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三刖
  
三献三刖
  
三献荆山
 
再献甘灭趾
 
刖人哭
   
卞和三献
 
卞和不斲
 
卞和刖
 
卞和耻
 
卞和泣
 
卞和玉
 
卞和胫
 
卞子抱玉
 
卞山璞
  
卞玉
  
卞疑
 
和氏三献
 
和氏璧
 
和氏宝
 
和氏愆
 
和氏泪
 
和氏献玉
 
和氏玉
    
悲玉石
   
抱玉卞和
 
抱玉泪
  
抱石疑非
 
楚人随玉
  
楚家玉
 
楚山囚玉
 
楚山玉
 
楚山迷璧
 
楚王珍
   
泣楚玉
  
泣血人
 
洒泪成血
 
为玉泣
   
献玉和
 
献玉招刑
  
玉三献
 
璧悲三献
 
痛玉
 
白璧三年泪
 
白璧冤楚
 
白璧疑冤楚
 
良璞悲
  
荆人美璞
   
荆山待价
 
荆山玉
 
荆山璆
    
误卞和
 
谤玉
 
證玉臣
 
贼奇璞
 
足刖已过三

相关人物
卞和


《韩非子》卷四〈和氏〉~238~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简释

卞和:指知音。唐李涉《送颜觉赴举》:“居然一片荆山工,可怕无人是卞和。”

卞泣:指怀才不遇,或指蒙冤。唐杜甫《舟中出江陵南浦寄郑少尹》:“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诛。”

和氏玉:咏玉。唐钱起《落第刘拾遗相送东归》:“独收和氏玉,还采旧山薇。”


例句

其兄因献璞,再刖不履地。卞和名永永,与宝不相坠。劝尔出门行,行难莫行易。 元稹 出门行

圭璧无卞和,甘与顽石列。 元稹 谕宝二首

坚贞与和璧,利用归干将。 刘商 哭韩淮端公兼上崔中丞

连城犹隐石,唯有卞和知。 刘商 殷秀才求诗

莫将和氏泪,滴著老莱衣。 刘得仁 送友人下第归觐

泣连三献玉,疮惧再伤弓。 刘长卿 落第赠杨侍御兼拜员外仍充安大夫判官赴范阳

顷游灵台下,频弃荆山玉。 刘长卿 赠别于群投笔赴安西

刖足岂一生,良工隔千里。 刘驾 下第后屏居长安书怀寄太原从事

越欧百炼时,楚卞三泣地。二宝无人识,千齿皆弃置。 吕温 古兴

再刖未甘何处说,但垂双泪出咸秦。 姚鹄 随州献李侍御二首

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归。 孟郊 古兴

哲人卧病日,贱子泣玉年。 孟郊 哭秘书包大监

行吟楚山玉,义泪沾衣巾。 孟郊 答姚怤见寄

因悲楚左右,谤玉不知珉。 孟郊 答卢虔故园见寄

况当圣明主,岂乏證玉臣。 孟郊 送孟寂赴举

应怜泣楚玉,弃置如尘泥。 孟郊 鸦路溪行呈陆中丞

定知和氏璧,遥掩玉轮辉。 宋之问 送赵司马赴蜀州

忽对荆山璧,委照越吟人。 庾抱 卧痾喜霁开扉望月简宫

只应抱璞非良玉,岂得年年不至公。 张乔 自诮

似璧悲三献,疑珠怯再投。 张子容 璧池望秋月

自将荆璞比,不与郑环同。 张惟俭 赋得西戎献白玉环

和玉悲无已,长沙宦不成。 张说 岳州别姚司马绍之制许归侍

贞坚自有分,不乱和氏璧。 戴叔伦 孤石

所痛无罪者,明时屡遭刖。 曹邺 下第寄知己

荆璞且深藏,珉石方如雪。 李咸用 览友生古风

既同和氏璧,终有玉人知。 李咸用 赠来鹏

荆山有玉犹在璞,未遇良工虚掷鹊。 李咸用 送人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李商隐 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

徒为卞和识,不遇楚王珍。 李峤

知君分如此,赠逾荆山璧。 李德裕 重忆山居六首罗浮山

居然一片荆山玉,可怕无人是卞和。 李涉 送颜觉赴举

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 李白 古风之三十六

本是楚家玉,还来荆山中。 李白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荆人泣美玉,鲁叟悲匏瓜。 李白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抱石耻献玉,沈泉笑探珠。 李白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徒有献芹心,终流泣玉啼。 李白 赠范金卿二首

