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乘黄鹤
 
白云黄鹤
 
跨鹤仙
 
骑鹤仙人
 
鹤去台空
 
鹤飞仙去
 
黄鹄呼子安
 
黄鹤不复返
 
黄鹤有归日
 
黄鹤楼人
 
黄鹤旧山头


《南齐书》卷十五〈州郡志下·郢州〉~276~
夏口城据黄鹄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鹄过此上也。边江峻险,楼橹高危,瞰临沔、汉,应接司部,宋孝武置州于此,以分荆楚之势。
《述异记》~84~
荀镶字叔玮,事母孝,好属文及道术,潜栖却粒。尝东游,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霄汉,俄顷已至,乃驾鹤之宾也。鹤止户侧,仙者就席,羽衣虹裳,宾主欢对。已而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

例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 黄鹤楼

典故
九折
 
九折回轩
 
九折回转
 
九折悲
 
九折艰
 
九折途
 
九折魂
 
危途九折
  
叱驭人
 
叱驭王尊
  
忠臣叱驭
 
悲九折
  
王尊疾驱
 
王尊许国
 
王尊返驾
  
王尊驱九折
 
王阳叹
 
王阳守亲
 
轮摧九折

相关人物
王阳
 
王尊


《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列传·王尊〉~3226~
王尊字子赣,涿郡高阳人也。少孤,归诸父,使牧羊泽中。尊窃学问,能史书。年十三,求为狱小吏。数岁,给事太守府,问诏书行事,尊无不对。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久之,尊称病去,事师郡文学官,治尚书、论语,略通大义。复召署守属治狱,为郡决曹史。数岁,以令举幽州刺史从事。而太守察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数上书言便宜事,事下丞相御史。……涿郡太守徐明荐尊不宜久在闾巷,上以尊为郿令,迁益州刺史。先是,琅邪王阳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郲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柰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尊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邪?」吏对曰:「是。」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尊居部二岁,怀来徼外,蛮夷归附其威信。博士郑宽中使行风俗,举奏尊治状,迁为东平相。

简释

九折回轩:借喻不再奔波于仕途。唐李商隐《明禅师院酬从兄见寄》:“斯游悦为胜,九折幸回轩”

九折途:喻指路途艰险。宋陆游《东窗》:“九折危途寸步艰,至今回首尚心寒。”


例句

晨严九折度,暮戒六军行。 张九龄 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率尔言志

撕游傥为胜,九折幸回轩。 李商隐 明禅师院酬从兄见寄

宁亲西陟险,君去异王阳。 李端 送郑宥入蜀迎觐

圣图夷九折,神化掩三分。 卢照邻 至望喜瞩目言怀贻剑外知己

返驾王尊何足叹,哭途阮籍谩无聊。 罗邺 春过白遥岭

勿以王阳道,迢递畏崚嶒。 陈子昂 送魏兵曹使巂州得登字

典故
不事周
  
伯夷食菜
 
北山薇
 
叩马西山
 
周粟不顾
 
问首阳
   
夷齐采薇
 
夷齐饿
 
夷齐饿首阳
  
孤竹饿
 
耻周粟
  
故山薇
 
笑首阳
  
薇堪采
 
薇老首阳
 
西山羞
 
西山老
 
西山薇蕨
 
西山遗老
 
西山食粟
 
西山饿
  
采蕨为粮
  
采薇歌
 
采薇士
 
采薇翁
 
采薇蕨
 
双麋不返
 
食周薇
 
食薇
 
饿死西山
 
饿首阳
  
首阳二子
 
首阳人
 
首阳山
 
首阳薇
 
首阳饿
 
首阳魂

相关人物
伯夷
 
叔齐


《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222~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薇,蕨也。」
《昭明文选》卷五十四〈论四·辩命论〉~2348~
夷叔毙淑媛之言,子舆困臧仓之诉。唐·李善注引《古史考》曰:「伯夷、叔齐者,殷之末世,孤竹君之二子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野有妇人谓之曰: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于是饿死。」
《孟子注疏》卷十上〈万章章句上〉~76~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汉·陆贾《新语·无为》
曾闵之孝,夷齐之廉,岂畏死而为之哉?教化之所至也。

简释

夷齐:喻指有气节,不接受敌人施舍。唐李白《梁园吟》:“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例句

苟非夷齐心,岂得无战争。 于濆 古征战

采薇易为山,何必登首阳。 于濆 感怀

以我采薇意,传之天姥岑。 储光羲 酬綦母校书梦耶溪见赠之作

耕凿时未至,还山聊采薇。 储光羲 杂诗二首

憀然歌采薇,曲尽心悠悠。 元季川 登云中

可惜官仓无限粟,伯夷饿死黄口肥。 元稹 有鸟二十章

奸声入耳佞入心,侏儒饱饭夷齐饿。 元稹 立部伎

公方伯夷操,事殷不事周。 元稹 阳城驿

武王亦至明,宁哀首阳饥。请君勿执古,执古徒自隳。 刘叉 勿执古寄韩潮州

不食黄精不采薇,葛苗为带草为衣。 刘商 移居深山谢别亲故

旅食伤飘梗,岩栖忆采薇。 刘长卿 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

采薇留客饮,折竹扫仙坛。 厉玄 送顾非熊及第归茅山

好移钟阜蓼,莫种首阳薇。 吴融 和睦州卢中丞题茅堂十韵

无才敢更期连茹,有意兼思学采薇。 吴融 得京中亲友书讶久无音耗以诗代谢

唯忆首阳路,永谢当时人。 孟郊 感怀

举才天道亲,首阳谁采薇。 孟郊 感怀

伊吕代封爵,夷齐终身饥。 孟郊 罪松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岑参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白水可洗心,采薇可为肴。 常建 空灵山应田叟

挂冠东都门,采蕨南山岑。 张九龄 在郡秋怀二首

首阳山翠千年在,好奠冰壶吊伯夷。 徐夤 逐臭苍蝇

味掩商山芝,英逾首阳蕨。 李德裕 忆药苗

濩落久无用,隐身甘采薇。 李欣 东京寄万楚

夷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 李白 少年子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李白 月下独酌四首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李白 梁园吟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李白 笑歌行(以下二首。苏轼云是伪作。)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李白 行路难三首

饮水箕山上,食雪首阳颠。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周粟犹不顾,齐圭安肯分。 李白 送张秀才从军

举族共资随月俸,一身惟忆故山薇。 李谅 苏州元日郡斋感怀寄越州元相公杭州白舍人

颍水有许由,西山有伯夷。 李邕 铜雀妓

家住嵩山下,好采旧山薇。 李频 嵩山夜还

何日一名随事了,与君同采碧溪薇。 杜牧 中途寄友人

薇蕨饿首阳,粟马资历聘。 杜甫 早发

空里愁书字,山中疾采薇。 杜甫 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韵

留连树蕙辞,婉娩采薇歌。 柳宗元 种术

复笑采薇人,胡为乃长往。 王维 偶然作六首

立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 白居易 访陶公旧宅(并序)

心同合浦叶,命寄首阳薇。 皇甫冉 太常魏博士远出贼庭江外相逢因叙其事

吾爱元紫芝,清介如伯夷。 皮日休 元鲁山

夷齐饿死日,武王称圣明。节义士枉死,何异鸿毛轻。 卢仝 扬州送伯龄过江

自惟负贞意,何岁当食薇。 卢象 家叔徵君东溪草堂二首

由来那敢议轻肥,散发行歌自采薇。 秦系 献薛仆射

流水知行药,孤云伴采薇。 耿湋 赠韦山人

傅岩既纡郁,首山亦嵯峨。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 薛稷 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

伯夷位事愚臣忝,喜奏声成凤鸟来。 苏颋 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

孤竹人藏处,无因认本峰。 许棠 过中条山

如何归故山,相携采薇蕨。 邵谒 下第有感

采薇秦山镇,养亲湘水源。 邵谒 送从弟长安下第南归觐亲

诗人公署如山舍,只向阶前便采薇。 郑谷 题汝州从事厅

入山非买山,采竹异采蕨。 钱起 奉使采箭簳竹谷中晨兴赴岭

数岁白云里,与君同采薇。 钱起 忆山中寄旧友

徇禄仍怀橘,看山免采薇。 钱起 晚归蓝田酬王维给事赠别

野老采薇暇,蜗庐招客幽。 钱起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

独收和氏玉,还采旧山薇。 钱起 落第刘拾遗相送东归

去俗因解绶,忆山得采薇。 钱起 酬陶六辞秩归旧居见柬

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四

故山可往薇可采,一自人间星岁改。 韦应物 送褚校书归旧山歌

枕流方采北山薇,驿骑交迎市道儿。 韩偓 余卧疾深村闻一二郎官今称继使闽越笑余迂古潜于异乡闻之因成此篇

首阳及汨罗,无乃褊其衷。 顾况 从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齐相公

心期共贺太平世,去去故乡亲食薇。 鲍溶 寄宋申锡评事时从李少师移军回归

东岩采薇人,岩际朝见月。 鲍溶 庐山石镜

典故
一棹剡溪
  
乘兴棹
 
乘兴王猷
 
乘兴船
 
何必见安道
 
剡中情味
 
剡中舟
 
剡川游
 
剡曲船
 
剡棹
 
剡溪乘兴
 
剡溪寻
 
剡溪棹
 
剡溪游
  
剡溪舟
  
剡溪游
 
剡溪雪
 
剡溪风雪
 
剡舟夜雪
 
向剡溪
 
问安道
 
回舟尽兴
  
回船剡溪
 
回雪访
 
子猷棹船回
 
子猷清兴
 
子猷狂
 
子猷船
 
子猷访
 
子猷访戴
 
寻安道
  
寻戴客
 
寻访剡溪人
 
山阴一叶舟
 
山阴回棹
  
山阴月
 
山阴归船
 
山阴溪船
  
山阴舟
 
山阴船
 
山阴访
 
山阴访戴
  
山阴道回
 
山阴雪
 
山阴雪夜船
 
徽之问寂寥
 
徽之棹
 
思安道
 
忆山阴
  
忆戴船
  
扁舟兴尽归
 
扁舟雪夜
 
泛山阴月
 
泛舟思戴
 
王子雪舟
 
王寻戴
 
王猷船过剡溪
 
短棹乘兴
 
兴比乘舟访
 
兴尽
 
兴尽回酒船
 
兴尽归舟
 
叶棹相寻
 
见安道
 
觅戴逵
 
访安道
  
访戴舟
 
访雪舟
 
越水泛舟
  
阻扁舟
 
雪下船
 
雪中棹
 
雪夜访
 
雪溪小棹
 
雪舟访
 
雪访相访

相关人物
戴逵(字安道)
 
