穷途阮籍几时醒。 杜甫 即事

此生遭圣代,谁分哭穷途。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

赤眉犹世乱,青眼只途穷。 杜甫 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别之澧朗

君见途穷哭,宜忧阮步兵。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

茫然阮籍途,更洒杨朱泣。 杜甫 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

途穷那免哭,身老不禁愁。 杜甫 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幕府亲友

齿落未是无心人,舌存耻作穷途哭。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途中非阮籍,查上似张骞。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苍茫步兵哭,展转仲宣哀。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此身醒复醉,不拟哭途穷。 杜甫 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

途穷悲阮籍,病久忆相如。 牟融 有感

不恨依穷辙,终期济巨川。 王维 哭祖六自虚

贾谊哭时事,阮籍哭路岐。 白居易 寄唐生

沧洲自有趣,不便哭途穷。 皇甫曾 过刘员外长卿别墅

若使重生太平日,也应回首哭涂穷。 秦韬玉 寄怀

返驾王尊何足叹,哭途阮籍谩无聊。 罗邺 春过白遥岭

正哭阮途归未得,更闻江笔赴嘉招。 罗邺 闻友人入越幕因以诗赠

谁知独西去,步步泣途穷。 许棠 奉天寒食书事

蒙庄环外知音少,阮籍途穷旨趣低。 贯休 山居诗二十四首

共叹虞翻枉,同悲阮籍途。 贾至 送王员外赴长沙

达士由来知道在,昔贤何必哭途穷。 郑谷 倦客

虞翻归有日,莫便哭穷途。 郑谷 迁客

日暮穷途泪满襟,云天南望羡飞禽。 钱起 七盘岭阻寇闻李端公先到南楚

郤诜丹桂无人指,阮籍青襟有泪沾。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

开口谩劳矜道在,抚膺唯合哭途穷。 韩偓 余自刑部员外郎为时权所挤值盘石出镇藩屏朝选宾佐以馀充职掌记郁郁不乐因成长句寄所知

应知阮步兵,惆怅此途穷。 高适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

那言阮家子,更作穷途恸。 鲍溶 寓兴

典故
先生坠驴
 
坠驴
 
坠驴客
 
白驴遗迹
  
陈抟坠驴
 
陈抟驴背
  
驴失脚

相关人物
陈抟


《宋人轶事汇编》卷五〈陈抟种放魏野杨朴穆修郭忠恕江直木〉~77~
华山隐士陈抟,字图南,唐长兴进士,游四方,有大志,隐武当山,诗云:「他年南面去,记得此山名。」本朝张邓公士逊改南面为南岳,题其后云:「苏壁题诗志何大?可怜今老华图南。」抟尝乘白骡,从恶少年数百人,欲入汴州,在途闻艺祖登极,大笑堕骡曰:「天下于是定矣。」
《邵氏闻见录》卷七~69~
华山隐士陈抟,字图南,唐长兴中进士,游四方,有大志,隐武当山诗云:「他年南面去,记得此山名。」本朝张邓公改「南面」为「南岳」,题其后云:「藓壁题诗志何大,可怜今老华图南。」盖唐末时诗也。常乘白骡,从恶少年数百,欲入汴州。中途闻艺祖登极,大笑坠骡曰:「天下于是定矣。」
典故
偷珠
 
宝夺骊龙
 
抱珠睡
  
探颔
  
珠归龙窟
 
睡中龙
 
睡骊目
 
窃龙颔
 
老龙吐珠
 
苍龙颔底珠
 
藏珠
 
遭龙伯睡
  
采珠勿惊龙
  
颔下骊珠
 
颔珠
   
骊颔珠
  
骊龙吐珠
  
骊龙睡
 
骊龙颔
 
骊龙颔珠
 
龙休睡
 
龙眠失珠
 
龙醒遗珠
  
龙颔摘明珠
 
龙颔摘珠


《庄子集释》卷十上〈杂篇·列禦寇〉~06~
人有见宋王者,锡车十乘,以其十乘骄稚庄子。庄子曰:「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国之深,非直九重之渊也;宋王之猛,非直骊龙也;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为齑粉夫!」

简释

骊龙:喻宝物。唐刘禹锡《奉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骊龙睡后珠元在,仙鹤行时步又轻。”

骊龙睡:喻睡觉,或喻因侥幸获得机遇。唐刘禹锡《泰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骊龙睡后珠元在,仙鹤行时步又轻。”


例句

涉海得骊珠,栖梧惭凤质。 丘丹 奉酬韦使君送归山之作

弟沉沧海底,偷珠待龙睡。一朝龙醒寤,本但喜复得珠,不求珠所目。酬客双龙女,授客六龙辔一朝龙醒寤,本问偷珠事。因知行雨偏,妻子五刑备。 元稹 出门行

骊龙睡后珠元在,仙鹤行时步又轻。 刘禹锡 奉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

骊龙颔被探珠去,老蚌胚还应月生。 刘禹锡 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铜梁剑阁几区区,十上探珠不见珠。 唐求 伤张玖秀才

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 姚合 庄居野行

谁比趋庭恋,骊珠耀彩衣。 姚鹄 送李潜归绵州觐省

勉矣郑夫子,骊珠今始胎。 孟郊 赠郑夫子鲂

日落烟水黯,骊珠色岂昏。 春台仙 游春台诗

白日探得珠,不待骊龙睡。 曹邺 杏园即席上同年

珠容百斛龙休睡,桐拂千寻凤要栖。 李商隐 玉山

骊龙颔下亦生珠,便与人间众宝殊。 李涉 赠友人孩子

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 李白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采珠勿惊龙,大道可暗归。 李白 送蔡山人

凤形怜彩笔,龙颔借骊珠。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

此时骊龙亦吐珠,冯夷击鼓群龙趋。 杜甫 渼陂行

圆疑窃龙颔,色已夺鸡冠。 权德舆 酬裴杰秀才新樱桃

荷心有露似骊珠,不是真圆亦摇荡。 温庭筠 莲浦谣

山中荆璞谁知玉,海底骊龙不见珠。 牟融 寄周韶州

蝉老悲鸣抛蜕后,龙眠惊觉失珠时。 白居易 初丧崔儿报微之晦叔

烦君赞咏心知愧,鱼目骊珠同一封。 白居易 与微之唱和来去常以竹筒贮诗陈协律美而成篇因以此答

抉得骊龙珠,光彩曜掌握。 皎然 奉酬于中丞使君郡斋卧病见示一首

珠生骊龙颔,或生灵蛇口。 皎然 答裴集阳伯明二贤各垂赠二十韵今以一章用酬两作

谁能变羊质,竞不获骊珠。 皮日休 奉酬崔璐进士见寄次韵

凤诏伫归专北极,骊珠搜得尽东瀛。 卢肇 和司王起

桂堂纵道探龙颔,兰省何曾驻鹤心。 罗隐 寄前户部陆郎中

苍龙颔底珠皆没,白帝心边镜乍磨。 裴夷直 同乐天中秋夜洛河玩月二首之一

千珠竞没苍龙颔,一镜高悬白帝心。 裴夷直 同乐天中秋夜洛河玩月二首之二

扑碎骊龙明月珠,敲出凤皇五色髓。 贯休 拟君子有所思二首之一

骊珠兮固难价其价,灵芝兮何以根其根。 贯休 经旷禅师院

佩入龙宫步迟迟,绣帘银殿何参差。知骊龙失殊知不知。 贯休 还举人歌行卷

宝剑终应出,骊珠会见珍。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

唯贪血食饱,但据骊珠睡。 陆龟蒙 投龙潭

遗我明珠九十六,寒光映骨睡骊目。 韩愈 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见寄并呈上钱七兄阁老张十八助教

典故
入陈仓
  
瑞宝入陈仓
 
碧野鸡
 
碧鸡飞去
 
秦王雉
 
荻碧鸡
 
陈仓雉
 
陈宝归秦
 
雉失群
 
飞雄雌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359~
作鄜畤后九年,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南来集于祠城,则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雊。以一牢祠,命曰陈宝。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案:列异传云「陈仓人得异物以献之,道遇二童子,云:『此名为媦,在地下食死人脑。』媦乃言云:『彼二童子名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伯。』乃逐童子,化为雉。秦穆公大猎,果获其雌,为立祠。祭,有光,雷电之声。雄止南阳,有赤光长十馀丈,来入陈仓祠中」。