大国本多士,荆岑无遗璧。 李益 华阴东泉同张处士诣藏律师兼简县内同官因寄齐中书

刖足岂一生,良工隔千里。 李频 下第后屏居长安书怀寄张侍御

晓涧青青桂色孤,楚人随玉上天衢。 杜牧 押兵甲发谷口寄诸公

但寻陶令集,休献楚王珍。 杜牧 梁秀才以早春旅次大梁将归郊扉言怀兼别示亦蒙见赠凡二十韵走笔依韵

子既屈一鸣,余固宜三刖。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

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诛。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

此时泣玉情虽异,他日衔环事亦同。 杨知至 复落后呈同年

荆玉收难尽,齐竽喜暂闲。 权德舆 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

莫将和氏泪,滴著老莱衣。 殷遥 送友人下第归省

山中荆璞谁知玉,海底骊龙不见珠。 牟融 寄周韶州

结绿处燕石,卞和不必知。 独孤及 送陈兼应辟兼寄高适贾至

哀哀献玉人,楚国同悲辛。泣尽继以血,何由辨其真。 王昌龄 为张僓赠阎使臣

三献寝不报,迟迟空手回。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抱玉三朝楚,怀书十上秦。 卢僎 途中口号

荆山璞在终应识,楚国人知不是狂。 窦庠 酬谢韦卿二十五兄俯赠辄敢书情

价轻犹有二,足刖已过三。 罗隐 寄洪正师

顾我昔年悲玉石,怜君今日蕴风雷。 罗隐 送章碣赴举

荆璞献多还得售,桂堂恩在敢轻回。 翁承赞 喜弟承检登科

荆山产美玉,石石皆坚贞。未必尽有玉,玉且问石生。 聂夷中 客有追叹后时者作诗勉之

荆人献始遇,良匠琢初成。 叶季良 赋得琢玉成器

投珠恐见疑,抱玉但垂泣。 薛据 古兴

芸香误比荆山玉,那似登科甲乙年。 薛涛 赠韦校书

明年徵拜入,荆玉不藏诸。 苏颋 钱荆州崔司马

楚玉已曾分卞玉,膺门依旧是龙门。 许棠 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

东归万里惭张翰,西上四年羞卞和。 许浑 长安岁暮

知将刖足恨,去击李膺门。 贯休 送友生入越投知己

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 贾岛 古意

同声惭卞玉,谬此托韦金。 郑愔 同韦舍人早朝

荆玉终无玷,随珠忽已弹。 郑愔 贬降至汝州广城驿

独收和氏玉,还采旧山薇。 钱起 落第刘拾遗相送东归

不嗟荆宝退,能喜彩衣还。 钱起 送安都秀才北还

勿信玉工言,徒悲荆国人。 陈子昂 观荆玉篇

白璧疑冤楚,乌裘似入秦。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献玉频年命未通,穷秋成病悟真空。 陆畅 下第后病中

穷通应计一时间,今日甘从刖足还。 雍陶 再下第将归荆楚上白舍人

众宝归和氏,吹嘘多俊人。 韦应物 寄令狐侍郎

卞和试三献,期子在秋砧。 韩愈 孟生诗

譬如黄金盘,照耀荆璞真。 韩愈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涂中见寄

衣挥京洛尘,完璞伴归人。 顾况 送友失意南归

穷途行泣玉,愤路未藏金。 骆宾王 畴昔篇

典故 
白骑贼

相关人物
侯景


《隋书》卷二十二《五行志上》
「大同中,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其后侯景破丹阳,乘白马,以青丝为羁勒。」

例句

白马小儿谁家子,泰清之岁来关囚。 李白 金陵歌送别范宣

妖氛拥白马,元帅待雕戈。 杜甫 观兵

纷纷乘白马,攘攘著黄巾。 杜甫 遣忧

高视黑头翁,遥吞白骑贼。 韩翃 寄哥舒仆射

典故
儿辈平戎
 
全倚谢家安
 
别墅流风
 
喜折屐
 
围棋别墅
 
对棋陪谢傅
 
小儿破贼
 
屐折
 
屐折围棋
 
屐齿折
 
捷音来自寿
 
棋边得失
 
淝水儿曹举兵麾
 
淝水破
 
淮淝似之
 
谢傅棋边
 
齿折屐

相关人物
谢安
 
谢玄

参考典故
棋赌别墅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雅量〉~374~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曰:「初,符坚南寇,京师大震。谢安无惧色,方命驾出墅,与兄子玄围棋。夜还乃处分,少日皆办。破贼又无喜容。其高量如此。」又引《谢车骑传》曰:「氐贼符坚,倾国大出,众号百万。朝廷遣诸军距之,凡八万。坚进屯寿阳,玄为前锋都督,与从弟琰等选精锐决战。射伤坚,俘获数万计,得伪辇及云母车,宝器山积,锦罽万端,牛、马、胪、骡、驼十万头匹。」
《晋书》卷七十九〈谢安列传〉~2074~
时苻坚强盛,疆埸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以总统功,进拜太保。
《世说新语》中卷上《雅量》
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谢安喜围棋,流传不少下棋的故事,如听到苻坚南忧的消息后,仍镇定地与侄谢玄对棋。与客下棋时,听到前方胜利的战报也不动声色。」