王徽之(字子猷)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60~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艺文类聚》卷二〈天部下·雪〉~22~
《语林》曰:王子猷居山阴,大雪夜,眠觉,开室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徬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溪,即便夜乘轻就戴。经宿方至,既造门,不前便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简释

访戴:喻指访友或行事洒脱。唐李白《酬坊州王司马与间正字对雪见赠》:“访戴昔未偶,寻嵇此相得。”


例句

兴掩寻安道,词胜命仲宣。 刘禹锡 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

兴比乘舟访,恩怀倒屣亲。 司空曙 送高胜重谒曹王

羸病懒寻戴,田园方咏陶。 司空曙 闲园书事招畅当

正遂攀稽愿,翻追访戴欢。 吴融 和诸学士秋夕禁直偶雪

高于剡溪雪,一棹到门回。 吴融 山居喜友人相访

席上招贤急,山阴对雪频。 严维 题鲍行军小阁

其那知音不相见,剡溪乘兴为君来。 姚合 咏雪

已别剡溪逢雪去,雪山修道与师同。 戴叔伦 答崔法曹赋四雪

此时明径无行迹,唯望徽之问寂寥。 方干 叙雪寄喻凫(又)

吟阑馀兴逸,还忆剡溪船。 李咸用 雪十二韵

预约延枚酒,虚乘访戴船。 李商隐 忆雪

乘兴嫌太迟,焚却子猷船。 李白 寄韦南陵水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挂席拾海月,乘风下长川。多洁新丰醁,满载剡溪船。中途不遇人,直到尔门前。 李白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李白 望月有怀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李白 东鲁门泛舟二首之二

兴从剡溪起,思绕梁园发。 李白 淮海淮雪赠傅霭

虽然剡溪兴,不异山阴时。 李白 秋山寄卫尉张卿及王徵君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访戴昔未偶,寻嵇此相得。 李白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李白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之一

兴来空忆戴,不似剡溪时。 李端 冬夜寄韩弇

独望徽之棹,青山在雪中。 李端 旅舍对雪赠考功王员外

戴家溪北住,雪后去相寻。 李端 云阳观寄袁稠

怀哉梁苑客,思作剡溪游。 李群玉 腊夜雪霁月彩交光开阁临轩竟睡不得命家仆吹笙数曲独引一壶奉寄江陵副使杜中丞

何人山雪夜,相访不相思。 李频 冬夜山中寻友

看著白蘋芽欲吐,雪舟相访胜闲行。 杜牧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

他年雪中棹,阳羡访吾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

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杜甫 冬日有怀李白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杜甫 卜居

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 杜甫 哭李尚书

不是尚书期不顾,山阴野雪兴难乘。 杜甫 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

暂忆江东鲙,兼怀雪下船。 杜甫 夜二首之一

非寻戴安道,似向习家池。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二首之一

不识山阴道,听鸡更忆君。 杜甫 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杜甫 题张氏隐居二首之一

应同谷口寻春去,定似山阴带月归。 杨巨源 卢郎中拜陵遇雪蒙见召因寄

却笑山阴乘兴夜,何如今日戴家邻。 武元衡 中春亭雪夜寄西邻韩李二舍人

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 独孤及 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宵

自然堪访戴,无复四愁诗。 皇甫冉 刘方平西斋对雪

闻有招寻兴,随君访戴船。 皇甫冉 和朝郎中扬子玩雪寄山阴严维

思君一相访,残雪似山阴。 皇甫冉 寻戴处士

或在醉中逢夜雪,怀贤应向剡川游。 章八元 归桐庐旧居寄严长史

还拟山阴一乘兴,雪寒难得渡江船。 罗隐 寄崔庆孙

笑杀山阴雪中客,等閒乘兴又须回。 罗隐 送裴饶归会稽

我思剡溪,杉筱萋萋,寤寝无迷。 萧颖士 江有枫一篇十章之八

相思不相访,烟月剡溪深。 许深 和毕员外雪中见寄

思君一相访,残雪似山阴。 许浑 寻戴处士

剡溪一醉十年事,忽忆棹回天未明。 许浑 对雪

入夜花如雪,回舟忆剡溪。 许浑 泛舟寻郁林寺道玄上人遇雨而返因寄

镜中非访戴,剑外欲依刘。 许浑 送林处士自闽中道越由霅抵两川

花前更谢依刘客,雪后空怀访戴人。 许浑 郊居春日有怀府中诸公并柬王兵曹

因过石城先访戴,欲朝金阙暂依刘。 许浑 酬和杜侍御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贾至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之二

更说东溪好,明朝乘兴寻。 钱起 宿远上人兰若

梦里还乡不相见,天涯忆戴复谁传。 钱起 寄永嘉王十二

雁有归乡羽,人无访戴船。 钱起 寄袁州李嘉祐员外

忆戴差过剡,游仙惯入壶。 钱起 山斋读书寄时校书杜叟

忘机贫负米,忆戴出无车。 钱起 罢官后酬元校书见赠

何当更乘兴,林下已苔生。 钱起 赠李十六

他日东流一乘兴,知君为我扫荆扉。 钱起 送褚大落第东归

那能有馀兴,不作剡溪寻。 韦应物 酬秦徵君徐少春府日见寄

踏雪偶因寻戴客,论文还比聚星人。 韦庄 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

访戴船回郊外泊,故乡何处望天涯。 韩偓 己巳年正月十二日自沙县抵邵武军将谋抚信之行到才一夕为闽相急脚相召却请赴沙县郊外泊船偶成一篇

高人傥有访,兴尽讵须回。 骆宾王 寓居洛滨对雪忆谢二

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 高适 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今朝欲乘兴,随尔食鲈鱼。 高适 送崔功曹赴越

依刘未是咏,访戴宁忘诸。 齐己 荆渚病中因思匡庐遂成三百字寄梁先辈

访戴情弥切,依刘力不胜。 齐己 酬元员外见寄八韵

典故
偶沮溺
 
吾非斯人谁与归
  
问津人返
 
效沮溺
 
沮叟
  
沮溺心
 
沮溺耕
 
津难问
  
耦耕夙约
 
耦耕身
 
长沮桀溺
 
长沮溺
 
门长沮

相关人物
子路(仲由)
 
孔子
 
桀溺
 
长沮


《论语注疏·微子》~65~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例句

从他烟棹更南去,休向津头问去程。 司空图 淅上(作江淅上是今郧阳府地在秦楚之交故有秦云楚两之句)

苦作南行约,劳生始问津。 周贺 赠皎然上人(一本无皎字)

有待时未知,非关慕沮溺。 张碧 山居雨霁即事

试把十年辛苦志,问津求拜碧油幢。 方干 上越州杨严中丞

滔滔天下者,何处问通津。 李咸用 春日

无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 李德裕 忆平泉杂咏忆春耕

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李白 赠何七判官昌浩

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 李白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

滔滔可问津,耕者非长沮。 李绅 忆登栖(一作西)霞寺峰(效梁简文。一本下有怀望二字)

借问问津者,宁知沮溺贤。 王维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上平田

借问问津者,宁知沮溺贤。 王维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上平田

不能师孔墨,何事问长沮。 王维 赠东岳焦炼师

谁借楚山住,年年事耦耕。 皎然 兵后与故人别予西上至今在扬楚因有是寄

若问幽人意,思齐沮溺贤。 耿湋 东郊别业

沮溺时返顾,牛羊自相引。 钱起 自终南山晚归

谁知问津客,空作扬雄嘲。 长孙佐辅 山行书事

岂念嘉遁时,依依偶沮溺。 陶翰 晚出伊阙寄河南裴中丞

方愿沮溺耦,淡泊守田庐。 韦应物 秋郊作

愚者世所遗,沮溺共耕犁。 韦应物 答库部韩郎中

君当先行我待满,沮溺可继穷年推。 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

问津惊弃置,投刺忽踟蹰。 高适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

问津见鲁俗,怀古伤家丘。 高适 鲁西至东平

桂攀明月曾观国,蓬转西风却问津。 高骈 留别彰德军从事范校书

典故 
乘凤仙人
   
乘鸾姿
 
乘龙人
 
乘龙骑女
 
乘龙骑凤
 
仙人楼
 
仙人凤
  
仙鸾彩凤
  
吹箫仙子
 
吹箫伴
 
吹箫伴侣
 
吹箫侣
 
吹箫女
 
吹凤箫
  
嬴女吹箫
 
学凤
 
学凤鸣
 
帝子乘鸾
  
弄玉吹箫
 
弄玉箫
 
弄玉萧史
 
弄碧箫
 
彩箫凤侣
 
控双鸾
 
教箫楼
 
楼上吹箫人
 
楼中威风
 
嬴女弄箫
   
秦台
 
秦台箫
 
秦台凤去
  
秦女箫
 
秦女鸾
      
秦楼吹箫
 
秦楼夜约
 
秦楼客
 
秦楼萧史伴
 
秦楼风
 
秦楼凤吹
 
秦玉
   
秦台
  
秦鸾
  
萧史凤
 
箫奏秦台
 
箫女
 
箫奏秦台
 
箫声去
 
箫声飞去
 
箫凤
 
肠断秦台
 
台上吹箫
 
台空凤不来
  
萧史伴
 
萧氏夫妇
 
萧玉和鸣
 
萧台
 
萧郎赤凤
 
嬴台女
 
嬴女乘鸾
 
嬴女吹箫
 
嬴台共吹
 
跨凤吹箫
 
逐凤凰
 
随凤史
 
骑丹凤
 
骑凤凰
 
骑鸾女
  
骖鸾仙子
  
凤不回
 
凤不返
   
凤凰楼
 
凤凰声断
  
凤去台空
 
凤去遗箫
     
凤楼吹箫
   
凤翻箫曲
 
凤翻萧曲
  
鸾凤匹

相关人物
弄玉
 
秦穆公
 
萧史


《列仙传》卷上《萧史》
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数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偕随凤凰飞去。故秦人留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
《昭明文选》卷二十八晋·鲍明远(照)《升天行》
「凤台无还驾,箫管有遗声。」唐·李善注引《列仙传》曰:「箫史者,秦缪公时人也,善吹箫。缪公有女号弄玉,好之,公遂以妻之。遂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十年,吹似凤声,凤皇来止其屋,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皇飞去。故秦氏作凤女词,有箫声。」
《太平广记》卷四〈神仙四·萧史〉~25~
萧史不知得道年代,貌如二十许人,善吹箫作鸾凤之响,而琼姿炜烁,风神超迈,真天人也。混迹于世,时莫能知之。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箫,公以弄玉妻之。遂教弄玉作凤鸣,居十数年,吹箫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饮不食,不下数年,一旦,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秦为作凤女祠,时闻箫声。
《箫史曲》
弄玉秦家女。箫史仙处童。来时兔月满。去后凤楼空。密笑开还歛。浮声咽更通。相期红粉色。飞向紫烟中。(据《乐府诗集》卷五十一引)