简释

陈仓雉:咏雉。南朝陈张正见《雉子斑》:“陈仓雉未飞,敛翮依芳甸。”

典故
广客蛇
 
弓舌
 
忘弓莫问蛇
 
悬蛇疾
 
挂蛇杯
 
映弩
 
杯中蛇
   
杯里无蛇
  
清樽照画蛇
 
照影落清杯
 
画蛇杯
 
盏底弓影
 
移杯失画蛇
  
赤蛇悬弩影
  
酒误蛇

相关人物
杜宣
 
乐广


《晋书》卷四十三〈乐广列传〉~244~
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痾顿愈。
《风俗通义校注》卷九〈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自伤者〉 ~388~
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诣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后郴因事过至宣家,窥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于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遂解,甚夷怿,由是瘳平,官至尚书,历四郡,有威名焉。

简释

樽中弩:喻无端多疑,自相惊扰。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疑惑樽中弩,淹留冠上簪。”


例句

送客屡闻帘外鹊,销愁已辨酒中蛇。 包佶 答窦拾遗卧病见寄

撒枕销行蚁,移杯失画蛇。 李端 酬秘书元丞郊园卧疾见寄

疑惑尊中弩,淹留冠上簪。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可叹悬蛇疾,先贻问鵩灾。 苏颋 蜀城哭台州乐安少府

人去门栖鵩,灾成酒误蛇。 卫象 伤李端

典故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
 
使君失箸
 
使君与操
 
匕箸惊落
 
君与操
  
失箸人
  
曹瞒袁绍
 
杯酒英雄
 
惊落前箸

相关人物
刘备
 
曹操(魏武帝)
 
袁绍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先主备传〉~875~
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会见使,未发。事觉,承等皆伏诛。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华阳国志》云:「于时正当雷震,备因谓操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于此也!』」

例句

四夷闻风失匕箸,天子受贺登高楼。 刘禹锡 平蔡州三首

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白居易 哭刘尚书梦得二首

典故
北辕失

相关人物
季梁


《战国策》卷二十五《魏策四》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简释

北辕失:指行动与目的相反。唐白居易《立部伎》:“欲望凤来百兽舞,何异北辕将适楚。”


例句

欲望凤来百兽舞,何异北辕将适楚 白居易 立部伎

还悟北辕失,方求南涧田。 韦嗣立 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因以言志示弟淑奉呈诸大僚

典故
回日驭
     
羲和失鞭
 
羲和日驭
 
羲和乌
 
羲和车
 
羲和辀
 
羲和轮
 
羲和辔
 
羲和驭日
 
羲和驾
 
羲车
   
鞭日
 
鞭白日
 
驻羲和
 
驱日月

相关人物
羲和

参考典故
羲和(一)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27~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东汉·王逸注:「羲和,日御也。」宋·洪兴祖补注:「虞世南引《淮南子》云:『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
《庄子集释》卷八中〈杂篇·徐无鬼〉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

简释

羲驭:指日或时光。唐许敬宗《奉和入潼关》:“羲驭循黄道,星陈引翠旗。”


例句

胡不日车杲杲昼夜行,胡为月轮灭缺星𥋝盯。 元稹 有酒十章

桥峻通星渚,楼暄近日车。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

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躄躄。 李贺 感讽五首

应须日驭西巡狩,不假星弧北射狼。 杜牧 奉和白相公圣德和平致兹休运岁终功就合咏盛明呈上三相公长句四韵

南国调寒杵,西江浸日车。 杜甫 官亭夕坐戏简颜十少府

日车隐昆崙,鸟雀噪户牖。 杜甫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柳字

仰看日车侧,俯恐坤轴弱。 杜甫 青阳峡

月车才碾浪,日御已翻溟。 窦庠 酬韩愈侍郎登岳阳楼见赠

翠微回日驭,丹巘驻天行。 钱起 奉和圣制登朝元阁

云暧龙行处,山明日驭前。 钱起 温泉宫礼见

劫灰聚散铢锱黑,日御奔驰茧栗红。 韩偓 寄禅师

俯怜老期近,仰视日车速。 鲍溶 秋思三首

典故
儿辈平戎
 
全倚谢家安
 
别墅流风
 
喜折屐
 
围棋别墅
 
对棋陪谢傅
 
小儿破贼
 
屐折
 
屐折围棋
 
屐齿折
 
捷音来自寿
 
棋边得失
 
淝水儿曹举兵麾
 
淝水破
 
淮淝似之
 
谢傅棋边
 
齿折屐

相关人物
谢安
 
谢玄

参考典故
棋赌别墅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雅量〉~374~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曰:「初,符坚南寇,京师大震。谢安无惧色,方命驾出墅,与兄子玄围棋。夜还乃处分,少日皆办。破贼又无喜容。其高量如此。」又引《谢车骑传》曰:「氐贼符坚,倾国大出,众号百万。朝廷遣诸军距之,凡八万。坚进屯寿阳,玄为前锋都督,与从弟琰等选精锐决战。射伤坚,俘获数万计,得伪辇及云母车,宝器山积,锦罽万端,牛、马、胪、骡、驼十万头匹。」
《晋书》卷七十九〈谢安列传〉~2074~
时苻坚强盛,疆埸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以总统功,进拜太保。
《世说新语》中卷上《雅量》
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谢安喜围棋,流传不少下棋的故事,如听到苻坚南忧的消息后,仍镇定地与侄谢玄对棋。与客下棋时,听到前方胜利的战报也不动声色。」

简释

喜折屐:指欣喜。宋苏轼《与叶淳老侯敦夫张秉道同相视新河秉道有诗次韵二首》之一:“怜君嗜好更迂阔,得我新诗喜折屐。”


例句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杜甫 别房太尉墓(在阆州)

典故
借斗水
  
失水鲋
 
委辙
 
守穷辙
 
慰穷鳞
 
挽西江苏涸辙
 
斗升水
  
望斗升
  
枯辙
   
槁鲍肆
 
波臣守辙
 
泥辙
 
活枯鱼
 
活穷鳞
        
涸鳞去辙
 
渴一泓
 
煦辙
 
监河贷粟
  
穷辙鲋
  
索枯鱼
   
庄周贷粟
 
西来斗水
 
西江水
 
西江水救鱼
 
西江润
 
贷监河粟
 
辙中枯
 
辙中鱼
 
辙中鳞
  
辙鲋忧
 
辙鲋涸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集释》卷九上〈杂篇·外物〉~924~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简释

斗升水:喻急需的济助。唐刘禹锡《送张盥赴举》:“乞取斗升水,因之云汉津。”

涸鱼:喻处境困窘或相互救助。唐白居易《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倦鸟得茂树,涸鱼返清源。”

涸鲋:喻指处境艰难或无益之助。唐沈全期《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少宽穷涸鲍,犹悯触藩羝。”


例句

石枯山木焦,鳞穷水泉涸。 刘长卿 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乃呈王员外

持法不须张密网,恩波自解惜枯鳞。 刘长卿 狱中闻收东京有赦

笼禽得高巢,辙鲋还层澜。 孟郊 新卜清罗幽居奉献陆大夫

枯鳞易为水,贫士易为施。 孟郊 赠主人

舍予在泥辙,飘迹上云津。 孟郊 赠李观

北海樽留客,西江水救鱼。 张南史 早春书事奉寄中书李舍人

省郎门似龙门峻,应借风雷变涸鳞。 张蠙 投所知

弃杖枯还植,穷鳞涸更浮。 张说 喜度岭

已呼断雁归行里,全胜枯鳞在辙中。 方干 别从兄郜

无事坐悲苦,块然涸辙鱼。 李白 拟古十二首之五

涸辙思流水,浮云失旧居。 李白 江夏使君叔度上赠中郎中

莫持西江水,空许东溟臣。 李白 赠友人三首之三

涸鱼思雨润,僵燕望雷苏。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

失计抛鱼艇,何门化涸鳞。 杜牧 书事

真成穷辙鲋,或似丧家狗。 杜甫 奉赠李八丈判官

监河受贷粟,一起辙中鳞。 杜甫 奉赠肖二十使君

早发云台杖,恩波起涸鳞。 杜甫 江陵望幸

少宽穷涸鲋,犹悯触藩羝。 沈佺期 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

穷鳞遂蹭蹬,夙昔事罕存。 独孤及 丙戌岁正月出洛阳书怀

涸鱼久失风波势,枯草曾沾雨露恩。 白居易 江南遇天宝乐叟

倦鸟得茂树,涸鱼返清源。 白居易 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

几时裁尺素,沧海有枯鳞。 窦牟 送东光吕少府之官连帅奏授

便应酬倚注,何处话穷鳞。 罗隐 投寄韦右丞

宦名随落叶,生事感枯鱼。 钱起 罢官后酬元校书见赠

他日感恩惭未报,举家犹似涸池鱼。 韩翃 寄令狐尚书

涸鳞去辙还游海,幽禽释网便翔空。 骆宾王 畴昔篇

出笼穷短翮,委辙涸枯鳞。 骆宾王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涸鳞惊照辙,坠羽怯虚弯。 骆宾王 途中有怀