简释

喜折屐:指欣喜。宋苏轼《与叶淳老侯敦夫张秉道同相视新河秉道有诗次韵二首》之一:“怜君嗜好更迂阔,得我新诗喜折屐。”


例句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杜甫 别房太尉墓(在阆州)

典故
入蔡
 
入蔡奇兵
 
入蔡缚贼
 
吴元济失家
 
夜入蔡州
 
夜入蔡州城
 
夜衔枚
 
将军半夜鹅
 
平蔡垒
  
直入蔡州城
 
蔡州平
 
蔡州鹅鸭
 
误了吴元济
 
衔枚入蔡州
 
雪夜入蔡州
 
鹅池平蔡
 
鹅池雪

相关人物
李愬
 
裴度
 
吴元济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三〈李晟列传·李愬〉~3680~
陈许节度使李光颜勇冠诸军,贼悉以精卒抗光颜。由是愬乘其无备,十月,将袭蔡州。其月七日,使判官郑澥告师期于裴度。十日夜,以李祐率突将三千为先锋,李忠义副之,愬自帅中军三千,田进诚以后军三千殿而行。初出文成栅,众请所向,愬曰:「东六十里止。」至贼境,曰张柴砦,尽杀其戍卒,令军士少息,缮羁靮甲冑,发刃彀弓,复建旆而出。是日,阴晦雨雪,大风裂旗旆,马慄而不能跃,士卒苦寒,抱戈僵仆者道路相望。其川泽梁径险夷,张柴已东,师人未尝蹈其境,皆谓投身不测。初至张柴,诸将请所止,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也。」诸将失色。监军使哭而言曰:「果落李祐计中!」愬不听,促令进军,皆谓必不生还;然已从愬之令,无敢为身计者。愬道分五百人断洄曲路桥,其夜冻死者十二三。又分五百人断朗山路。自张柴行七十里,比至悬瓠城,夜半,雪愈甚。近城有鹅鸭池,愬令惊击之,以杂其声。贼恃吴房、朗山之固,晏然无一人知者。李祐、李忠义坎墉而先登,敢锐者从之,尽杀守门卒而登其门,留击柝者。黎明,雪亦止,愬入,止元济外宅。蔡吏告元济曰:「城已陷矣。」元济曰:「是洄曲子弟归求寒衣耳。」俄闻愬军号令将士云:「常侍传语。」乃曰:「何常侍得至于此?」遂驱率左右乘子城拒捍。田进诚以兵环而攻之。愬计元济犹望董重质来救,乃令访重质家安恤之,使其家人持书召重质。重质单骑而归愬,白衣泥首,愬以客礼待之。田进诚焚子城南门,元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乃槛送京师。其申、光二州及诸镇兵尚二万馀人,相次来降。
典故
司农击贼
 
夺笏击贼
  
断笏

相关人物
段秀实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八〈段秀实列传〉~3586~
四年,朱泚盗据宫阙,源休教泚伪迎銮驾,阴济逆志。泚乃遣其将韩旻领马步三千疾趋奉天。时苍黄之中,未有武备。泚以秀实尝为泾原节度,颇得士心,后罢兵权,以为蓄愤且久,必肯同恶,乃召与谋议。秀实初诈从之,阴说大将刘海宾、何明礼、姚令言判官岐灵岳同谋杀泚,以兵迎乘舆。三人者,皆秀实夙所遇,遂皆许诺。及韩旻追驾,秀实以为宗社之危,期于顷刻,乃使人走谕灵岳,窃令言印。不遂,乃倒用司农印印符以追兵。旻至骆驿得符,军人亦莫辩其印文,惶遽而回。秀实谓海宾等曰::「旻之来,吾党无遗类矣!我当直搏杀泚,不得则死,终不能向此贼称臣。」乃与海宾约,事急为继,而令明礼应于外。明日,泚召秀实议事,源休、姚令言、李忠臣、李子平皆在坐。秀实戎服,与泚并膝,语至僭位,秀实勃然而起,执休腕夺其象笏,奋跃而前,唾泚面大骂曰:「狂贼,吾恨不斩汝万段,我岂逐汝反耶!」遂击之。泚举臂自捍,才中其颡,流血匍匐而走。凶徒愕然,初不敢动;而海宾等不至,秀实乃曰:「我不同汝反,何不杀我!」凶党群至,遂遇害焉。海宾、明礼、灵岳相次被杀。德宗在奉天闻其事,惜其委用不至,垂涕久之。
典故
红旗破贼
 
