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蹶不振  拼音:yī jué bù zhèn
跌了一跤就不敢再走路。语本汉。刘向《说苑。卷一六。谈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后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后,无法再振作恢复。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四。汉宣帝》:「惮数岁之劳,遽期事之速效,一蹶不振,数十年兵连祸结而不可解。」
《國語辭典》:一触即溃(一觸即潰)  拼音:yī chù jí kuì
一接触即溃败。形容非常容易打垮。如:「别被那些虚张声势的人吓著了,他们只是群一触即溃的乌合之众。」
《國語辭典》:一成不变(一成不變)  拼音:yī chéng bù biàn
刑罚一经执行,犯人或死或伤的事实,绝不可改变。语本《礼记。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引申为事物一经形成,即不易改变。唐。白居易 太湖石记:「然而自一成不变以来,不知几千万年,或委海隅,或沦湖底。」后多用来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也作「一成不易」。
《国语辞典》:膨胀缺口(膨胀缺口)  拼音:péng zhàng quē kǒu
一经济社会以货币表示的总需要,超过充分就业时总生产值的差额,称为膨胀缺口。膨胀缺口的存在,将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
《国语辞典》:令出如山  拼音:lìng chū rú shān
命令一经颁布,不得更改,必须澈底执行。参见「令出惟行」条。《官场现形记》第一三回:「果然现任县太爷,一呼百诺,令出如山。」
《国语辞典》:手到回春  拼音:shǒu dào huí chūn
比喻医者医术高明,一经其诊治,就能把病治好。如:「幸蒙大夫手到回春,多年痼疾才得痊瘉。」
《国语辞典》:经济指标(经济指标)  拼音:jīng jì zhǐ biāo
经济资料的时间数列。即表示一经济社会景气变动的经济资料与历史数字,这些历史资料可用来分析并预期景气循环。
《国语辞典》:一发不可收拾(一发不可收拾)  拼音:yī fā bù kě shōu shi
一经发生,就很难制止或处理。如:「既然已经预测可能有这些意外,就应及早预防,等到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分类:一经制止
《国语辞典》:见光死(见光死)  拼音:jiàn guāng sǐ
比喻事情一经揭露,弱点尽现,就毫无转机。如:「这事见光死,大家一定要保密。」
《漢語大詞典》:公众投资基金
由社会上众多投资者出资,交由基金管理部门统一经营的投资方式。这种基金有严格的管理办法,由专家进行投资决策,经过组合投资于债券、股票、房地产等,盈利按出资比例分配。因比较安全可靠,风险较小,适合于广大员工的小额投资。
《漢語大詞典》:会魁(會魁)
即五经魁。 明 清 科举制度,考生于五经试题里各认考一经,录取时,取各经之第一名合为前五名,称五经魁(因分房关系,实际不止五名)。会试中之五经魁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来春又中了第十名会魁,殿试二甲,考选庶吉士。”《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一面説,一面跑了出来,找到一个卖烧饼的,同他商议,假充报子,説他少爷中了会魁,好讹他的钱分用。”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篇:“ 张 又告发二人实 平 燕 託名,而适榜发, 平 中会元, 燕 会魁。”
《國語辭典》:过目不忘(過目不忘)  拼音:guò mù bù wàng
形容记忆力很强,看过后不易忘记。《三国演义》第六○回:「公过目不忘,真是天下奇才也。」
《漢語大詞典》:红炉点雪(紅爐點雪)
红炉上着一点雪,立即融化。比喻一经点拨,立即悟解。高子遗书·会语七八:“ 颜子 克己,若红炉点雪,不必言难,天下归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诗得一字之师,如红炉点雪,乐不可言。”
《國語辭典》:满城风雨(滿城風雨)  拼音:mǎn chéng fēng yǔ
语本唐。韦应物〈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诗:「川上风雨来,须臾满城阙。」后来多用来形容深秋或晚春时到处刮风下雨之景色。宋。范成大 春晚诗三首之一:「手把青梅春已去,满城风雨怕黄昏。」今则多借指事情一经传出,流言四起,到处议论纷纷。如:「这件丑闻已闹得满城风雨,不知该如何收拾?」