典故
入蔡
 
入蔡奇兵
 
入蔡缚贼
 
吴元济失家
 
夜入蔡州
 
夜入蔡州城
 
夜衔枚
 
将军半夜鹅
 
平蔡垒
  
直入蔡州城
 
蔡州平
 
蔡州鹅鸭
 
误了吴元济
 
衔枚入蔡州
 
雪夜入蔡州
 
鹅池平蔡
 
鹅池雪

相关人物
李愬
 
裴度
 
吴元济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三〈李晟列传·李愬〉~3680~
陈许节度使李光颜勇冠诸军,贼悉以精卒抗光颜。由是愬乘其无备,十月,将袭蔡州。其月七日,使判官郑澥告师期于裴度。十日夜,以李祐率突将三千为先锋,李忠义副之,愬自帅中军三千,田进诚以后军三千殿而行。初出文成栅,众请所向,愬曰:「东六十里止。」至贼境,曰张柴砦,尽杀其戍卒,令军士少息,缮羁靮甲冑,发刃彀弓,复建旆而出。是日,阴晦雨雪,大风裂旗旆,马慄而不能跃,士卒苦寒,抱戈僵仆者道路相望。其川泽梁径险夷,张柴已东,师人未尝蹈其境,皆谓投身不测。初至张柴,诸将请所止,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也。」诸将失色。监军使哭而言曰:「果落李祐计中!」愬不听,促令进军,皆谓必不生还;然已从愬之令,无敢为身计者。愬道分五百人断洄曲路桥,其夜冻死者十二三。又分五百人断朗山路。自张柴行七十里,比至悬瓠城,夜半,雪愈甚。近城有鹅鸭池,愬令惊击之,以杂其声。贼恃吴房、朗山之固,晏然无一人知者。李祐、李忠义坎墉而先登,敢锐者从之,尽杀守门卒而登其门,留击柝者。黎明,雪亦止,愬入,止元济外宅。蔡吏告元济曰:「城已陷矣。」元济曰:「是洄曲子弟归求寒衣耳。」俄闻愬军号令将士云:「常侍传语。」乃曰:「何常侍得至于此?」遂驱率左右乘子城拒捍。田进诚以兵环而攻之。愬计元济犹望董重质来救,乃令访重质家安恤之,使其家人持书召重质。重质单骑而归愬,白衣泥首,愬以客礼待之。田进诚焚子城南门,元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乃槛送京师。其申、光二州及诸镇兵尚二万馀人,相次来降。
典故
亡楚弓
 
人失人得
 
失弓
 
失楚弓
    
荆人弓失
 
相关人物
楚共王


《吕氏春秋·纪部》卷一〈孟春纪·贵公〉~44~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孔子家语》卷二〈好生〉~22~
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
《说苑》卷十四〈至公〉~473~
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谓大公也。
《公孙龙子·迹府》
尤闻楚王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于云梦之圃,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

简释

楚弓:喻有失有得,或指弓。唐刘长卿《避地江东留别淮南使院诸公》:“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


例句

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 刘长卿 避地江东留别淮南使院诸公

典故
一编圯下
 
一编书
 
一编书是帝王师
 
传书黄石
  
取履桥
 
圯上履
 
圯上书
 
圯桥履坠
 
圯桥进履
 
圯桥取履
 
圯桥屦
  
圯上一编
 
圯上一编书
 
圯上人
 
圯上家传
  
圯桥石杳
 
圯编
 
堕履
 
堕屦
 
失却老仙期
 
子房取鞋
 
帝王师
 
师黄石
  
桥下受书
 
桥下书曾受
 
桥边黄石
 
桥头遗书
 
为人取履
 
石公
 
谷城公
 
素书黄石
 
老人书一编
 
老人书编
 
老人桥上迹
 
老人遗履
 
谷城公
 
谷城文
    
黄公略
  
黄石三略
 
黄石传书
 
黄石履
 
黄石推贤
  
黄石策
  
黄石术

相关人物
张良
 
黄石公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34~
良尝閒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简释

取履:指尊老受教。宋陆游《霜天杂兴》:“毂城黄石今安在,取履犹思效子房。”


例句

黄石履看堕,洪崖肩可拍。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

兵符今奉黄公略,书殿曾随翠凤翔。 刘禹锡 郡内书情献裴侍中留守

已通戎略逢黄石,仍占星文耀碧虚。 刘禹锡 酬郓州令狐相公官舍言怀见寄兼呈乐天

师事黄公千战后,身骑白马万人中。 刘长卿 观校猎上淮西相公

石过桥下书曾受,星降人间梦已传。 司空曙 秋日趋府上张大夫

终待此身无系累,武陵山下等黄公。 崔郾 赠毛仙翁

已授文成履,空题武骑书。 张文琮 赋桥

昴星人杰当王佐,黄石仙翁识帝师。 徐夤 尚书荣拜恩命夤疾中辄课恶诗二首以申攀赞之一

紫泥方受命,黄石乃推贤。 徐知仁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此时谁念孤吟客,唯有黄公一帙书。 李九龄 宿张正字别业

降宫韬将略,黄石寝兵符。 李峤 安辑岭表事平罢归

方知决胜策,黄石受兵书。 李峤

乌鹊填应满,黄公去不归。 李峤

取履桥边啼鸟换,钓璜溪畔落花初。 李德裕 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

白猿惭剑术,黄石借兵符。 李白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

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李白 扶风豪士歌

愧非黄石老,安识子房贤。 李白 赠饶阳张司户燧

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 李白 送张秀才诸高中丞

身为下邳客,家有圯桥书。 李白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李贺 南园十三首

迹留伤堕屦,恩在乐衔环。 杜牧 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居守相国崔公兼呈工部刘公

刘济愿跪履,田兴请建筹。 杜牧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

授符黄石老,学剑白猿翁。 杜牧 题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

神农极阙漏,黄石愧师长。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兵法窥黄石,天官辨白榆。 权德舆 过隐者湖上所居

不读战国书,不览黄石经。 聂夷中 胡无人行

对雪夜穷黄石略,望云秋计黑山程。 许浑 伤虞将军

更探黄石略,重振黑山功。 许浑 登蒜山观发军

归来长揖功成后,黄石当年故有期。 陈去疾 送韩将军之雁门

战士青丝络,将军黄石符。 骆宾王 久戌边城有怀京邑

典故
失玄珠
 
从象罔求
  
珠抛象罔
  
象罔寻珠
 

《庄子集释》卷五下〈外篇·天运〉~44~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崙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
玄珠,司马(晋·司马彪)云:「道真也。」
《新校本汉书》卷三十二张耳陈馀传第二陈馀
韩广至燕,燕人因立广为燕王。赵王乃与耳、馀北略地燕界。赵王间出,为燕军所得。燕囚之,欲与分地。使者往,燕辄杀之,以固求地。耳、馀患之。有厮养卒谢其舍曰:「吾为二公说燕,与赵王载归。」舍中人皆笑曰:「使者往十辈皆死,若何以能得王?」乃走燕壁。燕将见之,问曰:「知臣何欲?」燕将曰:「若欲得王耳。」曰:「君知张耳、陈馀何如人也?」燕将曰:「贤人也。」曰:「其志何欲?」燕将曰:「欲得其王耳。」赵卒笑曰;「君未知两人所欲也。夫武臣、张耳、陈馀,杖马箠下赵数十城,亦各欲南面而王。夫臣之与主,岂可同日道哉!顾其势初定,