黄纸红旗


《全唐诗》卷四百四十〈刘十九同宿〉【案:时谁寇初破。】
红旗破贼非吾事,黄纸除书无我名【黄纸除书非我名】。唯共嵩阳刘处士,围棋赌酒到天明。
典故  
张巡
 
张巡嚼齿
 
怒切齿
 
有齿嚼欲碎
 
死同巡远
 
男儿嚼齿
 
睢阳骂贼
 
骂贼睢阳
 
雎阳齿

相关人物
张巡
 
许远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忠义列传下·张巡〉~4900~
禄山之乱,巡为真源令,说谯郡太守,令完城,募市人,为拒贼之势。时吴王祗为灵昌太守,奉诏纠率河南诸郡,练兵以拒逆党,济南太守李随副之。巡与单父尉贾贲各召募豪杰,同为义举。十月,城陷,巡与姚訚、南霁云、许远,皆为贼所执。巡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眦裂血流,齿牙皆碎。城将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巡大骂曰:「我为君父义死。尔附逆贼,犬彘也,安能久哉!」子奇义其言,将礼之,左右曰:「此人守义,必不为我用。素得士心,不可久留。」是日,与姚闇、霁云同被害,唯许远执送洛阳。
典故

《涅槃经》卷二十三
六大贼者即外六尘。菩萨摩诃萨观此六尘如六大贼。何以故。能劫一切诸善法故。
《昭明文选》卷十一〈赋己·游览·游天台山赋〉~497~
既克隮于九折,路威夷而脩通。恣心目之寥朗,任缓步之从容。藉萋萋之纤草,荫落落之长松。觌翔鸾之裔裔,听鸣凤之嗈嗈。过灵溪而一濯,疏烦想于心胸。荡遗尘于旋流,发五盖之游蒙。追羲农之绝轨,蹑二老之玄踪。唐·李善注引《中论》曰:「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國語辭典》:盗贼(盜賊)  拼音:dào zéi
强盗窃贼。《周礼。天官。小宰》:「刑职以诘邦国,以纠万民,以除盗贼。」《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像这盗贼横行,全不肯讲究一个弭盗安民的良法。」
《国语辞典》:破贼(破贼)  拼音:pò zéi
1.攻打贼寇。《宋史。卷二八。高宗本纪五》:「癸卯,赵鼎请降敕谕张浚,令光世、沂中及张俊全军引还,为防江之计。甲辰,又诏浚督将士僇力破贼,皆未达。」《三国演义》第一回:「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
2.击溃贼寇。《宋史。卷二九○。列传。曹利用》:「继邺初以三班奉职监涔阳酒税。会宜州陈进反,曹利用辟以自随,为前驱,破贼于象州大乌岭。」《三国演义》第九六回:「孔明曰:『昔大军屯于祁山,箕谷之时,我兵多于贼兵,而不能破贼,反为贼所破:此病不在兵之多寡,在主将耳。』」
《國語辭典》:讨贼(討賊)  拼音:tǎo zéi
征讨叛逆或盗贼。《左传。宣公二年》:「亡不越竟,反不讨贼。」《三国演义》第六回:「上为国家讨贼,下为将军家门之私。」
分類:讨伐贼寇
《漢語大詞典》:贼兵(賊兵)
敌军或叛军。亦指敌军或叛军的士兵。 宋 尹洙 《乞减省寨栅札子》:“盖缘贼兵数少,其寨栅亦可御遏。”《水浒传》第一○五回:“贼兵大败亏输。” 清 孔尚任 《丁廉使》诗:“天兵忽下贼兵死,围城无恙旧妻子。”
《漢語大詞典》:贼徒(賊徒)
詈词。匪徒。蔑称敌军或叛军。《梁书·王僧辩传》:“今日相国至孝玄感,灵武斯发,已破贼徒,获其元帅,止餘 景 身,尚在京邑。”《水浒传》第一一二回:“﹝ 关胜 道﹞:‘我等不把你这贼徒诛尽杀絶,誓不回兵!’” 明 张瀚 《松窗梦语·西粤纪》:“以致各处贼徒日渐滋蔓,威愈褻而事愈难,此实置叛逆而不剿灭之故也。”
《國語辭典》:贼子(賊子)  拼音:zéi zǐ
盗贼、叛乱的人。《三国演义》第九二回:「贼子休走!汝等诡计,如何瞒得丞相耶!」《精忠岳传》第七三回:「伤忠臣之被害,恨贼子以全终。」
《國語辭典》:贼人(賊人)  拼音:zéi rén
强盗、盗贼。泛指作坏事的人。《红楼梦》第六六回:「遇见一夥强盗,已将东西劫去。不想柳二弟从那边来了,方把贼人赶散。」
《骈字类编》:西贼(西贼)
北史薛琡传神武大举西伐将度蒲津琡諌曰西贼连年饥馑故冒死来入陜州但宜置兵诸道勿与野战比及来年麦秋人应饿死宝炬黑獭自然归降愿无渡河 陈书周迪传于时北寇侵轶西贼凭陵扉屦糇粮悉以资寇爵号军容一遵伪党中宋史范仲淹传与韩琦俱有威名军中为之语曰军 有一韩西贼闻知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知惊破胆
《國語辭典》:三献(三獻)  拼音:sān xiàn
古代举行祭典时,初次献酒为初献,再次献酒为亚献,第三次献酒为终献,合称为「三献」。《续汉书志。第二五。百官志二》:「光禄勋,卿一人,中二千石。……郊祀之事掌三献。」《儒林外史》第四○回:「率领众百姓,叫木耐在旁赞礼,升香、奠酒,三献、八拜。」也称为「三享」。
