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汉书》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列传·蒯通〉~264~
数日,通复说曰:「听者,事之候也;计者,存亡之机也。夫随厮养之役者,失万乘之权;守儋石之禄者,阙卿相之位。唐·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齐人名小罂为儋,受二斛。」晋灼曰:「石,斗石也。」师古曰:「儋音都滥反。或曰,儋者,一人之所负担也。」
《汉书》卷八十七上〈扬雄列传上〉~354~
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顾尝好辞赋。
典故
老儋
 

《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老子〉~242~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漢語大詞典》:儋耳
(1).一种古代西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雕镂其颊,皮连耳廓,分为数支,下垂至肩,作为妆饰。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 哀牢 人皆穿鼻儋耳,其渠帅自谓王者,耳皆下肩三寸,庶人则至肩而已。” 唐 张说 《宋公遗爱碑颂》:“虽有文身凿齿,被髦儋耳,衣卉麵木,巢山馆水,种落异俗而化齐,言语不通而心喻矣。”参阅后汉书·明帝纪 李贤 注。
(2).古代北方国名。山海经·大荒北经:“有 儋耳 之国, 任 姓, 禺号 子,食穀。”
(3).古代南方国名。又名 离耳 。 汉 元鼎 六年内属,称 儋耳郡 。在今 海南岛 儋县 。史记·货殖列传:“ 九疑 苍梧 以南至 儋耳 者,与 江 南大同俗,而 杨 越 多焉。”文选·左思〈吴都赋〉:“ 儋耳 黑齿 之酋, 金邻 象郡 之渠。” 刘逵 注:“ 儋耳 人鏤其耳匡。” 唐 沈佺期 《初达驩州》诗:“水行 儋耳 国,陆行 雕题 藪。” 宋 苏轼 《桄榔庵铭》:“ 东坡居士 ,謫于 儋耳 。” 清 管抡 《蛮中作》诗:“从来圣世要荒外, 儋耳 龙场 自有人。”说文·耳部“聸,垂耳也。从耳詹声。南方有 聸耳国 ” 清 段玉裁 注:“古祇作‘耽’,一变为 聸耳 ,再变则为 儋耳 矣。”
《國語辭典》:儋石  拼音:dān dàn
儋为可容纳一石谷物的容器,故称为「儋石」。也有人以为一石为石,二石为儋,指一人能担的粟米。用来指少量的粮食。晋。陶渊明〈劝农〉诗六章之五:「儋石不储,饥寒交至。」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往年家储无儋石,今麦收多十斛矣。」
《漢語大詞典》:儋崖
儋州 与 崖州 的合称。在今 海南岛 。亦泛指南方荒蛮之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 儋崖 种瓠,成实率皆石餘。” 宋 苏轼 《沉香山子赋》:“矧 儋 崖 之异产,实超然而不群。” 宋 苏轼 《答丁连州启》:“自疑本 儋 崖 之人,难復见 鲁 卫 之士。”
《漢語大詞典》:无儋石(無儋石)
见“ 无甔石 ”。
《漢語大詞典》:无甔石(無甔石)
亦作“ 无儋石 ”。 谓连少量存粮也没有。形容家贫。汉书·扬雄传上:“﹝ 扬雄 ﹞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 齐 人名小甖为儋,受二斛。’ 晋灼 曰:‘石,斗石也。’……或曰,儋者,一人之所担负也。” 晋 皇甫谧 高士传·严遵:“ 冲 曰:‘我有万金,子无儋石,乃云有餘,不亦谬乎?’”