例句

冥心一悟虚无理,寂寞玄珠象罔中。 刘沧 宿题天坏观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 崔元翰 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赤水梦沉迷象罔,翠华恩断泣芙蓉。 曹邺 题濮庙

他年有要玄珠者,赤水萦纡试一寻。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赤水千丈深,玄珠几人得。 李群玉 湘中别成威阇黎

名与玄珠出,乡宜昼锦还。 钱起 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

典故
地利属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
 
得道多助理,失道寡助


《孟子注疏》卷四上〈公孙丑章句下〉~72~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漢語大詞典》:穷辙(窮轍)
(1).困顿途穷。
(2).犹涸辙。比喻穷困的处境。 唐 唐彦谦 《送樊琯司业归朝》诗:“贱子悲穷辙,当年亦擅场。”
《國語辭典》:穷途(窮途)  拼音:qióng tú
比喻非常艰困的处境。唐。李白〈古风〉诗:「晋风日已颓,穷途方恸哭。」《儒林外史》第八回:「穷途流落,那有定所。」
《漢語大詞典》:途穷(途窮)
喻走投无路或处境困窘。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阮步兵》:“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慟。”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持法》:“此途穷者,不辑之,当为患。” 清 唐孙华 《文信国祠》诗:“战苦身攒鏃,途穷血裹斑。”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七论“文人相轻”--两伤》:“于是相轻的文人们的处境,就也更加艰难起来,连街头也不再是扰攘的地方了,真是途穷道尽。”
《漢語大詞典》:阮生恸(阮生慟)
晋书·阮籍传:“﹝ 籍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輒慟哭而反。”后因以“阮生慟”为穷途悲叹之典故。 明 高启 《天平山》诗:“难追 谢公 游,空发 阮生 慟。”亦作“ 阮生嗟 ”、“ 阮生涕 ”。 清 孔尚仁 《桃花扇·阻奸》:“穷途才解 阮生 嗟,无主江山信手拏。” 陈去病 《岁暮杂感》诗之四:“衰病復穷途,由来 阮生 涕。”
分類:悲叹
《漢語大詞典》:阮生车(阮生車)
三国 魏 阮籍 生逢乱世,为逃避世事,以嗜酒酣饮为自全之计。晚年更率意驾车,不由径路,任其所至,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归。见晋书·阮籍传。后因以“阮生车”为穷愁无出路之典。 清 顾炎武 《又酬傅处士次韵》:“清切频吹 越石 笳,穷愁犹驾 阮生 车。”
《漢語大詞典》:阮籍途
喻指令人悲哀的末路。 唐 杜甫 《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诗:“茫然 阮籍 途,更洒 杨朱 泪。” 唐 贾至 《送王员外赴长沙》诗:“共叹 虞翻 狂,同悲 阮籍 途。”亦省作“ 阮途 ”。 唐 罗邺 《闻友人入越幕因以诗赠》:“正哭 阮 途归未得,更闻 江 笔赴嘉招。”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奚事哭泣 阮 途,而为乘槎驭骏者所窃笑哉?”
分類:指令悲哀
《漢語大詞典》:阮途
见“ 阮籍途 ”。
《漢語大詞典》:阮籍途
喻指令人悲哀的末路。 唐 杜甫 《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诗:“茫然 阮籍 途,更洒 杨朱 泪。” 唐 贾至 《送王员外赴长沙》诗:“共叹 虞翻 狂,同悲 阮籍 途。”亦省作“ 阮途 ”。 唐 罗邺 《闻友人入越幕因以诗赠》:“正哭 阮 途归未得,更闻 江 笔赴嘉招。”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奚事哭泣 阮 途,而为乘槎驭骏者所窃笑哉?”
分類:指令悲哀
《漢語大詞典》:道士坠驴(道士墜驢)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七载: 五代 末隐士 陈抟 ,乘骡去 汴州 ,途中听到 赵匡胤 登极作皇帝的消息,大笑坠骡说:“天下从此定矣。”遂入 华山 为道士。后因以“道士坠驴”为乱世结束,天下趋于太平的典故。 清 丘逢甲 《四迭秋怀韵》之八:“道士坠驴天下定, 香孩 夹马 圣人生。”
《漢語大詞典》:骑驴倒堕(騎驢倒墮)
典出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七:“ 华山 隐士 陈摶 ……常乘白骡,从恶少年数百,欲入 汴州 。中途闻 艺祖 登极,大笑坠骡曰:‘天下於是定矣。’遂入 华山 为道士。”后以“骑驴倒堕”形容太平之世。 清 钱谦益 《徐大于王闻诏枉诗见贺奉答》之二:“骑驴倒堕君休笑,圣世今真作幸人。”
分類:太平平之
《漢語大詞典》:探珠
见“ 探驪得珠 ”。
《國語辭典》:探骊得珠(探驪得珠)  拼音:tàn lí dé zhū
骊珠,相传为藏在骊龙颔下的宝珠。骊龙栖息深渊中,欲取得骊珠,必须潜入深渊,待骊龙入睡后,再俟机窃取。典出《庄子。列禦寇》。本指获得极为珍贵的宝物。后引申为写作文章能抓住重点,深得题旨的精髓。也作「探珠骊颔」。
《漢語大詞典》:探龙颔(探龍頷)
喻科举得第。亦以喻冒犯君威。 唐 罗隐 《寄前户部陆郎中》诗:“桂堂纵道探龙頷,兰省何曾驻鹤心。” 章炳麟 《箴新党论》:“ 汉 官之视虏主,无以异於吾族帝王,乃欲昂首伸眉,上法先正,外饰直言之名,内有植党之志,真昔人所谓探龙頷、批逆鳞者。”参见“ 探驪得珠 ”。
《國語辭典》:探骊得珠(探驪得珠)  拼音:tàn lí dé zhū
骊珠,相传为藏在骊龙颔下的宝珠。骊龙栖息深渊中,欲取得骊珠,必须潜入深渊,待骊龙入睡后,再俟机窃取。典出《庄子。列禦寇》。本指获得极为珍贵的宝物。后引申为写作文章能抓住重点,深得题旨的精髓。也作「探珠骊颔」。
《國語辭典》:采珠(採珠)  拼音:cǎi zhū
到水里采取珍珠。《晋书。卷五七。陶璜传》:「合浦郡土地硗确,无有田农,百姓唯以采珠为业。」唐。元稹〈采珠行〉:「海波无底珠沉海,采珠之人判死采。」
分類:采珠
《漢語大詞典》:衔珠(銜珠)
(1).相传曾有鹤为猎人所射, 哙参 医其疮,愈而放之,后鹤夜到门外, 参 执烛视之,见鹤雌雄至,各衔明珠以报 参 。又, 隋侯 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岁馀,蛇衔明珠以报。事见《淮南子·览冥训》 汉 高诱 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诗文中常用为报恩之典。 汉 焦赣 《易林·谦之泰》:“白鹤衔珠,夜寳反明。怀我德音,身受光劳。”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灵蛇衔珠以酬德,慈乌反哺以报亲。” 唐 张说 《和朱使欣》诗之一:“空传人赠剑,不见虎衔珠。”
(2).初学记卷二七引 晋 王嘉 拾遗记:“ 黄帝 之子名 青阳 ,是曰 少昊 ,一名 挚 ,有白云之瑞,号为 白帝 。有凤衔明珠致於庭, 少昊 乃拾珠怀之,使照服於天下。”后用恩赏之典。 唐 李峤 《沙吒忠义等官爵制》:“宜膺剖珪之锡,兼峻衔珠之宠。”
《漢語大詞典》:骊宫(驪宫)
指 华清宫 。因其建在 骊山 之上,故称。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兼山配极,照鸞闕於霞标;荐水涵元,湛 驪宫 於雾壑。”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驪宫 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國語辭典》:骊珠(驪珠)  拼音:lí zhū
1.古代传说中骊龙颔下的宝珠。欲取骊珠,须潜入深渊中,待骊龙睡时,才能窃得,为极珍贵的宝物。典出《庄子。列禦寇》。后比喻为珍贵的事物或事物的精华、文章的要旨。唐。元稹 赠严童子诗:「杨公莫讶清无业,家有骊珠不复贫。」也称为「颔下之珠」。