《漢語大詞典》:三献玉(三獻玉)
春秋 楚 人 卞和 得璞玉,献之 厉王 ,王以为诳,刖其左足;复献 武王 ,又刖其右足;后献 文王 ,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 和氏 璧。事见《韩非子·和氏》。后用为怀才难遇知音的典实。 唐 刘长卿 《落第赠杨侍御赴范阳》诗:“泣连三献玉,疮惧再伤弓。” 唐 贾岛 《古意》诗:“眼中两行泪,曾弔三献玉。” 宋 曾巩 《送程殿丞还朝》诗:“自重肯悲三献玉,不欺常慎四知金。”
分類:卞和璞玉
《國語辭典》:刖足  拼音:yuè zú
一种古代的刑罚。砍掉犯人的脚。为肉刑之一。《三国演义》第九回:「倘得黥首刖足,使续成汉史,以赎其辜,邕之幸也。」
分類:断足肉刑
《國語辭典》:卞和  拼音: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于荆山得璞玉献于楚王,两次见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宝玉,遂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
《漢語大詞典》:卞泣
卞和 之泣。 卞和 得玉璞以献 楚王 , 楚王 以为诈,砍其双脚, 卞和 抱其璞哭于 楚山 之下,三日三夜。后指因蒙受冤屈或不遇知己而痛苦悲伤。 唐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诗:“滥窃商歌听,时忧 卞 泣诛。”参见“ 卞和 ”。
《國語辭典》:卞和  拼音: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于荆山得璞玉献于楚王,两次见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宝玉,遂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
《漢語大詞典》:卞璞
指和氏璧。亦泛指美玉。 汉 焦赣 《易林·渐之萃》:“西行求玉,冀得卞璞。”
《漢語大詞典》:和玉
(1). 卞和 之玉。喻稀世之宝。后汉书·刘陶传:“就使当今沙砾化为南金,瓦石变为 和 玉,使百姓渴无所饮,饥无所食……犹不能以保萧墙之内也。” 李贤 注:“ 和 玉, 卞和 之玉也。”
(2). 卞和 之玉。喻不为世重的贤才。 唐 张说 《岳州别姚司马》诗:“ 和 玉悲无已, 长沙 宦不成。”参见“ 和氏璧 ”。
《國語辭典》: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春秋时楚人卞和自楚国山中得一玉璞,献给楚厉王,经玉工鉴定其为普通的石头,厉王以卞和撒谎欺骗,乃刖其左脚。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献,仍视为石头,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荆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终得一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也称为「和璧」。
《國語辭典》:和璧  拼音:hé bì
楚人卞和所得的璞玉。参见「和氏璧」条。《文选。曹丕。与钟大理书》:「和璧入秦,相如抗节。」
分類:和璧
《國語辭典》: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春秋时楚人卞和自楚国山中得一玉璞,献给楚厉王,经玉工鉴定其为普通的石头,厉王以卞和撒谎欺骗,乃刖其左脚。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献,仍视为石头,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荆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终得一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也称为「和璧」。
《漢語大詞典》:完璞
完好的璞玉。比喻美好的操守。 唐 顾况 《送友失意南归》诗:“衣挥 京洛 尘,完璞伴归人。” 清 罗有高 《邓先生墓表》:“近百年来,高风寥邈矣,而先生独奋发於陈编蠹简之中,成之以勇迈不回之气,佐之以坚苦廉毅之操,内外完璞,挺为伟人。”
《漢語大詞典》:怀玉(懷玉)