简释

乘鸾:喻求得佳偶,或谓女子升仙。唐李群玉《玉真观》:“高情帝王慕乘驾,绀发初簪玉叶冠。”唐赵嘏《代人赠别》:“会须携手乘鸾去,萧史楼台在王京。”

凤箫:泛指箫,或喻箫声优美。宋苏轼《与述古自有美堂乘月夜归》:“鱼钥未收清夜永,凤箫犹在翠微间。”

弄玉:喻指美女或仙女。宋苏轼《留题延生观后山上小堂》:“不惭弄玉骑丹凤,应逐顿娥驾老蜡。”

丹凤城:京城的别称。相传秦穆公女弄玉善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为丹凤城。其后乃泛指京城曰丹凤城。


例句

弄玉有夫皆得道,刘纲兼室尽登仙。 上元夫人 再赠

中有学仙侣,吹箫弄山月。 丘丹 和韦使君秋夜见寄

若非载笔登麟阁,定是吹箫伴凤台。 于季子 早春洛阳答杜审言

行云无处所,萧史在楼中。 元稹 会真诗三十韵

舆辇乘人日,登临上凤京。 刘宪 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

深居凤城曲,日预龙华会。 刘长卿 早春赠别赵居士还江左时长卿下第归嵩阳旧居

遗殿空长闭,乘鸾自不回。 司空曙 唐昌公主院看花

上上开鹑野,师师出凤城。 司空曙 御制雨后出城观览敕朝臣已下属和

镜掩鸾空在,霞消凤不回。 司空曙 题玉真观公主山池院

无复秦楼上,吹箫下凤皇。 吴兢 永泰公主挽歌二首

旁沾画眉府,斜入教箫楼。 吴融 御沟十六韵

粉貌早闻残洛市,箫声犹自傍秦宫。 吴融 无题

若遇仙丹偕羽化,便随萧史亦何伤。 周繇 和段成式

吹罢玉箫春似海,一双彩凤忽飞来。 唐彦谦 无题十首之三

人间有此郡,况在凤城边。 姚合 送裴中丞赴华州

心在林泉身在城,凤凰楼下得閒名。 姚合 题崔驸马宅

寂寞空馀歌舞地,玉箫声绝凤归天。 姚合 题梁国公主池亭

箫奏秦台里,书开鲁壁中。 宋之问 宴安乐公主宅得空字

马向铺钱埒,箫闻弄玉台。 宗楚客 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

秦女去已久,仙台在中峰。 岑参 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

不逢秦女在,何处听吹箫。 岑参 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

昔来唯有秦王女,独自吹箫乘白云。 岑参 感遇

凤皇城头日欲斜,门前高树鸣春鸦。 岑参 感遇

爵位题龙旐,威仪出凤城。 张说 赠工部尚书冯公挽歌三首

花源药屿凤城西,翠幕纱窗莺乱啼。 张谔 延平门高斋亭子应歧王教

学凤年犹小,乘龙日尚赊。 张谓 玉清公主挽歌

凤凰楼上伴吹箫,鹦鹉杯中醉留客。 戎昱 赠别张驸马

回首吹箫天上伴,上阳花落共谁言。 戴叔伦 汉宫人入道

昔岁曾为萧史伴,今朝应作宋家邻。 方干 赠美人四首之四

不似秦楼上,吹箫空学仙。 李世民 三层阁上置音声

牵牛南渡象昭回,学凤楼成帝女来。 李乂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贵游鳣序集,仙女凤楼期。 李乂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

制跸乘骊阜,回舆指凤京。 李乂 幸白鹿观应制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李商隐 无题二首

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李商隐 碧城三首之二

会与秦楼凤,俱听汉苑莺。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凤城景色已含韶,人日风光倍觉饶。 李峤 人日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

独下仙人凤,群惊御史乌。 李峤

龙舟下瞰鲛人室,羽节高临凤女台。 李峤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应制

鸾辂已辞乌鹊渚,箫声犹绕凤皇台。 李峤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传书青鸟迎箫凤,巫岭荆台数通梦。 李峤 拟古东飞伯劳西飞燕

笛怨绿珠去,箫随弄玉来。 李峤

屡向秦楼侧,频过洛水阳。 李峤

朝游茂陵道,夜宿凤凰城。 李嶷 少年行三首

舞曲依鸾殿,箫声下凤楼。 李怀远 凝碧池侍宴看竞渡应制

以欢秦娥意,复得王母心。 李白 寓言三首

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箫。 李百药 少年行

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凰楼。 李端 赠郭驸马

嬴女去秦宫,琼笙飞碧空。 李群玉 升仙操

丽质仙姿烟逐风,凤皇声断吹台空。 李群玉 和吴中丞悼笙妓

飘如出尘笼,想望吹箫客。 李群玉 将游罗浮登广陵楞伽台别羽客

一自箫声飞去后,洞宫深掩碧瑶坛。 李群玉 玉真观

高情帝女慕乘鸾,绀发初簪玉叶冠。 李群玉 玉真观

嬴女停吹降浦箫,嫦娥净掩空波瑟。 李群玉 王内人琵琶引

昔时秦王女,羽化年代久,日暮松风来,箫声生左右。 李华 仙游寺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李贺 天上谣

织女桥边乌鹊起,仙人楼上凤皇飞。 李邕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重上凤楼追故事,几多愁思向青春。 李频 太和公主还宫

艳质已随云雨散,凤楼空锁月明天。 杜牧 伤友人悼吹箫妓

卧归渔浦月连海,行望凤城花隔云。 杜牧 出关

斧钺旧威龙塞北,池台新赐凤城西。 杜牧 贵游

翠屏山对凤城开,碧落摇光霁后来。 杜牧 长安晴望

蛟龙缠倚剑,鸾凤夹吹箫。 杜甫 哭王彭州抡

萧史幽栖地,林间蹋凤毛。 杜甫 崔驸马山亭宴集

由来貔虎士,不满凤皇城。 杜甫 复愁十二首

彩云萧史驻,文字鲁恭留。 杜甫 玉台观

遂有冯夷来击鼓,始知嬴女善吹箫。 杜甫 玉台观

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杜甫 郑驸马宅宴洞中

重对秦箫发,俱过阮宅来。 杜甫 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

掩涕辞丹凤,衔悲向白龙。 东方虬 昭君怨三首

黄鸟远啼鳷鹊观,春风流出凤皇城。 杨凌 春霁花萼楼南闻宫莺

瑶华琼蕊种何年,萧史秦嬴向紫烟。 杨凝 唐昌观玉蕊花

瑞光麟阁上,喜气凤城端。 杨巨源 和吕舍人喜张员外自北番回至境上先寄二十韵

南山同圣寿,长对凤皇城。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

凤城初日照红楼,禁寺公卿识惠休。 杨巨源 送定法师归蜀法师即红楼院供奉广宣上人兄弟

瑶草秋残仙圃在,彩云天远凤楼空。 杨巨源 酬于驸马二首

凤城春报曲江头,上客年年是胜游。 杨巨源 长安春游

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 权德舆 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

楼上吹箫罢,闺中刺绣阑。 权德舆 玉台体十二首之五

凤楼人已去,鸾镜月空悬。 权德舆 赠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二首

秦楼晓月残,卤簿列材官。 权德舆 赠魏国宪穆公主挽歌词二首

婉彼嬴氏女,吹箫偶萧史。 权德舆 杂诗五首之一

曲沼天波接,层台凤舞馀。 武元衡 题故蔡国公主九华观上池院

秦楼今寂寞,真界竟何如。 武元衡 题故蔡国公主九华观上池院

紫汉秦楼敞,黄山鲁馆开。 武平一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云披丹凤阙,日下黑龙川。 武平一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若为萧史通家客,情愿扛壶入醉乡。 段成式 牛尊师宅看杜丹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沈佺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清晨朝凤京,静夜思鸿宝。 沈佺期 同工部李侍郎适访司马子微

濯龙门外主家亲,鸣凤楼中天上人。 沈佺期 夜宴安乐公主宅

歌吹衔恩归路晚,栖乌半下凤城来。 沈佺期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

春仗过鲸沼,云旗出凤城。 沈佺期 昆明池侍宴应制

那堪将凤女,还以嫁乌孙。 沈佺期 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到君仙洞不相见,谓已吹箫乘早霞。 独孤及 和虞部韦郎中寻杨驸马不遇

金屋琼台萧史家,暮春三月渭州花。 独孤及 和虞部韦郎中寻杨驸马不遇

山朝豫章馆,树转凤凰城。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闻诗鸾渚客,献赋凤楼人。 王维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