2.龙眼的别名。参见「龙眼」条。
《漢語大詞典》:骊龙(驪龍)
黑龙。尸子卷下:“玉渊之中,驪龙蟠焉,頷下有珠。”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凡探明珠,不于 合浦 之渊,不得驪龙之夜光也。” 五代 谭用之 《赠索处士》诗:“玄豹夜寒和雾隐,驪龙春暖抱珠眠。” 郭沫若 《哀时古调》四:“ 河朔 淮西 一宵尽,满地鹅鸭可成兵。虎口,当心,驪龙有逆鳞。”
分類:骊龙
《漢語大詞典》:骊龙珠(驪龍珠)
即骊珠。 唐 钱起 《诏许昌崔明府拜补阙》诗:“则知驪龙珠,不秘清泠泉。” 唐 皎然 《奉酬于中丞使君郡斋卧病见示》诗:“抉得驪龙珠,光彩曜掌握。”参见“ 驪珠 ”。
《國語辭典》:骊珠(驪珠)  拼音:lí zhū
1.古代传说中骊龙颔下的宝珠。欲取骊珠,须潜入深渊中,待骊龙睡时,才能窃得,为极珍贵的宝物。典出《庄子。列禦寇》。后比喻为珍贵的事物或事物的精华、文章的要旨。唐。元稹 赠严童子诗:「杨公莫讶清无业,家有骊珠不复贫。」也称为「颔下之珠」。
2.龙眼的别名。参见「龙眼」条。
《漢語大詞典》:龙颔(龍頷)
骊龙的下巴。传说其下有珠。 唐 陆复礼 《珠还合浦赋》:“利用溥博,何必取之於龙頷;报德宏多,奚由得之於蛇口?”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凤形怜彩笔,龙頷借驪珠。” 唐 杜牧 《和裴杰秀才新樱桃》:“圆疑窃龙頷,色已夺鸡冠。”参见“ 龙珠 ”。
《國語辭典》:龙珠(龍珠)  拼音:lóng zhū
植物名。茄科龙珠属,多年生草本。叶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长五至八公分。花二至六朵簇生叶腋,下垂,花冠阔钟形,黄色。浆果球形,色红而有毒。茎叶可供药用。产台湾、华南、华西至韩国及日本。
《國語辭典》:宝鸡(寶雞)  拼音:bǎo jī
1.神话传说中的神鸡。晋。潘岳〈西征赋〉:「宝鸡前鸣,甘泉后涌。」《北齐书。文苑传。樊逊》:「我太祖收宝鸡之瑞,握凤皇之书,体一德以匡朝,屈三分而事主,荡此妖寇,易如沃雪。」
2.县名。参见「宝鸡县」条。
《國語辭典》:杯弓蛇影  拼音:bēi gōng shé yǐng
相传杜宣夏至日赴宴,见酒杯中似有蛇,不敢不饮。酒后胸腹极痛,医治不瘉,后得知是壁上赤弩照在杯中,形影如蛇,于是病痛立刻痊瘉。见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九。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后比喻为不存在的事情枉自惊惶。也作「杯底逢蛇」、「杯中蛇影」、「弓影杯蛇」、「弓影浮杯」、「影中蛇」。
《漢語大詞典》:杯蛇
见“ 杯弓蛇影 ”。
《國語辭典》:杯弓蛇影  拼音:bēi gōng shé yǐng
相传杜宣夏至日赴宴,见酒杯中似有蛇,不敢不饮。酒后胸腹极痛,医治不瘉,后得知是壁上赤弩照在杯中,形影如蛇,于是病痛立刻痊瘉。见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九。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后比喻为不存在的事情枉自惊惶。也作「杯底逢蛇」、「杯中蛇影」、「弓影杯蛇」、「弓影浮杯」、「影中蛇」。
《漢語大詞典》:樽中弩
典出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予之祖父 郴 为 汲 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 杜宣 ,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盃中,其形如虵。 宣 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后 郴 因事过至 宣 家,闚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虵,虵入腹中。’ 郴 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輦载 宣 於故处设酒,盃中故復有虵,因谓 宣 :‘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 宣 意遂解,甚夷懌,由是瘳平。”后多用以形容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唐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诗:“疑惑樽中弩,淹留冠上簪。”参见“ 杯弓蛇影 ”。
《國語辭典》:杯弓蛇影  拼音:bēi gōng shé yǐng
相传杜宣夏至日赴宴,见酒杯中似有蛇,不敢不饮。酒后胸腹极痛,医治不瘉,后得知是壁上赤弩照在杯中,形影如蛇,于是病痛立刻痊瘉。见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九。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后比喻为不存在的事情枉自惊惶。也作「杯底逢蛇」、「杯中蛇影」、「弓影杯蛇」、「弓影浮杯」、「影中蛇」。
《漢語大詞典》:蛇杯(蛇盃)
见“ 蛇影杯弓 ”。
《漢語大詞典》:蛇影杯弓
把酒杯中的弓影当成了蛇。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记 杜宣 饮酒,见杯中似有蛇,酒后胸腹作痛,多方医治不愈;后知为壁上所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病即愈。晋书·乐广传也有类似的记述。后用“蛇影杯弓”形容因疑虑而引起恐惧。红楼梦第八九回回目:“人亡物在公子填词,蛇影杯弓 顰 卿絶粒。” 方荣杲 《题红薇感旧记》诗:“无端虐燄黯 湘 城,蛇影杯弓处处惊。”亦作“ 蛇盃 ”。 五代 李瀚 《蒙求》:“ 广 客蛇影, 殷 师牛鬭。” 宋 戴埴 鼠璞·虎石蛇盃:“大率奇事易失实,虎石蛇盃意义略同,皆有二出。”红楼梦第八九回:“一片疑心,竟成蛇影。”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况蛇盃弓影,恍惚无凭。”参见“ 杯弓蛇影 ”。
《漢語大詞典》:酒中蛇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载: 杜宣 赴饮,见酒杯中似有蛇,酒后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后知杯中之蛇为壁上赤弩照于杯中之影,病遂愈。晋书·乐广传亦有类似记述。后用“酒中蛇”为因疑虑而引起疾病之典实。 明 高启 《次韵杨礼曹雨中卧疾》之二:“何事一春频謁告,只应来辨酒中蛇。”参见“ 杯弓蛇影 ”。
《國語辭典》:杯弓蛇影  拼音:bēi gōng shé yǐng
相传杜宣夏至日赴宴,见酒杯中似有蛇,不敢不饮。酒后胸腹极痛,医治不瘉,后得知是壁上赤弩照在杯中,形影如蛇,于是病痛立刻痊瘉。见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九。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后比喻为不存在的事情枉自惊惶。也作「杯底逢蛇」、「杯中蛇影」、「弓影杯蛇」、「弓影浮杯」、「影中蛇」。
《漢語大詞典》:失匕箸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 曹公 从容谓 先主 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 操 耳。 本初 之徒,不足数也。’ 先主 方食,失匕箸。”谓因受惊而失落手中的餐具。后称受惊失措为“失箸”、“失匕”。 宋 苏轼 《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视雷雨》:“山头只作婴儿看,无限人间失箸人。” 宋 苏轼 《曹既见和复次韵》:“谁令妄惊怪,失匕号万窍。”
《漢語大詞典》:曹刘(曹劉)
(1). 曹操 、 刘备 的并称。 晋 陆机 《辩亡论上》:“夫 曹 刘 之将,非一世所选。” 宋 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 刘 。生子当如 孙仲谋 。” 清 吴伟业 《画中九友歌》:“ 阿龙 北固 持双矛,披图 赤壁 思 曹 刘 。”