(1).谓怀抱仁德。老子:“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或怀玉而謁帝,或披裘而负薪。” 唐 骆宾王 《镂鸡子》诗:“谁知怀玉者,含响未吟晨。”
(2).犹怀璧。 明 李东阳 《邯郸贾》诗:“ 长安 寳气横九州,贾儿身贵封为侯;匹夫怀玉尚不可,何怪贪儿死奇货。”参见“ 怀璧 ”。
分類:怀抱仁德
《漢語大詞典》:怀璧(懷璧)
左传·桓公十年:“ 周 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杜预 注:“人利其璧,以璧为罪。”因以“怀璧”比喻多财招祸或怀才遭忌。三国志·魏志·华歆传:“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 唐 李华 《咏史诗》之四:“得罪因怀璧,防身輒控弦。” 清 姚鼐 《钱舜举〈萧翼赚兰亭图〉》诗:“语卿且勿諫,怀璧不可居。”
分類:招祸怀才
《漢語大詞典》:抱玉
(1).见“ 抱璞 ”。
(2).谓怀抱德才,深藏不露。语本老子:“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三国 魏 嵇康 《古意》诗:“安得反初服,抱玉宝六奇。”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抱玉者联肩,握珠者踵武。”
《國語辭典》:抱璞  拼音:bào pú
1.相传战国楚人卞和献玉璞于楚厉王,因玉工视以为石而非玉,故王以为和欺己,乃断其左足。楚武王时,和再献之,又以为石,乃断其右足。及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玉,是为和氏之璧。见《韩非子。和氏》。后比喻怀才不遇。《晋书。卷七○。应詹传》:「而泓抱璞荆山,未剖和璧。若蒙铨召,付以列曹,必能协隆鼎味,缉熙庶绩者也。」
2.战国齐宣王欲任用颜斶,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见《战国策。齐策四》。后比喻保持本有质朴淡泊的天性,不受爵禄诱惑。汉。蔡邕〈释诲〉:「仆不能参迹于若人,故抱璞而优游。」
《國語辭典》:抱璞  拼音:bào pú
1.相传战国楚人卞和献玉璞于楚厉王,因玉工视以为石而非玉,故王以为和欺己,乃断其左足。楚武王时,和再献之,又以为石,乃断其右足。及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玉,是为和氏之璧。见《韩非子。和氏》。后比喻怀才不遇。《晋书。卷七○。应詹传》:「而泓抱璞荆山,未剖和璧。若蒙铨召,付以列曹,必能协隆鼎味,缉熙庶绩者也。」
2.战国齐宣王欲任用颜斶,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见《战国策。齐策四》。后比喻保持本有质朴淡泊的天性,不受爵禄诱惑。汉。蔡邕〈释诲〉:「仆不能参迹于若人,故抱璞而优游。」
《漢語大詞典》:楚卞
指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 唐 吕温 《古兴》诗:“ 越欧 百鍊时, 楚 卞 三泣地。二寳无人识,千龄皆弃置。”参见“ 楚玉 ”。
分類:卞和
《漢語大詞典》:楚玉
指 楚国 宝玉 和氏 璧。亦用以比喻才能、才华。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摧落》:“姓字难教题甲榜,声名甚日满皇都?空怀 楚 玉,浪泣鮫珠。”
《漢語大詞典》:楚璞
指 楚 人 卞和 献给 楚王 的玉璞。比喻珍品或英才。 宋 梅尧臣 《度支苏才翁挽词》诗之二:“盛世虽多士,唯公与众殊。高才飞健鶻,逸句吐明珠。未入 周 官采,争持 楚 璞模。” 明 高启 《感旧酬宋军咨见寄》诗:“知音竟为谁,四海嗟惸惸。 齐 竽不解奏, 楚 璞何由呈?” 章炳麟 《西归留别中东诸君子》诗:“球府集苍蝇,一滴緇 楚 璞。”
《漢語大詞典》:楚璧
即 和氏 璧。 明 何景明 《赠张合之秀才》诗之二:“ 卞生 怀 楚 璧, 郭隗 待 燕 金。”参见“ 和氏璧 ”。
分類:和氏
《國語辭典》: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春秋时楚人卞和自楚国山中得一玉璞,献给楚厉王,经玉工鉴定其为普通的石头,厉王以卞和撒谎欺骗,乃刖其左脚。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献,仍视为石头,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荆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终得一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也称为「和璧」。