帝子吹箫双得仙,五云飘飖飞上天。 白居易 雨朱阁

凤城春欲晚,郎吏忆同游。 卢纶 元日朝回中夜书情寄南宫二故人

岂独座中堪仰望,孤高应到凤凰城。 秦韬玉 八月十五日夜同卫谏议看月

閒寻香陌凤城东,时暂开襟向远风。 章碣 城东即事

依稀有似红儿貌,方得吹箫引上天。 罗虬 比红儿诗之五十二

缑岭独能徵妙曲,嬴台相共吹清音。 罗邺 题笙

鹊飞应织素,凤起独吹箫。 羊士谔 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二首之一

凤去空遗箫管音,星翻寥落银河水。 萧祜 游石堂观

行望凤京旋凯捷,重来麟阁画丹青。 贺朝 从军行

弄玉已归萧史去,碧楼红树倚斜阳。 赵嘏 经王先生故居

弄玉已归萧史去,碧楼红树倚斜阳。 赵嘏 经王先生故居

林间花杂平阳舞,谷里莺和弄玉箫。 赵彦昭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公门袭汉环,主第称秦玉。 郑愔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

不及随萧史,高飞向紫烟。 郑愔 春怨

笳声出虏塞,箫曲背秦楼。 郑愔 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丹凤城头噪晚鸦,行人马首夕阳斜。 钱起 送崔十三东游

彩凤翻箫曲,祥鳣入馆名。 钱起 过杨驸马亭子

还追大隐迹,寄此凤城阴。 钱起 题秘书王迪城北池亭

结交嬴台女,吟弄升天行。 陈子昂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粉面仙郎选圣朝,偶逢秦女学吹箫。 陆畅 解内人嘲

共寻萧史江亭去,一望终南紫阁峰。 陆畅 游城东王驸马亭

莫道人生难际会,秦楼鸾凤有神仙。 韩偓 偶见背面是夕兼梦

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

秦地吹箫女,湘波鼓瑟妃。 韩愈 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二首之二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韩愈 谁氏子

兰若初开凤城里,不出嚣尘见远公。 韩翃 题玉山观禅师兰若

弄玉吹箫后,湘灵鼓瑟时。 顾况 义川公主挽词

台前镜影伴仙娥,楼上箫声随凤史。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丹凤朱城白日暮,青牛绀幰红尘度。 骆宾王 帝京篇

复道斜通鳷鹊观,交衢直指凤皇台。 骆宾王 帝京篇

五月清凉萧史家,瑶池分水种菱花。 鲍溶 夏日怀杜悰驸马

吹箫不是神仙曲,争引秦娥下凤台。 黄滔 催妆

典故
楚魄难招
 
骚魂招不返

相关人物
宋玉


《楚辞补注》卷九〈招魂〉~97~
〈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魂者,身之精也。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以讽谏怀王,冀其觉悟而还之也。」
《楚辞补注》卷九〈招魂〉~97~
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些。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归来兮不可以久些。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豺狼从目,往来侁侁些。悬人以娭,投之深渊些。致命于帝,然后得瞑些。归来归来,往恐危身些。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士伯九约,其角觺觺些。敦?血拇,逐人駓駓些。参目虎首,其身若牛些。此皆甘人,归来归来,恐自遗灾些。魂兮归来,入修门些。工视招君,背行先些。秦篝齐缕,郑绵络些。招具该备永啸呼些。魂兮归来,反故居些。……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典故
刺楼兰
 
斩楼兰
 
破楼兰
 
返楼兰
 
都护楼兰返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汉书》卷七十〈傅常郑甘陈段列传·傅介子〉~3002~
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出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贵人左右皆散走。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上乃下诏曰:「楼兰王安归尝为匈奴间,候遮汉使者,发兵杀略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三辈,及安息、大宛使,盗取节印献物,甚逆天理。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县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众。其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汉书》卷九十六上〈西域传上·鄯善国〉~3875~
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扜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初,武帝感张骞之言,甘心欲通大宛诸国,使者相望于道,一岁中多至十馀辈。楼兰、姑师当道,苦之,攻劫汉使王恢等,又数为匈奴耳目,令其兵遮汉使。汉使多言其国有城邑,兵弱易击。于是武帝遣从票侯赵破奴将属国骑及郡兵数万击姑师。王恢数为楼兰所苦,上令恢佐破奴将兵。破奴与轻骑七百人先至,虏楼兰王,遂破姑师,因暴兵威以动乌孙、大宛之属。还,封破奴为浞野侯,恢为浩侯。于是汉列亭障至玉门矣。楼兰既降服贡献,匈奴闻,发兵击之。于是楼兰遣一子质匈奴,一子质汉。后贰师军击大宛,匈奴欲遮之,贰师兵盛不敢当,即遣骑因楼兰候汉使后过者,欲绝勿通。时汉军正任文将兵屯玉门关,为贰师后距,捕得生口,知状以闻。上诏文便道引兵捕楼兰王。将诣阙,簿责王,对曰:「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汉地。」上直其言,遣归国,亦因使候司匈奴。匈奴自是不甚亲信楼兰。征和元年,楼兰王死,国人来请质子在汉者,欲立之。质子常坐汉法,下蚕室宫刑,故不遣。报曰:「侍子,天子爱之,不能遣。其更立其次当立者。」楼兰更立王,汉复责其质子,亦遣一子质匈奴。后王又死,匈奴先闻之,遣质子归,得立为王。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天子将加厚赏。楼兰王后妻,故继母也,谓王曰:「先王遣两子质汉皆不还,奈何欲往朝乎?」王用其计,谢使曰:「新立,国未定,愿待后年入见天子。」然楼兰国最在东垂,近汉,当白龙堆,乏水草,常主发导,负水儋粮,送迎汉使,又数为吏卒所寇,惩艾不便与汉通。后复为匈奴反间,数遮杀汉使。其弟尉屠耆降汉,具言状。元凤四年,大将军霍光白遣平乐监傅介子往刺其王。介子轻将勇敢士,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既至楼兰,诈其王欲赐之,王喜,与介子饮,醉,将其王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杀之,贵人左右皆散走。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诛王,当更立王弟尉屠耆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自令灭国矣!」介子遂斩王尝归首,驰传诣阙,县首北阙下。封介子为义阳侯。乃立尉屠耆为王,更名其国为鄯善,为刻印章,赐宫女为夫人,备车骑辎重,丞相将军率百官送至横门外,祖而遣之。

简释

斩楼兰:喻杀敌建功立业。唐李白《塞下曲六首》之一:“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例句

犹道楼兰十万师,书生匹马去何之。 严维 送房元直赴北京

拟脍楼兰肉,蓄怒时未扬。 孟郊 猛将吟

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 岑参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浑驱大宛马,系取楼兰王。 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

自然来月窟,何用刺楼兰。 张九龄 送赵都护赴安西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李白 出自蓟北门行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 塞下曲六首

卢绾须征日,楼兰要斩时。 杜甫 暮冬送苏四郎徯兵曹适桂州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

楼兰径百战,更道戍龙城。 武元衡 石州城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

横行俱足封侯者,谁斩楼兰献未央。 翁绶 陇头吟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高适 东平留赠狄司马

典故

《全唐诗》卷六百八十〈湖南梅花一冬再发偶题于花援〉
湘浦梅花两度开,直应天意别栽培。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回。寒气与君霜里退,阳和为尔腊前来。夭桃莫倚东风势,调鼎何曾用不材。
《苏轼诗集》卷二一十〈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
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岭头梅。数枝残绿风吹尽,一点芳心雀啅开。野店初尝竹叶酒,江云欲落豆秸灰。行当更向钗头见,病起乌云正作堆。
典故 
还魂香


《海内十洲记》
聚窟洲,在西海中申未之地……山多大树,与枫木相类,而花叶香闻数百里,名曰反魂树。扣其树亦能自作声,声如群牛吼。闻之者皆心震神骇。伐其木根心,于玉斧中煮取汁,更微火煎如黑锡状,令可丸之,名曰惊精香,或名之为震灵丸,或名之为反生香,或名之为震檀香,或名之为人鸟精,或名之为却死香,一种六名。斯灵物也,香气闻数百里,死者在地,闻香气乃却活,不复亡也。

例句

倾国留无路,还魂怨有香。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

泪有潜成血,香无却返魂。 窦常 凉国惠康公主挽歌

情同如兰臭,惠比返魂香。 窦群 奉酬西川武相公晨兴赠友见示之作

望尽素车秋草外,欲将身赎返魂香。 窦巩 哭吕衡州八郎中

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回。 韩偓 湖南梅花一冬再发偶题于花授

典故
还丹七返


《周易参同契》卷上
「九还七返,八归六居。」明·陆西星注:「九八七六者,金木水火之数,得药归鼎,则九者还,七者返,八者归,而六者居矣。」
《苏轼诗集》卷十一〈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
乌府先生铁作肝,霜风捲地不知寒。犹嫌白发年前少,故点红灯雪里看。他日卜邻先有约,待君投劾我休官。如今且作华阳服,醉唱侬家七返丹。清·查慎行注引《参同契》:「九还七返。注云:『地二生火,天七成砂,魂魄相恋,砂火之精,反照鼎中,故曰七返。』」陈子微《七返灵砂论》:「七返七还,异名同体。返者是丹砂化为金,还者是金归于丹。第一返丹砂……第七返玄真绛霞砂。」
典故
佩兰应梦
 
姞梦徵兰
  
徵兰
 
燕姞梦兰
 
燕兰梦
   
赠兰
 
香返梦兰

相关人物
郑文公
 
燕姞


《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一〈宣公·传三年〉~368~
冬。郑穆公卒。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徵兰乎。公曰。诺。生穆公。名之曰兰。

简释

梦兰:喻受恩宠,或指怀孕。唐杜甫《同豆庐峰贻主客李员外贤子辈知字韵》:“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


例句

竹似因谈植,兰疑入梦栽。 张谔 满月

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 杜甫 同豆卢峰知字韵

化蝶诚知幻,徵兰匪契真。 蒋防 至人无梦

佩兰初应梦,奔月竟沦辉。 韩愈 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二首之二

离前吉梦成兰兆,别后啼痕上竹生。 骆宾王 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

典故
九还七返


《周易参同契》卷上
元精云布,因?托初。阴阳为度,魂魄所居。阳神日魂,阴神月魄。魂之与魄,互为室宅。性主处内,立置鄞鄂。情主营外,筑垣城郭。城郭完全,人物乃安。爰斯之时,情和乾坤。乾动而直,?布精流;坤静而翕,为道舍庐。刚施而退,柔化以滋。九还七返,八归六居。男白女赤,金火相拘。则水定火,五行之初。上善若水,清而无瑕。道之形象,真一难图。变而分布,各自独居。类如鸡子,白黑相符,纵广一寸,以为始初。
典故
偕隐鹿门
 