(2). 曹植 、 刘桢 的并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至於 扬 班 之伦, 曹 刘 以下,图状山川,影写云物。” 唐 杜牧 《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七子论诗谁似公? 曹 刘 须在指挥中。” 清 顾炎武 《〈音学五书〉序》:“仅按 班 张 以下诸人之赋、 曹 刘 以下诸人之诗所用之音,撰为定本,於是今音行而古音亡。”
《國語辭典》:日御  拼音:rì yù
1.太阳。隋。江总〈芳林园天渊池铭〉:「晓川漾璧,似日御之在河宿。」
2.职官名。古代掌天文历数的官。
《國語辭典》:日车(日車)  拼音:rì chē
太阳每天不停运行,所以称为「日车」。一说传说中太阳乘六条龙驾的车。唐。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诗:「日车隐昆崙,鸟雀噪户牖。」
《漢語大詞典》:日驭(日馭)
(1).太阳。日形如轮,周行不息,故称。 隋 卢思道 《从驾经大慈照寺》诗:“日驭非难假,云师本易凭。” 前蜀 韦庄 《立春》诗:“青帝东来日驭迟,暖烟轻逐晓风吹。” 清 金农 《憩王屋山后十方院》诗之二:“大椿灵饵话 尧 年,鍊液升烟日驭前。”
(2).指古代神话中为太阳驾车的神。 黄澜 《送李生孟夐留学美利坚》诗:“星精倚马忧天坠,日驭挥戈上地平。”
(3).指帝王的车驾。 宋 苏轼 《赐安神宗御容押班冯宗道等银合茶药敕书》:“属祠宫之告具,驂日驭以遄征,往復之间,忠劳亦至。特加存问。”
《漢語大詞典》:朱羲
太阳。古代称日为朱明,而 羲和 为日御,合而为“朱羲”。《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七》:“ 蓐收 清西陆,朱羲将由白。” 李善 注:“朱羲,日也。”
《漢語大詞典》:羲轮(羲輪)
(1).太阳的别称。 宋 阮阅 诗话总龟卷十二引《玉堂诗话》:“ 杨黎州 《自遣》云:‘天上羲轮都易识,人间 尧 历自难逢。’” 清 黄景仁 《送春》诗之三:“玉虯高驾倘见招,急叱羲轮出平旦。”
(2).指时间、光阴。旧唐书·太宗纪下:“谓云车易乘,羲轮可驻,异轨同趣,其蔽甚矣。”
《漢語大詞典》:羲驭(羲馭)
太阳的代称。 羲和 为日驭,故名。 明 高启 《广陵孙孝子爱日堂》诗:“只愁老景苦駸駸,羲驭西驰疾飞鞚。”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晓来一轮羲驭涌东隅。”参见“ 羲和 ”。
分類:羲和
《國語辭典》:羲和  拼音:xī hé
1.称唐虞时掌历法之官羲氏及和氏。
2.神话传说中为太阳驾车的人。《广雅。释天》:「日御谓之羲和,月御谓之望舒。」
《漢語大詞典》:失水鱼(失水魚)
离水之鱼。喻处于困境的人。 唐 元稹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诗之四:“飢摇困尾丧家狗,热暴枯鳞失水鱼。”
分類:水之困境
《漢語大詞典》:斗水
少量之水,亦喻指少量的资助。语出庄子·外物:“﹝鮒鱼﹞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北魏 李骞 《赠亲友》诗:“ 监河 爱斗水, 苏子 惜餘明。” 唐 孟郊 《赠主人》诗:“斗水泻大海,不如泻枯池。”《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但愿捐斗水,而活涸辙之枯,下壶飧而救翳桑之饿。”
分類:少量资助
《漢語大詞典》:东溟臣(東溟臣)
庄子·外物:“ 周 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 顾视车辙中,有鮒鱼焉。 周 问之曰:‘鮒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 曰:‘诺。我且南游 吴 越 之王,激 西江 之水而迎子,可乎?’”后因以“东溟臣”比喻陷入困境亟待解救之人。 唐 李白 《赠友人》诗之三:“莫持 西江 水,空许东溟臣。”
《國語辭典》:枯鱼(枯魚)  拼音:kū yú
乾鱼。《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枯鱼之膳,冬羔裘,夏葛衣,面有饥色。」《文选。应璩。百一诗》:「田家无所有,酌醴焚枯鱼。」
《國語辭典》:枯鱼之肆(枯魚之肆)  拼音:kū yú zhī sì
卖乾鱼的市场。《庄子。外物》:「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比喻处于困境。唐。元稹《莺莺传〉:「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
分類:困境绝境
《漢語大詞典》:枯鳞(枯鱗)
枯鱼。亦喻处于困境者。《隋书·儒林传·王孝籍》:“伏惟明尚书公动哀矜之色,开宽裕之怀。咳唾足以活枯鳞,吹嘘可用飞穷羽。” 唐 刘长卿 《狱中闻收东京有赦》诗:“持法不须张密网,恩波自解惜枯鳞。”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生离》:“东风殢得红颜瘦,枯鳞望断西江口,雨惨云愁咽 楚 謳。”
分類:困境
《漢語大詞典》:涸辙(涸轍)
(1).比喻穷困的境地。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宋 司马光 《西台诗二十四韵》:“涸辙犹蒙润,寒灰免附炎。” 明 张煌言 《长鲸行》:“跳梁寧復昔睚眦,涸辙应怜旧饕餮。” 叶圣陶 《穷愁》:“岂久处涸辙,贪鄙渐萌,乃欲为此一掷,以冀非分耶?”参见“ 涸辙之鮒 ”。
(2).犹搁浅。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海兽》:“海潮退后,有一兽涸辙沙滩,长八尺餘,色纯黑,毛如海虎。”
《國語辭典》:涸辙之鲋(涸轍之鮒)  拼音:hé chè zhī fù
辙,车轮辗地所留下的痕迹。鲋,鲫鱼。在乾枯车辙中的鲫鱼所需要的只是斗升的水,如果拖延时间远去西江取水,则不过是空口白话,无法解决问题。典出《庄子。外物》。后比喻陷处困境,急需救援的人或物。宋。苏轼 乞开杭州西湖状:「若一旦堙塞,使蛟龙鱼鳖,同为涸辙之鲋,臣子坐观,亦何心哉?」也作「涸辙枯鱼」、「涸辙穷鳞」、「涸辙穷鱼」、「涸辙之枯」、「涸辙之鱼」。
分類:鲋鱼
《國語辭典》:涸辙之鲋(涸轍之鮒)  拼音:hé chè zhī fù
辙,车轮辗地所留下的痕迹。鲋,鲫鱼。在乾枯车辙中的鲫鱼所需要的只是斗升的水,如果拖延时间远去西江取水,则不过是空口白话,无法解决问题。典出《庄子。外物》。后比喻陷处困境,急需救援的人或物。宋。苏轼 乞开杭州西湖状:「若一旦堙塞,使蛟龙鱼鳖,同为涸辙之鲋,臣子坐观,亦何心哉?」也作「涸辙枯鱼」、「涸辙穷鳞」、「涸辙穷鱼」、「涸辙之枯」、「涸辙之鱼」。
分類:鲋鱼
《漢語大詞典》:涸辙鱼(涸轍魚)
同“ 涸辙之鮒 ”。 唐 王绩 《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诗:“尔为背风鸟,我为涸辙鱼。” 清 林昌彝 《市价行》:“力拔涸辙鱼,哀矜出肺腑。”亦作“ 涸辙枯鱼 ”。 明张景《飞丸记·怜儒脱难》:“吹嘘一点灵犀热,涸辙枯鱼沐浩波。”
《漢語大詞典》:涸辙鲋(涸轍鮒)
见“ 涸辙之鮒 ”。
《國語辭典》:涸辙之鲋(涸轍之鮒)  拼音:hé chè zhī fù
辙,车轮辗地所留下的痕迹。鲋,鲫鱼。在乾枯车辙中的鲫鱼所需要的只是斗升的水,如果拖延时间远去西江取水,则不过是空口白话,无法解决问题。典出《庄子。外物》。后比喻陷处困境,急需救援的人或物。宋。苏轼 乞开杭州西湖状:「若一旦堙塞,使蛟龙鱼鳖,同为涸辙之鲋,臣子坐观,亦何心哉?」也作「涸辙枯鱼」、「涸辙穷鳞」、「涸辙穷鱼」、「涸辙之枯」、「涸辙之鱼」。
分類:鲋鱼
《漢語大詞典》:涸鱼(涸魚)
“涸辙鱼”的略语。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 权 ( 孙权 )若涸鱼,乾腊矫鳞。”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涸鱼思雨润,僵燕望雷苏。” 清 刘光第 《美酒行》:“涸鱼久失水,微雨岂苏将。”参见“ 涸辙鱼 ”。
《漢語大詞典》:涸辙鱼(涸轍魚)