《漢語大詞典》:泣玉
《韩非子·和氏》:“ 楚 人 和氏 得玉璞 楚山 中,奉而献之 厉王 , 厉王 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 和 为誑而刖其左足。及 厉王 薨, 武王 即位, 和 又奉其璞而献之 武王 。 武王 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 和 为誑而刖其右足。 武王 薨, 文王 即位, 和 乃抱其璞而哭于 楚山 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后以“泣玉”指因怀才不遇而悲泣。 唐 骆宾王 《畴昔篇》:“穷途行泣玉,愤路未藏金。” 宋 王禹偁 《商州进士张齐说将赴春闱》诗:“明年得意归来日,不见麻衣泣玉斑。”
《漢語大詞典》:献楚(獻楚)
指 春秋 时 卞和 向 楚王 献璞玉反遭刑之事。比喻怀才不遇,投效无门。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弹冠空被笑,献 楚 自多伤。” 唐 元稹 《献荥阳公主五十韵》:“会将连献 楚 ,深耻谬游 燕 。”参见“ 献玉 ”。
《漢語大詞典》:献玉(獻玉)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得宝玉,先后献给 楚 厉王 、 武王 ,都被认为欺诈,被截去双脚。到 楚文王 即位, 和 抱玉璞哭于 荆山 下, 楚王 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因以“献玉”为典,谓向君主或朝廷献才智。 唐 陆畅 《下第后病中》诗:“献玉频年命未通,穷秋成病悟真金。” 金 元好问 《寄答飞卿》诗:“古来献玉犹难售,此日闻《韶》本不图。”
《漢語大詞典》:献玉(獻玉)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得宝玉,先后献给 楚 厉王 、 武王 ,都被认为欺诈,被截去双脚。到 楚文王 即位, 和 抱玉璞哭于 荆山 下, 楚王 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因以“献玉”为典,谓向君主或朝廷献才智。 唐 陆畅 《下第后病中》诗:“献玉频年命未通,穷秋成病悟真金。” 金 元好问 《寄答飞卿》诗:“古来献玉犹难售,此日闻《韶》本不图。”
《漢語大詞典》:献璞(獻璞)
犹献玉。 唐 韦渠牟 《赠窦五判官》诗:“美玉自矜频献璞,真金难与细披沙。” 元 马臻 《述怀五十韵》:“献璞悲 和 泣,辞金忆 震 贤。” 明 李东阳 《青溪闻体斋古潭之说有诗见嘲次韵以解》:“登龙却恨通家晚,献璞翻为识者羞。”参见“ 献玉 ”、“ 献楚 ”。
分類:献玉
《漢語大詞典》:荆人
(1). 楚 人,南人。春秋·庄公二十三年:“公至自 齐 , 荆 人来聘。”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 荆 人风靡, 交 益 景从。”
(2).对人称己妻的谦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区区拙技,负此良琴,若得荆人一奏,当有一两声可听者。”《颜氏家藏尺牍》卷二引 清 王士祜 书:“弟去岁以荆人抱病,屏跡半载。”
《漢語大詞典》:荆和
(1).指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 汉 刘向 《九叹·惜贤》:“ 晋 申生 之离殃兮, 荆 和氏 之泣血。”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故琼瑶俟 荆和 而显连城之价,乌号须 逢门 而著陷坚之功。” 唐 黄滔 《以不贪为宝赋》:“纵饶 秦氏 ,当时曾欺 赵 地;争奈 楚君 ,昔日荐刖 荆和 。” 明 高叔嗣 《古歌》:“ 荆和 当路泣,良璞为谁明?”参见“ 卞和 ”。
(2).指和氏璧。《楚辞·刘向〈九叹·怨思〉》:“筐泽泻以豹鞹兮,破 荆和 以继筑。” 王逸 注:“破 和氏 之璧以继筑杵而舂,败玉宝而失其好也。”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玉异色而均美,是以 晋棘 、 荆和 ,等价连城。”