城郭休过
 
从德公
 
采药名山
 
采庞公药
 
归鹿门
 
老庞携家
 
采药不返
 
采药鹿门
 
采药庞公
 
隐鹿门
  
鹿门妻子
 
鹿门期
 
鹿门采药
 
鹿门庞
  
庞家活计
 
庞居士
 
庞德公

相关人物
庞公


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下
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表叹息而去。后遂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

例句

何处先贤传,惟称庞德公。 孟浩然 题张野人园庐

岂望图麟阁,惟思卧鹿门。 李德裕 春日独坐思归

尝闻庞德公,家住洞庭水。终身栖鹿门,不入襄阳市。夫君弄明月,灭景清淮里。高踪邈难追,可与古人比。 李白 寄弄月溪吴山人

他日云壑间,来寻幽居士。 李群玉 饭僧

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杜甫 冬日有怀李白

汉阴有鹿门,沧海有灵查。 杜甫 喜晴

刘表虽遗恨,庞公至死藏。 杜甫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

庞公隐时尽室去,武陵春树他人迷。 杜甫 寄从孙崇简

庞公任本性,携子卧苍苔。 杜甫 昔游

阮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

庞公不浪出,苏氏今有之。 杜甫 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

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 杜甫 赠别郑炼赴襄阳

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 杜甫 遣兴

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 杜甫 遣兴五首

庞公竟独往,尚子终罕遇。 杜甫

庞公采药去,莱氏与妻行。 皇甫冉 赠郑山人

渚边游汉女,桑下问庞公。 郑锡 襄阳乐

庞公嘉遁所,浪迹难追攀。 阎防 夕次鹿门山作

典故
桑户返真


《庄子》内篇·卷三上《大宗师》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曰:「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终穷?」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莫然有閒而子桑户死,未葬。孔子闻之,使子贡往侍事焉。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