同“ 涸辙之鮒 ”。 唐 王绩 《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诗:“尔为背风鸟,我为涸辙鱼。” 清 林昌彝 《市价行》:“力拔涸辙鱼,哀矜出肺腑。”亦作“ 涸辙枯鱼 ”。 明张景《飞丸记·怜儒脱难》:“吹嘘一点灵犀热,涸辙枯鱼沐浩波。”
《國語辭典》:涸鲋(涸鮒)  拼音:hé fù
比喻处于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参见「涸辙之鲋」条。北周。庾信〈拟咏怀〉诗二七首之一:「涸鲋常思水,惊飞每失林。」
《國語辭典》:涸辙之鲋(涸轍之鮒)  拼音:hé chè zhī fù
辙,车轮辗地所留下的痕迹。鲋,鲫鱼。在乾枯车辙中的鲫鱼所需要的只是斗升的水,如果拖延时间远去西江取水,则不过是空口白话,无法解决问题。典出《庄子。外物》。后比喻陷处困境,急需救援的人或物。宋。苏轼 乞开杭州西湖状:「若一旦堙塞,使蛟龙鱼鳖,同为涸辙之鲋,臣子坐观,亦何心哉?」也作「涸辙枯鱼」、「涸辙穷鳞」、「涸辙穷鱼」、「涸辙之枯」、「涸辙之鱼」。
分類:鲋鱼
《漢語大詞典》:涸鳞(涸鱗)
同“ 涸辙之鮒 ”。 唐 骆宾王 《畴昔篇》:“涸鳞去辙还游海,幽禽释网便翔空。” 唐 杜牧 《书事》诗:“失计抛渔艇,何门化涸鳞。” 明 杨慎 《高泉临行再赋此以别》诗:“鎩羽涸鳞去安所,翾飞川咏几时同。”
《漢語大詞典》:穷鳞(窮鱗)
失水之鱼。比喻处在困境的人。 唐 柳宗元 《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诗:“好音怜鎩羽,濡沫慰穷鳞。” 宋 陈师道 《寄单州张朝请》诗:“闻説监河收贷粟,定倾东海活穷鳞。”
《漢語大詞典》:肆鳞(肆鱗)
指放纵的蛟龙。 唐 孟郊 《寄陕府邓给事》诗:“病书凭昼目,驛信寄宵鞭,疾诉将何諭,肆鳞今倒悬。”
分類:放纵蛟龙
《漢語大詞典》:卧辙(卧轍)
东汉 侯霸 为 淮阳 太守,征入都,百姓号哭遮使车,卧于辙中,乞留 霸 一年。见《后汉书·侯霸传》。后常用为挽留去职官吏的典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三年,解 丹阳 尹,领太子少傅,餘悉如故。掛服捐驹,前良取则;卧辙弃子,后予胥怨。”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解龟踰卧辙,遣骑觅扁舟。” 元 柯丹丘 《荆钗记·民戴》:“卧辙攀鞍无计策,离歌别酒众难忘。”
《國語辭典》:辙鲋(轍鮒)  拼音:chè fù
困在乾涸车辙中的鱼。典出《庄子。外物》。比喻身陷困境。唐。杜甫〈奉赠李八丈判官曛〉诗:「真成穷辙鲋,或似丧家狗。」
分類:鲋鱼
《漢語大詞典》:悬瓠(懸瓠)
古城名。以城北 汝水 屈曲如垂瓠,故名。 隋 唐 为 蔡州 治所。 唐宪宗 元和 十二年, 李愬 雪夜进军,擒 吴元济 于此。后泛指擒敌之处。 清 赵翼 《大柳驿相传为赵韩王授徒处》诗:“半夜遂成 悬瓠 擒,胆落 金陵 东海 鲤。”
《漢語大詞典》:楚人弓
《孔子家语·好生》:“ 楚王 失弓, 楚 人得之,又何求之?”后“楚人弓”常用为典,多比喻失而复得之物,表示对得失的达观态度。 清 钱谦益 《喜复官诰赠内戏效乐天作》诗:“三年偶失 楚 人弓,忧喜回旋似塞翁。我褫緋衣缘底罪,君还紫誥有何功。”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忧喜塞翁马,得失 楚 人弓。时命苟不谐。不如安固穷。”亦省作“ 楚弓 ”。《周书·武帝纪下》:“朕垂拱巖廊,君临宇县,相 邠 民於海内,混 楚 弓於天下,一物失所,有若推沟。” 明杨珽《龙膏记·藏春》:“春光漏洩出闺门,展转狐疑不定,怎做得 楚 弓得失何劳问。”参见“ 楚弓楚得 ”。
《國語辭典》:楚弓楚得  拼音:chǔ gōng chǔ dé
楚王出游时遗失了弓箭,却不叫侍从去寻找,因为楚王认为他虽然在楚国丢了弓箭,但仍会由楚国人得到,并不算损失。见《孔子家语。卷二。好生》。后以楚弓楚得比喻利益不流失外溢。
分類:外溢
《漢語大詞典》:楚弓
见“ 楚人弓 ”。
《漢語大詞典》:楚人弓
《孔子家语·好生》:“ 楚王 失弓, 楚 人得之,又何求之?”后“楚人弓”常用为典,多比喻失而复得之物,表示对得失的达观态度。 清 钱谦益 《喜复官诰赠内戏效乐天作》诗:“三年偶失 楚 人弓,忧喜回旋似塞翁。我褫緋衣缘底罪,君还紫誥有何功。”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忧喜塞翁马,得失 楚 人弓。时命苟不谐。不如安固穷。”亦省作“ 楚弓 ”。《周书·武帝纪下》:“朕垂拱巖廊,君临宇县,相 邠 民於海内,混 楚 弓於天下,一物失所,有若推沟。” 明杨珽《龙膏记·藏春》:“春光漏洩出闺门,展转狐疑不定,怎做得 楚 弓得失何劳问。”参见“ 楚弓楚得 ”。
《國語辭典》:楚弓楚得  拼音:chǔ gōng chǔ dé
楚王出游时遗失了弓箭,却不叫侍从去寻找,因为楚王认为他虽然在楚国丢了弓箭,但仍会由楚国人得到,并不算损失。见《孔子家语。卷二。好生》。后以楚弓楚得比喻利益不流失外溢。
分類:外溢
《漢語大詞典》:遗弓(遺弓)
(1).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鬚,龙鬚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鬚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 鼎湖 ,其弓曰乌号。”后以“遗弓”指 黄帝 骑龙升天时坠落的弓。《宋史·乐志十六》:“ 鼎湖 龙去遗弓堕,冠剑鏁深宫。” 清 顾炎武 《登岱》诗:“何人得昇仙,遗弓名乌号。”
(2).据史记·封禅书载,传说 黄帝 骑龙升天时,“堕 黄帝 之弓”。后以“遗弓”为帝王死亡的委婉语。 南朝 梁 沈约 《齐武帝谥议》:“慕切遗弓,哀同遏密。”旧唐书·哀帝纪:“朕祗荷丕图,仰惟先训,方迫遗弓之痛,俯临同轨之期。” 明 唐顺之 《朝谒长陵》诗:“遗弓仙驭远,上食繐帷张。”
(3).吕氏春秋·贵公:“ 荆 人有遗弓者,而不肎索,曰:‘ 荆 人遗之, 荆 人得之,又何索焉?’”后以“遗弓”指丢失而为他人得到对他人也有益处的事物。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一韵》:“悲哉堕世网,去之若遗弓。”
《漢語大詞典》:取履
谓代人拾鞋。比喻屈己尊人。语本《史记·留侯世家》所载 张良 为一老父于圯下取履事。 宋 刘克庄 《水龙吟》词:“若论辈行,早陪 韩 柳 ,晚交 元 白 。老矣安能,为人取履,与人争屐。”
分類:代人屈己
《漢語大詞典》:圯上
桥上。史记·留侯世家载: 张良 尝从容步游 下邳 圯上,遇一老父,受《太公兵法》。后因以“圯上”指 张良 受《太公兵法》事。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张良庙教》:“交神圯上,道契 商 洛 。” 宋 苏轼 《张竞辰永康所居万卷堂》诗:“ 留侯 之孙书满腹,玉函宝方何用读。濠梁空復五车多,圯上从来一篇足。”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总得居士寿》词:“ 隆中 三顾客,圯上一编书。”参见“ 圯桥 ”。
《國語辭典》:圯桥(圯橋)  拼音:yí qiáo
地名。位于江苏省邳县南,汉朝张良遇到黄石公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圯桥书(圯橋書)
亦称“ 圯上书 ”。亦称“ 圯下兵法 ”。 指 秦 末一老父于圯上授予 张良 的《太公兵法》。事见《史记·留侯世家》。 唐 李白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诗:“身为 下邳 客,家有圯桥书。” 宋 曾巩 《孔教授张法曹以曾论荐特示长笺》:“緑髮朱颜两少年,出伦清誉每相先;壁中字为时人考,圯上书从老父传。” 宋 陈亮 《子房贾生孔明魏徵何以学异端》:“ 子房 为 高帝 谋臣,从容一发,动中机会,而尝超然於事物之外,此岂圯下兵法之所有哉!”
《漢語大詞典》:文成履
秦 末, 张良 在 下邳 圯(桥)上为 黄石 老人拾履着履的典故。 张良 谥 文成侯 ,故云。见《史记·留侯世家》。 唐 张文琮 《赋桥》诗:“已授 文成 履,空题 武骑 书。”
《漢語大詞典》:谷城翁(穀城翁)
指 黄石公 。 宋 王安石 《送郑叔熊归闽》诗:“疑师 穀城 翁,方略已自得。”按,史记·留侯世家:“十三年孺子见我 济北 , 穀城山 下黄石即我矣。”为此语所本。