《骈字类编》:崖儋
唐书冯盎传武德五年始以地降高祖析为高罗春白崖儋林振八州授盎上柱国高州总管封越国公
《漢語大詞典》:负儋(負儋)
见“ 负担 ”。
《國語辭典》:负担(負擔)  拼音:fù dān
1.所任之责。《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弛于负担,君之惠也。」
2.依法令或依契约所负的义务。
《漢語大詞典》:儋耳翁
指 宋 苏轼 。 苏轼 曾被贬至 儋耳 ,故称。 清 钱谦益 《追和朽庵和尚乐归田园》之八:“和诗敢效 儋耳翁 ,感怀窃此 朽庵 叟。”参见“ 儋耳 ”。
分類:苏轼
《漢語大詞典》:儋耳
(1).一种古代西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雕镂其颊,皮连耳廓,分为数支,下垂至肩,作为妆饰。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 哀牢 人皆穿鼻儋耳,其渠帅自谓王者,耳皆下肩三寸,庶人则至肩而已。” 唐 张说 《宋公遗爱碑颂》:“虽有文身凿齿,被髦儋耳,衣卉麵木,巢山馆水,种落异俗而化齐,言语不通而心喻矣。”参阅后汉书·明帝纪 李贤 注。
(2).古代北方国名。山海经·大荒北经:“有 儋耳 之国, 任 姓, 禺号 子,食穀。”
(3).古代南方国名。又名 离耳 。 汉 元鼎 六年内属,称 儋耳郡 。在今 海南岛 儋县 。史记·货殖列传:“ 九疑 苍梧 以南至 儋耳 者,与 江 南大同俗,而 杨 越 多焉。”文选·左思〈吴都赋〉:“ 儋耳 黑齿 之酋, 金邻 象郡 之渠。” 刘逵 注:“ 儋耳 人鏤其耳匡。” 唐 沈佺期 《初达驩州》诗:“水行 儋耳 国,陆行 雕题 藪。” 宋 苏轼 《桄榔庵铭》:“ 东坡居士 ,謫于 儋耳 。” 清 管抡 《蛮中作》诗:“从来圣世要荒外, 儋耳 龙场 自有人。”说文·耳部“聸,垂耳也。从耳詹声。南方有 聸耳国 ” 清 段玉裁 注:“古祇作‘耽’,一变为 聸耳 ,再变则为 儋耳 矣。”
《漢語大詞典》:儋书(儋書)
指 老子 道德经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疑 周 太史儋 即 老子 ,故称。 宋 刘克庄 《水龙吟》词:“晚悟 儋 书玄妙。懒从他, 钟离 传道。”
分類:老子
《漢語大詞典》:儋何
担荷,以肩负物。国语·齐语:“负任儋何,服牛軺马,以周四方。” 韦昭 注:“背曰负,肩曰儋。任,抱也。何,揭也。”释名·释丘:“偏高曰阿丘。阿,何也。如人儋何物,一边偏高也。”
分類:肩负负物
《漢語大詞典》:儋蓝(儋藍)
即 襜襤 。古北方部族名。 唐 高适 《睢阳酬别畅大判官》诗:“ 李牧 制 儋蓝 ,遗风岂寂寥。”
《漢語大詞典》:儋负(儋負)
担负。肩挑背负。 汉 焦赣 《易林·乾之谦》:“儋负善躓,跌踒右足。”宋书·孟怀玉传:“子 係祖 归京师,有筋榦异力,能儋负数人。”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又佯为儋负者,没其餘貲,妻子贫馁,至不能营葬。”
《漢語大詞典》:析圭儋爵
文选·扬雄〈解嘲〉:“析人之珪,儋人之爵。” 张铣 注:“言当分人君之珪,以为上列之诸侯,荷人君之重爵。”后因以“析圭儋爵”谓任官受爵。 明 宋濂 《叶秀发传赞》:“当 金 人陷 蘄 ,士大夫析圭儋爵者,或纳款卖降之不暇,有若 秀发 者仅一丞耳,则不顾妻子,婴城固守。”参见“ 析圭 ”。
分類:任官受爵
《漢語大詞典》:析圭
亦作“ 析珪 ”。
(1).古代帝王按爵位高低分颁玉圭。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故有剖符之封,析圭而爵。”圭,一本作“ 珪 ”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析,中分也。白藏天子,青在诸侯。” 王先谦 补注:“周礼·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析圭而爵,言分圭而爵之也。此盖古语。析,即分颁之义,非中分为二。疑 如 ( 如淳 )説误。”
(2).泛指封王、封官。 唐 李乂 《夏日送司马员外孙员外北征》诗:“析珪行仗节,持印且分麾。” 明 高启 《咏隐逸·武攸绪》:“孽后移寳鼎,同姓咸析珪。独去谢亲宠,龙门事宜栖。”
《国语辞典》:儋县(儋县)  拼音:dān xiàn
隶属海南特别行政区的一县。在海南岛西岸,历史上汉武帝曾设儋耳郡。
《國語辭典》:隐君子(隱君子)  拼音:yǐn jūn zǐ
1.隐居的高士。《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老子,隐君子也。」唐。储光羲 寄孙山人诗:「借问故园隐君子,时时来往住人间。」
2.讽称有鸦片烟瘾的人。今多指烟瘾很大的人。也作「瘾君子」。
《國語辭典》:隐士(隱士)  拼音:yǐn shì
隐居避世的人。《荀子。正论》:「天下无隐士、无遗善。」《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