例句

杨朱来此哭,桑扈返于真。 王维 过沈居士山居哭之

《國語辭典》:叱驭(叱馭)  拼音:chì yù
汉王阳为益州刺史,奉先人遗体行至邛郲九折阪,因道路险阻而折返。后王尊为益州刺史,行经此处,自谓:「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而叱责驭者驱车强力通过。见《汉书。卷七六。王尊传》。后比喻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唐。王勃〈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下岷关而叱驭,寄切全都。」
《國語辭典》:回车(迴車)  拼音:huí chē
行驶中的车辆,向行进方向作一百八十度的回转。在快速公路或交通拥挤路段,通常均禁止回车。
《漢語大詞典》:王尊叱驭(王尊叱馭)
汉书·王尊传:“上以 尊 为 郿 令,迁 益州 刺史。先是 琅琊 王阳 为 益州 刺史,行部至 邛郲 九折阪 ,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 尊 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 王阳 所畏道邪?’吏对曰:‘是。’ 尊 叱其驭曰:‘驱之, 王阳 为孝子, 王尊 为忠臣。’”后以“王尊叱驭”喻忠于吏事,不避艰险。 清 洪亮吉 《夜起不寐辄成长句一篇却寄》:“自悔 王尊 叱驭忙,欲从 墨子 回车好。”亦省作“ 王尊驭 ”。 清 宋琬 《望城郭》诗:“九折 王尊 驭,千秋 朱邑 祠。”
《漢語大詞典》:王尊驭(王尊馭)
见“ 王尊叱驭 ”。
《漢語大詞典》:王尊叱驭(王尊叱馭)
汉书·王尊传:“上以 尊 为 郿 令,迁 益州 刺史。先是 琅琊 王阳 为 益州 刺史,行部至 邛郲 九折阪 ,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 尊 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 王阳 所畏道邪?’吏对曰:‘是。’ 尊 叱其驭曰:‘驱之, 王阳 为孝子, 王尊 为忠臣。’”后以“王尊叱驭”喻忠于吏事,不避艰险。 清 洪亮吉 《夜起不寐辄成长句一篇却寄》:“自悔 王尊 叱驭忙,欲从 墨子 回车好。”亦省作“ 王尊驭 ”。 清 宋琬 《望城郭》诗:“九折 王尊 驭,千秋 朱邑 祠。”
《國語辭典》:伯夷  拼音:bó yí
1.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山海经。海内经》:「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始生氐羌,氐羌乞姓。」晋。郭璞。注:「伯夷父颛顼师,今氐羌其苗裔也。」也称为「伯夷父」、「颛顼师」。
2.人名:(1)舜的臣子,生卒年不详。《书经。舜典》:「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2)孤竹君的长子,生卒年不详。参见「伯夷叔齐」条。《孟子。公孙丑上》:「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國語辭典》:伯夷叔齐(伯夷叔齊)  拼音:bó yí shú qí
殷末孤竹君的二个儿子。伯夷,名元,字公信。叔齐,名智,字公达。相传其父遗命要立叔齐为继承人。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及殷亡,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遂饿死。见《史记。卷六一。伯夷列传》。《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漢語大詞典》:夷叔
伯夷 、 叔齐 的并称。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 伯楚 名 彭 ,清拟 夷 叔 ,政则 冉季 ,歷典三郡,致位上列。”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积善云有报, 夷 叔 在 西山 !”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五:“空谤 齐景 非,徒称 夷 叔 贤。”
分類:伯夷叔齐
《國語辭典》:夷齐(夷齊)  拼音:yí qí
伯夷与叔齐。《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一》:「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夷齐耻周而远饿,文武不以卑。」
分類:伯夷叔齐
《漢語大詞典》:夷叔
伯夷 、 叔齐 的并称。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 伯楚 名 彭 ,清拟 夷 叔 ,政则 冉季 ,歷典三郡,致位上列。”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积善云有报, 夷 叔 在 西山 !”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五:“空谤 齐景 非,徒称 夷 叔 贤。”
分類:伯夷叔齐
《國語辭典》:孤竹  拼音:gū zhú
1.孤生的竹。《周礼。春官。大司乐》:「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宋。朱熹。注:「孤竹,竹特生者,孙竹竹枝根之末。」汉。张衡〈东京赋〉:「尔乃孤竹之管,云和之瑟。」
2.乐器名,吹管乐器。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常作定律或调律之用。晋。张协〈七命〉:「吹孤竹,拊云和。」
3.复姓。
《國語辭典》:采薇  拼音:cǎi wéi
1.相传殷商遗民伯夷、叔齐于武王克殷之后,义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临终作〈采薇歌〉以申其志。见《史记。卷六一。伯夷列传》。后借指隐居山林。三国魏。嵇康 幽愤诗:「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一折:「将人浪品题,惹得他长歌忆采薇。」也作「采薇」。
2.《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据〈诗序〉:「采薇,遣戍役也。」首章二句为:「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國語辭典》:采薇(採薇)  拼音:cǎi wéi
比喻隐居山林。参见「采薇」条。宋。王禹偁 贤人不家食赋:「当年汉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商山,不见采薇之老。」
《漢語大詞典》:蕨薇
蕨与薇。均为山菜,每联用之以指代野蔬。《诗·小雅·四月》:“山有蕨薇,隰有杞桋。” 宋 苏辙 《上清辞》:“玉食有不享兮,会潢污蕨薇之不弃。” 明 何景明 《沅州道中》诗之四:“果熟收梨枣,蔬香煮蕨薇。” 陈樗 《甲寅十一月感事》诗:“薪胆初闻忘 越 耻,蕨薇竟见拜 周 封。”
分類:为山野蔬
《漢語大詞典》:采蕨
借指隐居不仕的生活。 唐 张九龄 《在郡秋怀》诗之二:“挂冠东都门,采蕨南山岑。”
《漢語大詞典》:首阳(首陽)
山名。一称 雷首山 ,相传为 伯夷 、 叔齐 采薇隐居处。《诗·唐风·采苓》:“采苓采苓, 首阳 之巔。” 毛 传:“ 首阳 ,山名也。”论语·季氏:“ 伯夷 、 叔齐 ,饿于 首阳 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史记·伯夷列传:“ 武王 已平 殷 乱,天下宗 周 ,而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按, 首阳山 在今何地,旧说不一。论语 何晏 集解引 汉 马融 曰:“ 首阳山 在 河东 蒲坂 , 华山 之北, 河曲 之中。” 蒲坂 故城,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
《國語辭典》:乘兴(乘興)  拼音:chéng xìng
趁著兴致好的时候。《晋书。卷八○。王羲之传》:「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邪!」《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忽闻小童之耳,意思甚快,乘兴离榻,觉得体力轻健,与平日无病时节无异。」
《漢語大詞典》:剡溪兴(剡溪興)
指隐居逸游造访故友的兴致。 唐 李白 《秋山寄卫尉张卿及王徵君》诗:“虽然 剡溪 兴,不异 山阴 时。”参见“ 剡溪船 ”。
《漢語大詞典》:剡溪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 居 山阴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 左思 《招隐诗》。忽忆 戴安道 ,时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后因以“剡溪船”指隐居逸游,造访故友。 唐 李白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多酤 新丰 醁,满载 剡溪 船。” 元 赵孟俯 《次韵王时观》:“欲説旧游浑似梦,何时重上 剡溪 船。”
《漢語大詞典》:剡溪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 居 山阴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 左思 《招隐诗》。忽忆 戴安道 ,时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后因以“剡溪船”指隐居逸游,造访故友。 唐 李白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多酤 新丰 醁,满载 剡溪 船。” 元 赵孟俯 《次韵王时观》:“欲説旧游浑似梦,何时重上 剡溪 船。”
《漢語大詞典》:回舟兴(回舟興)
王子猷 居 山阴 ,夜大雪,忽忆在 剡溪 的 戴安道 ,即乘小船访之。到门口不进而返。人问其故, 王 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事见《世说新语·任诞》。 唐 李白 《赠崔侍御》诗:“不取回舟兴,而来命驾寻。”
《漢語大詞典》:寻戴(尋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 居 山阴 ,夜大雪……忽忆 戴安道 。时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后因称访友为“寻戴”。 前蜀 韦庄 《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诗:“踏雪偶因寻 戴 客,论文还比聚星人。”
分類:访友
《漢語大詞典》:山阴夜雪(山陰夜雪)
犹言山阴乘兴。 唐 李白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诗:“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 山阴 夜中雪。” 宋 范成大 《次韵马少伊郁舜举寄示同游石湖诗卷》之七:“瀟洒 王郎 亦胜流,今年何事阻清游?当家风味今如此,孤负 山阴 夜雪舟。”自注:“ 王必大 独不赴二公同游之约。”参见“ 山阴乘兴 ”。
《漢語大詞典》:山阴乘兴(山陰乘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 ( 王徽之 )居 山阴 ,夜大雪……忽忆 戴安道 ( 戴逵 ),时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王 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后因以“山阴乘兴”指访友。 唐 罗隐 《寄崔庆孙》:“交情澹薄应长在,俗态流离且勉旃。还拟 山阴 一乘兴,雪寒难得渡江船。” 宋 张孝祥 《踏莎行》词:“ 山阴 乘兴不须回, 毗耶 问疾难为对。”
分類:访友
《漢語大詞典》:山阴兴(山陰興)
指访友、会友的兴致。 唐 卢纶 《上巳日花楼宴》诗:“徒记 山阴 兴,祓禊乃为荣。” 宋 苏轼 《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颇讶 王子猷 ,忽起 山阴 兴。” 宋 黄庭坚 《次韵任道雪中同游东皋之作》:“更有 山阴 兴,能无 秦 復陶。”参见“ 山阴乘兴 ”。
分類:访友兴致
《漢語大詞典》:山阴乘兴(山陰乘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 ( 王徽之 )居 山阴 ,夜大雪……忽忆 戴安道 ( 戴逵 ),时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王 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后因以“山阴乘兴”指访友。 唐 罗隐 《寄崔庆孙》:“交情澹薄应长在,俗态流离且勉旃。还拟 山阴 一乘兴,雪寒难得渡江船。” 宋 张孝祥 《踏莎行》词:“ 山阴 乘兴不须回, 毗耶 问疾难为对。”
分類:访友
《漢語大詞典》:山阴道(山陰道)