《漢語大詞典》:跪履
《史记·留侯世家》载: 汉 张良 游 下邳 圯上,遇褐衣老父堕履圯下,命 良 取履,并长跪履之。老父曰:“孺子可教矣。”授以《太公兵法》。后以“跪履”表示向长者虚心求教。 唐 杜牧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诗:“ 刘济 愿跪履, 田兴 请建筹。” 唐 黄滔 《裴侍郎启》:“昨者面容跪履,亲俾窥天,仍如琢玉之品题,更启如金之然诺。” 宋 唐庚 《双榕》诗:“抠衣倘可亲,跪履安敢羞。”
《漢語大詞典》:黄公
(1). 中国 古代寓言中一个谦虚过分而使事情走向反面的人物形象。尹文子·大道上:“ 齐 有 黄公 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词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
(2). 汉 代术士。西京杂记卷三:“有 东海 人 黄公 ,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及衰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復行其术。 秦 末,有白虎见於 东海 , 黄公 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 汉 张衡 《西京赋》:“ 东海 黄公 ,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当初 黄公 有道术,能以赤刀制虎,尚且终为虎害。”
(3).指 东汉 太尉 黄琼 。 明 何良俊 《世说新语补·德行》:“ 徐孺子 尝事 江夏 黄公 ,后 黄公 亡殁, 孺子 往会葬,无资以自致,齎磨镜具自随,所在取直,然后得前。”参阅后汉书·徐稺传
(4).泛指卖酒者。 唐 白居易 《晚春沽酒》诗:“醉卧 黄公 肆,人知我是谁。” 宋 林逋 《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 黄公 酒舍归。”参见“ 黄公酒壚 ”。
(5).指 秦 末之 黄石公 。又称 圯上老人 。 宋 范仲淹 《上张右丞书》:“ 黄公 ,天人也,有以跪履而投帝师之道者,岂以孺子而捨诸?”
(6).指 夏黄公 。四皓之一。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诗:“ 苏武 元还 汉 , 黄公 岂事 秦 ?” 仇兆鳌 注:“ 黄公 ,四皓之一。避 秦 入 商山 。”参阅史记·留侯世家
(7).鸟名。黄鹂。 宋 苏轼 《书普慈长老壁》诗:“久参白足知禪味,苦厌黄公聒昼眠。”自注:“鸟名。” 王文诰 辑注:“黄公,黄鸝也。”
《漢語大詞典》:黄公酒垆(黄公酒壚)
魏 晋 时 王戎 与 阮籍 、 嵇康 等竹林七贤会饮之处。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王濬冲 ﹞经 黄公 酒壚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 嵇叔夜 、 阮嗣宗 共酣饮於此壚。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 嵇生 夭、 阮公 亡以来,便为时所羈紲。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后诗文常以“黄公酒壚”指朋友聚饮之所,抒发物是人非的感叹。 宋 梅尧臣 《正月二十七日江邻几等邀饮于定力院》诗:“似过 黄公 酒壚下, 嵇 阮 不见脩竹中。” 元 马谦斋《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春》曲:“近 黄公 酒壚,诵 坡仙 乐府,直喫到月转垂杨树。”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 钱虞山 题三老图诗,末句云:‘ 秦淮 烟月经游处,华表归来白鹤知。’不胜 黄公 酒壚之叹。”
《漢語大詞典》:黄石
(1).指 黄石公 。语出史记·留侯世家:“十三年孺子见我 济北 , 穀城山 下黄石即我矣。” 唐 陈去疾 《送韩将军之雁门》诗:“归来长揖功成后, 黄石 当年故有期。” 明张景《飞丸记·盟寻泉石》:“消息盈虚能早办,惟有 黄石 、 鴟夷 堪羡。” 清 查慎行 《洪武御碑歌》:“ 留侯 自伴 赤松 去, 穀城 空立 黄石 祠。”
(2).指 黄石公 授与 张良 的兵书黄石公三略后汉书·儒林传上·杨伦:“当断不断,《黄石》所戒。” 李贤 注:“黄石公三略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四年:“夫臣与主同者亡,此《黄石》之所忌也。” 胡三省 注:“《黄石》,即 张良 於 下邳 圯上所得之书也。” 清 袁于令 《西楼记·卫行》:“论兵法《黄石》深筹,夸剑术 白猿 高手。”
(3).古代少数民族名。后汉书·循吏传·任延:“ 延 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令将杂种 胡 骑 休屠 、 黄石 ,屯据要害。”后汉书·西南夷传·冉駹:“其西又有 三河 、 槃于 虏,北有 黄石 、 北地 、 卢水胡 ,其表乃为徼外。”
(4).方解石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二·方解石
(5).地名。 四川省 涪陵市 的 黄石滩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八月, 岑彭 破 公孙述 将 侯丹 於 黄石 。” 李贤 注:“即 黄石滩 也。水经注曰:‘ 江水 自 涪陵 东出百里而届于 黄石 。’在今 涪州 涪陵县 。”
(6).地名。 浙江省 临海市 的 黄石岭 。 清 吴伟业 《闻台州警》诗之一:“天际飞燕 黄石岭 ,云中犬吠 赤城楼 。”
(7).地名。 湖北省 黄石市 。
《漢語大詞典》:黄石书(黄石書)
指 黄石公 授与 张良 的兵书。世称黄石公三略。 明 陈子龙 《壮游行》:“或授 黄石 书,且遇採药翁。”
《漢語大詞典》:黄石老
即 黄石公 。 唐 李白 《赠饶阳张司户燧》诗:“愧非 黄石老 ,安识 子房 贤。” 唐 杜牧 《题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授符 黄石老 ,学剑 白猿翁 。”参见“ 黄石公 ”。
分類:黄石公
《國語辭典》:黄石公(黃石公)  拼音:huáng shí gōng
秦时的隐士。曾于下邳圯上传太公兵法于张良,故也称为「圯上老人」。后借指熟谙兵法、识察人才的老人、仙人。
《國語辭典》:玄珠  拼音:xuán zhū
1.黑色的珠子。《楚辞。刘向。九叹。远逝》:「杖玉华与朱旗兮,垂明月之玄珠。」
2.比喻道的本体。《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崙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此朱生得玄珠于赤水,谟神睿而为言。」
《漢語大詞典》:象罔
(1).亦作“ 象网 ”。庄子寓言中的人物。含无心、无形迹之意。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 知 索之而不得,使 离朱 索之而不得,使 喫詬 索之而不得也。乃使 象罔 , 象罔 得之。”一本作“ 罔象 ”。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似有象而实无,盖无心之谓。后用为典故。 唐 赵嘏 《成名年献座主仆射兼呈同年》诗:“曾失玄珠求 象罔 ,不将双耳负伶伦。” 明 刘基 《贺新郎·愁思》词:“ 赤水 珠沉迷 象罔 ,暗尘深、不见 长安道 。” 王闿运 《秋醒词序》:“岂 象网 三求之后,将钧天七日之终。”
(2).不真切;模糊不清。 宋 朱熹 《感兴诗》之一:“浑然一理贯,昭晰非象罔。”
《國語辭典》:遗珠(遺珠)  拼音:yí zhū
遗失珍珠。语本《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崙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后比喻人才被埋没或珍贵事物湮灭消失。《新唐书。卷一一五。狄仁杰传》:「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