《國語辭典》:卞和  拼音: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于荆山得璞玉献于楚王,两次见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宝玉,遂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
《漢語大詞典》:荆宝(荆寶)
即和氏璧。亦用以喻美好资质。《文选·潘岳〈杨仲武诔〉》:“春兰擢茎,方茂其华; 荆 宝挺璞,将剖於 和 。” 李善 注:“言德业之美类於兰玉。” 南朝 宋 刘义恭 《游子移》诗:“ 三河 游荡子,丽颜迈 荆 宝。” 清 林则徐 《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尔诸生沐浴圣化,景行前修,谅当人握 隋 琛,家怀 荆 宝。”
《漢語大詞典》:荆玉
(1). 荆山 之玉。即和氏璧。 晋 卢谌 《览古》诗:“连城既伪往, 荆 玉亦真还。” 明 何景明 《送石秀才下第还赵州》诗:“ 荆 玉已三献, 冀 群当一空。”
(2).喻美质贤才。艺文类聚卷四七引 晋 孙绰 《贺司空修(循)像赞》:“质与 荆 玉参贞,鉴与南金等照。” 唐 权德舆 《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其年停贡举》诗:“ 荆 玉收难尽, 齐 竽喜暂閒。”
《國語辭典》:荆璞(荊璞)  拼音:jīng pú
楚国荆山的玉璞,即和氏璧。参见「荆山之玉」条。《文选。卢谌。赠刘琨诗》:「承侔卞和,质非荆璞。」后用以比喻资质美好。也称为「荆璧」、「荆玉」。
《漢語大詞典》:荆璧
即和氏璧。亦用以泛指美玉。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六》:“立 神明 通天 之臺,造甲乙之帐,络以 隋 珠 荆 璧。” 南朝 宋 谢惠连 《鞠歌行》:“南荆璧,万金貲, 卞和 不斲与石离。”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 荆 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
《漢語大詞典》:白马小儿(白馬小兒)
南史·贼臣传·侯景:“先是 大同 中童謡曰:‘青丝白马 寿阳 来。’ 景涡阳 之败,求锦朝廷,所给青布,及是皆用为袍,采色尚青。 景 乘白马,青丝为轡,欲以应謡。”后因称 侯景 为“白马小儿”。 唐 李白 《金陵歌送别范宣》:“ 白马小儿 谁家子,泰清之岁来关囚。” 王琦 注:“ 白马小儿 谓 侯景 。”
分類:侯景
《漢語大詞典》:悬瓠(懸瓠)
古城名。以城北 汝水 屈曲如垂瓠,故名。 隋 唐 为 蔡州 治所。 唐宪宗 元和 十二年, 李愬 雪夜进军,擒 吴元济 于此。后泛指擒敌之处。 清 赵翼 《大柳驿相传为赵韩王授徒处》诗:“半夜遂成 悬瓠 擒,胆落 金陵 东海 鲤。”
《漢語大詞典》:击贼笏(擊賊笏)
唐德宗 时, 朱泚 谋反,召 段秀实 议事, 秀实 以笏击 泚 ,大骂,被杀。见《新唐书·段秀实传》。后以“击贼笏”为称颂忠贞或正气凛然的典实。 宋 文天祥 《正气歌》:“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分類:谋反议事
《漢語大詞典》:嚼穿龈血(嚼穿齦血)
形容仇恨至极。 宋 文天祥 《满江红·代王夫人作》词:“想男儿慷慨,嚼穿齦血。”
分類:仇恨至极
《國語辭典》:嚼齿(嚼齒)  拼音:jiáo chǐ
咬牙切齿。形容非常痛恨、愤慨的样子。《金史。卷一一○。雷渊传》:「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或嚼齿大骂不休。」宋。苏轼〈京师哭任遵圣〉诗:「奋髯走猾吏,嚼齿对奸将。」
分類:咬牙愤慨
《國語辭典》:六贼(六賊)  拼音:liù zéi
1.泛指危害天下的六种恶人。见《六韬。卷一。文韬。上贤》。
2.北宋末的蔡京、朱勔、王黼、李彦、童贯、梁师成。他们结党营私,危害国家,被太学生陈东等斥为「六贼」。见《宋史。卷二三。钦宗本纪》。
3.色、声、香、味、触、法此六种为身心所攀缘的对象。因为这六者是产生烦恼的根源,会劫夺一切善法,所以用贼来比喻。《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当知此身如空聚,六贼依止不相知。」
《國語辭典》:六尘(六塵)  拼音:liù chén
尘,接触的对象。佛教将心和感官接触的对象分成色、声、香、味、触、法(指心所对的境)六尘。若任由眼、耳、鼻、舌、身、意追逐六尘,心就会充满著烦恼。南朝梁。武帝〈十喻〉诗五首之一:「楎睢变三有,恍惚随六尘。」也称为「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