用 王徽之 访 戴逵 事,以寄托对友人的怀念或惜别之情。 唐 杜甫 《舟中夜雪怀卢十四侍御弟》诗:“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不识 山阴 道,听鸡更忆君。” 宋 王沂 孙《齐天乐·赠秋厓道人西归》词:“冷烟残水 山阴 道,家家拥门黄叶…… 江 南恨切,问还与何人,共歌新闋?”参见“ 山阴乘兴 ”。
《漢語大詞典》:山阴乘兴(山陰乘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 ( 王徽之 )居 山阴 ,夜大雪……忽忆 戴安道 ( 戴逵 ),时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王 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后因以“山阴乘兴”指访友。 唐 罗隐 《寄崔庆孙》:“交情澹薄应长在,俗态流离且勉旃。还拟 山阴 一乘兴,雪寒难得渡江船。” 宋 张孝祥 《踏莎行》词:“ 山阴 乘兴不须回, 毗耶 问疾难为对。”
分類:访友
《漢語大詞典》:忆戴(憶戴)
比喻想念友人。 唐 钱起 《山斋读书寄时校书杜叟》诗:“忆 戴 差过 剡 游仙惯入壶。” 唐 李端 《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诗:“繫舟偏忆 戴 ,炊黍愿期 张 。”参见“ 访戴 ”。
分類:想念友人
《國語辭典》:访戴(訪戴)  拼音:fǎng dài
晋王徽之雪夜乘兴坐小船往剡溪访戴逵的胜事。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后为拜访朋友的代称。唐。李白〈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诗:「访戴昔未偶,寻稽此相得。」
分類:访友
《漢語大詞典》:扁舟乘兴(扁舟乘興)
晋 王徽之 居 山阴 ,雪夜念及好友 戴逵 ,即乘小船去 剡溪 访之。经宿方至,至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王 曰:“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后因以“扁舟乘兴”为访友的典故。 明 高启 《题朱氏梅雪轩》诗:“雪晴花发须相记,我亦扁舟乘兴来。”参见“ 访戴 ”。
《國語辭典》:访戴(訪戴)  拼音:fǎng dài
晋王徽之雪夜乘兴坐小船往剡溪访戴逵的胜事。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后为拜访朋友的代称。唐。李白〈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诗:「访戴昔未偶,寻稽此相得。」
分類:访友
《國語辭典》:访戴(訪戴)  拼音:fǎng dài
晋王徽之雪夜乘兴坐小船往剡溪访戴逵的胜事。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后为拜访朋友的代称。唐。李白〈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诗:「访戴昔未偶,寻稽此相得。」
分類:访友
《國語辭典》:返棹  拼音:fǎn zhào
把船开回来。泛指返回。如:「此去经年,不知何时返棹。」
《國語辭典》:问津(問津)  拼音:wèn jīn
1.津,渡口。问津指询问渡口的所在。《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2.探询、洽问。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果然渐渐的有人问津,后来声名一天大似一天,买新书的都要到开通书店。」
《國語辭典》:沮溺  拼音:jū nì
春秋时长沮和桀溺两位隐士。见《论语。微子》。
《國語辭典》:耦耕  拼音:ǒu gēng
两人并耕。宋。苏轼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词:「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國語辭典》:丹凤城(丹鳳城)  拼音:dān fèng chéng
相传秦穆公的女儿吹箫,引来凤凰飞降城内,后来即以丹凤城指京城。唐。沈佺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唐・常衮赠婕妤董氏墓志铭:「丹凤城外,黑龙水边,呜呼此地,永闭神仙。」
分類:京城
《漢語大詞典》:乘鸾(乘鸞)
(1).传说 春秋 时 秦 有 萧史 善吹箫, 穆公 女 弄玉 慕之, 穆公 遂以女妻之。 史 教 玉 学箫作凤鸣声,后凤凰飞止其家, 穆公 为作凤台。一日,夫妇俱乘凤凰升天而去。见 汉 刘向 《列仙传》。鸾凤统类,后因以“乘鸞”比喻成仙。 北周 庾信 《后魏骠骑将军荆州刺史贺拔夫人元氏墓志铭》:“既异乘鸞,翻然永去;虽非舞鹤,即掩泉门。” 唐 李群玉 《玉真观》诗:“高情帝女慕乘鸞,紺髮初簪玉叶冠。”《西游记》第六二回:“乘鸞登紫府,跨鹤赴 瀛洲 。”
(2).比喻求得佳偶。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还问取雨香云艷,燕语鶯啼,好遂吹簫愿,喜嬴臺乘鸞风便。” 清 李渔 《慎鸾交·却媒》:“有多少官媒押定在乌纱后,不到乘鸞也死不休。”
(3).犹言仙逝。死的婉词。 宋 曾巩 《郧口》诗:“风光满眼宛如昨,故人乘鸞独腾騫。”
《漢語大詞典》:乘鸾女(乘鸞女)
指传说中的 秦穆公 女 弄玉 。相传 弄玉 与其夫 萧史 乘鸾凤飞升而去。后人常用此故事作扇面画题材。 南朝 梁 江淹 《拟班婕妤咏扇》:“紈扇如圆月,出自机中素,画作 秦王 女,乘鸞向烟雾。” 唐 刘禹锡 《团扇歌》:“上有乘鸞女,苍苍网虫徧。” 宋 叶梦得 《贺新郎》词:“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鸞女。” 明 陈子龙 《古意和舒章》诗:“本为清风多,非爱乘鸞女。”亦作“ 乘鸞子 ”。 宋 苏轼 《和张耒高丽松扇》:“犹胜 汉 宫悲 婕妤 ,网虫不见乘鸞子。”参见“ 乘鸞 ”。
《漢語大詞典》:乘鸾(乘鸞)
(1).传说 春秋 时 秦 有 萧史 善吹箫, 穆公 女 弄玉 慕之, 穆公 遂以女妻之。 史 教 玉 学箫作凤鸣声,后凤凰飞止其家, 穆公 为作凤台。一日,夫妇俱乘凤凰升天而去。见 汉 刘向 《列仙传》。鸾凤统类,后因以“乘鸞”比喻成仙。 北周 庾信 《后魏骠骑将军荆州刺史贺拔夫人元氏墓志铭》:“既异乘鸞,翻然永去;虽非舞鹤,即掩泉门。” 唐 李群玉 《玉真观》诗:“高情帝女慕乘鸞,紺髮初簪玉叶冠。”《西游记》第六二回:“乘鸞登紫府,跨鹤赴 瀛洲 。”
(2).比喻求得佳偶。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还问取雨香云艷,燕语鶯啼,好遂吹簫愿,喜嬴臺乘鸞风便。” 清 李渔 《慎鸾交·却媒》:“有多少官媒押定在乌纱后,不到乘鸞也死不休。”
(3).犹言仙逝。死的婉词。 宋 曾巩 《郧口》诗:“风光满眼宛如昨,故人乘鸞独腾騫。”
《漢語大詞典》:仙史
记述神仙事迹的史籍。 唐 寒山 《诗》之十一:“高低旧雉堞,大小古坟塋……所嗟皆俗物,仙史更无名。”
《國語辭典》:吹箫(吹簫)  拼音:chuī xiāo
1.吹奏箫乐。《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战国时伍子胥吹箫乞食于吴市的事。见《史记。卷七九。范睢蔡泽列传。范睢》。后世遂称乞食为「吹箫」。
3.相传春秋萧史善吹箫,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后比喻缔结婚姻。唐。白居易 得景请预驸马所司纠云景庶子也且违格令欲科家长罪不伏:「选吹箫之匹,虽则未获贞人,预傅粉之郎,岂可滥收庶子?」
《國語辭典》:吴市吹箫(吳市吹簫)  拼音:wú shì chuī xiāo
春秋时伍子胥自楚逃至吴,曾于吴市吹箫乞食,见《史记。卷七九。范睢蔡泽列传》。后用以比喻行乞街头或飘泊流浪,生活困顿。如:「这个星期如果再找不著工作,可真要吴市吹箫了!」
《漢語大詞典》:嬴女
指传说中的 秦穆公 女 弄玉 。 秦 , 嬴 姓,故称 秦 女为 嬴女 。 唐 李白 《凤凰曲》:“ 嬴女 吹玉簫,吟弄天上春。” 唐 杜甫 《玉台观》诗之一:“遂有 冯夷 来击鼓,始知 嬴女 善吹簫。” 宋 苏轼 《元祐三年端午帖子词·皇太后阁》之四:“应将 嬴女 乘鸞扇,更助南风长棘心。”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紫鸞声满,须吹 嬴女 之簫。”
《漢語大詞典》:弄玉
人名,相传为 春秋 秦穆公 女,嫁善吹箫之萧 史 ,日就 萧史 学箫作凤鸣, 穆公 为作 凤台 以居之。后夫妻乘凤飞天仙去。事见 汉 刘向 列仙传。 北周 庾信 《荡子赋》:“ 罗敷 总髮, 弄玉 初笄。” 唐 李白 《凤台曲》:“曲在身不返,空餘 弄玉 名。” 清 钮琇 觚賸·延平女子:“﹝ 延平 女子题壁诗﹞序云……二八结褵,新妇获参军之配,何异 莫愁 南国,得嫁 阿侯 ;庶几 弄玉 秦 楼,相逢 萧史 。”参见“ 萧史 ”。
《國語辭典》:萧史(蕭史)  拼音:xiāo shǐ
传说中春秋时的人物。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
《國語辭典》:玉箫(玉簫)  拼音:yù xiāo
一种乐器,为玉制的箫。《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河里灯火阑珊,笙歌渐歇,耳边忽听得玉箫一声。」
《漢語大詞典》:祥凤(祥鳳)
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瑞鸟。《淮南子·泰族训》:“黄龙下,祥凤至。” 唐 李吉甫 《贺大赦表》:“神鱼载舞,祥凤载鸣。”
分類:凤凰瑞鸟
《漢語大詞典》:秦女
指 秦穆公 女 弄玉 。 三国 魏 曹植 《仙人篇》:“ 湘娥 抚琴瑟, 秦女 吹笙竽。” 黄节 注:“《列仙传》曰:‘ 萧史 者, 秦繆公 时人也,善吹簫。 繆公 有女,号 弄玉 ,好之,公遂以妻焉。遂教 弄玉 作凤鸣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 唐 岑参 《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诗:“不逢 秦女 在,何处听吹簫?” 鲁迅 《集外集·〈赠人〉诗之二》:“ 秦女 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
《漢語大詞典》:秦妃
指 秦穆公 女 弄玉 。 唐 李贺 《天上谣》:“ 秦妃 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琦 汇解:“ 秦妃 ,似指 秦繆公 之女 弄玉 。”
《漢語大詞典》:秦娥
(1).古代歌女。《文选·陆机〈拟今日良宴会〉诗》:“ 齐 僮《梁甫吟》, 秦 娥《张女弹》。” 李周翰 注:“ 齐 僮、 秦 娥,皆古善歌者。”
(2).指 秦 地女子。 唐 李贺 《湘妃》诗:“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 秦 娥盖 湘水 。” 明 袁宏道 《采莲歌》:“一片青花古玉盘,持赠 秦 娥与 燕 妾。”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幸不到风尘,似 汉 皓能逃 汉 , 秦 娥解避 秦 。”
分類:歌女女子
《漢語大詞典》:秦家楼(秦家樓)
指 秦穆公 以女 弄玉 妻 萧史 时所作 凤楼 。也称 秦楼 。 明 陈子龙 《萧史曲》:“自听人间曲,更入 秦 家楼。”参见“ 秦楼 ”。
《國語辭典》:秦楼(秦樓)  拼音:qín lóu
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与丈夫萧史吹箫引凤的凤楼。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后遂为歌舞场所或妓馆的别名。南唐。李煜〈谢新恩。秦楼不见吹萧女〉词:「秦楼不见吹萧女,空馀上苑风光。」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又不比秦楼夜宴金钗客,这的担著利害。」
《漢語大詞典》:秦弄玉
秦穆公 女儿,字 弄玉 ,善吹箫。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臺上久无 秦弄玉 ,船中新到 米襄阳 。”《冷眼观》第四回:“但是时常听那小説上有甚么 秦穆公 的女儿 秦弄玉 ,被一个天上的神仙 萧史 娶了去。”
《國語辭典》:秦楼(秦樓)  拼音:qín lóu
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与丈夫萧史吹箫引凤的凤楼。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后遂为歌舞场所或妓馆的别名。南唐。李煜〈谢新恩。秦楼不见吹萧女〉词:「秦楼不见吹萧女,空馀上苑风光。」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又不比秦楼夜宴金钗客,这的担著利害。」
《漢語大詞典》:秦王女
指 秦穆公 女 弄玉 。《文选·江淹〈杂体诗·效班婕妤“咏扇”〉》:“画作 秦王 女,乘鸞向烟雾。” 李善 注引列仙传:“ 萧史 者, 秦繆公 时人。善吹簫。 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妻焉。一旦皆随凤皇飞去。”
《漢語大詞典》:秦箫(秦簫)
传说 萧史 善吹箫作凤鸣, 秦穆公 以女 弄玉 妻之。后两人俱仙去。见 汉 刘向 《列仙传》。 宋 王禹偁 《慰公主薨表》:“云愁 鲁 馆,风咽 秦 簫,驂鸞轡以飇驰,惨龙头而雪泣。”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倩龙池和凤沼,寡鵠望 秦 簫,孤鸞怯 楚 腰。”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 秦 簫吹断续, 楚 挽哭沧浪。”
《漢語大詞典》:秦凤(秦鳳)
传说 萧史 善吹箫作凤鸣, 秦穆公 以女 弄玉 妻之。后两人俱乘凤仙去。事见 汉 刘向 《列仙传》。后用以为典。 唐 吴融 《岐下闻杜鹃》诗:“怨已惊 秦 凤,灵应识 汉 鸡。” 宋 杨亿 《宣曲二十二韵》:“ 秦 凤来何晚, 燕 兰梦未成。”
《漢語大詞典》:箫史(簫史)
古代传说中善吹箫的人。 汉 刘向 列仙传·箫史:“ 簫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 弄玉 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 凤臺 ,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后以“簫史”泛指如意郎君。 清 李渔 《慎鸾交·目许》:“却像要趁扁舟,入五湖,随 簫史 ,归 蓬岛 。”
分類:中善吹箫
《國語辭典》:萧史(蕭史)  拼音:xiāo shǐ
传说中春秋时的人物。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
《漢語大詞典》:骖鸾(驂鸞)
谓仙人驾驭鸾鸟云游。文选·江淹〈别赋〉:“驾鹤上汉,驂鸞腾天。” 吕向 注:“御鸞鹤而升天汉。” 唐 薛逢 《汉武宫词》:“絳节几时还入梦,碧桃何处更驂鸞。” 明 何景明 《三山春宴图歌》:“仙人驂鸞倏来往,烟鬟雾珮流云霰。” 清 舒位 《黔俗以试院丹笔写魁星相饷遗为是诗》:“想见白袍吟立鹤,仗伊綵笔去驂鸞。”
《漢語大詞典》:骖鸾侣(驂鸞侣)
传说 秦穆公 女 弄玉 与其夫 萧史 乘鸾凤飞升而去。见 汉 刘向 《列仙传》。后因以“驂鸞侣”比喻美满的夫妻。 宋 张孝祥 《虞美人》词:“ 虞敖 夫妇驂鸞侣,相敬如宾主。”
《漢語大詞典》:凤京(鳳京)
京都。 唐 刘宪 《奉和人日清暉阁宴群臣遇雪应制》:“舆輦乘人日,登临上凤京。” 唐 李乂 《幸白鹿观应制》诗:“制蹕乘驪阜,迴舆指凤京。”参见“ 凤城 ”。
分類:京都
《國語辭典》:凤城(鳳城)  拼音:fèng chéng
帝都,指长安。唐。杜甫 诗:「步蟾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清。陈维崧〈贺新郎。掷帽悲歌发〉词:「正倚幌孤秋独眺,凤城双阙。」
分類:京都
《漢語大詞典》:凤凰城(鳳凰城)
(1).京城。 唐 杜甫 《复愁》诗之九:“由来貔虎士,不满凤凰城。” 仇兆鳌 注:“凤凰城,指 长安 。” 宋 陈师道 《和谢公定雨行逢卖花》:“不使近诗增纸价,得知春入凤凰城。” 清 孙枝蔚 《凌蔚候长郎八岁读书日满百行》诗:“此时青玉案,他日凤凰城。”
(2). 广东 潮州 的别称。 清 黄遵宪 《将至潮州》诗:“片帆遥指 凤凰城 ,屈指家山尚几程。” 钱仲联 笺注引广东通志:“ 潮州 府城, 明 洪武 三年,指挥 俞良辅 闢旧堤城西南,筑砌以石,谓之 凤城 。”
《國語辭典》:凤凰台(鳳凰臺)  拼音:fèng huáng tái
相传刘宋元嘉间有异鸟集于山,当时被看作凤凰,遂筑此台。其故址在今南京市南。唐。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漢語大詞典》:凤台(鳳臺)
(1).古台名。 汉 刘向 列仙传·萧史:“ 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公为作 凤臺 ,夫妇止其上。” 南朝 宋 鲍照 《升天行》:“ 凤臺 无还驾,簫管有遗声。” 唐 黄滔 《催妆》诗:“吹簫不是神仙曲,争引 秦 娥下 凤臺 。” 元 杨维桢 《小游仙》诗之十二:“ 嬴 家楼头縹緲女,底用 萧郎 筑 凤臺 。”
(2).泛指华美的楼台。 南朝 陈 张正见 《门有车马客行》:“舞袖飘金谷,歌声遶凤臺。” 清 邵粹夫 《京华杂感》诗:“中宵独坐看银汉,王气葱葱起凤臺。”
《國語辭典》:凤城(鳳城)  拼音:fèng chéng
帝都,指长安。唐。杜甫 诗:「步蟾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清。陈维崧〈贺新郎。掷帽悲歌发〉词:「正倚幌孤秋独眺,凤城双阙。」
分類:京都
《漢語大詞典》:凤女(鳳女)
对女子的美称。 唐 沈佺期 《送金城公主适西藩应制》诗:“那堪将凤女,还以嫁 乌孙 。”按,此指公主。 唐 李商隐 《西溪》诗:“凤女弹瑶瑟,龙孙撼玉珂。”按,此凤女、龙孙自指其子女。
《漢語大詞典》:凤女台(鳳女臺)
相传为 秦 人祭祀 弄玉 所筑的高台,台上建有 凤女祠 。台址在今 陕西省 宝鸡市 东南。后亦借指公主和美女所居之处。 唐 李峤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应制》诗:“龙舟下瞰鮫人室,羽节高临 凤女臺 。”参见“ 凤臺 ”。
《漢語大詞典》:凤台(鳳臺)
(1).古台名。 汉 刘向 列仙传·萧史:“ 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公为作 凤臺 ,夫妇止其上。” 南朝 宋 鲍照 《升天行》:“ 凤臺 无还驾,簫管有遗声。” 唐 黄滔 《催妆》诗:“吹簫不是神仙曲,争引 秦 娥下 凤臺 。” 元 杨维桢 《小游仙》诗之十二:“ 嬴 家楼头縹緲女,底用 萧郎 筑 凤臺 。”
(2).泛指华美的楼台。 南朝 陈 张正见 《门有车马客行》:“舞袖飘金谷,歌声遶凤臺。” 清 邵粹夫 《京华杂感》诗:“中宵独坐看银汉,王气葱葱起凤臺。”
《漢語大詞典》:凤楼(鳳樓)
(1).指宫内的楼阁。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京洛篇》:“凤楼十二重,四户八綺窗。” 宋 张孝祥 《忆秦娥·上元游西山作》词:“元宵节,凤楼相对鰲山结。”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合殿云浓留嫩草,千官花覆驻游丝。凤楼出入谁焚牘,会见英雄集柏池。”
(2).借指朝廷。 清 沈树本 《大水叹》诗之二:“谁绘洚洞图,为民陈凤楼。”
(3).指妇女的居处。 南朝 梁 江淹 《征怨》诗:“荡子从征久,凤楼簫管閒。” 隋 江总 《箫史曲》诗:“来时兔月满,去后凤楼空。”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几度凤楼同饮宴,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
(4).指 五凤楼 。 清 赵翼 《后园居诗》:“文章千古事,詎可以势争。何哉诸巨公,好以古学鸣。未便 凤楼 造,先长牛耳盟。”参见“ 五凤楼 ”。
《漢語大詞典》:五凤楼(五鳳樓)
古楼名。 唐 在 洛阳 建 五凤楼 , 玄宗 曾在其下聚饮,命三百里内县令、刺史带声乐参加。 梁太祖 朱温 即位,重建 五凤楼 ,去地百丈,高入半空,上有五凤翘翼。见新唐书·元德秀传、 宋 周翰 《五凤楼赋》。后喻文章巨匠为造五凤楼手。 宋 曾慥 类说卷五三引谈苑:“ 韩溥 、 韩洎 咸有词学, 洎 尝轻 溥 ,语人曰:‘吾兄为文,譬如绳枢草舍,聊庇雨风而已,予之为文,如造五凤楼手。’” 清 叶矫然 《龙性堂诗话初集》:“至诵其应制应教诸作,儼造五凤鉅手。”
《國語辭典》:凤笙(鳳笙)  拼音:fèng shēng
笙的美称。南唐。李煜望江南。多少泪〉词:「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國語辭典》:凤箫(鳳簫)  拼音:fèng xiāo
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吹箫引凤,后随凤凰而去,遂以凤箫泛指箫或排箫。清。纳兰性德〈浣溪沙。肠断斑骓去未还〉词:「肠断斑骓去未还,绣屏深锁凤箫寒,一春幽梦有无间。」也称为「凤凰箫」。
《漢語大詞典》:凤女祠(鳳女祠)
古祠名。相传 秦穆公 之女 弄玉 与夫 萧史 双双乘凤凰而去, 秦 人筑祠祀之。故址在今 陕西省 宝鸡市 东南。 汉 刘向 列仙传·萧史:“ 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遂以女妻焉。日教 弄玉 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 凤臺 ,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故 秦 人作 凤女祠 於 雍宫 中,时有簫声而已。”参见“ 凤臺 ”。
《漢語大詞典》:凤台(鳳臺)
(1).古台名。 汉 刘向 列仙传·萧史:“ 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公为作 凤臺 ,夫妇止其上。” 南朝 宋 鲍照 《升天行》:“ 凤臺 无还驾,簫管有遗声。” 唐 黄滔 《催妆》诗:“吹簫不是神仙曲,争引 秦 娥下 凤臺 。” 元 杨维桢 《小游仙》诗之十二:“ 嬴 家楼头縹緲女,底用 萧郎 筑 凤臺 。”
(2).泛指华美的楼台。 南朝 陈 张正见 《门有车马客行》:“舞袖飘金谷,歌声遶凤臺。” 清 邵粹夫 《京华杂感》诗:“中宵独坐看银汉,王气葱葱起凤臺。”
《漢語大詞典》:返魂梅
一种香如梅花的香料。瀛奎律髓·梅花引 宋 曾几 《返魂梅》诗,注:“原批:此非梅花也,乃製香者合诸香,令气味如梅花,号之曰‘返魂梅’。”
分類:梅花香料
《漢語大詞典》:返魂香
(1).即返生香。 唐 张祜 《南宫叹亦述玄宗追恨太真妃事》诗:“何劳却睡草,不验返魂香。” 清 蒋士铨 临川梦·说梦:“坟头上几点泪,当不得返魂香。”参见“ 返生香 ”。
(2).形容一岁再开的梅花。 唐 韩偓 《湖南梅花一冬再发偶题于花援》:“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迴。” 宋 苏轼 《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诗:“蕙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入 岭 头梅。”参阅 宋 吴聿 观林诗话
(3).传说中的一种香。谓点燃后能引导人见其亲人亡灵。 宋 苏轼 《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诗“返魂香入 岭 南梅” 王文诰 辑注引 程縯 曰:“ 李夫人 死, 汉武帝 念之不已,乃令方士作返魂香烧之,夫人乃降。”香乘引 宋 洪刍 香谱:“司天主簿 徐肇 ,遇 苏氏 子 德哥 者,自言善为返魂香,手持香炉,怀中以一贴如白檀香末,撮於炉中,烟气裊裊直上,甚於龙脑。 德哥 微吟曰:‘ 东海 徐肇 欲见先灵,愿此香烟,用为引导,尽见其父母、曾、高。’ 德哥 云,死经八十年以上者,则不可返。”
《漢語大詞典》:返生香
传说中能令死人复活的一种香。太平御览卷九五二引十洲记:“ 聚窟洲 中,申未地上,有大树,与枫木相似,而华叶香闻数百里,名为返魂树。於玉釜中煮取汁,如黑粘,名之为返生香。香气闻数百里,死尸在地,闻气乃活。” 吴梅 《读尤西堂钧天乐乐府》诗:“千古蛾眉同一哭,《还魂记》与返生香。”
分類:死人复活
《國語辭典》:梦兰(夢蘭)  拼音:mèng lán
春秋郑文公妾梦兰而生穆公。见《左传。宣公三年》。后因称妇人有孕为梦兰。清。宣鼎《夜雨秋灯录。卷五。痴兰院主》:「婆子惊诧,翌告于朱之夫人,则正于昨夕生一女公子,梦兰而诞,彼此互述,始审生女之为素心后身,遂名曰纫兰。」
《漢語大詞典》:征兰(徵蘭)
谓取验于兰。语出左传·宣公三年:“ 郑文公 有贱妾曰 燕姞 ,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 伯儵 。余,而祖也,以是为尔子……’既而 文公 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徵兰乎?’公曰:‘诺。’生 穆公 ,名之曰 兰 。” 杜预 注:“惧将不见信,故欲计所赐兰为怀子月数。”遂用为典故,以称人有贵子。 唐 元稹 《王承宗母吴氏封齐国太夫人制》:“ 王承宗 母 燕国 太夫人 吴氏 , 鲁 文在手, 燕 梦徵兰,道以匡夫,仁以训子。”
《國語辭典》:兰兆(蘭兆)  拼音:lán zhào
生男的预兆。参见「兰梦」条。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离前吉梦成兰兆,别后啼痕上竹生。」
《國語辭典》:兰梦(蘭夢)  拼音:lán mèng
春秋郑文公妾燕姞,梦天使赐予兰,已而生子穆公。见《左传。宣公三年》。后引喻为生男的预兆。也作「兰兆」。
分類:征兆
《國語辭典》:兰梦(蘭夢)  拼音:lán mèng
春秋郑文公妾燕姞,梦天使赐予兰,已而生子穆公。见《左传。宣公三年》。后引喻为生男的预兆。也作「兰兆」。
分類:征兆
《漢語大詞典》:鹿门(鹿門)
(1).古城门名。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臧紇 斩 鹿门 之关以出,奔 邾 。” 杜预 注:“ 鲁 南城东门。”
(2). 鹿门山 之省称。在 湖北省 襄阳县 。 后汉 庞德公 携妻子登 鹿门山 ,采药不返。后因用指隐士所居之地。 唐 杜甫 《冬日有怀李白》诗:“未因乘兴去,空有 鹿门 期。” 明 杨慎 《霞邱归引》:“ 鹿门 栖隐处,行与 老庞 邻。” 清 姚鼐 《柬王禹卿病中》诗:“但须 鹿门 携妻子,休俟 临卭 致骑从。”
《國語辭典》:庞公(龐公)  拼音:páng gōng
东汉末年高士。参见「庞德公」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